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87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连刘据来了都没注意到。

  还是霍善先注意到刘据的到来,跑过去问刘据怎么来了。

  刘据道:“你不饿吗?”

  霍善听刘据这么一问,肚子马上开始咕咕叫。

  确实饿了!

  温应几人听见叔侄俩的对话才意识到刘据的出现,忙起身向刘据行礼。

  刘据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温应答道:“侯爷要传授我们《伤寒论》。”

  刘据听后更好奇了,却又不好意思在温应他们面前表现出自己不知晓《伤寒论》是什么。

  他让温应几人退下,等坐到食案前才追问霍善:“《伤寒论》是医书吗?”

  霍善这才想起《伤寒论》写在东汉末年,而且东汉末年张仲景写的是《伤寒杂病论》,而非后世流传的《伤寒论》。

  像李时珍那个时代看到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已经是一代代伤寒研究者在《伤寒杂病论》散失的基础上删改、重组出来的,顺序与内容皆与原书有一定的不同,其中《伤寒论》主伤寒,《金匮要略》主杂病,合二为一才是张仲景所写的全部内容。

  而且还不一定能展现它的原貌。

  反正吧,眼下肯定是没有这本书的。

  霍善道:“都是旁人教我的,书的话目前还没有写成,以后或许会成书吧。”

  他记得几个小老头儿说他们以后是可以到医馆里坐诊的,既然都坐诊了,再把《伤寒论》写出来应当没问题才对!

  刘据得知还没有这本书,点着头说道:“要是这《伤寒论》讲的东西都像你给人治病那么有效的话,朝廷可以组织天下医家学习。”

  霍善道:“这样当然最好!”

  不管是张仲景写《伤寒论》还是孙思邈写《千金方》,为的都是能帮更多的人免除病痛——乃至于救回更多人的命。

  要是能自上而下地推广《伤寒论》,那天下死于伤寒的人必然会大大减少。

  不过这种事他们目前说了还不算,想要让人信服还是得拿事实说话。

  否则的话估计就只能把书名改成《黄帝伤寒论》了。

  不托名于往圣先贤,难以成为经典!

  霍善也没想着一步到位,刘据都已经这般许诺了,等将来《伤寒论》中理论得到了验证,推广之事自然不在话下。

  霍善找到了事做,刘据也非常支持,时不时过去旁听半天,偶尔还积极要求参与客串。

  温应几人一开始还有点拘谨,后来见刘据真把霍善当亲侄子对待,渐渐也就放开了。

  接下来这段时间不管教的还是学的都过得非常充实。

  这事传到了刘彻和卫皇后耳里,他们也没太在意,只当是小孩子闹着玩。

  霍善是治好了那小内侍的病没错,可那也不代表霍善真的懂到能教会别人。

  想想看,等到温应他们学有所成可以治病了,别人问他们上哪学的,他们回一句跟四岁大的朝阳侯学的——你说谁敢让他们治?

  刘彻还跟霍去病打趣:“要是他当真能教出点名堂来,朕可得让他到太常去当个太医令。”

  霍去病:?????

  陛下您还记得你这甥孙才几岁吗?

  刘彻还真没在意霍善才几岁。

  朝中一般有两个太医令,工作内容差不多,只是负责对象不一样,一个隶属于少府,主要负责宫廷医疗;另一个隶属于太常,主要负责文武百官的医疗问题。

  刘彻对宫中的医疗还是挺上心的,对官员们的健康问题就没那么操心了,毕竟他们生病了自己不会找医家诊治吗?

  

  所以对于随口把太常那边的太医令许出去这种事,刘彻那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反正那边养的太医又不负责治他的病。

  霍去病很快也从刘彻满不在乎的态度咂摸出他的想法来了。

  对此,霍去病只能说——

  孩子还小,您就放过他吧。

第71章

  对于刘家父子俩轮流画的大饼, 霍善都没有放在心上,他画饼时由他画,饼成之日嗷呜一口全吃掉就好!

  有了传授《伤寒论》这桩正经事在,霍善便安安心心在长安过完了这个冬天。在九九消寒图最后一片梅瓣染红之日, 霍善心情一下子雀跃起来, 对刘据说道:“我该回去啦。”

  师父说他是到长安来过冬的,如今冬天都过完了, 他是时候该回新丰县去了。如今学堂应当开学了, 他还要去监督小伙伴们学习呢!

  刘据还当霍善已经在宫里住习惯了, 没想到他还惦记着回去。

  刘据道:“你不是要教温应他们《伤寒论》吗?这么快便教完了?”

  霍善道:“当然没有,但医理这东西哪有教完的一天, 本就只是教他们掌握六经辨证之法, 治疗一些相对常见的伤寒病症。”

  《难经》中提到过, 光是广义上的伤寒有五种, 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都是“伤于寒”后出现外感病, 症状和脉象都各不相同。

  后世光是温热病便能衍生出赫赫有名的温病派,所以想要真正讲伤寒讲透岂是易事?

