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糖炒小鹿
现在她在背后推了一把,若是成了,一来也能让有能力的人早日脱颖而出,于烿朝也是好事一件。
二来朝堂上有能力的人越多,群雄四起,如镇北王府一样立于高峰之上的不再是少数,他们才不会在最后成为众矢之的。
若是不成,玉无双只要没傻到说出提前知道汪律的行踪,也不会对他的前程有什么损害,顶多便是此时进不了缉事厂而已。等到缉事厂选拔新人的时候,也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他要是真傻到说了自己提前知晓汪律行踪,并且特意在那蹲守的,那他也不需要什么前途了。
傻子不适合走仕途,更不可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玉无双。
机遇向来与风险并存,山顶也不是谁都能爬上去的。
沈云舒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下几句话,交代了一下玉无双的事情,让青石送到崇明书斋。
崇明书斋是皇家书斋,里面收录了整个烿朝最全的书籍,除了皇室宗亲以及太学学子,只有进士以上的人才能进入,是烿朝所有读书人的圣地。
崇明书斋也会卖笔墨纸砚等读书用的物品,由皇家工匠所制,精致且价高,倒是不限制购买条件,不少读书人以拥有崇明书斋的笔墨纸砚为荣,也是皇家的一个进项。
太子此前接手的皇家商铺,便是崇明书斋旁边的雅韵阁,原本是给一些后宫六局出来的宫人提供工作的地方,里面卖的珠钗锦缎做工都不错,就是花样不够时新,从前都是地位不够高的为了充充门面才会买雅韵阁的东西。
自从太子接手了之后,沈云舒帮着提供设计,生意才逐渐好了起来。
太子经常会去崇明书斋单独为他准备的书房里,沈云舒偶尔也会去那里坐坐,书信往来也会送到那里,会有太子的人接收。
自从有了雅韵阁这么个纽带,二人联系也并不需要特意避讳。
一向心细的琳琅站在一边仔细的帮着沈云舒想了想,确认了对沈云舒确实没有什么影响,才放松下来,帮着玲珑一起把她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都分出来盛装好。
“这茶油鸭要新出炉的才好吃,奴婢拿去小厨房让他们处理一下,今儿午膳县主吃这个可好?”琳琅看着还冒热气的茶油鸭跟沈云舒建议道。
沈云舒点点头,“那今日就早些用午膳吧,再把那些糕点每样分出一些送到鹤寄堂和清秋苑,祖母和母亲都不习惯用午膳,就送去些糕点给她们尝尝吧。
还有这蟹粉酥,爹爹也喜欢吃,送一些去前院武德堂。”
“是,奴婢晓得了。”
第35章 成功募集赈灾银
皇宫,御书房内。
“你是说,这这些话都是云舒那丫头说的?这些关于衢州百姓的安置问题和灾后重建问题都是她想出来的?”
明皇正在看着自己派下去的钦差大臣们禀报上来的,关于衢州的灾后处理进度的折子。
一切都按照之前他跟大臣们商量的方式处理的很好,尤其是后来齐修远又细化了一些,变得更加完美。
眼下一切都稳步进行着,此时他的心情是很高兴的。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今日齐修远突然跑到他的御书房内,告诉他后来这些方法是云舒县主想出来的。
明皇抬起头,语气有些不可置信。
“没错,臣之前不说,只不过是因为这是臣一时兴起,将衢州之事拿来在课堂上作为考校学生的问题。学生答的好与不好,都仅限于课堂之上。
有些事情臣虽觉得事有可为,但是具体实不实行,决定权毕竟在于臣。臣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因为回答了师长在堂上仓促提出来的问题,而担这么重的责任。
只是如今颇见成效,老臣也不愿意平白占了自己学生的功劳,所以才将事情禀报于皇上。”
明皇听完齐修远的话,细细的看着手里折子上写的关于衢州的最新进展,目光透着些赞赏。
“朕没记错的话,云舒县主尚不足十岁?沈家的血脉,果真不一般!”
