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9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准确来说是一奶熊,一奶娃。

  李长生走过去问这奶娃是哪里来的。

  霍善邀请到刘隆的时候正住在军屯呢,醒来没和李长生讲这件事,过后他就给忘了。毕竟他每天玩的内容过于丰富,都是挑拣最新鲜的给他师父分享,玩着玩着刘隆都已经属于不新鲜的了。

  这会儿听李长生问起,霍善才想起自己还没告诉李长生医馆里来了这么一个崽。

  霍善马上抱起面色日渐红润、精神头越发好的刘隆给李长生看:别看这个小不点还这么小,事实上他已经当了足足七个月皇帝了,厉害不厉害!

  李长生看着被霍善用理应很不舒服的姿势抱过来、却得意洋洋朝旁边那只奶熊咧嘴笑的刘隆,觉得霍善邀请来的患者是愈发千奇百怪了。

  “哪有你这样抱小孩的?”李长生给霍善调整了一下抱娃姿势,让他别把人家小皇帝给勒出毛病来。

  霍善也不是不会抱,他就是兴头来了随便捞起娃来给李长生看。他给李长生介绍完刘隆便又把他放下地,放刘隆下地表演他最近爱看的娃熊大战。

  李长生:。

  既然张仲景这个主治医生都没说什么,孩子开心就好。

  小孩子的病有时候来得急,去得也快,像刘隆这情况熬过去后问题就不大了,只是平时还是得注意一下养娃方式,要不然还是会养得病歪歪的。

  像霍善这样营养充足,什么都吃还耐摔耐打的,显然被养得皮实得很,不能说真的百病不侵,抵抗力也绝对是杠杠的。

  霍善便打算过去刘隆那边溜达一圈,见见那位年仅二十四五岁的邓太后,与她聊聊如何科学养娃这一问题。

  或者跟养娃负责人对接也行,但也要邓太后这位说话有分量的人来发话才能执行下去。

  总而言之,他得跟着刘隆去东汉溜达一圈!

  刘隆在张仲景身边养满了十天,霍善就与他聊聊,说是想去他家做客,顺便跟他家里人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养他这个娃才能把他养得健健康康。

  刘隆学霍小圆嘤嘤叫。

  意思是他不想回去,那边没有意思。

  他还想要继续追熊玩!

  霍善忍不住拍了下刘隆的脑门:“你怎么什么都学?”

  人家熊头熊脑叫唤起来怪可爱的,他一个人类幼崽学起来多奇怪!

  刘隆举起小短手捂住自己脑门,一脸的委屈。

  不过一岁的小娃娃其实也有自己的意识,耐心点和他讲话的话他还是听得懂的,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比起直接被送回去,得知能马上再见到霍善的刘隆还是很高兴的,开开心心地回了自己那边。

  刘隆年纪还太小,周围有不少人轮流值夜,他精神奕奕爬起来的时候把正在打盹的宫人吓了一跳。他啊啊呀呀地酝酿了好一会,才终于成功对那起身过来殷勤伺候的宫人说出想说的话来:“母母,后!”

  听到小皇帝不仅没再发烧,还张口喊出“母后”二字,众人都既惊又喜,忙让人去看看能不能请邓太后过来。

  邓绥如今要临朝听政,起得也早。再加上昨日听闻小皇帝病重,她夜里也有些睡不着,思量着是不是真的该另做打算了。

  要是叫别人抢了先,对方占了迎立之功,她一个无子的太后未必还能站得住脚。

  邓绥叹了口气。

  她祖父曾当过太傅,她从小跟着祖父读了不少书,入宫后也凭借自身才识渐渐入了刘肇这位年轻帝王的青眼。刘肇并没有不愿意后宫读书的想法,专门请了班昭来给她们授课。

  班昭曾奉召续写《汉书》,并为此通读禁中典籍,邓绥学到的东西比在家中更多了。

  及至被立为皇后,帝后二人算是有过几年琴瑟和鸣的日子。可惜刘肇命不长,才二十七岁便驾崩了,许多夫妻俩一起满怀热切谈论过的构想,如今还有许多都未能实现——甚至都还没开始。

