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 第89章

作者:画三春 标签: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等三大商行得到一群外族人在多家粮铺收购粮食的消息后,明窈等人早载着满车米面和毡布踏上归途。

  风锦关数日,收获不可谓不丰。

  回程路上,众人心情格外明朗。

  他们又多置办了三十几辆板车和十几匹马,还有两匹格外悠哉的白玉狮子马,穿过戈壁,重回草原。

  明窈背靠高高的毡布堆,手里记录收支的册子已记了厚厚一沓。

  再往后面一看,数辆板车上已装满了米面,粗略算着,这些粮食已经能满足族人们一两个月的需求了。

  而米粮之下,还藏着几箱的现银,沉甸甸的银子让车辙都变深了许多。

  作者有话说:

  是原身身世哦~

第62章

  首领回来了!

  虽说没有狄霄在,族人们也不至于慌不择路,但能有个能主导一切的定心针,总比跟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的好。

  随着大批板车驶入,早有接应的族人上前,帮着卸下上面大批米面和毡布,又六七个人合力把装着银两的箱匣抬下来。

  明窈又找人帮忙搬其他零碎:“这些都是调味料,和碗筷一起搬去厨房用具那边,这些纸笔就暂时先留在车上吧……”

  光是规整这些东西,就用了大半天。

  其中大米买了一千斤,粗精面粉合三千斤,另有毡布近千丈,碗筷百套,能一解食住急迫

  风锦关买来的毡布并不如族人们自己织得好,厚度不如,连针线功夫都一般,搭建毡帐前,狄霄只得先跟族人们承诺:“先将就用着,等日后防出新毡布,再一一替换掉。”

  一日休整后,明窈和狄霄也各自带人忙碌起来。

  当务之急的,当属搭建毡帐,先让族人们有个住的地方。

  至于部族的领属,则以西边的一座小山丘为界限,从山丘脚下一路向东延伸,直至能满足全部族人的用地要求,再划定部族边界线。

  明窈带着族中女眷将他们所有的全部物资重新收拢到一起,分门别类地做好记录和储存,等毡帐搭好了,才好第一时间分配到各家。

  狄霄则带五百人丈量土地,一边测量着,一边将地上的草皮清理出来。

  而苏格勒和阿玛尔各带一队,将剩余全部壮年男子,到南面云杉林里砍伐梁木,一为做帐,二为筑栏。

  当然还有饲喂牛羊的、负责一日三餐的、四处送水的……

  小一万人四散着活动起来,从小山丘的丘顶向下看,只见山丘脚下一派热火朝天画面,其间还有无数半大孩童,背着竹篓抱着杂草,将割下的草茎规矩摆放在不碍事的地方。

  “湘湘,你们那边的面糊煮好了吗?”明窈喊道。

  为了满足大家的吃饭需求,他们在山丘脚下支了三十几口铁锅,所有锅一起用起来,做饭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还差两锅,就快了!”宁湘高声回应,“公主先去送饭菜吧,我们很快就跟上!”

  “好,我们先去了。”说完,明窈叫上一起做菜蒸馒头的阿姑们,每两个人抬一筐,分别往东西两个方向去。

  东面是狄霄他们在丈量尺寸,人数少一些,西边就是伐木的族人们了,他们耗得力气更多,准备的饭菜也更多一点。

  一阵轰隆声响起,远处驶来七八辆板车,每辆车都用三匹马驾着,车上横竖摆放着二十几根粗壮树干。

  明窈正好在他们身边路过,打了声招呼,又说:“等运完这一批先去吃饭,今年是白面馒头和土豆烩羊肉,汤是加了肉丁的面糊。”

  大家本就累了一上午,饥肠辘辘的,随便来个干馍都觉好,何况是有汤有水又有肉,光听着就受不得了:“多谢公主,我们一会儿就去。”

  “云杉林还有多少人?我们带的这些够吗?”明窈指了指后面送饭的长队,得了对面人肯定后,才继续往云杉林去。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她们已经能看见在林中挥洒热汗的族人了。

  “就在这里停吧。”明窈说着,带人停在林外。

  等她们将筐里的食物分好,云杉林里的人也陆陆续续走了出来,离得很远时,就听阿玛尔问:“公主今日做了些什么?可还有甜甜的蕃薯?”

  做活总是让人受累的。

  哪怕此时的辛苦都是为了日后更好的生活,人们心里没什么怨,却也无法克制身体上的疲乏。

  直到公主接管了大家伙的膳食——

  又甜又糯的烤蕃薯,又香又脆的土豆丝,又绵又软的大米粥,还有各种做起来粗糙偏味道一点不差的铁锅烩菜。

  原来除了干馍和烤羊,还有那样多能吃的东西。

  再怎么不在意口腹之欲的,也少不得对每天的膳食期待不已,就算不是为了吃,也能长长见识。

  做工之余,人们有了新的议论话题:“公主今天会做什么?”

  早膳有蛋羹和奶酪,午膳有饭菜,晚上有羊肉包牛肉包猪肉包,很难想像,睡前睡后,他们竟能依靠对膳食的期待,让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今天是土豆呀!”阿玛尔和苏格勒一同到了明窈跟前,领了他们的饭菜,深嗅一口,“这次的土豆是不是面面的那种?”

  “是呢,面土豆烩菜最香,菜汁都渗进了土豆里去。”明窈说完,又给他们碗里添了半勺菜汤。

  “香,是真的香。”阿玛尔夸赞不止。

  苏格勒想起:“我记着公主是不是还买了玉米种子什么的回来,土豆呢?”JS?

