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第106章

作者:阿洙洙 标签: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再后来,性格刚直的苏轼与他们闹的不甚愉快。

  ……

  从前苏辙一直不敢看这些信,不为别的,因他知道苏轼是个遗世独立,出淤泥而不染的人,这样的人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只是这个世界啊,根本不是苏轼想象中非黑即白的样子,苏轼的性子,当官肯定会吃不少苦头的。

  几封信看完,苏辙大概也知道这件事是怎么一回事。

  知府可谓是一地最高长官,若是心怀不轨,则很有些油水。

  能身居知府之人,定不会是蠢的笨的,想必也知道苏轼身为榜眼,如今他参苏轼一本定备受关注,定是苏轼挡了他的路,所以才会如此。

  想到这里,苏辙微微叹了口气,那知府若无胜算,如何会以身犯险?

  一旁的元宝也跟着着急起来:“少爷,这下该怎么办啊?”

  “这,从前有您在六少爷身边,凡事还能帮着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如今凤翔府就六少爷一个人在,真被人算计了怎么办?”

  他是越说越着急,直道:“这件事欧阳大人偷偷差人提前给您递了个信儿,想必非同小可!”

  “不如,不如……您去找欧阳大人吧?实在不行,去找司马大人也行,他们总不会不帮忙的。”

  苏辙摇摇头,正色道:“欧阳大人差人送信已是不合规矩,如今朝中尚未有论断,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怎好唐突去找他们?”

  “朝中那些谏官可不是吃素的,若知晓两位大人有心包庇六哥,不管他们官居几品,可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说着,他扫了眼元宝,道:“这件事你就当不知道,对谁都不能说,特别是在爹娘跟前万万不可露出马脚,免得惹他们担心,知道了吗?”

第62章

  元宝想也不想就点了点头。

  苏辙却因这件事心里并不踏实, 到了夜里竟开始连连做梦,一会梦见他们兄弟两个坐在苏老太爷院子里吃葡萄,一会梦见他们一起在天庆观读书的日子……等着他醒来时, 窗外仍是灰蒙蒙的。

  苏辙却是半点睡意都没有。

  他忍不住在自己脑海里将苏轼的生平想了又想, 想来想去,也能知道苏轼虽仕途不顺,却是无性命之忧。

  想着想着, 他就豁然开朗起来。

  是啊, 苏轼是他的哥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怎会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好?若真是如此, 苏轼趁早别当官了,早点回家种田去吧!

  他该对他的六哥有信心才是。

  此时此刻,远在凤翔府的苏轼亦是半点睡意都没有。

  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苏轼就瘦了不少, 整个人再也不复从前意气风发,无忧无虑的样子, 眼里的光芒虽消减不少,却坚韧仍在, 丝毫未少。

  并无睡意的苏轼坐在书桌前,再次提笔给苏辙写信,下笔就是——子瞻, 近来可好?我一切都好,勿念勿挂。

  虽然信中是这样写, 但他最近的日子过的并不顺利。

  比起他顺风顺水的前二十年, 在凤翔府的日子简直可以用难熬来形容,凤翔府距离汴京路途遥远, 知府与知州几年未曾换过人,如今俨然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偏偏官官相护,行贿受贿……他哪里受得了?自不屑与这些人为伍的。

  那些人一开始也曾想着拉拢苏轼,却见他油盐不进,便开始处处打压他。

  苏轼一封信还没写完,就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他扭头一看,正是衣衫单薄的王弗,皱眉道:“你怎么起来了?如今已至秋日,夜里更是凉得很,当心染上了风寒!”

  王弗虽自己身上衣裳单薄,却给苏轼披了件衣裳:“我没事,倒是你的病才好不久,要当心些才是。”

  “你又在给八弟写信吗?”

