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 第155章

作者:画三春 标签: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狄霄摇头否决。

  两人一时沉默,连擦洗的动作都缓慢了许多。

  过了一会儿,却听明窈道:“要不然,我们也建青石砖房?”

  狄霄是见过大瑜房屋的,但许是习惯了毡帐,从未想过,在草原上也能搭青石房。

  明窈道:“草原上地势平坦,只要打好地基,盖青石房也不怕歪榻,而且青石房比起毡帐,除了不便移动,无论是保暖还是稳固程度,都比毡帐好许多。”

  “若不是为了迁徙方便,我倒觉得,青石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狄霄想了想,不免有些心动,他说:“等明日我问问其他人的意见,若是没有更好的法子,那就盖青石房吧。”

  “正好族里最不差的就是人,都赶去山上凿石,也省得吃干饭了。”

  说过一些基础安排后,狄霄又问:“布赫呢,今儿怎么没瞧见他?”

  明窈笑了笑:“跟小伙伴跑去看兔子了,拉尔朗家的母兔子下了一窝崽儿,布赫想要,最近总是往他家跑,就等着小兔子能跑能跳后,往自己帐里抱一只呢。”

  “他可听话?”

  “自是听话的。”明窈面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布赫实在是乖,每日陪着我去学堂,上课时也乖乖不动,虽然字写得有些丑,可性子还是稳当的。”JSG

  “对了,前段时间赤那首领来看小布赫,带他去骑了马,也不知布赫怎么求的人家,之后每隔四五天,赤那首领都会来一趟,带布赫去骑马射箭。”

  明窈还曾担心过,这样会不会让赤那首领为难。

  狄霄说:“无妨,一两个时辰的事,耽搁不了什么的,要是真有事,他分的清轻重。”而这话,也是当初赤那宽慰她的。

  两人又稍微说了两句话,赶着去外面看情况,到底也没能过多温存。

  明窈要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吃食作安排,不出意外的话,族里又要做大锅饭了。

  原本这样的活,多是金花阿姑跟她配合,一起安排其他阿姑们的,但金花阿姑这几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绣房里,如今又是绣房最忙的时候,明窈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她。

  谁知她才到厨房,却见金花阿姑和宁湘她们都在了。

  “大家这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一人一盆面,动作熟练地和着面团。

  金花阿姑头也不抬,大着嗓子说:“我们这不是听说可汗又带人回来了,想着他们不知走了多久,肯定缺吃缺喝。”

  “刚才给他们送饭的时候,我们能赶上,现在做,希望来得及。”金花阿姑又问,“可敦啊,咱们是不是还要做一段时日的早中午膳?”

  “是要做……不过绣房那边?”

  “绣房没事啊。”宁湘转而道,“绣房里的活有什么好着急的,反正现在商行也关门了,我们做的那些羊毛衫也卖不出去,什么时候做都行。”

  “可敦是不是又要找人帮忙做饭?”

  明窈无奈:“可不是,你们都想到了。”

  “那成,可敦尽管放心,这事就交给我们吧。”金花阿姑说,“不过可敦啊,这回要做的饭实在太多了点,就我这些人可不够。”

  “我知道我知道,一会儿我还会去找旁人的。”

  四万多人吃饭,就算每人负责一百人的饭菜,也需要四五百人才行。

  明窈说:“等把人找齐了,还要麻烦阿姑给分一分,看看这饭菜怎么做合适,无论是米面还是肉蛋,都走族里的账,不用大家出。”

  “我跟可汗商量过了,这次帮忙的人,就按照一天三十文给工钱,包三餐,算是谢谢大家了。”

  话落,金花阿姑下意识要拒绝。

  明窈又道:“我知道阿姑你们不在乎这点小钱,不过这次用的人实在多,我跟你们关系好,自是不用分得这么清,可那么多人呢,总不好占大家伙的便宜。”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我还要去仓房那边走一趟,你们先忙着。”

  “那行吧,可敦慢走。”

  从厨房离开后,明窈一边走一边找人,看见年纪合适的阿姑,就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去厨房帮忙,等走到仓房那边,帮忙的人也找的差不多了。

  后面再有来问的,反而没了这等又有钱又有吃的美差。

  抵达仓房后,明窈直接将账簿取来,一一清点核对过粮食数量,又问了家具农具的数量等,按照人头留下足够的粮种后,剩下粮食一律搬出。

  大袋大袋的米面被运出去,丰盈了数年的仓房一下子显了空。JS?

  看着族人面上的失落,明窈心里也有点空落落的,不过她还是安慰:“大家可都打起精神,这回用掉的粮食虽然多,可咱们的族人也多了好些。”

  “赶明年春耕时,族里的庄稼地还不知要多多少,最多两三年,这仓房可又要填满了。”

  明窈笑说:“或许用不了两年,等明年又要增加仓房数量了。”

  其余人一寻思,确实如此。

  别看外面那些人吃得多,可人多了,能干得活儿也多了,收成更会跟着大涨。

  这般,大家对骤减的库存才没那么难受。

  等把族外那些人的口粮安排好,天色已然不早。

  明窈原本还想着去问问各家有没有不要的衣裳,如今也只能作罢。

  等他回到王帐,才发现狄霄和布赫都回来了,父子俩不知从哪弄了一把小弓,正凑在一起调整弓弦。

  即便是明窈回来,他们也只抬了一下头。

  就这么一把木制的小弓,一直弄到深夜才彻底调整好,弓弦的力道正好是布赫这个年纪能掌控的,一些边缘有木刺的地方,也全部打磨好。

  “去吧。”狄霄拍了拍布赫的屁股,打发他回去。

  布赫扭了扭,一定要跟明窈抱一下,再亲亲娘亲的脸,这才肯离开。

  没了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王帐一下子冷情下来。

  不过老夫老妻,便是再沉默无言,也不会出现什么尴尬情况。

  很快,明窈将她这大半日的安排说出,又问:“可汗那边呢?”

