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275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在朱翊钧看来,这只是个小小的插曲,王之垣反应及时,处理得当,朱翊钧很满意,口头表扬了他。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朱翊钧也便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照常启程回江陵,在江陵住了两日,他便打算启程,继续往东边走。

  他和张家兄妹几人告别,嘱咐张嗣修和张懋修:少出去游山玩水参加聚会,多在家温书,毕竟马上就要考试了。

  虽说二人读书好,文章做得也好,小小的乡试难不倒他们,可明年还有会试。整个大明书读得好,文章做得好的人汇集于京师,不可大意。

  嘱咐完张嗣修和张懋修,朱翊钧还想嘱咐张简修两句,回头却不见人,便只好对张若兰说道:“等秋闱结束,你就跟着懋修他们回京去吧。”

  张若兰却道:“回去,我爹又要逼我嫁人。”

  “你总归要嫁人的。”

  张若兰垂眸:“要嫁,也要嫁我钟意之人。”

  朱翊钧问:“你钟意谁?”

  “……”

  张若兰侧过头,不肯再答。

  她不说朱翊钧也不勉强:“行了,回去吧。”

  “我已经在信中和张先生说了,他不会再催你嫁人,放心吧。”

  张若兰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点了点头,应了声“好”。

  “我来了!我来了!”张简修从后面跑出来,肩膀上还扛了个大包袱:“陛下,我们出发吧。”

  “!!!”

  南方天气热,朱翊钧折扇不离手,忍不住在他头上轻敲一下:“你要去哪儿?”

  “跟你一起呀。”

  “谁说要带你了?”

  张居正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前面四个子女,四书五经都读得特别好。

  到了张简修这儿,画风就不太对了,这小子不爱读书,天天沉迷练武,励志要做皇帝身边的大汉将军。

  他抱着朱翊钧的手臂:“我保护你呀。”

  朱翊钧被他气笑了:“我需要你保护?”

  张简修持续撒娇:“带上我,带上我嘛~好不好?”

  “简修!”张嗣修观察朱翊钧神色,正要斥责他。

  朱翊钧却摆了摆手:“行,带上你,回去挨罚我可不不会替你求情。”

  回去挨罚那是回去的事,现在先跟着皇上游历各省才是正经。

  于是,从湖广出发,朱翊钧身边又多了个人。说他是侍卫也不像,仆从也不像,只能说他是弟弟,反正他从小就叫朱翊钧哥哥。

  他们一路向东走,在武昌府下面的威宁县,遇到官服正在清丈田地,于是,朱翊钧便停下脚步仔细观看。

  丈量规则的田地用丈量步车,再用木棍和草茎组成算筹,这已经很复杂了,要是遇到不规则的田地,那便更复杂。

  朱翊钧观察了一会儿,就发现了问题,这些负责丈量土地的官差,是想方设法把百姓的田地往大了算,说出来的数字,老百姓听完震惊不已,这辈子都没想过,他们家竟然有这么多田。

  尤其是那些不规则的田地,计算本就复杂,这些官差一顿忽悠,老百姓听不明白,只能在惊诧中怀疑人生。

  清丈土地的时候,尽可能的量大一些,核算田赋的时候才能多收税,这些地方官吏,才能从中捞油水。

  尽管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已经尽可能增加国家税收,减少百姓的负担,但这些人总有办法钻空子。

  “思云,你带人去把这几个人抓了,押往武昌府,严惩不贷,让王之垣将整个湖广地区的田地重新丈量一遍。”

  除了应天府,其他地方清丈土地才开始,朱翊钧立刻给张居正写信,要他从徽州挑选精通算学之人,派往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最后返回京城,直接向户部汇报。

  朱翊钧在南昌短暂停留,登上滕王阁,感受一下王勃所说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怎样一幅景象。

  而后,他便由江西进入福建,去拜会了他的武学师傅李良钦。

  几年不见,李良钦年逾八十,身体却依旧硬朗。

  他实在很意外,也很惊喜,这辈子还有再见朱翊钧的机会。

  当年他手把手教授武艺的小娃娃,如今已经长成翩翩少年。这种心情,跟看着孙子长大没什么区别。

  君臣有别,李良钦欲行跪拜之礼,却被朱翊钧拦下:“师傅请起,我这是微服出巡,不讲究虚礼。”

  李氏族人在福建各地设有武馆,教习荆楚长剑,有弟子上千人。

  李良钦身边的徒弟,个个武艺精湛,朱翊钧这个小师弟,挨个与他们比试,倒也不落下风。

  此次来福建,除了顺道看望师傅之外,朱翊钧的主要目的仍是巡边。

  朱翊钧先来到海边,这里有一处港口,虽然朝廷并没有在此处开海,粗略一看,周围停泊的大小船只可不少,附近也聚集了许多商贩。

  朱翊钧早听闻这边的海上贸易非常繁荣,实地一看,比他想象中更甚。

  李良钦有个孙子,名叫李诺琪,年纪不大,对海上的情况颇为熟悉。

  朱翊钧问他:“此处距离海澄县有多远?”

  李诺琪抬手指向西面:“圭屿那边,就是月港。厦门每年出海的商船大约三四十搜,月港那边更多以。”

  他又指着海面上肉眼可见的岛屿,向朱翊钧介绍:“那是大金门、小金门岛,这些都可作为屏障。这周围多为山丘,可避风,船舶进出也不受潮水影响。”

  朱翊钧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是,此处不该只是粤港的外围辅助,应该独立开海?”