  邓绥想,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她也想去试试看。

  她听班昭讲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史,也希望将来在青史之上自己不仅仅只被提到几句“娘家如何如何”“儿女如何如何”——哦,她都没有自己的儿女,恐怕连这么寥寥几笔也不会有。

  她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政事,若是新帝年幼不能主事,朝中上下更是可以由她说了算。

  她想试一试。

  为此她迎回刘肇幼子,力排众议择立个三个月大的奶娃娃为新帝,这是一着险棋,至今她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但是机会就在眼前,她怎么可能眼睁睁错过。

  哪怕赌输了,她也争取来了足够多的缓冲时间,足以让她做好第二手准备。

  得知少帝刘隆居然好转了,而且还精神奕奕地跟左右要“母后”,邓绥微微讶异。

  

  底下的人为了讨好她这个太后,确实有想方设法教刘隆喊“母后”,只是刘隆一直没精打采的,对这些教导一向充耳不闻。

  不管怎么样,小皇帝病情有了转机都是好事,邓绥便亲自过去看望这个从外头抱回来的便宜儿子。

  刘隆正无聊地在榻上爬来爬去,由衷思念着他的熊朋友,听到宫人们齐齐行起礼来,才转过脑袋往邓绥的方向看去。

  邓绥还是第一次看到刘隆这么活力充沛的模样,她走过去关心地询问:“我儿好些了吗?”

  刘隆认得邓绥,知道她就是别人口里的“母后”,也是霍善说要过来见的人。

  一想到霍善马上就要过来找他玩了,刘隆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刘隆手脚并用地往邓绥爬了过去,又是咿咿呀呀一通酝酿,才把霍善教他的话说了出来:“下下,去!”他努力把话蹦出来了,眼睛还往周围的宫人身上转过去,意思是他说的是周围这些伺候的人。

  邓绥冷不丁被个奶娃娃爬过来“投怀送抱”,已经觉得有些稀奇了。等明白了刘隆说的“下去”是什么意思,她更觉今天的刘隆格外不同。

  邓绥想了想,吩咐周围伺候的宫人统统退下,才问道:“我儿让其他人退下是有什么事想单独和母后说?”

  刘隆抬起软乎乎的小手去捂邓绥的眼睛。

  意思很明显:闭上眼,闭上眼!

  邓绥依言配合。

  接着她就感觉刘隆脱离了她的怀抱,正在卖力地往另一个方向爬。

  邓绥睁眼一瞧,只见对面凭空出现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小少年,那模样一看便是锦衣玉食养大的,长得那叫一个俊秀可爱。

  刘隆就是啪嗒啪嗒地往那小小少年爬过去,脸上带着完完全全露出嘴里那几颗乳牙的开心笑容,一下子往人家身上扑去。

  邓绥:“……”

  她发现自己的第一想法居然不是琢磨眼前这小小少年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而是……

  这投怀送抱的待遇,竟不是单给我一个人的!

  当然,作为在场唯一一个大人,邓绥没有真把这种荒谬的话说出口。她很快从最初的震惊中冷静下来,好奇地询问起眼前这小孩儿的来历。

  霍善也不瞒着,直说自己是可以云游各处的医馆主人,赶巧邀请到刘隆头上。因为刘隆年纪太小了,可能记不住医嘱,所以特地过来给他的家属交代一下。

  邓绥从前也听过一些遇仙传闻,却没想过自己和刘隆也会有这般奇遇。

  她看向兴奋地钻到霍善怀里一阵乱拱的刘隆(这也是跟霍小圆学的),心情十分复杂。

  可能这也是傻崽有傻福吧。

第275章

  霍善在东汉又多了一个家, 这几天张仲景已经给他捋了捋这个时期的情况。

  邓绥执政时期,也就是后来的汉安帝登基的前十几年,整个大汉都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首先是河西的问题,自从坐镇西域的班超申请回朝养老, 河西的继任者就换了个庸才。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若非班超怀有大抱负大志向的人,谁愿意扎根河西这种苦寒之地?

  班超走后, 后面过去的人压根就没把班超他们归纳总结出来的民族政策当回事, 对于归顺大汉的游牧民族十分苛刻, 平日里极尽压榨之能事。

  人家本来就是想过安稳日子才归顺过来的,平时还兢兢业业地给你当肉盾对抗其他入侵者, 现在你这么乱来, 我干嘛还听你的话?走了, 走了, 这里不是我们的家!