说着又叹一口气,面色复杂的看向一旁从始至终默不作声的太子。
太子故意当做没有发现明皇的视线,继续像个透明人在一旁处理公务。从他成功解决衢州水患问题之后,明皇就让他每日来御书房处理一个时辰的公务了。
沈云舒的事情他一般都知道,也知道他父皇复杂的是什么。
不过他只能装作不知。
齐修远也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既不替沈云舒邀功,也不弱化沈云舒的功劳,只是按照事实陈述了沈云舒的在这件事情中起到的作用。
明皇不知在想些什么,又和齐修远说了几句别的,没有再提沈云舒功劳的事情。
另一边的沈云舒本身也没有想起自己功劳的事情,在她看来这就像是答了一篇随堂作业。她当初提的建议虽好,但是若是不真正见到成果,除非是在朝堂混迹多年如齐修远这种官员,否则能够真正懂得她提出的建议的价值的人并不多。
一切初见成效,此时不是分功劳的时候。
而且她对明皇还算了解,明皇虽然也有帝王对臣子的忌讳,但是也特别赏识人才,只要你展现自己的价值,并且没有让他察觉出不臣之心,他就不会打压你。
随着灾后重建行动的逐渐展开,朝廷已经派人去跟周围城镇的富豪乡绅谈判。
除了烿都派过去的钦差大人,还有缉事厂的人跟着压阵,朝廷的威慑再加上谈判的主体是偏友好的,并没有靠强行征税凑灾银,还答应他们的捐款会以他们的名字在百姓之中公告,并且公布数额,保证完全透明公开,全部用于灾后重建。
这样一来那些富豪乡绅包括一些寻常百姓,都十分积极踊跃的捐款,毕竟都是烿朝人,大部分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就连许多远道而来的行脚商路过都捐了一些。
明皇为此龙颜大悦,给捐献赈灾银最多的前十位富商赐了一块儿亲笔题字的牌匾,上书忠义仁信四个大字,还盖着明皇的印章。
至于其他贡献大的,也都写了圣旨褒扬,还让当地钦差在人多的时候去宣旨。
那些城镇的百姓们发现自己的城镇的商人们如此有大义,都感到与有荣焉,在自己需要的范围内纷纷选择了去这些捐过银子给衢州的商铺买东西。
几个捐款数额较高的、被朝廷着重褒扬的商人在还未尝到朝廷给予的便利时,就不可思议的发现几乎自己手底下的所有生意都更上了一层楼。
那些富商顿时也不肉痛了,只觉得自己的银子没有白花。
还有些生意头脑灵活的还对外宣扬,只要买下他们的任何一样东西,他们就把自己所赚的一成收入用于支援朝廷赈灾。
结果这么宣传的商铺第二日便人满为患,店里备好的货物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
那些商人们细细算了一下账,发现捐出去的银子正在以一个十分可观的速度回到了自己的口袋。
如此万众一心的空前盛世好久不曾见到,明皇每日上朝都精神奕奕,哪怕知道衢州如今的赈灾情况,也依旧要在早朝的时候点好几个大臣的名字,让他们每人分别汇报一遍,搞得大臣们每次上朝前,为了能把同样一件事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花样绞尽了脑汁。
除了赈灾银,受灾百姓的安置问题,朝廷也跟附近城镇地方官员打了招呼,能安排活计的就安排,有手艺的朝廷需要的也会招收。
纪家也在衢州所属的湘临,只不过没有受到波及。
纪家从水患之后一直在城外搭设粥棚为灾民施粥,沈云舒便跟娘亲说想请纪家帮忙,顺便在灾民里找一找会医的或者会调香的手艺不错的女子,她铺子里正好有需要,这也算是为朝廷减轻负担。
自从沈云舒给太子出点子让雅韵阁的生意日渐红火之后,便跟纪书瑶要了一间铺子过去。
纪书瑶想着自己女儿这么有天赋,想要一个铺子自己捣鼓捣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赔了赚了的,家里也不差这么一间铺子的收入,就随手给了她一间折腾去了。
如今知道关于赈灾的好多点子也有沈云舒的功劳,纪书瑶更是与有荣焉,对于沈云舒想要在灾民中找人,纪书瑶更是想也不想便答应了。
在她对自己女儿的滤镜中,她那聪明懂事又有爱心的女儿一定是因为心善,才会千里迢迢从灾民中找手艺人给自己干活,这种充满大爱的举动她为什么不支持?
