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63章

作者:豆角开花 标签: 女强 基建 穿越重生

  她图的不是人心吗?

  既然是人心,为何要将呕心沥血经营的局面,全都归到刘彻的头上。

  别以为刘挽说啥他们都信,恰恰相反,他们并不认为藏书楼和安容处一开始的设立当真是刘彻的想法。相反,他们认为只能是刘挽的。想当初藏书楼和安容处刚建成,不是没有人想过要阻止,可他们阻止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一切的钱都是刘挽出的。

  朝廷没有钱,谁也休想管刘挽要建起什么东西,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

  当他们意识到藏书楼和安容要处的意义后,他们再想阻止,更不可能。否则怎么会到如今的地步。

  刘挽啊,她怎么能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费钱费力的事,全都归到刘彻的头上呢。难道在她的心里,这一切不重要吗?

  “谢大汉陛下。”比起他们的难以置信,实则这个时候的百姓们,都不禁的发出一声感慨,谢过他们的大汉皇帝。

  刘挽道:“君父君父,你们是大汉的子民。大汉的皇帝心心念念的都是你们,是以,你们只管畅所欲言。你们受的委屈都可以说出来,陛下有诏,天下律法,当思为民而变,也该为民谋福。”

  嘶,真是气死个人啊,刘挽怎么能够把事情安排到这样的地步呢?

  刘彻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好事,这辈子能得到一个女儿为他如此精心的谋划。

  赚钱不说,处处为刘彻收拢人心,一回一回的向天下人昭示,他这个大汉的皇帝非常的把他们当回事。

  人,都是一样的心理,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定的尊重。可是,很多时候他们从来都得不到想要的一切。

  自然,当他们知晓,他们认为高不可攀的帝王实则一直都在为他们谋划时,他们的内心不可能不激昂。莫要忘了,如今这里甚多的是刘挽数月造势吸引过来的天下士子!

第411章 后路

  这些人, 他们读过书,识得字,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他们对朝廷有一些不满, 对世道也有属于他们独道的见解。对刘彻这个皇帝, 他们是不了解的不假, 现在刘挽正是在让他们有所了解, 让他们知道,高高在上的君王, 心里有他们, 也希望能和他们一起努力, 让天下大治。

  夜, 还很长,一切也都是只是刚开始。

  华刻将长安城内的情况上禀于刘彻,刘彻是喜上眉梢,卫子夫被请来, 也是在宫里坐不住, 毕竟刘挽是领着刘嘉和刘据一道去的,他们但凡有个差池,卫子夫这辈子别活了。

  听完华刻的禀告,卫子夫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她是该喜亦或者忧呢?

  刘彻感慨道:“我们泰永事事周全,大汉之幸也。万幸。”

  于刘彻看来, 刘挽没有哪里是不好的, 纵然很多的人认为刘挽策无遗算, 让太多的人损失惨重, 但是得利的人是刘彻, 是刘彻呢。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没有一个人会不喜欢这样一个竭尽所有为他谋划的人。

  卫子夫能明白刘彻的欢喜,但她依然无法不为刘挽忧心。

  如今的刘挽事事为刘彻谋划,刘彻自然觉得刘挽千好万好。但谁敢保证将来的刘挽会一如既往的为刘彻谋划?恰好能让刘彻开心?一但刘挽做不到这一点时,她得罪诸多的人,群起而攻之时,刘挽该怎么办?

  卫子夫不可能从刘彻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随刘挽策动天下人一道议法,针对如今大汉律法所存在的问题,他们给出应对的法子,比如百姓求告无门一事,刘挽完全照搬后世的法子,在每州州县设立鸣冤鼓,同时不忘让刘彻顺势立一个登闻鼓。天下事,若官官相护,无人为百姓主持公道,百姓可入京击登闻鼓,皇帝亲自出面,必还百姓一个公道。

  昨天晚上的突发事件,打得人措手不及,刘挽早都有算计,也有准备,当听闻那些针对世族的各种律法,提高百姓的地位的相关决定时,无数人都终于反应过来了,刘挽早早把藏书楼内的各大家聚集,打的是修史的名号,实则在修法。

  那么一想更让他们气闷无比,毕竟谁承想刘挽要修的不仅仅是史,修史这个事,其实有当一回事的人,也有很多没当一回事的人。反正集聚在藏书楼的人被刘挽利用彻底。

  等翻阅完齐全的律法条文时,世族们没有一个不再一次在心中痛骂刘挽,一个人,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能这么算计人呢?她到底是布了一个多大的局?

  这个问题怕是到如今连刘挽自己都说不清楚,她只知道一点,能多为大汉谋划必须得谋,种子种下去后,不怕不能长成森天大树。

  击鼓鸣冤一事定下,刘挽更是建议往各州各县推广,陈明其之本意,以令天下知。

  都到这个地步了,再使坏已然没有任何的意义,比起关注百姓们会怎么来告他们,世族最关注的莫过于削减他们的特权,这一点上,朝廷为之吵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与之而来刘挽又将安排好的科举流程弄出来。

  考试嘛,大汉是第一回,先查清三代,有人作保,针对各地的人,乡试,省试,那就可以入长安参加殿试。别管哪一回考,路上有人护送,一应吃住,都由朝廷负责,以令天下知朝廷对这一次考试的重视。

  世族们......

