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33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对大唐的影响也不小,除了他的医术外还有他给李世民讲了个……“欧洲祖母”的故事。

  据说这位维多利亚女王一辈子生了老多孩子,而当时欧洲的传统是国王家只和国王家通婚、公爵家只和公爵家同婚,以此保证大家的阶级都不往下掉。

  所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孩子大多都和欧洲各个王室婚配。

  就这样,她以一己之力把一种叫血友病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传遍了欧洲各国。

  得了血友病的孩子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与人玩耍时不能受伤,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

  一出事害一窝!

  这就是近亲结婚的危害啊!

  非常容易把各种遗传缺陷给暴露出来。

  你看汉代和魏晋时期生出那么多短命的皇帝、痴傻的皇帝,未必没有这个原因在,毕竟像馆陶长公主那样出嫁后又想把女儿嫁回家里的人不在少数。

  这越近亲结合,遗传缺陷就暴露得越彻底,所有隐性遗传病都给你显露出来咯!

  正准备把几个宝贝女儿分别嫁到大舅哥家以及姐妹家的李世民:“…………”

  李世民断然否认:“我大唐人与欧洲蛮夷可不一样!”

  霍善就给他念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这可是你们大唐诗人朱庆馀写的诗!

  舅姑代表的公婆!

  说明你们大唐人不是嫁到舅舅家就是嫁到姑姑家!

  膝盖正中一箭的李世民:“………”

  真是岂有此理!

  这个朱庆馀给张籍行卷就行卷,做什么还要以新妇自比问张籍“画眉深浅入时无”?

  诡计多端的读书人!

  现在还害霍善拿来论证他们大唐人都爱近亲结婚!

  ……

  偶尔也会有一些不经意间的别离。

  比如有年春天霍善去与黄道婆吃了顿她故乡的春饼,没过多久却得知了黄道婆去世的消息。

  人老到一定程度,药石早已无用了。

  生老病死本就是极自然的事,人若是当真不老不死反倒会生出许多忧怖来。

  霍善是行医的,从小见多了生死,送走一个老朋友时也只是心中有些难过而已。

  欢欣的事总还是不少的。

  比如阿印与李丽质都算是学有所成,在自己所在的时空成了一代名医。

  李丽质擅长食疗,阿印则是擅长治疗情志病,有时候霍善都忍不住感慨阿印在这方面的天赋比他强。

  阿印听后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就与许多名医最初立志学医那样,她也是因为母亲的心病才想要跟着霍善学医的。她一辈子救了不少人,但最快活的始终是曾经当母亲多陪伴自己三十余年。

  纵使前路多艰,但她还是想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试着帮更多像她母亲这样的人走出绝境。

  这不仅要治病,也要治心。

  对此,阿印笑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有年秋天霍善去了趟大明,路过一处医馆时看到个十几岁的少年正陪在他祖母身边,给他祖母念着最近的新书。

  霍善好奇地过去问他:“你祖父去哪儿了?”

  那少年转过头,见是霍善来了,笑着露出一口白牙:“祖父他去给祖母买鸭油烧饼了。”

  他祖母笑骂:“净胡说,什么叫给我买?买回来你们不吃吗?”

  他们夫妻俩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家伙了,还那么黏黏糊糊岂不惹人笑话?

  少年嘟囔:“我们要吃可不敢让祖父去排队买。”

  正说着话,那老大夫已经揣着几个新鲜出炉的鸭油烧饼回来了。

  见霍善也在,对方高兴不已,非要分霍善一个饼子。

  霍善就与他们一起坐在秋日的庭院中吃起了油汪汪的鸭油烧饼。

  还是记忆中那个味道。

  香的嘞!

  漫漫人世间日复一日地上演着无数悲欢离合,但霍善觉得世上总归还是欢欣的事比较多。

  是以他一生无惧无忧,快活到老。

第318章

  主楼:夜读《管窥录》原著有感……

  夜深人静,我睡不着,打开《管窥录》原著,横看竖看,只看出三个字:他好爱!

  上学的时候只学了《史记》,还以为太史公是那种一本正经的老头子,没想到他私底下写起东西来居然这么野,你们觉得里头很多大司马大将军的心里话是他自己瞎编的还是我们大将军真的这么想?

  1楼:我怀疑这都是司马迁透过卫青在说自己的心里话,卫青不像是心理活动这么丰富的人。

  2楼:我也这么觉得,明明写《史记》和主持修撰《孝武实录》都是有事说事,有感想说感想,到《管窥录》画风却完全不一样。

  3楼:这大概就是官修史书和笔记小说的区别吧。

  4楼:我不管,绝对是真的!你们没看编者名字吗!这书可是我们霍小神医主持出版的!

  5楼:哈哈哈哈哈是的,再版时还有司马迁自己写的后记,又把刘彻和卫青本人读《管窥录》的场面给记了一笔,说是刘彻十分喜欢,卫青不知为何神色莫辨。笑死了,马迁你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卫青神色莫辨吗?

  6楼:这莫非就是写OOC同人舞到正主面前hhhhhh

  7楼:自家好甥孙让刊行天下的,卫青能怎么办,只能宠他呗!

