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六月
几乎可以预见,一旦真正展开谈判,云靳风会被杀得片甲不留。
别人吹捧他,他俨然一副大佬的模样,到时候人家多要点好处,一成两成地加,他出于面子一定会同意。
不过是一顿酒的功夫,他就被拿捏住了。
郭先生心里这般想着,不禁看了萧王殿下一眼,见他与旁边的官员说话,时而瞥一眼云靳风,他是心里有数的。
年岁相似,为何相差这么大呢?
景昌帝自也瞧出了端倪,但席间也不好私下与他说话,只好想着一会儿宴罢后再与他好好说。
喝至微醺,摄政王忽然抬头提杯问少渊,“萧王殿下尚未婚配吗?今日并未见萧王妃。”
少渊微笑道:“小王尚未成亲。”
摄政王的手肘撑在桌上,颇有指点江山之豪气,笑着道:“不知,萧王殿下可议亲了?若尚未议亲,我徽国的慧南公主已到婚嫁之龄……”
景昌帝连忙笑着说:“摄政王好意,只是少渊已议亲,且初八便要大婚了。”
怎能让他娶徽国的公主?便是要两国联姻,也绝轮不到他的。
摄政王哦了一声,不无遗憾地道:“是我们慧南公主没有福气啊。”
但随即开怀一笑,“初八大婚?那这不是巧了么?不知道本王是否有这个荣幸,能参加殿下的婚宴?”
少渊笑着说:“王爷若愿意来,小王欢迎之至。”
他起身抱拳,“初八小王大婚,恭请王爷与诸位贵使到府中饮一杯水酒。”
“好,好!”摄政王高兴地笑着,用徽国话对摄政王妃道:“你不是一直想看看燕国的婚礼吗?巧了,萧王过几日大婚,咱们一同去参加婚礼。”
摄政王妃高兴地道:“那实在太好了,没想到还能参加大燕皇室的婚礼,真是不枉此行啊。”
她看向少渊,这会是光明正大地打量,方才便觉得这位男子长相俊美,前所未见,她以徽国话恭喜了少渊,又道:“新娘子必定也是端庄美丽的世家千金,两位真是珠联璧合,天赐良缘。”
少渊微微颌首,“确是天赐良缘。”
大家都笑了起来,尤其徽国人觉得这位萧王可真是有趣得紧。
方才谦恭有度以亲王身份站起来行礼恭请,如今说起未婚妻,却如此的骄傲自豪,自己以天赐良缘来形容这段姻缘。
郭先生则再一次受到了打击,怨恨的眼神看向云靳风,你看看你,你再看看人家。
但他也知道拿萧王殿下与蜀王比,实在也是欺负了蜀王,也只得怏怏喝酒。
旁边的敏先生举杯过来,静好淡定,“郭兄,走一个。”
郭先生横了他一眼,走个屁啊走,你一个晚上都不用说话,老子一个晚上就跟个救火兵似的。
但杯子还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敏先生和郭先生坐的位置,虽然略显得偏僻,但却能好好地观察每个人的表情。
两人都是攻心为上的谋臣,细微的东西都不会放过,尤其徽国人的眼神对碰,神色变化,都一一纪录在心头。
敏先生看到的东西,郭先生也能看到。
徽国人根本就不想谈买卖这么快,此番他们到京,除了粮食之外,只怕还有别的目的。
郭先生心情不禁沉重了几分,若按照他的步伐来,慢慢地谈,细细地磨,便纵有别的内情,也总能把差事办成。
就怕蜀王急功近利,想一口吃成大胖子,这就麻烦了。
而最麻烦的还在于无人能遏制蜀王,他性情太傲慢了,陛下的话他都不听,总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这样的性情,吃上十次的亏都不会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还会埋怨是别人的错。
郭先生现在就寄希望于蜀王妃,她若能跟摄政王妃打好关系,也算是一个突破口。
至少,可以打听到徽国人的底线。
第257章 前车之鉴
敏先生的观察要深一层。
倒不是因为他比郭先生厉害些,只不过是因暗疾送来铁盒里的信报,让他顺着徽国的内斗去想。
鲁王世子明显与摄政王不对付,虽没太明显表露出来,但摄政王说话的时候,他脸上眼底的细微表情,能看出谨慎与警惕。
至于那些使臣官员,也是能看出谁是谁的人。
敏先生默默地记着,郭先生也默默地记着,两人甚至还会互相提点一下。
毕竟虽然他们各为其主,但这事关乎大燕民生,不能草率的。
宴罢,云靳风率人送使臣回静明园,景昌帝本想留下他单独说话,但见他喝多了,与那鲁王世子十分投契,仿佛一见如故,一定要相送。
景昌帝也不好喝止他,只得叫了郭先生到御书房里去。
换做别人办这般要紧的差事,景昌帝这会儿就要怒骂郭先生了。
但是,他骂不出来,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这事不赖人家郭先生。
看得出郭先生今晚已经尽力,奈何逆子一点都不配合,还要故意与郭先生作对。
所以,不仅不能骂还要嘉奖,否则郭先生寒了心,离开蜀王府之后,便再难寻得这般良才辅助了。
当初能把他请到蜀王府去,也是费了许多功夫的。
嘉许过后,便再叮咛一番,务必要掌控好谈判的节奏。
“粮食现在不可能降价,你可以劝王爷考虑用布匹补贴,这样对徽国人来说,一样是占了便宜的,他们应该也懂得见好就收,且布匹绸缎这一块,青州织造府能赶出数量来的。”
郭先生听了这话,却是愕然,“陛下,若用布匹绸缎作为补贴之物,也非少数量能成,我们每年交付西洋人的绸缎是一百万匹,若挪去了徽国,则西洋订单无法交付,需要赔付许多白银。”
景昌帝道:“如今才初春,让青州白州朗州一带扩大桑田,地方也催紧督促一些,自能应付过去。”
“陛下,便如今扩大桑田,但桑树不是一季便可长成,成熟的桑树需两年期,九月便要交付绸缎布匹,如何能行?”