  苏轼点点头,面上这才有了几分笑意:“也不知道八郎最近在汴京怎么样了,他向来沉稳聪明,想必是一切都好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不像我,一上任就与知府大人闹得不大愉快,连累你都跟着担心。”

  王弗握着他的手,柔声道:“我担不担心倒是次要的,只要郎君无事就好。”

  “郎君,我听说知府大人的折子已送了出去,他那人心思狡黠,想必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儿,实在不行,你不如将这件事写信告诉八弟,兴许他能在汴京想到办法……”

  她这话还没说完,就被苏轼打断了:“从小到大,我与八郎在一起,虽说我是哥哥,可每当遇上事,总是八郎拿主意。”

  “我与他兄弟之间倒不必计较这么多,可如今我已成亲,很快也会有孩子,难不成到时候要拉着你们一起躲在八郎身后?来日等着咱们的孩子长大后知道这事儿,你叫我面上如何挂得住?”

  说着,他拍了拍王弗的手,柔声道:“八郎虽聪慧过人,可你的夫君却也不差。”

  “你放心,这件事我已有了对策。”

  王弗悬着的一颗心这才微微放了下来:“既郎君这样说,我自没什么害怕的。”

  “如今时候尚早,郎君就算睡不着,也去躺一躺吧。”

  苏轼原想拒绝的,毕竟他是一点睡意都没有,可对上王弗那关切的眸子,他还是依言躺在了床上。

  他记得苏辙交代他的话——人家好好的姑娘从前在家也是金枝玉叶,嫁给自己可不是为了小心翼翼伺候自己的。

  一直等到天色大亮了,苏轼这才起身,梳洗之后就去了府衙。

  凤翔府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共管辖七县一洲,故而其知府也是有些来头,但他并不是靠着勤学苦读坐到如今的位置,而是靠着四处行贿受贿,熬了几十年,这才坐到了从四品的位置。

  从四品的官儿,放在汴京虽不大惹眼,但在地方上却是一言九鼎的。

  这不,因众人知晓知府大人不喜苏轼,苏轼自进了府衙,一个与他说话的人都没有。

  好在苏轼从前在天庆观就经历过这等事,如今十几年过去,心性更是坚韧,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闲暇时候时常带着王弗前去游山玩水,更是作诗不少,在凤翔府一带已是小有名气。

  凤翔府知府见了,是愈发不喜。

  区区一签判风头更甚于他,那个上司能喜欢?

  这不,苏轼刚落座,却见着自己桌上一本文书都没有,不免起身出门去问问怎么一回事。

  只是他找了好几个人,旁人一见到就像是见了鬼似的,躲避都来不及,怎敢与他说话?

  最后有个人实在看不下去,这才低声道:“……整个凤翔府除了宋大人,谁还敢这样对你?你啊你,怎么像个愣头青似的,得罪了宋大人,在凤翔府还有好日子过吗?”

  “我若是你,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熬上几年,擢升之后调的远远的,这不就没事呢?”

  他口中的宋大人正是凤翔府知府宋选。

  苏辙自知道这人话中是什么意思,他的官职虽不大,却与当地官员有互相监督的职责,再加上他掌管着终南山特产木材,这些木需每年编成木筏从渭水放入黄河,运往汴京供皇家土木建造之用。

  能被皇家所用的木材,自非寻常之物,其中是大有油水的。

  宋选等人在其中大做文章,赚的是盆满钵满。

  前几任签判对此事是睁只眼闭只眼,他这样想好似也没什么不对,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若真的严查木料一事,只怕要牵扯出数百人,他想断人家的财路,要人家的命,人家焉能放过他?

  可偏偏苏轼是个刺头,一上任就严查这件事,更是软硬不吃:“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要我装作不知道吗?”

