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 第157章

作者:画三春 标签: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学堂内所讲授的,最基础就是大瑜文字,兼顾一些风土人情和算法算数,又或者有想专精哪一方面的,等认熟了大瑜字后,再找明窈要更深层次的书。

  明窈无法同时给这么多学堂讲学,便以月为单位,内外两城十五个学堂,正好一个去两天,剩余时间由其他人授课。

  这么多年下来,第一批在学堂上学的孩子们,便是最不成器的,也能流利讲出一口大瑜话,文字写得丑虽,也能识出形骨。

  总归当下的任务还是识字,也用不到多渊博的老师。

  往前数一年,谁能想到,他们不仅不会再被奴役,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能与其他人有着平等的地位,连孩子都能识字念书。

  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未来。

  这四五万人,对拔都儿部的最后一点疑虑,也随着学堂的开办而散掉了。

  转眼间,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五月中,随着最后一批草原兵从大瑜撤离,四皇子集结十二万大军,正式发起反攻。

  几年来,大瑜北部二十三座边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扰。

  靠西的这几城有四皇子坐镇,损失相对小一些,但在战乱下,仍有不少百姓携家带口迁往内地,妄图以此远离战乱,两三年过去,城里已经空了大半。

  而往东的一些边城就没那么好运了,这些城池中兵力本就不足,从一开始就是勉强应对敌袭,若非时不时有四皇子支援,这些城池能不能保全至今,尚未可知。

  眼下最让人头疼的草原骑兵撤离后,还在大瑜边境作乱的,就只剩那些不堪一击的大越军了。

  四皇子请求发兵的折子才送回去,尚不等皇帝朱批,他已率军出发了。

  消息传回朝中,无疑又是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而这回,皇帝当朝表态,他笑骂两声:“老四这家伙,还是这么冲动。”

  本算得上是藐视圣上的大罪,经他这三言两语,反成了小孩子不懂事。

  底下朝臣神色几经变化,略一拱手,再不敢上前言语。

  位于前列的大皇子更是出列:“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四弟实乃灭敌心切,急于将敌军赶出我大瑜领土,还百姓一片安定,虽有冒失之过,却也情有可原。”

  “正是。”皇帝微微点头,算是回应了一句。

  十二万大军出动,又有良将带领,将敌军赶出疆土,也不过须臾。

  七月底,从嘉晟关来的急报又递到皇帝御桌上。

  至此,大瑜境内再无敌军足迹。

  然四皇子并未收兵,而是留下三万兵马驻守后,带上剩余九万人,一举攻入大越。

  草原兵从大瑜撤军,可没有从大越离开。

  一时间,大越西南两方腹背受敌,草原骑兵蛮横,所过之处只余尸骸火海,无数百姓死于战火,大瑜军虽不至虐杀百姓,但每过一城,必有一城失守。

  当大瑜朝廷上因四皇子追击而吵得不可开交时,接连不断的捷报,打的所有反对者哑口无言。

  “报——前线捷报!四皇子已打下拱门关!”

  “报——前线捷报!四皇子连破聊城、禹城、羊城三座大越城池!”

  “报——前线捷报!四皇子……”

  到后面,皇帝已无心听取捷报,面对快马赶回的传令兵,忙声问:“前线粮草可够?伤亡如何?四皇子可安好?”

  “回陛下,粮草尚足,伤亡亦在殿下控制范围内,殿下一切安好……”

  皇帝态度,早已表明其立场。

  底下的臣子也不是傻的,先不说四皇子立下的这无数战功,单凭圣上这一腔父爱,也不能在他兴头上,指摘四皇子之过错。

  与之相应的,当然还有其余几位皇子越发难堪的脸色。

  十月初,大越连破二十二城,面对攻势强劲的大瑜军,他们不得不集结兵力,全力抵抗还要继续往北打的大瑜军。

  因兵力调整,大越西部防御薄弱,叫草原骑兵找准机会,又是烧了好几个村子。

  远在望京的皇帝每天最怕听见的,就是从边陲传回的消息。

  朝中大臣一致决定暂时放弃西北边陲,先抵御住大瑜的进攻,大不了等情况缓解了,他们再给草原送和亲公主就是了。

  谁知,就在大越军整装完毕,四皇子突然收拢兵力。

  他将带来的几万兵士分布在打下的二十二城中,连城墙上的旗子都换成了他们大瑜的战旗,安排好布防,领着所剩不多的兵马,施施然返回了大瑜。

  更让人吐血的是,草原骑兵杀了几城守将后,一夜之间,从大越消失。

  两方仿佛商量好一般,同时对大越发难,又同时撤出。

  这般反常行径,叫望京城里的一众朝臣,挠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可他们也不敢退,也不敢反攻,就这么被夹在中间,一日日耗着,无端浪费着粮草。

  不知谁提了一句:“不然,我们先想法子和草原谈和吧?”

  只见皇位上臃肿的中年男人眼睛一亮,那双满是混沌的眸子里多了几分神采:“对!先跟草原谈和,给他们送钱,给他们送粮草,还有公主,朕还有公主能送!”