  他们很想问,刘挽是不是故意的,一茬接一茬,打得他们措手不及。真是恨不得把刘挽吊起来打!

  再不然也要问一问刘挽,有她这样的人吗?

  她考虑过世族的生死吗?

  刘挽亏得不知道他们所想,否则定要回上他们一句,他们考虑过百姓的生死吗?

  并没有!

  况且,刘挽并不认为她做的这一切是不管他们这些人的生死了。

  分明是他们拥有得太多,依然不知足,在不断的压榨百姓的生存空间,她要是不帮百姓们,只会让大汉动荡。

  科举应试,与察举制结合,再一次浩浩荡荡的在大汉推行。

  那些原本涌往长安为了民报而争论不休的人,也算是没有白来。科举,大汉朝的第一场科举考试,他们必须要参加,也一定要考好。

  想他们之中有多少有才有能之人,因为没有人举荐,只能居于底层。

  他们空有一腔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他们其中多少人为之觉得憋屈,郁闷,偏他们又都没有办法。

  现在,现在不一样了,不用任何人的举荐,只要他们有文才,有本事,他们就能够有办法站在皇帝的面前,施展所长。

  想想便令人振奋是吧!无数的学子都摩拳擦掌,都明白他们断然不能错过此等良机。

  长安城聚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卫子夫因刘挽的事而忧虑,没有办法和霍去病商量,只能把卫青唤进宫。

  如今朝廷之上不仅是刘挽搅得风起云涌,纵然是针对匈奴,刘彻何尝不是准备再一次出击。

  只攻下河西是远远不够的,匈奴的主力依然在,而且匈奴的单于并没有成为大汉的阶下囚,放任他们在外头,早晚有一天匈奴定会卷土重来。

  打到今天的刘彻,手下能将无数,让他放弃对匈奴的进击是断然不可能的,因此,刘彻要一股作气,再接再厉,已然决定再次发动对匈奴的进攻,这一次,卫青和霍去病都将要出击。

  这倒是让武将们奇怪了,刘挽此番不出战吗?

  答案,他们得不到,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很是以为刘挽不出击并不算是一桩坏事,挺好!

  因此,刘挽参与商量仗要怎么打,独没有关于她随谁出战的定论。但刘挽手底下的五位女侯,却也跟一众将士同时商量行军路线,并都不怯场的各抒己见,免不得让不少打了多年的仗,却没能封侯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可是,实打实的战功在那儿,并非是刘彻私心提拔,不是滋味也得服。

  卫青是刚忙完出即被卫子夫相请,其实,如果可以,卫青并不怎么愿意往内宫去,他一向谨慎,卫家的权势随刘据被封为太子,已然是达到了顶峰,倘若他不懂得守规矩,只会为他们卫家带来灾难。

  自然,卫子夫倘若无事,是不会寻上卫青的,因而卫青也明白,他非去见卫子夫不可。

  一见面,卫子夫屏退左右,心急的走到卫青的跟前,不确定的问:“泰永这般行事,以后能够收场吗?”

  卫青思及安夫人和他说过的话,自明白刘挽的打算,她那样的行事,完全是不打算给自己留有后路。

  但这样的话卫青怎么可能告诉卫子夫。

  刘挽到现在都瞒得严严实实,没让卫子夫察觉一二,饶是卫青一直认真的观察刘挽,都没能发现刘挽再有异样,一度让卫青怀疑,先前莫不是他的错觉,压根没有发生那样的事。

  “姐姐放心,泰永聪慧,又有陛下作为后盾,不会有事的。”卫青不可能和卫子夫提及某些事,只能含糊而答。

  不料卫子夫闻言急切捉住卫青的手道:“你我姐弟何必再说那些客套的话。眼下陛下觉得泰永处处为陛下谋划,为大汉谋划,自然不会对泰永如何,将来呢?谁敢保证将来的泰永能一直懂陛下的心思,事事周全能为陛下?到了那一刻,今日泰永得罪许多的人,将会如何?”

  有刘彻护着,刘挽能够对付天下的所有人,一但她失去刘彻庇护呢?

  卫青与卫子夫对视道:“姐姐能想到的,泰永又怎么会想不到。藏书楼也好,安容处也罢,纵然泰永如今将功劳都归于陛下,世人都知道,真正撑起藏书楼和安容处的是谁。将功劳归于陛下,避免的是陛下的忌惮,纵然泰永是女子,功高盖主,依然不妥。”

  说到这里,卫青更压低声音道:“可是,因藏书楼和安容处受益的人,他们明面上感激的是陛下,实际上感激的是不是泰永,我们未可知。将来,总有他们明白的一天。彼时,泰永对天下人释放的善意,终将会让泰永受益。以泰永的聪明,于危难之时,只要有人拉她一把,她自有办法让陛下相信她。”

  卫青其实觉得刘挽眼下大张旗鼓做的这些事,何尝不是在为卫家,为刘据而准备。

  倘若安夫人说的都是真的,那么刘挽今日为刘彻做下的种种,往后还能有人能像刘挽一般为刘彻吗?

