医汉 第285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不愧是他们家去病的弟弟!

  既然两边已然互通心意,卫青便做主定下了他们的婚事。

  在场没有人提及远在家乡享清福的霍父,霍去病本来就不爱搭理对方,霍光跟对这个爹的感情也没好到哪里去,成亲生子后写封家书吱一声就成了。

  至于刘彻么,那肯定是觉得霍去病是他眼皮底下长大的,关那姓霍的什么事?霍去病只要效忠他就好了,非要找人孝顺的话,那就孝顺卫青吧,看卫青家那几个崽子好像不太顶用。

  而霍光是霍去病自己挑回来的弟弟,当然也是只需要敬重霍去病这个兄长。

  有了这么一桩喜事在前,刘彻便让霍善在这边建个行宫。一来他以后过来可以住得舒坦些,二来刘据也过了十五了,该娶妻了,他要还想待在这边长见识那就不能挤在太守府里头了。

  霍善不解:“为什么不能?”

  刘彻看了眼一脸懵懂的霍善,想到了他这太守府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单身汉,连个女人的影子都看不见,一时有些沉默。怎地这么大一个太守府连个女眷都没有?

  卫青给霍善解释道:“成婚后再住一起总是不太方便的,你们府衙成了婚的人都喜欢在外头置办个单独的宅院。”

  霍善倒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听卫青这么一说他就理解了。

  他还处于希望自己所有亲近的人都住一块的年纪,不过既然刘彻都这么说了他也没啥意见,反正又不太需要他来操心。

  正好西陵城现在有点挤了,可以借着建设行宫的机会往外扩一扩,打造一片繁荣的新城区!

  霍善让刘据只管放心,他一定尽快摇人把他家婚房造好,绝对不耽误他成婚给他生小表弟。

  刘据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呢,虽然在他这年纪已经能生儿育女了,但他这几年都待在江夏郡这边忙忙碌碌地学新鲜东西,哪有心思考虑这些。他知道自己的婚事肯定是刘彻决定的,便也没多琢磨什么,摸着霍善脑袋说道:“那辛苦你了。”

  霍善一本正经:“不辛苦,不辛苦。”

  辛苦的肯定是别人。

  霍善当晚就开始聚众摇人。

  看看能不能摇个专业人才过来负责建造行宫这个项目。

  这次苏轼推荐了一个人才,叫李诫。这人虽然不太出名,甚至连史书都没有为他立传,但他奉旨修纂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营造法式》。

  他在北宋时期出任将作少监,这个职务就是管着各种营造事宜,替朝廷主持修建过包括从宫殿、学宫到开封府衙等大工程。他只比苏轼大两岁,目前也还健在,大可以把他邀请过来住持此事。

  目前《营造法式》正好刚重修完毕,苏轼觉得这人负责个行宫营造完全是小意思。

  霍善欣然记下李诫的情况,翌日一早就把这个内推人才给邀过来了。

  现在霍善对医馆各项功能都已经使用得挺熟练了,至少邀请患者的时候不确定性小了很多,这次过来的便是与苏轼同一时期的李诫。

  他已经六十多岁,身体上的毛病当然不少。他刚奉命重修完三十多卷的《营造法式》,整天核对图纸和数据,眼睛都快看瞎了。

  霍善便给他配了副眼镜,这个他们是可以带回去的。

  宋代倒也有人尝试磨水晶来解决视力减退问题,只不过霍善这眼镜是医馆出品,提供验眼配镜一条龙服务,李诫戴上以后惊为天镜。

  倘若医馆有个评分系统,李诫高低都得打个五星好评!

  苏轼他们得知还有这等好东西,纷纷表示自己也要配。

  反正有特殊患者在的时候医馆资源是开放的,霍善来者不拒,谁要都给他们配。

  就连嬴政和李世民这两个视力没啥问题的都搞了副平光镜回去。

  时不时戴起来震惊群臣。

  以至于霍善很快收到几个上门出诊请求,说是满朝文武有不少人想配眼镜。

  包括但不限于近视的,老花的,以及单纯想装逼的。

  霍善:?