  “我召集了族里的一些人,仔细商议过住处问题了,就按你说的办,开山石盖青石房。”狄霄说,“赶明儿就安排族兵行动,带人去石山。”

  “不过青石采回来后,该怎么盖还要你费心。”

  “没问题。”明窈说,“正好我这有几册关于建筑的书,还有商行那些族人,他们在大瑜待了好几年,对大瑜的房屋结构也比较了解,不成问题的。”

  “我原本是计划着把粮食分到个人手里,既然现在要忙着开山石,那就先等等吧,等住处彻底安定下来了,再分粮食也不迟。”

  狄霄点点头,因对明窈实在放心,也没再多余叮嘱什么。

  夜色渐深,两人先后回了床上。

  烛火熄灭,狄霄怀里蓦地多了一个温软的躯体。

  明窈的呼吸有些颤抖,一双泛着凉意的玉手在他身上划过,直到确认没有新增的伤痕后,明窈的心才落下来。

  这时,只听狄霄闷笑:“答应过你的,我会好好保护自己。”

  “嗯……”明窈低低应了一声,犹豫半晌,微微仰起头,笨拙地亲在狄霄喉结上。

  ……

  转日清早,狄霄很早就起来了。

  他望着躲在床榻最里侧酣睡的人,面上露出一个极尽温柔的笑,快速帮明窈掖了掖被角,尽量放轻脚步,悄无声息地离开。

  从王帐出去后,他先去了兵营一趟。

  兵营里的族兵还有不足三千,除去后加入的那些,由他们一手培养出的不过三四百人。

  这三四百人被狄霄挑出来,由他们带队,带族人去石山上开凿青石。

  而剩下那些,则各自拿好工具,随狄霄一起去丈量土地。

  经过昨日商议后,狄霄决定保留原有城墙,从城墙向外,继续扩张拔都儿部领地,而以城墙为界,再分为内城和外城。

  所谓内外两城,除了地理位置上有些许差异,其余待遇政策上,则是一视同仁的。

  等把外城建好后,最外面还会继续修城墙建兵营,多道防线并行,竭力保卫族人安全。

  若有内外城的族人想更换住所,只要有空着的毡帐或房屋,都可以去找专门的人登记,交接好原来的住处后,就可以搬去新家。

  有了上一次族地新建的经验后,这次划分土地时,众人更娴熟了些。

  外城也仿照了内城的布局,主要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因外城人数更多,北部耕田畜牧区的面积也更大,中部居住区稍微向东西两侧延伸了些。

  外城的起始线从兵营开始,同时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延伸,直将内城完全包围起来。

  等将来外城建好,内城的一些农耕畜牧业也会慢慢向外偏移,或许有朝一日,内城也会发展成拔都儿部的政治与军事中心。

  两三千人同时工作,用了十天时间,将外城划分好。

  剩下的,就是等着青石运回来,抓紧时间在天冷前把新住所建好了。

  又过一月,苏格勒派人送回了消息。

  中部草原的建设要比这边更快也更简单一些,这还是得益于原先部落的资产,无论是毡帐还是家具,多半都有现成的,无非是换个地方的问题。

  他们那边粮食衣服都是不缺的,只有些人还有小心思小念头,时不时搞些小动作。

  苏格勒来信上说:“半月前抓了一个欲回北部草原求援的,想请齐齐比齐相助,我把人逮回来后,直接枭首示众了。”

  手段算不上柔和,可一味的安抚,在这种态势下并不适用。

  看苏格勒能处理好中部族人,狄霄也就没再管。

  反观城墙外,外城建设的速度之快,一度超出狄霄等人的预期。

  新来的族人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除了前几天干活有些怠慢,后面跟换了个人似的,开山凿石也好,拔草夯地基也好,只要做起来,根本就没有歇的时候。

  要不是每天用膳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怕这一整天,也不见他们停一停。

  明窈倒是想问,可碍于她可敦的身份,这些人对她敬畏大于亲近,稍微多少两句话,面上都会有些诚惶诚恐,几次下来,明窈也有些意兴阑珊,不愿再问了。

  还是后来听宁湘提了一句——

  “还能为了什么,无非是感念可汗可敦大恩,不光救他们于水火,还给他们免费的粮食免费的住处,倾全族之力,帮他们安定。”

  “莫说是他们,便是我受了这等恩惠,也不好意思不卖力呀。”

  这四万多人在原先的部落里是没有任何财产的,这次迁徙,除了一两身衣裳,也很少有带其他东西的,完全身无长物,孑然一身。

  然可汗和可敦告诉他们,只要房子建好,他们就能得到属于自家的房屋,等后面还会分耕田分粮种,拥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粮食。

  对于被驱使占有惯了的人,此等行径,无疑在他们心底翻起滔天巨浪。

  明窈愣了愣,不禁失笑:“我还以为是什么,原来是这样。”

  失笑之余,她又有点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