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83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那些个吃人的家伙还给男女老少的肉起了名字,老瘦男子叫“饶把火”,意思是得多烧几把火才能把它炖到能入口;年轻妇人则叫“不羡羊”,意思是比羊肉还鲜美。

  李时珍瞅了眼霍善的小身板,继续给他讲文化人记录的吃人史:【像你这么大的小孩儿也有别名,叫‘和骨烂’,下锅一煮,骨头都能炖烂,香的嘞。】

  霍善睁大了眼睛。

  没想到世上居然有这么过分的事。

  吃人就吃人,怎地还要给人分门别类地起名字。

  霍善正震惊着,就听身后有人喊他:“阿善!”

  霍善转头一看,不是他太子叔又是谁?

  霍善马上忘记了他刚认识的郎官朋友,高高兴兴地跑过去喊人。

  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的郎官忙起身向刘据见礼。

  刘据免了众人的礼,表示自己只是来接霍善的。

  霍光心中也有些讶异,他以为刘据只会派人过来接人,没想到刘据竟是亲自来了。

  不过想到霍去病认回儿子以后的种种表现,霍光又释然了。

  堂堂冠军侯尚且如此,年方十一的小太子被只奶团子迷惑又有什么稀奇?

  霍光一路送太子与霍善到郎署外。

  霍善挥别自己亲叔,还有点心事重重。

  刘据印象中霍善一直是快快活活的,见他这般模样不由关心道:“怎么了?”

  霍善问刘据:“你听说过两脚羊吗?”

  刘据懵逼。

  这是宋代的说法,他不可能听说过。

  霍善积极地把“饶把火”“不羡羊”“和骨烂”等等人肉别称讲给刘据听,并且有样学样地瞅着刘据说像他这样的应该也算是两脚羊中的“和骨烂”。

  刘据:“……”

  这是什么令人毛骨悚然的叫法?!

  刘据追问:“你是从哪听来的?”

  霍善回想了一下李时珍的表述,不太确定地说道:“应当是草原人说的吧。”

  他也不知道是谁讲的,只知道李时珍说的是草原人为祸中原才出现这种惨况。

  刘据想到霍善身边有个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只觉他是从金日磾那儿听来的。

  想到大汉黔首竟被匈奴人这般称呼,刘据气得脸都红了。

  这种泯灭人性的说法,谁听了不气愤啊?

  本来他听先生们讲打匈奴耗费巨大、朝廷不应当频繁征战,还觉得他们的说法挺有道理。

  可是听听这些草原人都是怎么说大汉人的吧!

  你觉得不打仗就没事了,人家可不是这样想的,你在人家眼里就是两脚羊!

  刘据气呼呼地道:“一定要把他们打跑!”

  霍善也点着头跟着义愤填膺:“对的,对的!”

  两小孩凑一起谴责了好一会草原人的残忍冷酷,还觉得不够解气,也不急着回去了,齐齐转道去找刘彻。

  刘据以前是很少去烦扰刘彻的,不过这段时间父子间的相处把他胆儿养肥了。

  得知草原人这种耸人听闻的恶劣行径,刘据觉得必须要去给刘彻讲讲。

  刘彻正随手翻看着百官呈上的奏疏呢,听人说太子来了很有些意外。

  他命人把太子放进来,结果抬头一看,又是一大一小两小孩一起过来的。

  刘彻挑挑眉,让他们说说来做什么。

  刘据跑到刘彻近前开口就问:“父皇,您知道‘两脚羊’吗?”

第67章

  霍去病到了军中还没看士兵训练多久, 宫里就来人了,说是陛下召见他。

  这个点刘彻找他能有什么事?

  霍去病摸不着头脑,接着便想到了霍善。难道是因为霍善碰上事了?

  思及此,霍去病二话不说翻身上马, 直奔皇城而去。

  入了宫, 便有人把他往温室殿引。

  刘彻有两个常待的殿,温室殿与清凉殿, 一听就知道它们的用途了, 温室殿是他冬天爱住的, 清凉殿是他夏天爱住的,一个冬暖一个夏凉。

  过了冬至, 刘彻直接连办公都待在温室殿, 外臣想见他也是直接召到温室殿里。

  霍去病入内一看, 果然在刘彻身边看到了自己儿子。

  霍善正一口一个吃小小的红糖馒头, 是宫厨专门给做的,比拇指稍大些的馒头里裹着一圈红糖, 蒸熟后一口咬下去,感觉甜滋滋的, 小孩子很喜欢吃。

  

  他手边甚至还有杯甘蔗榨汁做的饮子。

  看得出来, 这小子在宫里过得很自在,连温室殿都能当自己家了。

  皇宫的食材更是丰富到足够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既然霍善本身没什么事,霍去病一颗心就放了回去。他知道刘彻和太子对霍善好,宫里肯定没有人敢慢待霍善, 可每每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待在宫里难免还是有些牵肠挂肚。

  要是搁在去年有人这么对霍去病说他会这么挂心一个人, 霍去病自己都是不信的。

  霍善刚把手里的红糖小馒头解决, 眼角余光就扫见了他爹的到来,马上开心地跑了过去, 举起个软乎乎的小馒头要和霍去病分享。

  霍去病先向刘彻父子俩见礼。

  刘彻道:“自家人不用这样,坐下说话。”

  霍去病坐到霍善旁边,询问刘彻召见自己有什么事。

  刘彻道:“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找你来说说话。”他倚在御座上随意地问霍去病,“你听说过‘两脚羊’吗?”