  “土豆哪里用得到种子,把土豆切块,在水里泡些时日就能发芽了,到时再埋进土里,没多久就能自行生根。”

  明窈把后面两人的饭菜递过去,一回头,却见阿玛尔瞪圆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碗里的土豆块看。

  “……”明窈意识到什么,顿时哭笑不得,“熟土豆是不行的。”

  “原来不行啊。”阿尔玛难掩语气中的失落。

  明窈笑说:“生土豆还剩了许多,不妨碍种植的,大家尽管吃好喝好,实在不够了,再去风锦关采买就是。”

  阿玛尔只好暂时歇了心思,让开前面的位置,好叫后来者领饭。

  没过多久,宁湘也带人过来了,他们是直接用板车把整只锅都搬来的,谁吃完了菜,就用吃菜的碗盛粥。

  有那不愿串味儿的,就去找水刷一刷。

  吃过饭后,大家更是自觉,将自己用的碗筷冲洗干净,再整齐摆放到板车上,跟明窈打声招呼,撸起袖子,又元气满满地走进林子里。

  很快,斧头劈砍柴木的声音再次响起。

  结束送饭任务的人们则推着板车,回去休息一个时辰,又该准备晚膳了。

  接连数日,拔都儿部都沉浸在伐木开地中。

  今天中午谈及的土豆块发芽,倒是提醒道了明窈。

  这天夜里等狄霄回来,明窈跟他提了一嘴:“王帐的位置确定下了吗?我能不能在旁边开一小块耕田呀,之前从风锦关带回来不少种子,我想先小面积地试种一下。”

  “王帐旁边?”狄霄神色一顿。

  明窈点头。

  谁知狄霄忽然问:“你可还记得,当初在齐齐比齐看到的,他们的耕田并非聚在一起,而是围着毡帐开垦的,族人们一出家门,就能下地。”JSG

  听他提起,明窈也记起来,她想了想,跑去她的箱匣里翻了半天,终于找出几张皱巴巴的纸,抚平一看,全是对齐齐比齐见闻的记载。

  “城墙修筑,族内巡逻……这里,耕田分布!”明窈指着中间那排字,正想给狄霄看,忽然记起他不识大越文字,只好念给他。

  但明窈觉得:“耕田和居住的地方混在一起确实方便,但我们耕种时要用到粪肥,春冬季节还好,等到了夏天,岂不是整个族里都是臭气?”

  这样一想,莫说明窈,便是狄霄都绿了脸色:“我觉得耕田统一也挺好。”

  明窈赞同的点点头,随后她又说:“不过我觉得在毡帐旁留一小块耕田挺好,万一我带回的这些种子能成活,以后大家在门口种些土豆蕃薯冬菜,也能自给自足了嘛。”

  “还有耕田,拔都儿部的春耕秋种讲究统一行动,大家一起干活,收成一起分享,但那时人少,争端也少,也不用担心偏颇了谁。”

  “如今□□千人,再这样做,是不是容易出问题?”

  狄霄想了想,问:“公主有什么好建议吗?”

  他已经习惯了集体劳作的生活习性,蓦然要做出大改变,倒叫他脑中一片空白,很难想出什么好主意。

  明窈说:“首领可知,大瑜的耕田都是按人头分配的,比如一家五口人,男子每人两亩田,妇孺每人一亩,年逾五十不满十岁者每人半亩,耕田分得了,朝廷的任务也就结束了,之后无论粮种还是种植,皆由各家安排,而秋日粮食收成也归个人所有。“

  “耕种所收归个人所有……那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族里如何能接济?”狄霄提出关键问题。

  这便涉及到更复杂的赋税问题了。

  明窈打了个哈欠,抬了抬脑袋,枕在狄霄手臂上:“税收呀……三十税一,二十税一,甚至十税一,具体比例恐要首领同人商量,我就不大懂了。”

  “我只记得前两年,大瑜的税率是十五税一,近年不晓得了,总归是随时变动的,遇上大旱年就减税,丰收年就增税。”

  狄霄听得一知半解,想着短时间内不考虑耕种,便将这事先压在心里。

  他拍了拍明窈的背脊,凑近贴了帖她的额头:“睡吧。”

  明窈发出一点微弱的声音作为回应,又往他怀里凑了凑,不一会儿就陷入沉睡,头顶星光依旧,宽广草原上,仍是人数众多的万人大族。

  第二天清早,明窈先一步醒来,她蹑手蹑脚地从狄霄怀里钻出去,到不远处的河边洗了把脸,就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这天开始清理草皮前,狄霄把几个能主事的族人喊了过来,言语间谈及的,竟是他昨晚和明窈商量过的耕田问题。

  他只提了耕田位置,又问:“是否有必要在毡帐旁留小面积的耕田?”

  “小面积是指?”

  “半亩地,或者更小。”狄霄说。JSG

  对面几人沉思许久,苏格勒说:“诚如公主所言,若是真能种出土豆蕃薯之类的,大家再不用担心口粮了,便是到了冬天,也能随时在家门口采摘到绿叶,反正我们的土地面积无限大,多出半亩耕田也无妨。”

  “其余人呢?”

  狄霄要听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六人赞同两人不赞同,赞同的是期待明窈所说的那种自给自足,不赞同的也无非习惯了固有思维,不愿改变罢了。

  苏格勒反问:“从大越边外迁徙到大瑜关外,这就不算大变了吗?”

  反对的两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又改了主意。

  商议数时,最终决定选择一半的毡帐附带小耕田,日后分给家中人口较多的人家,像那只一老人寡居的,就无需多此一举了。

  因这变动,之前划好的范围只能作废。

  狄霄把苏格勒也喊了回来,跟他一人占左一人占右,同时测绘。

  十日后,部族所需领地范围终于确定出来了。

  因面积实在太大,到最后,狄霄已经算不清了,只记得按照地上划定的界限,就能安排好近四千座毡帐,另有两千帐旁分有小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