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对照组女配 第1章

作者:辣油粽 标签: 情有独钟 轻松 穿越重生

  穿成对照组女配[七零]

  作者:辣油粽

  文案

  【文已肥~可宰】

  高考成绩出炉,林琅整理着老房子里或借或赠的书籍笔记,随手翻出一本封面残缺的年代文小说。

  女主是重生的,趋利避害,走上人生巅峰;女配是和林琅同名同姓的对照组,嫌贫爱富,不得善终。

  小说将将翻完,林琅一觉醒来,成为书里的对照组女配。

  对着黑漆漆的土屋,空洞洞的米缸,瘦瘪瘪的钱包,林琅“呜哇”地一声哭出来。

  ——

  唯一亲人姥姥离世小半年,林琅穿书未满一个月,千里之外的“娃娃亲”对象闻昭非来到家里,给出两个选择:

  一是履行婚约,婚后跟随闻昭非到东北农场卫生所工作生活;

  二是解除婚约,闻家作为林琅的娘家人给她300块作为嫁妆。

  对着人高马大、邋里邋遢、脸都看不清的“娃娃亲”对象,林琅提出自己的两个要求。

  “你能让我吃饱饭吗?”

  一个月五十八块工资的闻昭非点头,“能。”

  “你不打老婆的吧?”

  工作之便,匿名举报过两个家暴男的闻昭非眯眼摇头:“……不打。”

  原主选择了二,林琅选择了一。

  ——

  带着躲避剧情和吃饱饭的想法,林琅火速把自己嫁了。

  新婚当日,林琅终于看清闻昭非的模样,愣怔当场。

  她以为她嫁了个“流浪汉”大叔,没想“流浪汉”洗干净了是个“神仙”哥哥。

  林琅:赚……赚了!

  ——

  闻昭非听取好友的建议,忍着洁癖,以一副邋遢形象去见素未谋面的乡下“娃娃亲”对象。

  灰扑扑、荒草丛生的小院里,“娃娃亲”对象又瘦又矮,只一双眸子又黑又亮,格外好看。

  鬼使神差地,闻昭非把人带回了农场。

  同事好友在内,都觉得闻昭非娶了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累赘。

  婚后,林琅不会干家务,厨艺糟糕,后院菜地的大白菜都能养死,掉了眼泪要闻昭非又亲又抱才能哄好。

  这些闻昭非都努力瞒着不让人知道,同时,他也不让外人知道林琅有多好,她娇气却不软弱,善良又极有分寸,过目不忘,心算能力无人能及。

  果然,高考一重启,妻子就以第一名考上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学,成为数个教授专家的心头宝。

  闻昭非紧随妻子脚步,考到隔壁医科大读研究生。

  PS1.封面图片来自碧水免费图,感恩!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穿书 轻松 对照组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琅,闻昭非 ┃ 配角: ┃ 其它:推荐预收文《年代文男主堂叔觉醒了[八零]》

  一句话简介:嫁给农场“娃娃亲”对象

  立意:热爱生活,活出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第1章

  林琅被冻醒过来,搓搓胳膊,揉揉眼睛,她记得昨晚睡前把窗户关了,傍晚下过雷雨也没开空调,再说这盛夏六月底哪儿来这么冷的晨风。

  林琅揉眼的动作僵住,她就不在昨夜入睡的老宅主卧里!

