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 第109章

作者:画三春 标签: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将最有特色的几种羊毛衫看过,明窈问:“对于这批羊毛衫,你们想好如何处理?”

  “自然是要卖钱的。”在织羊毛衫赚银子上,绣房的所有人持同一态度。

  宁湘甚至想好了:“这回卖得的钱,我们留下一半,剩下一半交给族里,算是采买羊毛和各色丝线的银子,还有上回麻烦公主和首领帮我们买来的布匹,我们也要把那些钱还上,剩下的再由我们分。”

  明窈笑笑,并未对她的想法过多置喙,眼下先紧着售卖,等赚到了钱,到底要不要她们的银子,到头来还不是她一句话的事。

  她沉吟片刻,说:“如果要卖出去的话,我有两个想法。”

  “公主请讲。”

  明窈道:“你们大概也听说了,族里建了一个小商队,这个小商队虽然没有走商的经验,但也是我一点点教出来的,领队的管事你们也熟,就是阿玛尔。”

  “你们要是信得过他们,就将这一批羊毛衫交给他们去卖,由你们定一个底价,卖得的银两不足你们预期,差多少由商队想办法找补,若有超出,则绣房与商队各分五成。”

  “若是信不过,也可由绣房出人,商队护送,卖羊毛衫所得,分出一成给商队,作为他们护送的报酬,剩余的就全部属于你们了。”

  对于公主手下的那支小商队,众人有所耳闻。

  但就像明窈说的那样,商队从未走过商,族人最多是知道他们的存在,至于他们以后要做些什么,有明窈和狄霄的敲打,商队成员自然不会多嘴,任凭谁问也不会透漏。

  一群人议论半天,却争不出到底是哪个法子更好一点。

  宁湘问:“依公主看,哪个法子更合适些呢?”

  明窈说:“自是各有利弊的,商队办事,定不会叫族人吃亏,也能省了你们路上的风险,但毕竟是头一回走商,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办成什么样子,万一出了什么岔,这批货恐就给坏掉了。”

  “你们自己派人去卖,亲手做出的东西,定是最为了解,给客人介绍时,也知道哪里是最出彩的,更容易卖出高价,但路上辛劳不提,于行商一途上,你们也是新手。”

  当然还有一点,一群年岁不大的小姑娘,手里却带了这么多上好的羊毛织物,就算有商队的人护着,难保不出疏漏,为那歹人看上,尚不知会发生什么。

  明窈到底还是担心,于情感上讲,并不愿宁湘她们亲自去冒险。

  但另一方面,她也不愿妄自替人做决定,万一就有那精于商事的姑娘呢,她的一点担忧,岂不是毁了人家的前途。

  “我们商量商量,过两天给公主答覆可好?”

  明窈说:“当然没问题,你们先想着,要是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讲给我,商队至少还要再等半月才能上路,一切不急。”

  从绣房离开后,明窈又赶紧去了晒盐的地方。

  出乎意料的是,耽搁了这小一个时辰,狄霄他们还在。

  放有盐板和湖盐的毡帐外是有族兵看守的,即便是明窈要入内,也要等族兵通传过后,得了可汗允许才行。

  对于这般繁琐且不讲情面的看守方式,明窈倒是格外喜欢,能守住族里的安全和财富,当然是越严格越好。

  片刻后,通传的族兵回来,带明窈进去。

  用来存放盐板的毡帐一共有两个,许是经常蒸煮湖水的缘故,这两座帐子里全是湖水的咸味儿,还有一点雨后的清浅气息,有点奇怪,但并不难闻。

  “公主来了。”随着明窈入内,苏格勒等人先后与她打了招呼。

  狄霄把明窈叫到身边去,他们手边就是刚晒出的湖盐,细腻的白砂中带着一点浅青色,透着一股诡异的美感。

  明窈问:“可是已经尝过了?”

  “都尝过了。”阿玛尔回答道,“味道没有问题,一点苦味儿也没了,而且比买来的粗盐细腻了许多,也更鲜一点。”

  “泛青色的盐粒也没有问题吗?”