  “都是明窈那个小贱蹄子,不想着为我大瑜黎民百姓着想,明明已嫁为人妇,还敢私自逃跑,害得草原对我们大动兵戈。”

  说起这个早被他牺牲掉的女儿,皇上嘴里全是一些肮脏字眼。

  偏偏底下朝臣也附和起来,当初有多感谢小公主献身和亲,现在就多怪她没有安抚好草原蛮夷。

  国家无能,便只能将所有过错推到一个女人身上。

  说着说着,众人谈论起合适的和亲人选。

  老皇帝这几年并无子嗣新出,上头的女儿连最小的都嫁了人,皇室女已无人选。

  老皇帝忽然想到:“朕记得和亲王家有个郡主?一直没听说郡主和哪家儿郎成亲,现在是不是还待字闺中啊?”

  和亲王笑得一派温和:“皇上莫不是忘了,小女早八|九年前就失踪了。”

  “啊?哦哦是了……失踪了啊,那其他人家里呢,还有没有年纪适合的……”

  一时间,朝上争论声又起。

  无人注意处,和亲王垂下双眸,掩住其间的一抹痛恨,而他那藏于宽大朝服下的双手,早被掐进肉里的指甲弄得满是血污。

  ……

  九十月可是丰收的大好时节,拔都儿部最近两年又是收纳新族人、又是扩建族地的,虽也很有成就感,但这些都比不过粮食带来的充实。

  远远望去,只见田垄间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地坠在枝头,抢着冒头的几粒麦粒个个饱满圆润,圆滚滚的一大颗,入口全是青涩的麦香。

  有了第一家割麦打麦的之后,其余人家也相继忙起来。

  田垄间的麦穗被割下,只剩一条条秸秆伫立着,这些秸秆也是好东西,等秋后一把火烧了,和粪水混合在一起,又是肥田的好材料。

  当初人们对肥田法多有不信任,现如今,看着田间一望无际的金黄,他们甚至用不著称量,就能估摸出今年的收成有多好。

  南部草原实在是个好地方。

  这里雨水丰沛,无灾无旱,土地更是肥沃,住了这么多年,鲜少遇上天灾时。

  人们一边收割庄稼,一边感念草原之神庇佑,闲话之余,还要谢可汗可敦的英明。

  九月十月两个月间,族人多是在收整粮食,谁家要是收拾好了,再用碗装上一大碗,送去仓房登记,这边是今年的田税和粮税了。

  一家一碗粮,听起来不算多,可架不住族里的人家多。

  等到最后,明窈一合计,仅今年收回的粮食,就能把原本盛粮食的仓房占满一半,来年再收粮,恐怕就要扩建仓房了。

  秋收结束后,一些族人想赶着秋末的尾巴,去族外看看还有没有猎物可捉。

  狄霄并不愿多生事端,思来想去,还是没有放人。

  只是外城的城墙还没有建好,有人偏要出去的话,他也是防不住的。

  好在可汗的话,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是不能违抗的,偶有几个逃出去的,狄霄全部睁只眼闭只眼,是死是活,也与他无关。

  他只管继续操练着族中兵士,顺便思考着,得挑个时间带明窈去中部草原转一转。

  然不等他选定日子,苏格勒派了手下亲兵送信。

  亲兵在回来的路上受了伤,然他根本来不及处理伤口,先要将重要情报告知狄霄。

  “苏格勒首领说,多罗已南下,请可汗做好准备。”

  作何准备?

  自然是应战的准备。

  亲卫一句话,就让狄霄直接站了起来。

  他眉头紧蹙:“多罗南下?你们可能确定,其南下就是奔着我拔都儿部而来的?”

  亲卫稍微平缓了一下呼吸,说:“苏格勒首领一直有叫侦察兵在族地周围探查,就在月前,侦察兵在原木兰部落的领地内,发现了大批骑兵。”

  “他们试图去听骑兵的谈话,却不慎被发现,最后只逃回两人,据说多罗集结草原全部兵马,要一举向南进攻,先血刃仇敌,再行吞并大越之举。”

  而能叫多罗念念不忘到现在的,多年来也只狄霄一个。

  狄霄又问:“你可知草原军如今到了哪里?”

  “在我出发前,大军还在木兰部落以北,不知是在等什么,苏格勒首领不放心,已经再叫人去打探了,我只是先与可汗报信,还请可汗早做打算。”

  亲卫出发得早,更精确一些的消息也就不知道了。

  狄霄挥手放他离开,原地静默片刻,转身又出了王帐。

  从半晌午到深夜,无数人入了兵营,又有无数人进去了再没出来过。

  即便是彻夜长谈后,众人也没给出一个能完全避免与多罗北部草原大军交战的法子,唯一能有所变动的,也只有交战场所。

  众人商议叙旧,唯在一个问题上持有完全相同的意见——

  绝对绝对,决不能让战火蔓延到拔都儿部。

  多罗率军南下,然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踏过中部草原。

  人非圣贤,总有偏颇。

  狄霄无法接受,他们精心建立起的拔都儿部经受战火洗礼,从一个满是温馨的家园,变成一个破损不堪的旧城。

  若终有一战,他宁愿将战火留在北部,也不要向南转移。

  狄霄只是有些想不明白,多罗为何会知晓他的存在,但凡再晚上个三年五载,或许就是他带兵打回北部草原了,哪里用得着被旁人打上门来。

  只无论说什么,在大军将至面前,这些都没有了追究的必要。

  谈到最后,狄霄一锤定音:“我将率族内所有兵士出发,誓要将多罗等人拦在拔都儿部外,此战只有胜,没有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