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 第194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女配 年代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温书记就亲切地招呼唐圆和封辰尝尝。

  唐圆用筷子夹起一片尝了尝,又夹起另外一片尝了尝。

  说实话一般人尝不出口感差别,毕竟生肉打肉糜,加上调料腌制,上锅炉高温蒸一个多小时,无论什么肉出来口感都差不多。

  但是肉还是略有区别的,这个唐圆能尝出来。

  这一批他们没有加唐圆以前吃的那么浓郁的香料以及工业香精,味道比较清淡,所以很明显尝出了肉质差别。

  封辰舌头更灵,一下就品出来,他指了指其中一罐,“这个肉更鲜香。”

  温书记也点头赞同,“我尝着也是。”

  郑应炬面色得意,那肯定是他们自己屠宰的肉!

  即便在乡下吃了更好吃的猪肉,郑应炬也嘴硬得很,觉得肯定是厨师手艺厉害,而不是肉更好。

  陆建康也跟温书记一个意见。

  马慧友面上尴尬一闪而过,随即就恢复正常,前进大队的猪肉更好吃其实在他预料之中,毕竟他吃过没做成罐头的猪肉,的确比其他猪肉更有肉香。

  这十头实验大队的猪也做了几个口味,有浓香型,有清淡型。

  大家尝过以后发现清淡型就是不加太多调料的罐头,很明显能吃出实验大队的猪更鲜香,而加了更多香料添加剂的罐头,吃起来就区别不大。

  温书记、马慧友和陆建康若有所思地品尝着,不由得陷入沉思。

  这说明他们的配方……不行?

  看起来罐头配方把肉本身的鲜香味道给压住了,这……应该算不合格的配方吧。

  他们居然用了这么多年没发现,没想过改变?

  他们推向市场的大部分是浓香型。

  这一次之所以有清淡型还是温书记心细,觉得要对比最好多做几种口味,区别于其他加不少调料香精的午餐肉,这个只加了盐、少量胡椒粉和香叶,没有加味道过冲的调料。

  温书记眉头紧皱,看向马慧友和陆建康几个,疑惑道:“以前怎么没发现?”

  郑应炬道:“书记,这不挺好吃的嘛?喷香的,每次出口转内销往百货商店高档柜台一放很快就被抢空了,根本不够卖的。”

  当然是夸张的,这个罐头不要票,放在高档柜台那就是三倍价格。

  平时一块二一个罐头,到时候三块六一个,买的少极少,只有原价的时候卖得还行。

  唐圆对他这种做产品非常骄傲自满的态度很无语。

  计划经济、卖方市场,导致他们故步自封,骄傲自满,压根儿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只管闷头输出。

  物资短缺的时候还没暴露太多问题,一旦物资略丰富,以利益至上追求消费者喜好的私营企业出现的时候,两种产品一对冲,国营企业就完美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制度呆板僵化、服务态度傲慢、产品单一不够丰富等等。

  就好像没有鲶鱼刺激的沙丁鱼,死于安乐,最后只能倒闭或者重组。

  唐圆觉得国企不能彻底消失,那样私企没有制衡,会如脱缰的野马只求利润。

  最好的方式就是国企私企互相制衡,让消费者从中受益。

  当然,现实如何那也要看政策以及执行者如何了,治理不当,不管国企私企都会流出脏血,受伤的永远是消费者。

  她笑了笑,轻声道:“郑同志,不够卖的有没有可能是铺货太少?”

  肉罐头一个要一块多,在乡下肯定没市场,毕竟供销社的水果罐头五毛到八毛一个,乡下也没几个人买。

  在城里也只有宽裕的双职工家庭偶尔会买几次,并不会时常买,大部分职工一个月就三十块上下,养一大家子人,搁啥买?

  这不是年轻人结婚装门面的自行车、手表、回力鞋、纱巾那些,哪怕再贵再难买也要借钱凑票买。

  肉罐头不吃也没什么。

  所以这个时代的肉罐头主要市场还是国外,要想办法打开国外市场。

  国外经济条件好的国家,那些中产已经开始注意饮食健康,追求原生态绿色无污染,你卖加了香精的浓香肉罐头,那他们肯定会排斥的。

  要想卖给他们就要主打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香精,纯绿色原生态,健康养生还美味。

  生活宽裕起来的华国居民为了追求有机、绿色、原生态,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这都是有时间段的,受经济状况影响很大。

  做产品必须要时刻保持市场的敏锐性,让自己的产品尽可能贴脸,贴近消费者需求。

  唐圆知道现在这些理念对马慧友他们来说太超前,他们意识不到,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即便强行灌输他们也不会认可,反而觉得她多事。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地位太过卑微,只要有就行,好坏不论。