  屋子上方是三根横木和黑漆漆的鳞片瓦式屋顶,四面墙上一半露出黄土原胚,下一半糊了层厚度不一的黑泥。

  房间靠近门边的墙角立着一人高、参差不齐缺了大半木门的碗柜,碗柜前一张四方方的竹制桌,两把看着就要散架的竹制椅子。

  东向的土墙开了一扇推拉式的木窗,木窗前是一张矮桌,土屋后墙紧挨着一张刷了红漆的梨木旧式大床,统一色系的灰青色床单、被褥、床幔。

  床的右侧新旧不一的木箱皮箱叠放着……

  “啊!”林琅惊叫一声,脑袋要爆开那般地疼,她“咚”一下砸回木板床,白眼一翻,痛晕过去。

  林琅再醒来时,已经天光大亮,屋里少了点阴森感,但林琅还是无法遏制地“呜呜”啜泣,再到“哇哇”大哭,悲伤不已。

  晕过去前,林琅以为自己被绑架了,惊惧能否等到警察叔叔的救命,但醒来的此刻,她脑袋里强塞来的记忆告诉她,她没有被绑架,她成为“万千穿越大军”里的一员。

  她穿成了“昨儿”睡前看的那本年代文小说里的同名对照组女配。

  高考成绩出炉,林琅以717的高分夺得市状元,省第九,她的读书笔记当天就被预订借给邻居读高二的小妹妹。

  林琅到阁楼整理要被借出的书,随手翻到了这本不知何时混入她家书柜、缺了封面的年代文小说。

  闲来无事,又已经随手翻阅了几页,在阅读强迫症下,林琅将这本小说翻完了。

  同名同姓并不能带给林琅什么特别的代入感,她对年代文重生女主的趋利避害、发家致富、打脸一众极品的爽文套路无感,对处处比着女主、处处被比下去的对照组女配更是无感。

  但林琅万万没想过自己会穿进来,她那坚定的唯物主义观摇摇欲坠。

  这可是年代文啊,茶余饭后,林琅听她姥姥说过无数次她妈和她舅舅当年差点被饿死的那些事情。

  “呜呜呜,姥姥,呜,我想回家……”她不想穿书,她想待在自己家里,即便那个家里也只有她自己一个人。

  林琅两岁半时,亲生父母离婚又分别再婚,她这枚爱情结晶沦为谁都不想要的破石头,是她姥姥主动把她接到四线城市的老宅抚养长大。

  十四岁那年姥姥生病去世,林琅也没去再婚的爸妈家里,只偶尔被接去吃顿饭,当天来回。

  时隔四年,林琅再次感受到姥姥在医院病逝时那痛彻心扉的感觉,她被强塞来的“记忆”里,原主唯一亲人姥姥和她姥姥长得非常像,只是原主姥姥更瘦更矮。

  但她们都很爱自己的外孙女儿,和林琅相似的经历,原主姥姥已经在四个月前的寒冬去世。

  原主在邻居和村大队的帮助下,将老人草草安葬。

  格局相似、左右两间组成的黄土屋子就只有原主一人居住。

  这么一“回忆”,林琅哭得更伤心了,似乎要把当年姥姥去世的那份悲切也在今日发泄出来。

  “咚咚咚!”

  “琅丫!琅丫,林琅……不去上工,躲在家里是怎么回事?快来开门。”

  土堆围起的小院门外,小宁村大队长媳妇,妇女主任董红玉坚持不懈地敲门,林琅姥爷曾是村里的会计,帮过她男人大忙,林琅病逝的姥姥和她也有交情,去世前曾郑重拜托她多照顾些林琅。

  昨儿中午她去隔壁王家参加婚宴,顺便来看过林琅,她们说好了今儿去上工,等她上午忙了一通去地里一看,林琅根本没去。

  养病还养出懒病来了,他们农村可没这规矩!

  又等了会儿,董红玉才等到林琅来开门,“你……又病啦?”

  董红玉等出来的那点火气,在对上满脸泪痕、神情病恹的林琅时散了大半,唯二的亲人相继去世,女娃娃又从小体弱多病,乍暖还寒一番可不又病了。

  林琅看着这面容陌生的大婶,一番思索才认出了人,再缓慢侧过身去擦眼泪。

  她被强塞来的“记忆”只有姥爷姥姥的那部分鲜活、温暖又悲伤,其他人事物都如同雾里看花那般隔了不知多少层。

  “赶紧和你叔开个证明,去县里卫生所看看,一直病着不是回事儿,知道了吗?”董红玉的大嗓门又压低了两度。

  “嗯,谢谢您……来看我,”林琅一张口,声音就哑得不行。

  喉咙发干,眼睛浮肿,嘴唇发白,林琅终于意识到自己哭了很久很久,浑身的力气哭没了,那些负面情绪也跟着宣泄出去大半。

  “唉,你这……你林婶儿介绍的人不靠谱,但你也可以适当考虑一下这方面,你这没人照顾可真不行。唉,我还要回去煮饭,就先不说了,还有不舒服,左右喊一声,别自己闷着哭。”

