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30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后世袁枚吐槽时爱把李白和苏轼摆在一起, 说他们写起诗词来全靠才华撑着, 丝毫不管别人死活, 一般人千万不要学。

  苏轼自己吐槽起李白来也没留情。

  要知道作为一个诗文爱好者,苏轼每到一地都会搜罗当地流传的诗文, 这不就看到一堆的李白伪诗吗?苏轼表示, 都怪李白你写诗太随便了, 才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你看看人家隔壁老杜哪有这么多人作伪?!

  霍善把苏轼的话转述给李白听。

  为什么人家不冒别人的名,只冒你的名!

  你好好反省反省!

  没能拦住霍善嘴快的苏轼:“……”

  完了, 成跳脸骂人了。

  李白也没指出霍善话里露的馅,只哈哈笑道:“能叫人分不出真伪也挺有意思的。你要是没点本事, 旁人还不会冒你的名。”

  霍善连连点头:“是这个理, 也有很多人冒东坡先生的名出书!对了,你的诗文编成集了吗?”

  他给李白讲起杜甫他们正在搞雕版印刷的事,要是李白这边有现成的诗集,也可以送去长安印刷成书啊!

  李白对此倒是颇有兴趣, 欣然说道:“我得空整理整理。”

  两人凑一起吃过最后一顿饭, 霍善表示自己要走了, 李白也基本已经痊愈,可以去与妻子团聚。

  李白没有不舍, 笑着挥别霍善,踏着这场难得的雨前去……趁着夜色将至买了瓶新酒,边行吟雨中边仰头痛饮。

  一点都没有刚生了场病的自觉。

  若是叫霍善知道他在做啥,那可能是要倒回去揪着他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可惜霍善对此毫不知情,他已经回家去了。

  清早霍善认真端详了霍小圆半晌,感慨道:“你长得好快!”

  感觉只要再长几个月,霍小圆就该长得比他还要沉了。从来都只有别人觉得霍善坠手,难得这次由他来感慨,霍善不由借来杆秤把霍小圆和霍小王轮流塞进箩筐里头称重。

  正忙活着,他爹霍去病就来了。

  霍善让霍去病也来看看,他和一熊一虎谁长得最快!

  霍去病便在旁边给他当起了见证。

  这次霍去病过来会合,一行人就暂且不回西陵城了,直接回长安去。

  霍善本来就是个不太管郡务的太守,这次奉召回京只需把他叔留下干活就好,不需要做任何准备。

  留下干活的霍光露出疲惫的微笑。

  原来,给他短暂的休假是为了让他更持久地干活!

  一行人启程回长安,留下一大摊子事给霍光等人忙活。这一路走的是水路,霍善每天都挺闲的,就去把各个地图上的绿雾都给扫荡了一遍,有时白天都要睡上一觉去“入梦”溜达。

  等抵达长安当天,霍善已经薅回一堆奇奇怪怪的“丰厚奖励”以及一堆大大小小的宝箱。

  霍善一行人还没进城,就看到卫伉三兄弟在城门口等着他。

  卫伉三兄弟与刘据年龄相近,如今也都是飒爽大方的少年郎了。

  平时霍善遇到什么好玩的都要写信和卫伉他们分享,所以他与这几个小表叔的关系也还算亲近,见了面他们就卖力地轮流试着把霍善扛起来掂量掂量现在霍善有多重,说道:“再过个一两年,我们可就扛不动你了。”

  霍善觉得这话怪耳熟的,等看到他师父和他师弟抱过的一熊一虎,他就想起来,自己准备回长安前正是这么对着霍小圆它们感慨的。

  霍善麻溜给卫伉他们介绍一熊一虎,看到没有,这可是我的新朋友!

  卫伉三人到底是长安城里长大的,没见过什么血腥,乍然瞧见这么两只已经初具兽形的幼兽有点发怵。

  不过见霍善一接过那只黑耳朵的幼熊后它就憨态可掬地把脑袋往霍善怀里拱,而那只虎崽则开始对着霍善嗷嗷叫,他们顿时就不害怕了。

  “我们能摸摸吗?它们凶不凶?”性格最外向的卫登追问道。

  最年长的卫伉则有些忧虑:“你没有拔掉它们的牙齿和爪子?我看别人养这些大家伙都是要拔掉的。”

  虽然老虎可怕,但是爱作死的人自古以来都不少,也有些达官贵人爱把猛兽养起来观赏。

  最大的代表当然是皇室,上林苑便有不少兽园,里头豢养着各地上贡来的珍禽异兽。就连皇帝驾崩之后,也要杀几头这些他们生前爱赏玩的猛兽拿去陪葬,好叫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至于寂寞。

  至于那些想和猛兽亲近亲近,又怕自己受伤的家伙,那肯定是选择拔掉猛兽的爪牙让它们变得温顺可亲、无力伤人。

  卫伉素来是最老成的,说话便没有多少少年人的天真活泼,提的建议也是以稳当为主。

  虎崽听懂了卫伉的话,不由朝卫伉发出奶凶奶凶的怒叫。

  都什么人啊!

  一见面就要拔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牙!

  霍善摸着虎崽的脑袋安抚了它两句,才对卫伉说道:“我不会放它们出去的,在我身边它们都很听话,不会咬人。”

  卫伉听后也没再当恶人,只是总感觉霍小圆和霍小王都开始用凶凶的眼神看着他。

  难道这一熊一虎真的听得懂他们说话?