景昌帝道:“这事不必你忧心,自有人会奔波的,你只管协助殿下谈好此事。”
郭先生心头暗暗叫苦,他怎么能不忧心啊?这事不会平白就解决掉的。
多少人要为此寝食难安啊?
扩大产量要毁多少农田来种桑?又要累死多少织造工人啊?
扩大产量,也不是一日可成的,从太上皇朝的六十万匹到如今的一百万,步子已经是迈得太大了。
改稻为桑,嘉晖帝的时候便已经行过,结果是出了多少问题?
前车之鉴啊。
郭先生力谏,“陛下,徽国人虽说不缺白银,但是,他们售予一些国家也是以白银来结算的,我们大燕得到优先权,是因为我们以粮食结算,既然我们给出了粮食,那么我们也要有相应的议价权,这才是我们此番着重要争取的。”
当初定下以粮食换取原铁,粮食价格换算起来是偏低的,他们如果再用白银跟大燕买粮食,价格要高出许多。
大燕不能一直用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去做生意,这样的话,主动权永远在徽国人的手中。
但景昌帝不愿采纳郭先生的意见,只坚持以绸缎布匹补贴,白银可购买的东西太多,而大燕不缺粮食与布匹。
郭先生无奈地退出,越来越觉得,这趟差事不是难办,是憋屈。
跪着谈生意,永远得不到对手的尊重。
锦书今晚心神不宁,坐在正厅里等着少渊他们回来。
心里头也一直在想着,徽国使者团里是不是真有大哥呢?
这是很奇怪的感觉,虽说那不是他的亲生兄长,但她就是很在乎了。
尤其是当知道徽国使者团抵达京城之后,这种在乎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尤其她想到如果真是大哥,那么她便有亲人了,更使得她血脉汹涌澎湃。
到了差不多亥时末,才听得外头有动静,紫衣进来禀报,“姑娘,是殿下和敏先生来了。”
锦书站起来,快步迎出。
少渊已到门口,一身酒气,望着她小心翼翼的眼神,道:“进去再说。”
敏先生本来是不许他们见面的,但今晚确实宜面谈。
三人进了屋中去,紫衣化身茶水工,伺候着茶汤醒酒。
“暂时看不出来,”少渊知道这样说,锦书会有些失望,但确实情况就是这样,必须如实告知,“摄政王半边脸伤了,但另外半边,却完好无缺,只不管是从哪里,也瞧不出他与大将军有任何相似之处。”
少渊曾问过太上皇,太上皇说大公子与大将军是有几分相似的。
但他着实没瞧出相似来。
锦书不禁是一阵失望,但随即又马上追问,“其他人呢?”
“其他人更没有。”少渊顿了顿,道:“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快就下定论的,若使者团真有大公子,他必定是乔装打扮过,殿上人多,总也不好一直盯着一个人慢慢地看。”
敏先生也道:“而且,如果大公子确实在使者团里的话,他也会想方设法找姑娘的,我们之前推断摄政王是,其实现在想想觉得可能性不高,摄政王的血统与身份一定经过重重验证的,必定是毫无可疑,且此番使者团有百余人来,大公子或是摄政王身边的侍卫也不一定。”
敏先生的推断是有道理的。
假设说摄政王身边有一名侍卫是大燕人,鲁王便以此作为陷害摄政王的把柄,制造伪证让使者团认为摄政王是大燕人。
锦书问道:“那今晚摄政王的侍卫都没有进宫,对吗?”
少渊道:“没进宫,但是我们大婚的时候,摄政王要来参加婚宴,到时候必定会带侍卫前来的。”
敏先生道:“姑娘放心,这几日我也会想方设法去打听摄政王身边的侍卫,看是否有我们大燕的人。”
锦书道:“有劳敏先生了。”
少渊安慰道:“你暂时别想这么多,如果大公子真还活着,而且来到了大燕,我们总能与他见面的。”
“我明白的。”锦书点头说。
但其实她不是很乐观,他们在这里推断了这么多,其实连最基本的事实都没有确定,那就是大哥是否还活着。
确定他还活着,还要确定他是去了徽国,再确定他是混进了徽国的权力中心。
现在都没确定他活着,就敢推断他是徽国的摄政王,锦书想想也觉得有些离谱的。
第258章 郭先生摔倒了
上一篇:快穿之娘娘万福
下一篇:她只是想在修真界养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