  8楼:强烈推荐楼主去看《管窥录》的影视改编,这个剧组虽然很穷,但操作很骚,她们居然跑去各个同时期影视作品化缘,问人家能不能借点片段给她们当回忆杀,我才看了三集,已经被回忆杀安利了两部剧两部纪录片三部电影……天啊,这就是掉进粮仓里的感觉吗!!!

  9楼:楼上你猜楼主为什么突然跑去读《管窥录》原著哈哈哈!

  10楼:是的,这个时期的好作品太多了,《管窥录》其实不太起眼,要不然剧组也不会连投资都拉不到,回忆杀全靠化缘了。拍之前很多人都唱衰说野猪的退休生活有什么好看的!

  11楼:我觉得比起冯梦龙,司马迁还是靠谱的,他写的肯定是真的,和写东西全靠编的冯梦龙完全不一样!

  12楼:我也觉得,冯梦龙太离谱了,他居然为了给杜甫苏轼他们编故事,硬是编出了好多个朝代,说什么杜甫来自唐朝苏轼来自宋朝,还编的有鼻子有眼的。要不是他说霍小神医身边那个赵正就是秦始皇,我差点就信了!

  13楼:难道不是罗贯中拿霍小神医身边那个诸葛亮编出那么长一本《三国演义》更离谱吗?

  14楼:别提了,上次我入坑《三国演义》,看到五丈原的时候哭死了,我的相父啊!呜呜呜呜罗贯中你好狠的心!

  15楼:小说家之言当不得真,我的丞相在某个时空里一定已经成功克复北地,了无遗憾地过起了含饴弄孙的养老生活!!!

  16楼:上次看到个旧闻,说是以前一个少数民族受邻国骚扰,给上面写信说自己祖上是受阿公之托守卫边境的,这个阿公说的就是诸葛亮了。谁能数得清他帮霍小神医劝服了多少少数民族啊,真正的民族大融合就是他那时候开始的吧!

  17楼:楼上说的难道是具有我们大汉特色的民族融合:我方先放出一个霍去病,再放出一个诸葛亮……俗称先兵后礼?

  18楼: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19楼:你们都喜欢卫青霍去病诸葛亮,只有我喜欢苏轼吗!东坡先生他看起来真的好快乐,白天和霍小神医到处吃吃吃,晚上做梦还是到处吃吃吃,梦醒之后还要写文章记录一下自己在梦里都吃了啥。记得有次他被霍小神医逼着戒酒,他毅然决然地写诗立誓,结果没几天就被杜甫发现偷偷喝酒了!

  20楼:我记得我记得,他还辩解说什么是酒味先钻他鼻子里来的,又不是他先动的手,要怪就怪酒,怪他苏某人作甚。

  21楼:对对对,后来多少酒鬼学他狡辩,都说是酒先动的手!老苏害人啊!

  22楼:快乐都是你们的,而我只有背书,啊啊啊仲景伤寒啊啊啊华佗外科啊啊啊药王千金啊啊啊时珍本草啊啊啊啊还有我们霍小神医的各科著述,背不完,根本背不完。想回到过去,问问秦始皇为什么不把书全烧了!

  23楼:抓住一个被逼疯的医学生!醒醒吧,秦始皇在也没用,一看就知道你历史不好,人家《史记》都说李斯建议“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书”,可见秦始皇根本没有烧医书,而且就算真烧书也只是烧别人的,他自己的皇家图书馆还存着呢,你该背还是得背!

  24楼:这叫什么,这叫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可怜的娃哟,你们学医的找老祖宗都没用!(我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哈哈哈哈哈

  25楼:没事,想想我们从小学起,语文、数学、科学,哪一科逃过了霍小神医那群人的魔爪?再想想到了初高中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不能想,不能想,一想就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啊!

  26楼:正在读物理专业,我越学越爱李长生,最近收集了很多他的周边摆满宿舍桌子,我正常吗?

  27楼:很正常,据说有的人被虐待久了,会对虐待自己的人生出感情来,你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28楼:康康周边!康康周边!本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想查漏补缺!

  29楼:又疯了两个,没救了,埋了吧(小神医摇头.jpg)。

  30楼:埋了吧(小神医摇头.jpg)。

  31楼:但是师父父和小神医真的很可爱啊!超级治愈的!不信看看我自己搓的小房子和小人儿!

  【图片1:新丰小院】

  【图片2:西陵小院】

  【图片3:凉州小院】

  【图片4:巴蜀小院】

  32楼:草。

  33楼:草。

  34楼:草,被富婆装到了。

  35楼:草,这精细度!这还原度!你莫非是我们夙神再世!夙神,我们建筑系学子的神!

  36楼:草,里面每个小人的服装和桌上摆的食物都很符合当地特色,这细节也抠得太细了吧,想要!

  37楼:不止,还有年龄也对得上!新丰小院里住的是幼崽小神医!西陵小院里是个俊秀小少年了!到凉州是成家立业的霍小神医!到巴蜀已经有娃了!但是!师父一直在!爹也一直在!一家人好幸福!

  38楼:@国家博物馆@西陵博物馆@凉州博物馆@巴蜀博物馆,看到没有!我要这个,我要这个!稍微简单点也没关系!只要能让我带回家,我什么都可以做!

  39楼:所以,怎么才能有那么大的房子可以摆这么多可爱的周边?

  40楼:听君一席话,含泪打工去。

  41楼:说起巴蜀博物馆的文创,强推最近新出的熊猫毯子,夏天吹空调盖着特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