  阿玛尔揉揉脑袋:“尝着是没有问题,但久吃就不知道了。”

  最近这小一个月,阿玛尔几乎日夜住在晒盐的毡帐,他参与了晒盐的每一道工序,而苦盐的融水再晒,也是他亲自完成的,每过一遍还会去找明窈看。

  融水再晒的苦盐确实有了变化,苦味也一点点变淡,但随着融水的次数一多,盐粒中出现了变色的问题,先是从白变蓝,又从蓝变青,直到今天全部工序完成,虽然有大部分又变回了白色,但泛青的盐粒还是存在的。

  阿玛尔对这种现象很是不解,找明窈问,明窈翻遍书籍,也没寻出缘由来。

  偏偏这种泛青的盐粒除了颜色上有问题,其余不管是形状还是味道,都跟普通盐巴无异,细腻程度也一点不输白盐。

  “要不把泛青的盐粒挑出去?”明窈才提出,自己就否决了。

  青盐的比例虽然不大,可也跟白盐完全混在了一起,一粒一粒地挑出来,先不说要花费多少时间,怕不是要把眼睛都挑瞎了。

  正这时,明窈心念一动:“等等,给我拿碗水来。”

  她捏了一下把青盐,放进装满温水的碗中,随着青盐在水中化开,只见水面依旧清澈,连浑浊都没有,遑论染上青色。

  明窈说:“我开始觉得,无论白盐还是青盐,都是能吃的。”

  一直沉默的狄霄也开口:“在风锦关遇到的晒盐师傅不是说,苦盐是因为水质的问题,这青盐会不会也是由于咸水湖的缘故。”

  他回忆着:“你们可记得,取湖冰的那片水域,湖面本就是青绿色。”

  其余人也想不出更好的解释,只能暂时相信狄霄的说法。

  既然湖盐晒出来了,下一步便是建更大的盐场。

  几人从毡帐里走出去,看着周围环境,附近住户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要想将这一片地用作晒盐的专用场地,便需要这几户人家挪一挪毡帐位置。

  好在几户人家都很好说话,甚至拒了狄霄的帮忙,说:“我们自己把毡帐往外挪一挪就行,用不着首领操心,最晚后天,我们就全挪走了。”

  “那就麻烦各位了,多谢。”狄霄道谢。

  他们划定了整十座毡帐的范围作为晒盐的专用地,过两天还会在最外围围上栏杆,也方便看守的族兵选定巡逻点。

  而里面的每座毡帐内还会再设两个巡逻点,有固定的族兵看守。

  狄霄说:“那就在毡帐内融水蒸煮,毡帐外晾晒出盐。”

  说完,他又问:“其他人还有其余想法吗?”众人皆是摇头。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听明窈叫住了人,她眉心微蹙,小声说:“我好像忘了点什么,刚刚想说来着,却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狄霄脚步一顿,沉声道:“无妨,慢慢想。”而其余人也无一催促,索性在这空地上盘膝坐下,不时张望一二,间或两句感慨。

  毕竟谁能想到,有朝一日,他们连盐巴这种必需品都能自己做了呢。

  过了将近一刻钟时间,明窈终于想起来:“我想到了,是盐田。”

  见其他人都没明白,明窈一边比划一边说:“我们可以划专门的盐田,就是在地上划定一定的范围,不拘大小形状,用木板或者砖石垫在地面上,又比地面高出一小截,然后湖水就可以引入盐田,在盐田中进行晒盐。”

  “我们现在的盐板太小太小了,一次晒出的盐少不说,所用的时间也长,但要是做好盐田,湖水经受阳光的面积就大了好多,效率大有提高。”

  她只知大概,描述起来也多是模糊用词。

  但阿玛尔这些日子一门心思全放在晒盐上,听着听着,忽然一拍脑袋:“我明白公主的意思了!”

  “公主是想将一半的毡帐撤掉,直接在地面上划盐田是吗?”

  “对,就是这个意思。”明窈仿佛找到了知己,挣开狄霄牵着她的手,两步走到阿玛尔跟前,两人嘀咕半天,终于把那盐田的模样说明白。

  然而阿玛尔懂了,其余人还是一头雾水。

  狄霄更是看了看自己空荡荡的掌心,目光微沉。

  阿玛尔笑道:“反正你们也不用管盐场的事,我懂就行了,就是要麻烦首领和几位兄弟,再给我派些族兵来,等我把盐田建好了,你们就明白了。”