  医者能做到辨证论治已经很了不得了, 想要学通学透得靠天赋与机缘。

  霍善自己都没敢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呢, 只能说遇到常见病可以做到心里有数,对于那些见得少的疑难杂症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没关系,他有足足四个小老头儿可以请教!

  医术都是往前发展的,就汉代目前的医学水平, 有华佗他们作为后盾的霍善基本可以在大汉医坛横着走了。

  想到温应他们都没有跟诊过, 霍善感觉确实还不能走。他和刘据商量道:“你允他们出宫回家随我待几日, 我找个医馆带他们出诊几日,等他们真正上手了我再回去。”

  刘据虽然舍不得霍善走, 却也知道霍善一向很有主意,只能命人帮霍善给霍去病送信。

  霍去病早就惦记着把人接回家了,看过霍善的信后一边让人在长安城里买个医馆一边去找刘彻言明此事。

  刘彻也从太子那儿知道霍善想出宫的事,这小子倒是个有主意的,连宫里都留不住他。

  既然霍善父子俩都是这么想的,刘彻也不强留,由着霍去病把人接走了。

  还打包走了霍善的四个“学生”,其中两个是内侍,两个是宫女。

  霍去病正觉得这趟讨崽之行十分顺利,结果才出宫门没走多远就遇上了卫青。

  卫青瞧见霍善出宫了,脸上带上了笑意,问他是不是该兑现诺言去长平侯府小住一段时间了。

  霍善本来都没想起这件事来着,一听卫青说要他兑现诺言,马上想起自己刚入宫时的承诺。

  想到自己要当个信守承诺的好孩子,霍善就乖乖被卫青抱走了。

  霍去病:?????

  他才刚抱到自家娃,都还没捂热呢,怎么卫青三两句话就把人给哄走了?

  霍去病无奈地跟了上去,试图和卫青好生商量商量。

  总不能霍善在长安待三个月,前两个多月在宫里,后小半个月在长平侯府,他这个当爹的只负责接送吧?

  卫青步履坚定,臂弯坚固,抱着霍善就往自家大门走,丝毫不为外甥的好言相求所动。

  还是霍善舍不得他爹伤心,把小脑袋从卫青肩膀上探出来,对霍去病说出自己想到的绝妙解决办法:“我们一起住舅公家!”

  咱拖家带口吃舅公的,多棒!

  霍去病闻言陷入沉思。

  对啊,他可以住卫青家。

  舅甥俩相互串个门小住几天不算什么大事吧。

  卫青:“……”

  既然是自己先抢娃的,卫青自然不在意让霍去病也过来住几天。

  自从他与霍去病同为大司马,不少见风使舵的人便在他们舅甥之间游走,卫青看在眼里,但没有在意,左右他也不想养这么多门客。

  他还不至于为这些人转投霍去病而动气,倒是霍去病对这些人很有些不满。

  霍去病在朝中没什么朋友,连军中也没什么亲信,这样一个孤狼般的存在被天子捧到了高处,其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能懂。

  连他们舅甥俩都挺久没好好说说话了。

  卫青对上一大一小两双齐齐看向他的乌眼睛,笑着邀请道:“那就这么说好了,你们父子俩一起过来住上几天。”

  霍去病微微一顿,接着他“嗯”地应了一声,那本就紧跟着卫青的脚步迈得更快了。

  卫青除了给霍善父子俩安排住处,还命人把温应几人带下去安顿好。

  霍去病瞧见温应几人被带了下去,才与霍善说起自己给他买了个医馆的事。

  霍去病道:“今天应该就可以买下去了,你明日可以看看。”

  他倒不是买了医馆让霍善去坐镇的,那边本就有医家负责坐诊,药材也配备得挺齐全,霍善想要让温应几人过去跟诊完全没问题。

  对这个在外流落了三年的孩子,霍去病是秉承着霍善想做什么便让他去做什么的想法。

  听闻霍善想要找个医馆带温应几人看看真实病例,他的想法便是直接把医馆买下来算了。

  若是不买下来,别人家的医馆哪能配合他一个小孩子?

  霍去病就像世间所有看着自家孩子学走路的寻常父母那样,瞧见前头有半点障碍物都想帮霍善搬开。

  霍善没他爹想得那么多,他觉得自己只是带人去学学怎么诊病,问题应当不大。不过霍去病直接盘下医馆也有好处,他晚上可以瞧瞧自己绑定的医馆是不是多了一间。

  要是买下医馆就可以和他绑定,那他说不准可以往全国各地都开一间,到时候张仲景他们想去哪儿坐诊便去哪儿坐诊。

  

  这样的话他“入梦”时兴许也可以跟过去瞧两眼呢!

  足不出户,畅游大汉!

  霍善高高兴兴地谢过霍去病,才兴冲冲找卫登他们玩耍去。

  可惜卫登三人年纪都比他稍大些,尤其是卫伉和卫不疑,年后已经开始正式读书习武了。霍善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在咸鱼瘫,浑身上下透露着一种“动不了了我一根指头都动不了”的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