  考虑到眼镜是个暴利行业,而且自己这边还是零成本,霍善大方地给他们排了个期。

  霍善这边勤勤恳恳地穿梭在各朝各代开展配镜业务,李诫这个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也很快规划好行宫的选址以及大致建筑。

  他还带来了宋朝成熟的烧砖技术。

  说是他带来的也不太恰当,潘季驯这个治水高手也略通一二,两个在各自领域都做到了专精的建筑工程师治河工程师一见如故,在交流群里探讨了挺多技术问题。

  现在霍善拥有的是明代优化版烧砖技术,足以高效率地给行宫烧出筑墙用砖了!

  汉代也有砖,但是烧砖技术不算特别成熟,大多都还只是起点缀作用。

  以前霍善对住处没什么要求,来到江夏郡后直接住前任太守留下的府衙,竟是没想过要琢磨这玩意。

  现在要为造行宫建个砖厂,霍善便心动了,决定在行宫那边也给自己建个宽敞舒适的新府衙,不仅要用上青砖,还要用上玻璃!

  既然要建新城区,那把府衙搬迁过去有什么问题?

  他还让李诫帮他规划好新城区,必须要把排污防涝给考虑进去,不能像隋朝营造长安那样连污水以及垃圾处理问题都没想过怎么解决!

  负责本次营建工作的总工程师李诫对霍善的要求照单全收。

  他本来就热衷于建筑行业,现在有此奇遇当然是想放开手脚去营造!

  而且像霍善这种能提明确要求的甲方真的很不错。

  俗话说得好,不怕甲方提意见,就怕甲方说随便!

  李诫很快给霍善出了图纸,只是这建材方面可能得慢慢筹备,工期不会太短。

  古时建房是挺快的,人手充足的话三五个月就能把一座行宫建好,难就难在建材筹备、建材运输以及工程规划这几块而已。

  李诫是干惯了大工程的,统筹规划起来一点都不虚,差的是霍善这边得把一些汉代还没有的工具以及材料捣鼓出来了。

  霍善听后也一点都不虚,列好需求清单就去……找他师父李长生。

  师父,来活了,来活了!

  李长生:?

  真是好孝顺一徒弟啊。

  不过这一套建材作坊营建起来、这一批建筑人才培训出来,他们江夏郡可以造出结实漂亮又别有雅趣的建筑,想来是一条相当不错的产业链。

第269章

  霍善对自家太子叔还是很关心的, 对李诫千叮万嘱,让他千万别给他太子叔房子底下埋水银。

  这玩意可不兴埋啊。

  赵煦现在住的新宫殿就是李诫改建的,他也知道这些禁忌,自是不会犯这种错误。

  他现在满心满眼都在琢磨玻璃要怎么安排, 虽然他们也有明瓦这种东西存在, 但那都是为了采光而只用那么几片的,绝没有这一大片一大片的平板玻璃来得敞亮。

  得知自从“技术共享计划”展开以后, 他们那位陛下也已经在筹建玻璃作坊, 李诫琢磨起这些玻璃的用处来就更起劲了。

  不过目前这些玻璃想用在屋顶当瓦片采光还是不太行, 他觉得可以用潘季驯提到的明代明瓦代替,那玩意可以用羊角来熬制, 就算天下冰雹都不会砸坏。

  

  到时候窗户用上玻璃, 屋顶嵌几块明瓦, 整个屋子要多亮堂有多亮堂。

  由于李诫效率足够高, 霍善愣是赶在刘彻还没回去之前把行宫设计图拿给他看。

  北宋的宫室其实挺小的,对刘彻来说少了几分气派, 不是他偏爱的风格。他就爱占地特别大,建筑特别宏伟, 瞧着能赶超秦始皇帝的。

  古代设计图嘛, 根本看不出建起来会是什么样,刘彻瞅了几眼就放下了,并且指着图纸中的内禁宫门提了个建议:“里头这个门要涂成黄色的!”