  霍去病没听过。

  他不由看了眼霍善。

  霍善听李时珍说这是宋代人的说话,宋代在一千多年后呢,他爹肯定是没听说过的。所以他爹朝他看过来,一定是想他给解释解释!

  霍善马上当起了知识的搬运工,给他爹分享吃人的门道。

  霍去病:?????

  若不是自己看不见那几位“仙人”,霍去病很想找他们问问,他们每天都在给霍善讲什么。

  哪怕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饥荒时人们易子而食的记载,也没必要把吃人吃出学问来吧!

  这就不仅仅是迫不得已了,而是泯灭人性。

  听刘据在旁补充说这是匈奴人的说法,霍去病觉得这应该是冤枉匈奴人了,他们应当没有那个闲心这么点评人肉滋味的。

  只不过他们虽然不说这样的话,但做出来的事却也相差无几,匈奴人抓走的汉人都是当奴隶使唤,在他们眼里算不得人,顶多只是不吃他们的肉而已。

  奴役、毒打乃至于随意杀害俘获的汉人,在他们看来基本不是事。从这个角度来讲,说他们认为汉人是“两脚羊”也不算冤枉他们。

  大汉若是不够强大,领土与子民便会遭到侵陵。

  所以大汉需要一支强军,需要一支足以震慑所有邻邦的强军。

  有时候并非你不想打仗,别人就会与你友好相处。

  

  国与国的“友好”恰好是靠强盛的国力来维持的,尤其是像中原与草原这种世世代代都没少结仇的邻居,一旦你弱了下去,对方就会想趁机要了你的命。

  霍去病保证道:“我们绝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把大汉人当两脚羊对待。”

  霍善听后也是信心满满:“对的,对的!”说说他还把自己的新欢小馒头喂到霍去病嘴边,让霍去病也尝尝他今天的心头好。

  霍去病只能在刘彻打趣的目光中把那小馒头给吃了。

  兴许就是因为这孩子心大,那几位“仙人”说起话来才没遮没拦吧。

  换成别的小孩讨论完吃人的事情后哪里还吃得下东西?

  霍善确实是个万事不过心的娃,毕竟他从小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找师父,然后问题就解决啦。

  现在遇到千百年后的问题,霍善感觉自己做不了什么,所以第一想法也是给大人们讲讲。

  大人们这么厉害,一定可以统统解决掉!

  这时外面下起了雪。

  其实好多天前就有人觉得要下雪,只是这雪一直憋着没下。许是憋得久了,这次雪一下就特别大,才过了一会地上就全白了。

  霍善是跟着霍去病以及刘据走出温室殿后才发现下雪了,他既惊又喜地挣开霍去病牵着他的手,蹦到雪里跑来跑去,在薄薄的积雪上留下一串小脚印。

  以前他就想玩雪,但他还太小了,师父不让他在雪地里待太久,他只能可怜巴巴地推开窗往外看。就连只是那么看着,师父也是不让他看太久的,说是怕他冻病了。

  现在不一样了,他现在足足四岁,已经长大了!

  刘据年年都能看到雪,本来已不觉得新鲜,可这会儿看到霍善跑得这么开心,他也忍不住跟上去走进了茫茫大雪里。

  雪中竟没有想象中冷。

  刘据跟着霍善欣赏了会自己踩出来的脚印,才很不舍地牵着霍善挥别霍去病。

  霍去病送他们到永巷前才转身离去。

  永巷是连着刘彻起居处以及后宫的长巷,只有后宫妃嫔、皇子皇女以及伺候她们起居的宫人能随意出入。霍善跟着刘据乘辇沿着长长的永巷回住处,手里还拿着自己搓出来的雪团团。

  既然下雪了,两人接下来便没再到处乱跑,每日一起看书、练字、下棋以及讨论霍善提出的那些奇思妙想。

  偶尔还让人捣鼓些新吃食,比如这天霍善早上起来就跟刘据说,自己想吃冰煮羊。

  羊肉对普通人来说挺稀罕,对皇宫来说却不太稀罕,算是能吃的肉里头比较常见的了,牛不能随便宰,猪肉又是贱肉,那达官贵人想要吃肉的时候不就得考虑羊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