第36章 姜氏医女
沈云舒又与娘亲说了会儿话便回到竹云阁,脑海里回想着烿朝的历史中,关于一位医术高超的姜氏医女的记载。
此医女在孝贤帝在任期间很受孝贤帝的宠妃蒋贵妃的信任,只因为她善用药、调香。那位蒋贵妃能够常年受宠,便是与那医女的看家手艺有着很大的关系。
蒋贵妃受宠连带着那医女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就连孝贤帝也经常召见那位医女诊脉,很是信任。
可惜,孝贤帝后来因常年征战,在受伤虚弱之际,体内多年沉积的毒素一朝爆发,这才让随行的太医发现。
可是发现之时已经晚了,孝贤帝已经慢性中毒多年,毒素侵入五脏六腑、身体迅速衰弱,最多活不过两个月。
这就导致一直以为自己身强体健的孝贤帝,甚至都来不及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只能从自己仅有的三个皇子里面,选了自己从未教养过,年纪相当,表面上也看起来还算乖巧的大皇子继位。
两个月时间,孝贤帝只来得及回到烿都查找罪魁祸首,最后查出毒素竟是通过男女欢好进入体内,源头是蒋贵妃,而始作俑者就是那位医术高超的医女姜氏。
原来那医女是衢州水患的幸存者,姜家曾经是医药世家,因参与江湖的事情被灭族,只剩下了她与祖母二人相依为命。
为了躲避追杀,她便靠进山采药换些铜钱过日子,日子清贫且危险。直到水灾之后,祖母也没了,年幼的她一个人坚强的活了下来。
她跟着流民一起流浪到湘临,被施粥的纪家人发现,同情她年幼便收留了她做下人,后来又辗转被送到镇北王府,给镇北王妃调理身体。
镇北王府被流放的时候不知她是怎么逃过一劫的,或许是沈家有意放了她,或许是其他原因。
因纪家与沈家一向待她极好,所以她对纪沈两家极为忠心,沈家叛国罪定下来之后也牵连了纪家,她最后便几经辗转进了皇宫,在取得孝贤帝信任之后想办法给他下了毒。
她下的是慢性毒药,且不是通过饮食进入体内所以从未被发现过,若不是孝贤帝意外受伤导致毒素提前发作,她还真不会暴露。
现如今因着太子重生,衢州百姓都安然无恙,那位医女此时应该还在与祖母相依为命。
如今她身边正缺一个医毒双绝的人,这位医女姜氏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很快,沈云舒的惦记便有了回音。
“纪家那边来信,衢州难民中有三位会医的女子,五位会制香的女子,其中两位医术和制香皆会一些,不过一个还尚未及笄,一个已经年过半百。
老人手艺倒是不错,看起来颇有些家学渊源,只是早年家里跟江湖势力有所牵扯,但是以镇北王府的能力自然是不惧区区江湖势力,那老人表示镇北王府要是愿意庇护,她们祖孙二人愿意为王府效劳。”
纪书瑶看着纪家的回信,对着沈云舒说道。
“既然如此,就要那一对儿祖孙二人吧!”
……
不出半个月,纪家便派人把那祖孙二人送到了镇北王府,这期间沈振也已经派人又查了一遍他们的底细,证实了二人确实没说谎,纪家的调查也没有什么疏漏。
毕竟是送到自己女儿身边的,沈振再怎么谨慎都不觉得过分。
等到那镇北王府的人将人送到沈云舒面前,沈云舒看了一眼拉着孙女下跪的老人。
“县主殿下,草民叩见县主殿下。”
“叩见县主殿下。”
沈云舒看了一眼精气神还不错的祖孙二人。
“来之前纪家可有跟你们说明白了?以前虽然生活困苦,但好歹是自由身,入了镇北王府就必须成为王府的人,这其中的区别你们可想清楚了?”
有些事情想必来之前她们会想清楚,但是该说的沈云舒还是要再说一遍,免得心生怨怼。
“草民想明白了,姜家之事想必以镇北王府的能力早就查得清清楚楚,我们祖孙二人颠沛流离,早就不算什么自由之身了,能得镇北王府的庇护,免受颠沛流离之苦,已是我们的福分。”
老人恭恭敬敬的跪着,语气平缓自然。
沈云舒看了一眼边上低眉顺眼的少女,稚气未脱的脸上是与老人一样的对未知生活的淡然。
“起来说话吧,玲珑,给老人家看个座。”
虽说初次见面,但是沈云舒十分欣赏这祖孙二人的气度。
“纪家的来信上说,你的医术也十分不错,你既然还年幼,为什么没有想过来烿都,进宫当个医女之类的?那样你们的生活岂不是更稳定?”
少女听闻沈云舒的话抬起头,见沈云舒是在跟自己说话,又看了祖母一眼。
上一篇:瓷盆成精后,我被送到蛮荒搞基建
下一篇:病弱真千金一吐血,全网都飙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