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86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当然,最欢喜的还是在这天终成眷属的新婚夫妻。

  由于最能闹腾的霍善被他师父撵去睡觉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过得十分顺利。

  除了翌日一早发现窗外露出颗狗狗祟祟的脑袋来以外,基本上没出什么意外。

  一大早跑来看新人的霍善被他叔无情撵走,只能抱着霍小圆去跟李长生嘀咕:“这莫非就叫做‘新娘进了房,媒人扔过墙’?”

  李长生无奈地说道:“你昨天还没闹腾够吗?”

  霍善理直气壮:“没!”

  他昨天那股凑热闹的兴奋劲压根没过去。

  李长生让他自己给霍小圆喂奶去,省得他整天无所事事,净琢磨些有的没有的。

  霍善现在对霍小圆颇为喜欢,每天都要亲自喂那么一两次,喂完还要把称搬来给它成称体重,检验一下自己的喂养成果,好像只要他喂完以后人家就会马上长肉似的。

  刘彻路过瞧见霍善在那投喂食铁兽幼崽,也过来摸了把那黑溜溜的熊耳朵。

  这么小的食铁兽幼崽,他这个大汉天子也是没有见过的。

  感受到陌生而危险的气息,霍小圆的圆耳朵动了动,像是要把刘彻的手抖开。

  它还挪动日渐变圆的身体往霍善怀里躲过去,分明是敏锐至极的动作,由它做来却是有些憨态可掬。

  刘彻说道:“你养了它这么久,瞧着也还不够一锅炖的。”

  霍善震惊:“你居然想吃它!”

  刘彻故意伸手抓起霍小圆的爪子说道:“吃熊有什么稀奇的,熊掌本就是八珍之一。”

  霍善立刻把那熊爪子从刘彻的魔掌里抢回来,抱着他家熊崽子撒丫子跑了。

  边跑还边对霍小圆做思想教育:“记住他没?离他远点!他是吃熊二号!”

  吃熊一号当然是苏轼了,这家伙可什么都吃。

  刘彻哈哈大笑。

第270章

  刘彻在江夏郡徘徊了这么久, 要回长安去了。临行前,他让霍去病和霍善都准备准备,挑批可靠的人手陆续接手自己手头的事,他准备明年来次真正的东巡, 顺利的话先去泰山封个禅。

  到时候随行人员肯定得算上霍去病父子俩, 所以他们这一摊子事得先放放。

  至于回来后还继不继续干现在的职务,那就回来后再说吧。霍善本来就是个爱到处跑的, 闻言很有些跃跃欲试:“放心吧, 我会安排好的。”

  说得好像江夏郡这边的郡务当真是他在安排似的。

  刘彻笑道:“要是封禅顺利, 朕给你个更大的官当。”

  霍善登时期待起来:“真的吗?什么样的官?”

  刘彻道:“现在还没敲定下来,到时候再说。”

  这几年大汉的发展出奇顺利, 就连新纳入的那些疆土都被规划得妥妥当当, 尤其是霍去病这边的军屯模式成熟以后, 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度更是进一步提高。

  现在朝廷管理的疆土大了, 底下的郡守也多了起来,刘彻从前还可以挨个听他们述职, 现在觉得有点烦了,便和卫青他们商量着拟定个新制度。

  刘彻道:“如果顺利的话, 以后给你当个刺史。”

  霍善一听, 这个有点耳熟,扒拉了一下记忆里的相关内容,想起来了,刺史这职位就是刘彻先捣鼓出来的。

  刺史管辖范围大小介于朝廷和郡国之间, 如果说郡类似于后世的一个市, 那么刺史就类似于后世的一个省!

  比如荆州刺史部, 它就包括江北的南阳郡、南郡、江夏郡,以及江南的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等。

  只不过在刺史制度设立之初, 这个职务并不具有直接管理权,刺史的主要职责是一年到头到处溜达,或者待在刺史府中等着各地郡守过来汇报工作,自己将这些内容归纳整理出要紧的部分向长安递交年度报告。

  要是底下人有什么作奸犯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刺史专属上报渠道直接向朝廷汇报!

  简而言之,平时他可以啥事不干,到处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可以向上打小报告!

  刺史的刺字就是检核问事的意思。

  霍善在那思索之余,刘彻也简单地给他解释了几句他们初步拟定的刺史职权范围。

  霍善小鸡啄米似的直点头。

  这个好,这个好,他最喜欢明察暗访了,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事就交给别人去办吧!

  霍善一点都没有皇帝提前画大饼不能太当真的觉悟,兴致勃勃地和刘彻商量:“那我的新府衙直接建成刺史府,以后我还在江夏这边住。”

  刘彻就喜欢他们父子俩这不跟他客气的劲头,颇为赞许地说道:“行,就这么办。”

  卫青就在边上默默听着。

  行吧,刺史制度都还没正式敲定下来,位置就已经少了一个了。

  

  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刘彻当真是越发随心所欲了,也不知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他会怎么个为所欲为法。

  不过刘彻对霍善的偏爱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举荐上来的那个治河人才潘季驯已经把治河方案递了上来,汲仁对他赞不绝口,直说若是比照这个方案来治理的话不仅缺口能堵住,还能保黄河数百年太平无事!

  这还是保守估计的。

  潘季驯那可是结合本土情况、参考王景等人的治河法,因地制宜地运用自己的二十年治河经验拟写出整个治河方案。要是能像王景那般顺利落实下去的话,保个千八百年也不是事!

