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9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尤其是这些当皇帝的,知道霍善手头的好东西多,而且他们在自己那边都可以说一不二,东西拿到手马上就能推广——所以说,他们哪有不想把霍善骗去给自己当娃的想法?

  霍去病觉得得抽空给自家娃进行思想教育。

  这些当皇帝的心都脏!

  再看看深得霍善喜爱的圆滚滚幼崽霍小圆,霍去病又在心里补了句:当丞相的心也很脏!

  再次躺着中枪的诸葛亮:?????

  不跟一些觉得自家娃天下第一好的亲爹眼儿控计较。

  当然,这个娃是真的人人都想偷就对了。要是他能少说点扎人心的话,说不定早就被偷走了!

  霍·说话擅长扎心·善对于大人之间的明朝暗涌一概不知。

  他兴冲冲地抱着虎崽去霍小圆平时待的小窝前,把虎崽也放了进去,并表示接下来他和易知师兄弟两个一人背一只走。

  眼看霍小圆又哼哼唧唧起来,霍善麻溜说道:“我背霍小圆,师弟你背霍小王。”

  霍小圆兴高采烈。

  虎崽和霍善还没那么熟,还没到爱黏着霍善的时期,没有意见。

  易知也没有意见。

  霍善觉得易知这个师弟话还是太少了点,应该多了解一下他的主观意见。他说道:“你喜欢霍小王吗?愿意背着它走吗?不愿意你跟我说就好,你可是我师弟,不用勉强自己的。”

  易知看了眼抱着只毛茸茸幼崽凑过来的自家师兄,知道他一向对身边的人很看重,伸手揉了把虎崽脑壳多说了点话:“不勉强,一般人哪里有机会养小老虎?喂它背它,我都喜欢。”

  霍善听后就放心了,对哦,大家肯定也很想养小老虎的,小老虎多可爱!

  别人的爹肯定不给他们养,怕小老虎太凶会咬人,不像他爹,亲自捉回来给他养着玩!

  他也高高兴兴地摸起了他爹给他送的新崽,总感觉长着个“王”字的脑壳摸起来手感更好。

  不愧是小脑斧!

  为了不让霍小圆不开心,霍善也一视同仁地把它脑袋也薅了两把,感觉霍小圆那黑不溜秋的圆耳朵也很不错。

  邾县县衙的庖屋已经被征用了,此时正在忙忙碌碌地张罗着这么多人的晚饭。

  因为霍去病和李世民打来的猎物着实不少,这顿饭的肉类不可谓不丰富,只不过这些野生的兽类和禽类大多肉质一般,烹饪起来远没有人工培育过的家养禽畜适口,也就一时吃个新鲜。

  好在易知带来的酱料很齐备,肉炖久一点再蘸上美味的酱料,味道大抵是不会太差的。

  来都来了,嬴政和李世民也没急着回去,决定还是待满一旬才结束这次“复诊”。

  李世民是打算过足了打猎瘾头再走,嬴政则是当真需要调养一下身体。他可是想活着把手头那些烂账全都料理一遍的,每次过来都有好吃好睡好好接受治疗。

  十天的功夫已经够霍善从邾县走到下雉去,下雉在长江南边了,霍善又过了把渡江瘾头,再船上抱着一熊一虎两只幼崽找江豚。

  那可是长江里长的小猪!

  只是兴许是天气开始转冷了,这次他没能找到江豚的身影,只能和霍小圆它们一起探出脑袋去看那些被船队吓走的江鱼。

  下雉已经是江夏郡最东边的一个县,过了下雉就是豫章郡了,霍善平时与豫章郡那边也多有往来。

  这次得知霍善要巡察江夏全郡,这两天正好落脚在豫章郡边上的下雉县,豫章太守便派人送了些土产过来。

  还有他们郡中今年新做的米粉。

  豫章郡也是占城稻的推广区,商城售卖的占城稻种仿佛是为了做米粉而生的,做出来的米粉口感香滑又富有弹性,冬天早上嗦上一碗感觉格外舒坦。

  霍善看到占城稻的推广成果,心里也很高兴,他是爱吃米粉的,这下不愁没得吃了。经过几年的友好往来,以后他去南面任何一个郡串门都能拥有吃米粉自由!

  哦,会稽郡除外,那边不知是不是水土原因,不太适合种占城稻。而且会稽郡离得远,不算是江夏郡的邻居,霍善跟那边交流得也比较少。

  以后有机会再过去看看那边能种点什么好吃的!

  霍善晚上就诚邀嬴政和李世民一起来嗦粉,并表示这不是普通的嗦粉,而是通过嗦粉验收占城稻推广的阶段性成果!

  嬴政&李世民:“……”

  顿时就感觉眼前这碗热腾腾的米粉很不一般了。

  霍善没给两只幼崽吃米粉,而是给它们分了根磨牙用的奶棒,由着它们自己抱着啃。虎崽没见过这玩意,也学着霍小圆想坐起来抓着奶棒往嘴里送,那模样瞧着像个憨憨。

  霍善:?

  它一只小老虎怎么能跟熊一样坐着!

  好怪,再看一眼。

  霍善积极地把所有小伙伴和大伙伴都关怀了一遍,才坐到自己那碗米粉面前吃了起来,只觉几口米粉下肚不仅饱足得很,还浑身暖洋洋的,巴适!

  当晚霍善就把嬴政和李世民送了回去。

  嬴政也就日常过来疗休养,诊金倒是花费不多,不过这次他给商城增加了个新商品……一顶雪白雪白的狸猫头帽子,做得跟狸猫的脑袋似的,分外可爱。

  霍善:?????