  董红玉一句话叹气好几次,各家都不富裕,她能帮林琅的并不多。有些话也只能适当提点提点,说多了她也怕林琅觉得她烦。

  林琅再次点头,目送董红玉离开。

  林婶儿……林琅“回忆”了一下,就嫌恶地蹙起眉头。

  这林婶儿林大红和林琅只是同姓,并无血缘或亲戚关系,准确地说,林琅和她姥爷姥姥一家是小宁村的外来户,三十多年前避祸机缘巧合来到这里定居。

  三月初至今林大红来找林琅好几回了,都是要给林琅介绍对象,一个是村里四十多岁打死过老婆的二婚家暴男,一个是邻村的坡脚汉子,一个是县里工人家的傻幺儿。

  这三个人不说原主嫌不嫌弃,林婶儿介绍他们过来,纯粹就是恶心人,原主再落魄都不至于去配这些“歪瓜裂枣”。

  但原主明显是被林婶儿挑动了这方面的心思。

  原本“林琅”想嫁的是隔壁重生女主王诗雯的二哥王建民,互知根底的邻居,她和王建民也算是青梅竹马地长大。

  “林琅”收拾齐整了,无论脸蛋还是身材都是生产队独树一帜的好看,“林琅”还未开窍时,王家小二哥明显就对她有意了,时不时跑来搭搭话,再顺手干点儿小活。

  但重生女主上辈子最烦就是原主这个二嫂,她重生第一件事儿就是给亲二哥找了个贤惠又能干的漂亮媳妇。

  原主还在病中,邻居王家就把婚事风风火火定下来,并广而告之,生怕原主惦记上,再纠.缠不休。

  原主有自己的骄傲,因为王二哥频繁献殷勤起的那点儿心思当即就没了,她将目标看向村尾知青院的那些城里人。

  但到林琅穿来前,原主对知青院的那些人都仅限于想法上的谋划,还未付出行动,不是她不想,而是天气冷暖一番,她又又病了。

  林琅想到书里原主和重生女主那样嫁了个知青,同一个院子住着,女主的知青老公对女主不嫌弃不抛弃,抓住机遇发家致富,双双高考成功,走出小宁村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原主的知青老公高考失败后不告而别,原主怀着孩子在村里被指指点点,孩子拉扯到三岁被人贩子抱走不知所踪,原主疯疯癫癫,未到三十岁就病死家中。

  日头已近中午,气温完全转暖,林琅想着书里女配的结局,再次打了个冷颤。

  “咕……”

  林琅肚子适时响起,她感觉到饿,撕心裂肺的饿,手软脚软身体发飘的饿。

  林琅又想哭了,但此时她哭的力气都不剩多少,她感觉自己再不吃点东西就又得饿晕过去,这回可不一定还能醒来。

  在本能的求生欲面前,林琅晃晃悠悠走回屋内,打开碗柜最底层放米缸的柜门,木盖掀开,偌大的米缸一眼看到底,多余的一颗米粒都没有。

  林琅说不上多失望,有米她也不会煮,这里可没有电饭煲给她用,她的想法是找点儿零食,实在不行再拿米去请和邻里换点熟食吃。

  林琅继续将碗柜扒了个干净,找到红薯米一小袋、去年冬天吃到现在的肉肠半根、硬如石头的麦芽糖浆半罐。

  努力又努力地回忆了会儿,林琅放弃继续捅麦芽糖浆,踉踉跄跄跑去屋后,在半露天厨房的土灶铁锅里,找到一颗冷透了的煮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