  温书记却是想到了一些,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现实很矛盾。

  一方面社会上各种产品都短缺,老百姓想买点什么都得辗转托人找关系。

  另一方面,各大工厂效益越来越差,自己生产经营所得根本无法承担职工们庞大的福利,更别说自己赚钱对设备更新换代,只能贷款或者跟政府要补贴。

  即便他们厂也欠了银行以及政府不少钱,并不能自负盈亏。

  不说别的,就每天管职工吃饭对工厂财务都是很大的负担。

  现在看起来工厂依然忙得热火朝天,一派欣欣向荣,可温书记知道不敢细算,细算一身冷汗,也许七年八年,也许十年工厂就支撑不住了。

  到那时候……

  要想改变困境,工厂需要开源节流,可现在不管开源还是节流都做不好。

  他们无法拓展国外市场创汇,也没法减少职工福利,第一代职工的儿孙们也都要尽量安插在单位里,单位岗位有限也是不堪重负。

  若不是后来政府实行知青下乡,只怕压力更大。

  也是因为效益持续变差,卢厂长才南下考察学习去了,希望取经改变困境的办法。

  包厢内气氛有些低迷,大家吃饭都没什么声音,都在思考各自的问题。

  郑应炬受不了这压抑的气氛,他也没看明白怎么回事,不禁责怪唐圆是个冷场大王。

  他热情地张罗大家吃喝,想把场子热起来。

  温书记却淡淡的,没理会郑应炬的自嗨,而是跟唐圆和封辰交流生态农场的事儿。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唐圆和封辰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其他人没有的东西。

  这不应该是乡下那个环境培养出来的,毕竟他也从乡下出来,知道贫困落后的乡下什么样儿,养不出这样大气有见识的人。

  好奇,让他想深入了解。

  唐圆介绍了自己大队的情况,又趁机说学外语的事儿。

  温书记笑道:“这个我可以帮忙,我认识一位省大的外语教授,他早年留学霓虹,精通霓虹语和英语。”

  唐圆欢喜道:“那太好了,多谢温书记。”

  前世她打小就喜欢看日漫、韩剧、美剧,爷奶不像别的家长那样不许她看电视和闲书,她着实看了不老少,而人小记性好语感好模仿力强学东西快,所以她自学了日韩语,在学校学的英语成绩也很好,高中时候就能跟来国内旅游的外籍人士日常交流。

  现在她想找个借口把语言关过明路。

  生态农场什么的还能说自小在农村生活,自学看报纸听收音机跟着季宏岳学习,外语就不行啦。

  跟唐圆聊了一下,温书记对郑应炬道:“小郑,你作为咱们厂的销售员,也应该学一下外语,回头你陪着唐圆和封辰多去大学上上课。”

  郑应炬心里苦恨,面上笑得欢快,答应得也爽快,“温书记,我早就想去学习啦,就是一直忙工作没有时间,现在正好趁机去学习一下。”

  吃饭到尾声,温书记又强调了一遍,“实验大队猪肉做的罐头比其他猪肉口感味道更好,尤其这种清淡口味的。”

  他又转首对陆建康道:“陆工,你们技术员组回头开个技术会议,看看是不是调整一下配方。山口先生现在和卢厂长同在南方,过几天他会和卢厂长一起来厂里,到时候请他品评一下。”

  为了扩大厂里的出口业务,他和卢厂长也是绞尽脑汁的,去南方考察学习,顺便认识一下那边的外商,寻求商机。

  南方罐头食品厂出口很多水果、鲮鱼罐头,认识不少海外客商,东亚、东南亚都有。

  卢厂长特意去考察学习,也是厚着脸皮求一位同在罐头厂的老同学帮助介绍客商了。

  希望这一次能为工厂求来转机。

  这顿饭吃得有点久,吃完饭温书记还和唐圆封辰又聊了好一会儿。

  下午温书记亲自陪同他们去其他车间参观别的生产线了。

  郑应炬为了在温书记跟前表现,对唐圆越发热情。

  然后唐圆就觉察旁边传来两道带着杀气的视线,她扭头看过去,就见一个盘着头发戴着工装帽的女人眼神不善地剜着她。

  唐圆疑惑,这是怎么拉的仇恨值?

第86章 新配方

  唐圆和封辰在罐头厂参观学习了一周, 先参观肉类罐头车间,然后是蔬菜和水果车间。

  除此之外,还参观了蛋品车间, 主要生产蛋黄粉、鸡蛋粉、蛋白片等。

  最后他们还参观了酱菜车间。

  当马慧友和陆建康领着他们参观酱菜车间的时候, 唐圆还懵了一下,真是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啊。

  反正做蔬菜罐头了, 那做酱菜也很正常, 尤其酱黄瓜、萝卜干、芥菜丝等。

  这么一看省罐头厂的业务很广泛,难怪有三千多人了。

  唐圆和封辰主要对肉类罐头车间感兴趣, 毕竟这是他们生态农场接下来的重点项目。

  封辰让陆建康帮他安排在肉类罐头车间轮岗, 熟悉设备操作, 还要重点学习马口铁罐头盒的制作方法和流程。

  封辰对机械的亲和力与敏感度让陆建康惊讶, 这人学习能力也太强了吧?

  他领着封辰在岗位上试了试, 跟职工聊一聊, 没一会儿封辰就掌握了这个岗位的要领。

  一周后, 他已经可以在肉类罐头车间各岗位间自如轮岗了, 还能发现某些职工操作的不规范之处,帮车间改进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布局。

  唐圆也没闲着, 她跟着马慧友参加了几场会议, 有生产会议、技术研讨会以及食品配方研究会。

  温书记直接示意让唐圆参加,让马慧友不必对其有所隐瞒, 他觉得自己罐头厂这点配方让唐圆学去也没什么,每个厂都有自己的配方, 也没人能随便办厂学他们的配方,而且她还能帮他们改进更好的配方呢。

  唐圆很大方地提供了几个午餐肉、红烧肉罐头的配方, 又建议他们增加产品种类。

  肉类罐头车间,除了清蒸类的午餐肉以及调味类的红烧肉, 还可以做腌制品和烟熏肉以及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