  霍善:?

  这么一说他想起来了,刘彻一直琢磨着让大汉上上下下改制来着。不仅门想刷成黄的, 还想他自己的礼服也改成黄的, 咱大汉尚土德!

  霍善连连点头, 表示自己记下了他这个没什么建设性的要求。

  区区涂个黄色,轻而易举!

  因为霍光的婚期定得比较近, 经过这段时间的筹备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所以刘彻他们特意多留了几日才走。倒不是刘彻现在就非常看重霍光这个郎官,而是霍善说要挖出坛什么女儿红给大伙尝尝鲜。

  具体啥时候埋下去的他也不记得了,反正是他听说有这么一种酒的时候央着他师父酿给他埋着玩的。

  现在终于有喜事啦!

  刘彻一听是自己没喝过的酒,还是李长生给酿的,顿时就来了兴趣,坚决不肯按原计划回长安。

  其他人能怎么办,只能随他去了。

  霍光成婚当天,还是吃秋蟹的好时候,蟹都养得老肥了。

  霍善趁着这大喜的日子悄悄敞开肚皮吃了个痛快,不时还偷看一眼他爹,再偷看一眼他师父,确定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偷偷给自己扔了个“吃了又吃”技能道具,迅速腾空肚子吃第二轮。

  苏轼这厮也以“取之于我,用之于我”为说辞说服霍善给他也扔一个,他也要尽情吃喝。仗着有道具加持,一老一少凑一起从早上吃到下午。

  直至霍去病忍无可忍地把霍善拎起来让他离开两家为婚宴准备的肥美秋蟹,霍善才改为伙同苏轼他们去女方家充当女方亲属为难霍光。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在他们面前全都不是规矩。

  霍善从苏轼他们那儿了解了不少后世婚俗,便让孟蒹且在妆台前先坐着,他们要让霍光写催妆诗以及对上各种对子再给他进门接人。

  先从大门拦起!

  霍善兴致勃勃地跟着苏轼去守大门。

  霍光是领着一群年轻郎官来迎亲的,到了门口看到将大门堵得严严实实的侍卫和霍善两人后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

  霍善自觉今天可是代表女方亲属来拦人的,立刻放出苏轼让他给霍光出上联,对不上下联不给往里走!

  宋朝并不流行对对子这种简单玩法,这对他们来说太小儿科了,不过随着对联的流行,众人对于对对子倒也都熟悉起来了。而霍光这边也一样,他都跟着霍善买了几年春联了,哪能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对?

  

  这是大喜的日子,苏轼倒也没太为难霍光,出的都是些寓意不错又好对的上联。

  霍善这个当侄子的要不是被苏轼及时捂住了嘴巴,张口就该说出“烟锁池塘柳”之类的名对了。

  一群人闹哄哄地从大门对到院门前,这次要写一首催妆诗送进去给新娘子才给把人接走。

  得益于这几年的对对子练习,众郎官或多或少都摸到了写诗的门槛,见霍光略一思索便提笔开始写,大多开始考虑起以后大伙要不要也这么玩。

  自己已经娶妻的大多都有些幸灾乐祸,而有儿有女的则琢磨着等儿女成婚时也好好闹上一闹。

  刘彻本来对迎亲没什么兴趣的,在府中听闻孟家那边的热闹后颇为扼腕,对卫青说道:“要是早知道这些花样,你与阿姊成亲时我肯定得让你也写首那个催妆诗才行。”

  卫青道:“陛下就不要为难臣了。”让他领兵打仗还成,让他写诗就免了,他哪里是会作诗的人?

  刘彻哈哈笑道:“照阿善那小子的说法,本就是要让新郎知晓娶妻不易的,若不为难为难多没趣。”

  一群人快快活活地把新娘迎了回来,府中便正式开宴了。这大喜的日子里霍善和苏轼有超额的螃蟹可吃,刘彻他们也喝上了心心念念的女儿红,可谓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