  霍小圆哼哼唧唧地窝在霍善怀里,没有奋起咬人的打算。

  它知道它和霍小王想待在霍善身边,那就不能咬这些两只脚走路的家伙,偶尔还要适当地表现得聪明一点,这才能叫人知道它们不是一般的熊或一般的虎。

  想到这里,霍小圆又一爪子拍在虎崽脑袋上。

  只会凶有什么用!

  傻虎一点都不聪明,可别连累我也被当傻熊!

  虎崽委屈,虎崽捂着小脑袋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进了城,还没到家门口呢,刘彻就派人来喊他们进宫吃家宴。

  在场大半都是能去赴家宴的成员,便陪着刘据这个太子一起回宫去。

  刘彻许久没见霍善父子俩了,瞧见霍善便招呼他快到自己身边坐下。

  霍善向来是不见外的,刘彻让他坐他就坐。坐过去后他还要和刘彻感慨,说他现在习惯坐高脚桌椅,这样坐着对腿不好,建议刘彻也换种坐法。

  刘彻就喜欢霍善这份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态度,点着头说道:“你让人把图样给朕送一份,朕让少府做上一批放到未央宫那边去。”

  霍善爽快答应。

  时人的智慧是不可忽略的,长安这边的面食也已经发展得多种多样,霍善在席上尝了好几样宫廷庖厨琢磨出来的新吃食,不免胃口大开、大快朵颐。

  这小子一边吃得老香,还一边要给人大讲自己的吃后感,表示这个好吃,真的好吃。

  弄得刘彻都跟着多吃了不少。

  以至于君臣几人吃饱喝足后开始绕着未央宫遛弯。

  这次霍善他们回来,是要跟着刘彻一同去东巡的,刘彻的主要目的地是去泰山封禅。

  可惜朝堂上每天都还在讨论封禅要怎么个封法,具体流程该怎么走,是要完全复原古代礼仪,还是要搞具有大汉特色封禅仪式?

  朝廷养着这么多博士,一个能拿出详细章程的都没有!

  

  从秦始皇到他们这会儿,这些博士依然毫无长进,刘彻提起他们来就想骂上几句。

  而且也真的骂了。

  霍善听到刘彻有这样的烦恼,马上呼叫封禅爱好者孔丘,问问他有没有什么标准流程可以给刘彻参考。

  看到没有,复原周礼的机会就在眼前!

  孔丘:?????

  本来还挺心动的,听你这么一鼓吹忽然就不那么想拿出来了。

  孔丘确实对泰山情有独钟,在他心里泰山是非常神圣的,有事没事他就爱去登泰山。

  根据后人记载,孔丘曾经在泰山访得七十多次封禅遗迹,反复对比它们的异同之处,想以此想象出历代圣王封禅时到底是何等光景。

  所以说孔丘确实是封禅专家,对这项仅能由天子举行的活动了解甚深。

  据传孔子临死前几天还拄杖在自家大门口边遛弯边唱了这么一首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泰山要塌了,梁木要垮了,哲人要死咯!

  这哲人讲的自然是他自己。

  可见自古以来有大学问大成就的人,大抵都对自己极其满意。而在这个自恋的家伙心里,泰山又是所有山里面最具意义的,要不怎么临死前都要编进歌里去!

  问这样一位泰山爱好者怎么封禅,那可真是问对人了。

  孔丘说让他先整理整理,回头给他发。

  要是霍善有空的话,可以过去他那边实地考察一番,他虽然已经老了,但还是可以带霍善去登山。

  很明显,一提到泰山孔丘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大有要把自家宝贝介绍给所有人的劲头。

  霍善和孔丘约定好了,麻溜转头跟刘彻说道:“我认得的那位丘先生对封禅仪式有点心得,我可以帮您去问问他!”

  刘彻挑了挑眉,乐呵呵说道:“也好,你去问吧,到时候看是你给的章程好,还是那些博士拟的章程好。”

第296章

  霍善当晚就去找孔丘玩耍, 因为孔丘不是特别热衷于喊他过去的缘故,霍善都没怎么到过孔丘那边玩耍。

  人都是有偏好的,这次要不要霍善和他聊到了泰山,孔丘估计都不会这么热情。

  可见跟人聊天还是要投其所好才好!

  霍善跟着孔丘一露脸, 就受到了孔丘门徒的欢迎。

  

  他此前也来过几次, 和孔丘门徒们讨论了不少吃吃喝喝上的事,还撺掇他们合力帮孔丘造了个水磨坊, 水车吱吱呀呀地转悠着, 便能为孔丘磨出些白面来。

  孔丘可是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 对于饮食要求比较高,要不也不会顺利活成他们家最长寿的那个。对于学生们的心意, 孔丘没什么不接受的。

  正值大好的春日, 门徒们给孔丘准备了春饼, 各自带来了适合卷饼的材料, 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着独属于春日的美味。

  一会是要去登泰山的,大家都得吃饱了才有力气登高望远。

  霍善也坐下愉快地拿着薄薄的山东烙饼卷各种馅料, 还给端木赐他们讲起煎饼卷大葱的由来,据说薄薄的饼就像纸, 而青白的大葱就像是笔, 最适合他们这些读书人吃了!

  端木赐,字子贡,是春秋时期著名商人。孔丘时常对着学生们感慨,我家颜回这品行、这学识, 结果穷得吃不上饭;端木赐这家伙整天出去投机倒把, 居然赚得盆满钵满, 老天不公平啊!

  不过端木赐确实是个脑子很灵活的人,《论语》里头就经常有“子贡问曰”这类句子, 当一个人擅于发现问题还积极请教师友,他的成就便注定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