  这就导致河西一带叛乱不断,当地军民大量逃亡!

  边境出了大问题, 这是外患。

  还有内忧呢,接下来十几年中东汉要发生的天灾类型之丰富、次数之频繁, 实属古来罕见:地震、暴雨、山洪、水灾、风灾、火灾、冰雹、旱灾、蝗灾、地陷、山崩……

  而且其中大部分灾害都涉及十几二十个郡县, 赈灾难度非常大,以至于闹饥荒闹到“人相食”。

  相比起来,刘彻在位时期都能称得上是风调雨顺了,天灾方面只是黄河泛滥比较难搞定而已!

  这种遍地自然灾害的情况, 想预防都没什么很好的办法去预防。

  就好像刘彻那会儿大伙都知道雨水多的季节黄河会出事, 可是要把河防工程搞好就得调动几十万民工齐心合力去干, 总得等朝廷腾出手来才能收拾它。

  而且若没有靠得住的专业人才主持这个大工程,便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只是枉费工夫。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能该淹淹, 该重建重建,沿岸黔首每年从年初开始祈祷今年的黄河温顺一些。

  现在东汉这边虽然有王景把黄河给治理得七七八八了,但……接连不断的天灾就好像十几条黄河在全国各地轮流咆哮发疯,你救济了这头,那头又出事。

  邓绥即将接手的就是这么一盘烂账,若非她执政期间做起决策来称得上是英明果决,死的人可能会更多,东汉末年估计能提前个一百年。

  没错,就算后面皇位更迭频繁,经常把几岁小孩拎上帝位,东汉也还苟了百来年(其中汉献帝占了三十年)。

  只是皇帝要么年幼、要么荒淫,对整个大汉的危害是极其巨大的,这一点张仲景和华佗是亲身体验过的,李时珍也能绘声绘色地讲上几轮“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故事。

  毕竟不是所有太后都是邓绥,即便她们能顺利临朝听政也不一定能把控住局面,更多的是让内廷外朝诸人打着维护小皇帝的旗号排除异己、争权夺利。

  反正吧,接下来百余年里头大汉百姓都没过过什么舒坦日子。

  真就是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霍善给邓绥展望了一下她接下来即将面临的困局,接着抬手去捏刘隆的龙脸蛋:“幼帝登基的传统,好像是从你爹开始的!”

  刘隆他爹也是十岁就登基,可见东汉皇室这基因确实有点令人发愁。

  刘隆一点都没生气,还觉得脸蛋被捏挺新鲜的,卖力地站起来伸出手想学着捏回去。

  比起熟练地爬来爬去,他站起来时还是摇摇晃晃的,但表现出来的活力已经足够让邓绥欣喜了。

  刘隆虽然不是她自己生的娃儿,但现在她们已经是利益相连的母子,比起与兄长商量好要迎立的宗室子弟,这孩子能健健康康当然最好。

  她今年也才二十六岁,听到霍善说的那些内忧外患说不发愁肯定是假的,但既然已经决定要趁着皇帝年幼接手大汉天下,她便不会有畏难的想法。

  得知霍善这次过来会在这边待三天,邓绥便对外宣称霍善是自己为刘隆选定的“义兄”,命格特殊能保刘隆健康成长。

  目前霍善也就七岁大,住在宫中也没人会说什么,见小皇帝还真精神奕奕地出现在人前了,一些牵挂汉室的便也放下心来。

  更多的人是……本身就不太在意小皇帝的存在,反正他只要活着就好了,就他这情况一时半会也只能当个傀儡。所以邓太后要挑什么人给小皇帝刘隆当玩伴,还真没多少人在意。

  刘隆本人倒是很开心,即使没有奶熊陪玩,有霍善在还是很让他欢喜的。

  霍善本人也很开心,因为邓太后表示,小皇帝这宫中的地……随便他种!

  哇哦!

  皇宫动土,最为开心!

  东汉皇宫建在洛阳,主要分为南宫和北宫,南宫靠近三公府邸,北宫则靠近北军五营的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