  自然,刘彻会不会念在刘挽的份上,待卫家,待刘据更好一些?

  卫青想到这个可能,对刘挽越发心疼。一个孩子为了父母兄弟,算计到刘挽这样的份上,谁能及得上?

  每每想到这样好的一个孩子,却被丢下那样的噩耗,卫青恨不得以身代之。

  “会吗?”卫子夫不确定,纵然卫青的意思是要相信刘挽,相信敢如此作为的刘挽定然早有准备,可是卫子夫怎么都放不下心。

  “最近我心里总是慌慌的,好像要出什么大事?”卫子夫捂住心口,道出最近的心绪不宁。她也不想疑心太重,可她何尝不是没有办法。莫名的心慌叫卫子夫心乱如麻,偏这样没有由来,让她想解决都无从下手。

第412章 未必不知

  卫青能如何?

  所谓的母女连心莫过于此, 纵然刘挽再怎么费尽心思瞒,卫子夫依然有所觉。

  “泰永莫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在卫青没有想好该怎么解释时,下一刻,卫子夫丢出这句让卫青心头直跳的话。

  “泰永有何事瞒姐姐?”卫青强自镇定, 面上没有露出半分的异样, 反问卫子夫。

  卫子夫打量卫青一眼, 显得有些不确定, “你没有发现?”

  卫青摇头,必须坚定的摇头道:“此番出击匈奴, 陛下决定不让泰永去, 除此之外, 也没有其他值得姐姐担心的事。藏书楼也好, 安容处也罢,科举开考都好,事成定局,这些事都是利于大汉, 利于陛下的, 断然不会对泰永不利。日后的事,姐姐怕是操心不过来。”

  没错,卫青此时能做的是忽悠,可劲的忽悠,有些事他知道都控制不住的担心,让卫子夫知道, 怕是卫子夫得愁死。

  “想是我多心了。你说得对, 外面的事, 我纵然再急也是无用, 陛下打定主意非我所能左右。泰永自幼聪慧, 断不会为自己留下后患。”相信刘挽,卫子夫还是相信的,从小到大,刘挽做事一向有分寸,讨刘彻欢喜也好,或者别的事情都罢了,刘挽根本不需要旁人操心。以后,想必刘挽会更加周全,断不可能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儿。

  卫青好不容易哄好卫子夫,迅速的出宫。恰好碰上等在外头的刘挽,一见面,刘挽即朝卫青作一揖道:“辛苦舅舅了。”

  显然刘挽知晓卫子夫把卫青请来的原因。

  “你啊。”卫青不想愁,但不得不愁,刘挽的情况让人不知如何下手,认命,卫青倘若是个认命的人,也断然不会有今日。

  作为一个私生子,他回过郑家,最后又跑回平阳侯府,成为骑奴。在幼年的时光里,卫青聪慧好学,倘若不是他习得一身的好武艺,能入刘彻的眼?能让刘彻用心教导,长成一代名将?

  卫青相信他可以凭本事立足于这世间,也明白人不能认命,一但认了命,一切都将定格。

  可是,刘挽的情况太特殊,卫青从来没有遇到过。碰上后,卫青所不能确定的是,会不会真如阴阳家所预料的那样?最让卫青不得不正视的是,刘挽出现他们所说的情况,而且似乎越来越严重。

  “舅舅别愁,千万别愁,我现在挺好。”刘挽很是嚣张的向卫青炫耀,请卫青别对她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她很是不乐意见。

  卫青的视线落在刘挽戴着的手串上,“我记得这手串先前的颜色和现在不一样。”

  嘶,真是碰上了聪明人,想瞒都瞒不住。

  刘挽睁着眼睛说瞎话道:“没有的事,舅舅浑说什么?”

  “你若不能跟我说实话,信不信我告诉你娘去?”卫青也是有杀手锏的,一句话丢出,刘挽瞪圆了眼,卫青当机立断准备转身回去,刘挽连忙阻止道:“是是是,什么都瞒不过舅舅,舅舅目光如炬。”

  卫青能高兴得到这样的答案吗?他是一点都不高兴。

  如果可以,卫青比谁都希望自己犯错了。一切其实并不像他猜测的那样。刘挽是在真正的好转,而并非借助旁人的力量。

  刘挽朝卫青道:“舅舅别太当回事,不到最后一刻,或许一切都有可能改变。您千万别处处想为我好,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我可是说到做到的。您要是敢越界,我也敢把整个阴阳家的人灭了。到那个时候,谁也拦不住我。”

上一篇:首辅的屠户悍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