  “纸包不住火,这件事终有一日会查出来的,等到真相大白那一日,不光宋选讨不得什么好处,与这件事有关的人都会问责。”

  那人见苏轼这般油盐不进的样子,忍不住连连摇头,也懒得再说,转身就走了。

  苏轼却依旧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宋选不准他看文书,那他就上书朝廷。

  只是叫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信还没送出凤翔府,就被人截了下来。

  宋选更是大放厥词:“……我从前就听人说过苏签判的弟弟虽为状元,却是个书呆子,如今看来,这兄弟两人却是差不多的,真是蠢的可以!我既敢做,难道还怕他写信告状吗?他敢写信告状,也得有法子将信送出去才是!”

  “呵,别说信了,他能平安无恙走出凤翔府,我都算他本事大!”

  若是苏轼的罪名一旦敲定,到时候就直接入狱。

  众人自是连连附和。

  一开始,众人也是有几分忌惮苏轼的,一来是因其榜眼身份,二来是因其有个当状元的弟弟,三来是他们听说苏轼极得副宰相欧阳修的喜欢……可随着苏轼被宋大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整日只知道作诗游山拜佛,便再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这不,如今闲来无事的苏轼作诗的频率更高了。

  宋选心中无多少墨水,并不知道他的目的,苏轼这样做却是大有深意。

  诗书永流传,他已连作几首诗暗讽凤翔府官员的行径。

  如今他略一沉吟,又开始做文章起来:“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他给这篇文章取名叫《凌虚台记》,明面上写的是游记,明面上说的是土台都不能长久保留,更何况人员的变迁,若有心人仔细一想,就能明白其中深意。

  宋选等人在凤翔府当差当的好好的,为何会突然离开?那肯定是犯了事啊!

  苏轼文采斐然,这篇文章很快就引文人墨客纷纷传颂。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传至这汴京。

  早在半个月之前,宋选指责苏轼的消息就已送到汴京,说的是苏轼抢占民宅。

  说起来苏轼如今所住的宅院买的颇为便宜,这让他觉得自己运气颇好,他来凤翔府之前就已差了一个管事先到了凤翔府,打算买个小院子。

  毕竟用苏辙的话来说,赁屋子并不划算,还不如买宅子,一来自己住的舒服,二来还能投资。

  原本一千二百贯钱的宅院,他用了七百贯就买到了。

  等他到了凤翔府之后才知道自己运气极好,正好有个卖家急着回老家,所以宅子贱卖。

  谁知一开始宋选就是有备而来,这卖家是宋选的人,至于宅子贱卖则是宋选的老招数。

  凤翔府的宅子卖的并不贵,大多前来任职的官员都会选择买宅院,所以就以此等招数将宅子卖出去,等着官员上任后能为自己所用是最好不过,若是不能,呵呵,到时候就说那官员仗着自己是朝廷命官是强买强卖。

  一来二去的,新上任的官员只能上了贼船,若不然,可是没好果子吃的。

  但宋选却是万万没想到苏轼是软硬不吃。

  这才有了后面的事儿。

  这消息一传到汴京,竟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来是苏轼和苏洵,苏辙三人在汴京风头正盛,二来是这件事背后有程之才等人的推波助澜。

  一时间,汴京是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有人说苏轼去了凤翔府,想着天地皇帝远,所以抢占民宅。

  有人说苏家如今乃眉州首富,苏轼又是榜眼出身,断然不会为了区区八百贯钱自毁名声的。

  甚至到了最后,汴京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件事。

  不少人也因此格外关注苏辙的动向,毕竟他们是亲兄弟,且不说苏辙得欧阳修喜欢,与欧阳修长子关系要好,近来程氏更是与司马光的妻子张氏有成闺中密友的架势。

  可苏辙也好,程氏也好,这些日子是全无动向。

  甚至程氏这些日子与张氏也无来往,就是怕旁人说闲话。

  这日程氏刚从杏花楼回来,脸色就沉了下来,常嬷嬷端着吃食进来,她却是摆摆手道:“我没胃口,将这些饭菜端下去吧。”

  常嬷嬷见状,忙劝道:“夫人,您多少吃些吧!”

上一篇:揽流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