  李诺琪没有说话,朱翊钧思忖片刻,自己作了回答:“倒也是个好主意。”

  李诺琪带着他往前走了几步,站在一处突出的岩石上:“大小金门岛另一边,是澎湖和鸡笼山。我听说,一个叫林凤的海贼盘踞在澎湖,还有那些佛郎机人和红夷人,也对这些岛屿虎视眈眈。”

  在洪武时期,大明就在澎湖列岛设立澎湖巡检司,后来废止。太祖高皇帝提出“迁界移民、坚壁清野”,将澎湖居民迁回泉州、漳州,但为了逃避赋税,福建沿海居民仍旧选择迁居澎湖。

  洪武三十年,太祖高皇帝颁布了禁海。

  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在澎湖击败海贼与倭寇,留下驻军,朝廷复设澎湖巡检司。但随着俞大猷调往广西,澎湖巡检司再次被废止。

  朱翊钧没说话,站在海边吹了半晌海风,最后只说了句:“回去了。”

  回去之后,他又翻看了当年胡宗宪的《筹海图编》,想到钓鱼屿、澎湖、鸡笼山等岛屿。

  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散落在海上,似乎有些浪费兵力,放任不管,又被海贼、倭寇、西方人觊觎。

  两难之际,他抬起头看向冯保:“大伴,你说……”

  冯保笑了笑:“陛下,很早之前,我就向你陈述过我的态度和答案。”

  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不被外族侵略,是民族使命,也是国家尊严。

  朱翊钧不再犹豫,立刻修书回京,向张居正说明,他打算开厦门港,并派兵征缴海贼林凤,进驻澎湖列岛的想法。

  而后又派骆思恭去宣福建总兵胡守仁觐见。

  胡守仁曾经是戚继光的陛下,由张居正提拔为福建总兵官,为人豪爽洒脱、性格刚烈、思路敏捷。

  朱翊钧问起林凤以及澎湖列岛事宜,他的陈述条理清晰,很快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臣在上月就已经上奏朝廷,请求率领水师追击林凤、李忠海盗势力。”

  他还向朱翊钧呈上一张海图,上面精准的标注了各个岛屿的位置,以及他出海作战的路线。

  朱翊钧对此很满意,让他调兵遣将,放手去做。等驱逐海贼之后,就在澎湖和台湾驻防,等朝廷另行安排。

  朱翊钧想的是,既然花了这么多人力财力打一仗,打完了不能弃之不管,他初步的想法是也别在澎湖设立什么巡检司,直接设置台湾府,由福建布政使司管辖。

  打仗不是一拍脑袋,明天就能出兵,需要调兵遣将,运送粮草,刺探敌情,至少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朱翊钧倒是想留下来,说不得还能跟着出海看看海战是怎么打的。

  但时间不允许,他还有好多地方要去。好在胡守仁看着就很可靠,还有张居正和戚继光的认证,朱翊钧也算放心。

  离开厦门,他的下一站就是旁边不远的漳州。厦门港就已经让他大开眼界,月港的繁荣更是震撼。

  朱翊钧到达海边的时候,正好有一搜大船从南洋返航,驶入港口。

  朱翊钧仰头,看着这艘庞然巨物,想到他由重庆到江陵乘坐的那艘颠簸的白木船,简直不想一个时代的产物。

  开海不到十年,江南沿海地区与内陆,尤其是西南西北一代,差距越来越大。

  这样一艘大船,有几十上百个人上上下下搬运货物。朱翊钧穿一身锦袍,站在一堆船工中间显得格格不入。

  “这位公子,您往旁边让一让,别弄脏了您的衣裳。”

  朱翊钧连忙往后退了几步,在不影响人家工作的情况下,看他们从海外都运了些什么回来。

  大多都是木材,上好的黄花梨,用来做家具。还有一些香料、珊瑚珍珠、琉璃等等,最后是几口红木大箱子,不用说,朱翊钧也能猜到,里面装的是银子。

  货物卸得差不多了,船工散落在沙滩上休息,有妇人前来迎接丈夫,给他做了好吃的。丈夫拿出个包袱解开,把他在海外给娘子买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

  “这是什么,你怎么还挖回来一堆土疙瘩?”

  朱翊钧本欲离去,听到那船工的话顿住了脚步。

第233章 朱翊钧赶紧凑到两……

  朱翊钧赶紧凑到两人跟前:“这是什么东西,我能看看吗?”

  那船工见他身着华服,身边簇拥着一众随从,定是身份不凡,不敢怠慢:“在南阳的时候,一个弗朗机人送给我们的。”

  “他说,这是他们在大海另一边发现的食物,带回欧罗巴,现在人人都吃这个。他们叫吧嗒嗒,我们叫土豆。”

  说到这里,船工还有些不好意思:“我溜了几个,带回来给媳妇尝尝。”

  他媳妇拿用两根手指拿起一个:“长成这样,能好吃吗?”

  朱翊钧和冯保对望一眼,他记得,小时候,冯保就说过,那些来大明的佛郎机人吃土豆,郑和下西洋,也提到过这种农作物。

  欧洲人都在吃,说明这东西好种植,产量大,能吃饱。冯保曾经也提过这一点,所以朱翊钧格外留意。

  他对那船工说道:“我也也想尝尝,要不你把这些土豆卖给我。”

  于是,按照当地粮食两倍的价格,朱翊钧把船工手里的土豆都买了下来。

  船工拿着银子,乐得合不拢嘴,有钱人家的小公子,就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朱翊钧还觉得不够:“这样,你们船上还有谁有这东西,都拿过来卖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