  当然,小毛病肯定还是会有的,只是像瓠子决口那么严重的天灾肯定是不会再发生了。

  

  当初瓠子决口直接淹了十六郡,由于出现问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治理起来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当时的丞相田蚡上书表示决口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咱还是别去堵这个决口了吧!

  事实上田蚡自家的食邑在黄河故道以北,改不改道对他都没啥影响,所以他才力主不治河而已。

  那么多钱财和人力花在哪儿不好,干嘛要浪费在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上?

  有田蚡这样想的人,自然也有想为河南诸郡争取的人。

  可惜田蚡当时如日中天,连原本靠着太皇太后荣显一时的魏其侯窦婴都比不过他。刘彻当时也才二十一岁,年轻得很,听了朝中争吵数日后决定采纳田蚡的意见,晾着这决口看看它自己能不能消停。

  事实证明有问题就得治理,黄河决口问题拖了十余年,不仅时常水淹关东诸郡,且近些年还愈演愈烈,比如去年那场水患便差点要了许多人的命,多个郡国皆受其害。

  现在朝中暂无战事,财政问题有所缓解,治河之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霍善这人才举荐得很及时。

  就是对方年纪已经有点大了,坚决不接受朝廷授予的实职,据传前些日子递交了方案便走了,说是有需要再让霍善给他递个消息。

  天降人才替大汉解决完问题就离开,一点都不求封赏,只说让刘彻给他在黄河边上赐个医馆给李时珍在那坐诊就好。

  当真是不慕名利!

  事实上倒也不是潘季驯不想当个汉臣,像霍善那样拿多朝官印,只是吧,他在大明那边也来活了,万历皇帝派人来征召他去治理黄河,他得拖着老迈的身躯离开家乡走马上任。

  说到底,大明才是他的时代,那边有他的亲朋旧故、儿孙后代,他当然还是得回去干活。

  不过就他这个岁数估计也干不了几年了,兴许在黄河边上走个几天就夜里得过来让李时珍调理调理,到时候大汉这边要治河他还是可以亲临指导的。

  白天大明治河,夜里大汉治河,想想就感觉未来两年会过得十分充实!

  霍善一点都没有连累人家要全天直下的自觉,听了刘彻的东巡计划后颇为期待,第一时间跑去问李长生:“师父你到时候能一起去吗?”

  李长生面露为难:“我手上有许多事要忙,让你师弟随行照料你。”

  霍善道:“我不用人照料,就是想和师父师弟你们一起去玩。不如我们把事情都交给别人去办!”

  见霍善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李长生想了想,点着头说道:“也行,我会慢慢把事情交接好。”

  这几年墨学那边收了不少学生,也该把他们放出来锻炼锻炼了,其中有些明显不太擅长搞研究的,未尝不能安排去管理这些事务。

  这一大摊子事真要全握在他手里,霍善当然不会介意,朝廷那边会不会介意就不一定了。

  他们师徒几人本就不那么热衷什么权势富贵,不如趁着如今的好年华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好河山,也叫两个徒弟能增长一下见识。

  刘彻一行人翌日便启程回长安。

  九月已经过半了,再不走路上就要受冻了。

  何况岁首朝中还有许多事务等着刘彻回去主持。

  刘彻心想,迟早把岁首挪到正月!

  刘彻倒也不是光说不练,这次他还从江夏郡这边挑走了司马迁等人,说是要让他们回去拟定新历法。

  霍善没有多舍不得,高高兴兴地欢送他们离开,说是等明年东巡的时候见。

  司马迁倒有些怅然若失了,他们在这边干了几年,对江夏郡多少都有了点感情。不过他们早前到处挖别人的人才过来,心里也是知道自己迟早要走的。

  临行前,司马迁把董仲舒托付给霍善,说让霍善时常去看看他这位老师,多多辩论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霍善点头表示自己如果辩不过,就把孔丘带过去听他们辨!

  到时候让他们两个老头对冲,岂不是两个人都健健康康?

  司马迁:“……”

  也行吧。

  御驾离开后,整个江夏郡又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征召各地民众来搞新城区建设。由于新城区规划图已经放了出去,不少手头有余钱的人都心动不已,纷纷提出想要为新城区建设做一份贡献。

  当然,最好是让他们也拥有在新城区建房置铺以及采购玻璃的权限。

  这些事务都由霍光他们去处理,霍善没有太操心。当天晚上他就受潘季驯邀请,前去吃北京烤鸭和最近时兴的玉米面鹅油蒸饼。

  没错,他已经官复原职,回到北京出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河道。在出发去处理黄河问题之前,他可以带霍善去吃点好的。

  霍善以前跟李时珍去过许多次嘉靖年间的北京城,只不过那时候他都是去学医的,没有怎么自由玩耍过。

  一听潘季驯邀请自己去吃烤鸭,他就兴致勃勃地去了。

  据传明代漕运发达,江南的粮食年年都要走运河输送到北京,这些粮食运输过程中会有许多粮食遗漏在水面,所以漕船大多会随船养上许多鸭子。白日里把鸭子放到运河里去让它们随船捡粮食,到北京后鸭儿都养得老肥了,正好可以宰了吃!

  南京的白色鸭鸭硬生生来到了北京,多不容易!

  民间养鸭的爱好也随着朱棣北迁从南京带到了北京。

  潘季驯表示可以带霍善去吃正宗漕运鸭,绝对不是那些家养的普通鸭。

  别说霍善听得欣然神往了,连苏轼这个大闲人都有点跃跃欲试。

  这家伙自从把他弟从雷州捞回来,平日里愈发不管事了,一般只在从霍善这里得了什么项目的时候去找赵煦汇报一下,或者负责带霍善去给赵煦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