  “那行,我们就等着看成果。”维安斯乐得清闲,听不懂,索性就不听了。

  几人最后确定了一下盐场的范围,说好要是不够,还能再往外延,等过两天这边看守的族兵还会再添一倍,短时间内,晒盐之法还是不要公布给全部族人。

  眼看日暮将近,苏格勒和维安斯要去兵营值班,剩余人则各自回帐。

  回去路上,明窈和狄霄谈起商队,明窈细数:“湖盐、青石、羊毛衫、青稞面、还有皮毛和草药,这些都是可以拿去交易的。”

  这片草原馈赠给拔都儿的,可远比他们想像中的还要丰富。

  狄霄同样怀着希望,沉沉“嗯”了一声。

  正好阿玛尔他们要建盐田,他作为商队领队,他不在,商队走商也随之延后。

  两日后,宁湘和金花阿姑找来,为的还是羊毛衫售卖之事。

  宁湘她们找个了中和一点的法子:“我们是想等商队走商时,指派两人随行,售卖时只在后面指点着,真正出面的,还是由商队的人去卖,等赚多点银子,还想在大瑜关内置办一家门面,到时再说是族里派人看店还是雇佣大瑜人。”

  置办铺面,这确实是明窈没想到的。

  “既然是族里的商铺……除了羊毛衫,其余能售卖的,是不是也能添进去呢?”明窈琢磨着,“不是有那种杂货行,各种东西都会出售,价钱也只比专门的铺子低一点。”

  宁湘她们乐得如此:“那这样,看店的人也不用操心了。”

  可不是,既然商铺里不只售卖羊毛衫,看店的人也不拘是否绣房出身,随便找上两个口齿伶俐的,就能替换着在铺子里看店。

  明窈说:“那这事就先定下了,晚些时候我跟首领再商量商量,要是顺利,下回去风锦关,就能把铺面置办下,也不用费心叫卖了。”

  “好,那我们就先回了。”

  送走了宁湘和金花阿姑后,明窈略坐片刻,起身到王帐一侧翻找有关商税的书。

  但这书没翻两本,帐外又传来呼声,明窈侧耳一听,眉眼间多了一抹笑,她甚至没有起身,而是直接隔帐喊道:“弟弟快进来!”

  随着王帐外的人入内,果然是狄宇。

  明窈没有客气,她说:“桌上有热水和煮蛋,弟弟要吃什么自己拿,我在找关于商税的书,我想在大瑜城内置办两间铺子,也不知能不能办下来。”

  听她慢慢嘀咕着,狄宇走到身边,明窈头顶多了一遍阴影。

  最近这半年里,狄宇拔高很快,这一眨眼的功夫,他就比明窈高出小半头去,踮踮脚,甚至能到狄霄的肩膀位置了。

  之前族里征兵时,他很是消沉了一阵子,后来不知是自己想通还是怎的,重新恢复了精神,没过两天,竟是找上明窈,跟她讨要一些书。

  明窈没有问他用处,挑挑拣拣半天,把王帐里仅有的两册兵书都给了他。

  怕他不够,她又寻了些其他的,或是各地游记,或是农耕要术,还有几本不知怎么掺进去的科考书目,也一齐给了他。

  明窈还说:“你先拿这些看着,要是碰上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明白的句子,随时能拿来问我,又或者你有其他想看的,来王帐再拿就是。”

  然而,从拿走了书册,狄宇没有找来一次。

  他只按部就班地在仓房和学堂之间游走着,少了与同龄人的玩闹,整个人越发稳重,也越发寡言,周身气质一度向狄霄趋近,只少了那份凶煞之气。

  如今听了明窈的困难,狄宇略略思考:“我应该知道嫂嫂要的是什么。”

  “嗯?”明窈抬起头。

  狄宇笑了笑:“嫂嫂把关于商税的书给我了,嫂嫂是忘了吗?”

  明窈尴尬地挠挠头:“我也记不得了,原来是给你了吗,怪不得我没找见。”

  说来惭愧,明窈又要顾着学堂又要顾着商队,偶尔还有其他事找上来,买来的这几十册书翻了无数次,可真正看进去的时间却是极少,到现在也没完整看下一本。

  狄宇一个认不全大瑜文字的半大少年,他虽然没仔细看书里的内容,但拿走的几本书册扉页是都看过的,也粗略知晓书册内容。

  既然要找的书不在这里,明窈便不浪费时间了。

  她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浮尘,转念想到:“弟弟能认全书上的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