  霍善不明所以,打开简介一看,居然还真是嬴政捣鼓出来的。

  

  据说嬴政东巡的时候有次碰到只猛兽差点闯到他面前来,正巧旁边有个戴着白色狸猫头帽子的武士挺身而出,一下子吓得那只猛兽落荒而逃。

  嬴政对这位狸猫头武士十分赞赏,不仅给了他极大的嘉奖,还让自己东巡队伍中的武士们全都戴上“狸头白首”,以此威慑沿途遇到的猛兽猛禽!

  所以这个新商品,就叫做【狸头白首】。

  一次性购买并让人佩戴十顶猫猫头帽子,可以触发其自带的诸兽退避功能!

  霍善对这个特殊功能倒没太多想法。

  他对着商品横看竖看,只看出一个想法:震惊!嬴政的随行武士全是猫猫头!

  他麻溜打开交流群,上传了一个新装饰:白色猫猫头。

  哦不,应该叫【狸头白首】。

  并给嬴政的头像佩戴上它。

  真正贴心的朋友就该了解友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并且竭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心愿。

  比如嬴政肯定很喜欢这个猫猫头。

  虽然他没有说,但是霍善都懂的!

  不用谢,这是好朋友应该做的。

  刚回到大秦的嬴政:?????

  嬴政看着自己头像上多出来的【狸头白首】陷入沉思。

  其他人倒是纷纷冒头围观嬴政新获得的猫猫头帽子,并认真研读起相关介绍来。

  苏轼认为这个猫猫头帽子拿去打匈奴会有奇效:到时候霍善他爹带着十个猫猫头将士往前一冲,匈奴那边的马顿时被吓得齐齐逃跑、溃不成军,岂不是不战而胜!

  众人:“……”

  虽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怎么感觉冠军侯带着批猫猫头士兵上阵杀敌的画面那么难以想象呢?

第284章

  霍善听了苏轼的提议, 也觉是个不战而胜的妙法。

  匈奴最依仗的不就是他们的骑兵吗?要是能扰乱他们的战马,那绝对是对游牧民族战役的利器!

  霍善决定等自己睡醒就去找霍去病讲这件事。

  现在他得跟着李世民回去,看看他那边的干旱问题能不能用【澍雨大降】来解决。

  李世民其实也知道自己继位后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但是世事千变万化, 有时候他哪怕提前知道了具体情况也很难做好完全的准备。

  有可能堵了这头, 那头又出事。

  不过他们齐齐整理过东汉那会儿的情况,在座的几个皇帝和掌权人都颇为感慨, 这天灾它是约好要一起来的吗?难怪张仲景要救活那少帝刘隆, 还是得让有能力的邓太后多执政几年把事情收拾好、再培养个立得起来的继承人, 这才算是圆满的掌权生涯啊!

  像那些个自己勤勤勉勉当了一辈子明君,结果死后继承人是个混账(在李世民心里此处特指杨广), 那不得把大好的江山给白白葬送了?

  还有他们老李家那不肖子孙李隆基, 彻底走歪就是从“一日杀三子”的时候开始的。

  你一个当皇帝的, 好好的盛世明君不当, 自己的太子说杀就杀,还把另外两个儿子也剁了, 这谁看了心里不犯怵?这种情况下,那肯定是群贤皆寂, 宵小尽出。

  李世民不由叹了口气, 想到自家两个儿子相争的事。

  现在两小孩都还小,都还是天真无邪的年纪,李世民其实不太想考虑以后的事,但现在看到他俩, 李世民就忍不住想到他们后来一个被人撺掇着谋反, 一个表示“等我继位后就杀光我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弟弟”。

  李世民觉得不仅日后的自己听到这些话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即便是现在听到这些话人也麻了。都说虎毒不食子,一个人要是能忍心对自己爱重的孩子下手(不爱重的除外), 那谁还敢跟着你干?

  所以说,拥有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对皇帝实权太后而言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功绩!

  像刘彻晚年逼死了自己培养了三十年的太子,不就得发个大疯把朝堂上下给犁一遍(支持太子的以及不支持太子的全给杀了),连小儿子他娘都给“忧惧而亡”,才敢撒手归西。

  李世民觉得自己“未来”固然死得比刘彻早那么一点,但是在挑继承人方面还是没得说的。

  李治这孩子继位后还把天下管得挺好的,虽然晚年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来了个二圣临朝,但那跟他年轻时干得好不好又没关系,至少后世是没人骂他挑错继承人的。

  至于更后面的事,反正他都已经死了,想管也管不着了,随他们去吧。

  他只能保证在位期间尽量把天下给子孙后代归拢好,后头他们能守多少代就看他们自己的能耐了。

  至于李治跟女皇的三两事,李世民也没再去琢磨。

  顺其自然吧。

  按照霍善他们提到的史书记载,他连李君羡都给弄死了,结果不还是根本没有用吗?李淳风都劝了,要是不赶尽杀绝到那会儿她就人老心软了,赶尽杀绝换个年轻的来可能更糟糕。

  这可能就是天命吧!

  相比于日后那些糟心事,李世民还是更关心眼前的问题。

  虽然他已经暗中调动周边各地的粮食平抑粮价,提前做好打击那些所谓世家大族的准备。

  这些家伙囤粮无数却只想着一面发天灾财卖出高价,一面看他们李唐的笑话。哪怕大唐已经立国十余年,还是有许多人看他这个帝王太年轻,妄想着骑到他头上撒野!

  现在还有霍善能带来及时雨,李世民只觉浑身舒坦。

  天知道他已经几次求雨不成,下诏让群臣无论文武一概要上书言明朝廷以及他这个帝王的得失。

  趁着天色还早,李世民给霍善讲起大唐这边的近况。

  霍善听着觉得很耳熟,琢磨了一会便想起了这应当就是【直犯龙颜】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