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334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六姐真是天人之姿……”

  时不时地,便有人腿软地和同伴耳语,甚至有些工人激动得双目通红,当场泪下,这都是常有的事情,若不是能进橡胶厂工作的工人,学习成绩都堪称优异,多数都有初级班一半学分的水准,且性格都是经过挑选,较为理性冷静,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把规矩铭记心里——不然的话,真是要有人当场跪拜叩头,甚至是焚指燃臂,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狂喜了。

  “六姐今日来,不知是不是来验收胶皮电线的……如果是的话,胶皮电线看来不久就可以量产了,不知道发电机那边产能提升得如何了。”

  狂热的那些工人,已经是满嘴呜咽,激动不已根本听不清在说什么了,便是理智些的,也对六姐的来意颇多推测,当然更有八卦的,关心的事情很别出心裁:“今夜这么晚了,难道六姐要住在厂里?若是这般,不知会住在何处呢!明早是不是也能来吃早饭?这样的话……我四点就来食堂守着!”

  “糟了,六姐上回来的时候,对胶液杂质率还是不太满意,才过去三个月啊……实验都没来得及做多少,她这次不会又要过问起来吧!”

  也有人是怕查作业的,总之,众人各有各的心思,反而无人去留意今日的伙食了——橡胶厂的伙食本来也是极为不错的,在大部分食堂都是每日管两餐,正餐保证一个鸡蛋的情况下,橡胶厂和其余城郊自成一体的厂子一样,都是包了三餐,毕竟工人完全就是以厂为家的,只管两餐,第三餐他们去哪里吃呢?还是要来食堂吃。

  所以有些厂子的做法,便是第三餐素菜米饭管饱,但鸡蛋还是一天一个。而橡胶厂还不止于此,他们常规是一餐能有一个鸡蛋,而有时若没有鸡蛋的话,那一定就是因为有了鱼、肉、鸡、鸭,在这里见荤是非常经常的,甚至有时候还能弄到一些外地特产的罐头呢!

  当然了,因为收入丰厚,而大锅菜的味道,也就是如此而已,还有不少工人会去厂子外的小街上开个小灶,总之,橡胶厂虽然远离城市,但物质享受绝对是整个华夏数一数二的,也是因为好料常有,今日压根都没人留意那一根根的红烧扇子骨,眼神都是跟着谢六姐打转。

  见她在一帮人的随从,以及厂长的陪护之下,取餐打包,随后走进了用竹帘临时遮挡起来的小包间门里,本来强行压制的嗡嗡声,一下有一个大的爆发,随后才在保卫科众人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中,逐渐安静下来,却都是强压着兴奋,食不知味地吃着,眼神只围着竹帘打转,恨不得是里头的人不出来,他们就要吃一辈子。

  秦紫素混在这群工人之中,虽然心急,却已是知道很难拦住六姐了,她并非真的不知人情世故,这种时候,任何试图靠近六姐的举动,自然都会被厂长等人严词喝止,道理是很简单的:一个人搭上话了,就会有一百个人想要效仿,厂子里员工近千人,都拥过来这是要出事的,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实际上,为了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六姐似乎应该要和百姓拉开距离才对,或许这就是贵人应有的架子吧……若是没有了架子,反而对彼此都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秦紫素是懂的,但不屑于深思,她的心思完全在自己的感光乳胶项目上,既然当面拦下不行,那就换一个方法,秦紫素也不会有任何情绪,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个不行那就换一个,她立刻掏出随身记录灵感用的笔记本和铅笔,写了一张纸条,走到竹帘外,对保卫科科长使了个眼色,将纸条递了上去,低声道,“给厂长看看!”

  这时候,就看得出大家都识字的好处了,若是科长不识字,那她怎敢担着风险为秦紫素传纸条?除非二人相交莫逆,才会做这样的冒险。但科长既然是识字的,便可以自己读懂纸条——秦紫素的纸条上就写了一句话:开学习班!项目疑问太多,需要开学习班!

  自然了,如果仅仅只是扫盲班毕业的水平,又没有什么见识,只怕会有很多人认为,学习班解决的是技术方面的事情,和我一个保卫科长有什么关系?但学习成绩不错的人,视野往往比较广阔,自然明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橡胶厂也不止鸡笼岛这一家,这家的项目进度慢了,过几年广府道的橡胶厂成熟起来了,鸡笼岛橡胶厂的效益还会这么好吗?

  正是因为大家都有阅历,有文化,会思考,劲才能一块使,科长才能明白秦紫素的要求对厂子是有好处的,因此哪怕两人平时只是点头之交,略经沉吟也就点头应了下来,低声道,“那今晚都别出厂区,等通知,我一会看机会。”

  秦紫素点了点头,心下涌出一阵舒适感:她从前在民间门,实在是接触过太多愚夫愚妇了,以至于来到买地之后,时常能涌起这种几乎要让人感恩的舒服感,和聪明人交流实在是太让人舒心了,不用经营人际关系,完全是为了公心和大家的利益,齐心协力前行的感觉,她以前是从未经历过,如今一旦浸淫其中,真是一下就上瘾了,这种感觉仅次于知识带来的权力感,都是让她极为迷恋,完全离不开的感觉。

  如果人不需要睡觉就好了,真想就这样日以继夜,永远工作下去!

  抱着极大的期待,她回到座位上,食不知味地撕扯着扇子骨(蛋白质要摄入的),注视着科长带着纸条,消失在竹帘后方,秦紫素咬着下唇,心跳逐渐加快,在她看来六姐完全不会拒绝她的要求,之前没有主动安排,可能是忽略了技术人员的学习需要——

  但是,很快科长又出现在竹帘之外,她麦色的面庞略带疑惑,也有些失望,秦紫素一看,心中便是一沉,知道学习班只怕是不成了——很显然,科长也完全没预料到这个要求会遭到拒绝,毕竟于情于理,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啊,六姐不可能不知道,有些疑惑有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她若是给了答案,能省掉多少反复试错,排除干扰项的功夫……

  为什么会拒绝呢?很显然科长是不理解的,甚至估计厂长都不会理解,秦紫素不但失望而且也非常的不理解,她和科长对了个眼神,再一次确认了结果,面上没有什么反应,心里却是一瞬间门就推导了十几个逻辑链条,全方面的猜测六姐拒绝的理由。

  可是,推导到最后,链条总是不能成立,秦紫素心下砰砰跳着,忽然有些不可思议地想道,“不会吧,不会吧……难道……难道……”

  ?“难道六姐不开学习班,不是因为她不想,而是因为……她也不会?”

  “六姐那深不可测的知识,难道也有尽头……难道,六姐也不是无所不知的吗??”

第683章 反迷信的第一块基石

  六姐是否无所不知?

  这个问题, 实在是过于敏感,秦紫素甚至不敢对师父道明,只要一想到这个念头, 她的心就砰砰跳得厉害,只能尽量遮掩着自己的异样,食不知味地吃完了晚饭, 随意应付了一下同事们好奇的探问——她不敢说得太细, 只是含糊地解释着那张纸条:“想问问有没有时间开学习会,若是有,便不回宿舍去了……但时间上可能不好安排。”

  同事们大多也都有项目上的疑难想要请教, 只是未必如秦紫素这样迫切, 因为橡胶厂的技术员, 水平也不是个个都出类拔萃,有些人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并不是卡在什么难题上了,秦紫素等人一看就知道, 大概是操作并未完全规范,又或者思路不够灵活的关系。

  这种疑难要去请教六姐, 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了, 他们也怕被六姐训斥, 因此,这学习会倒有一小半人是一种略微消极的逃避心理,知道这次来开不成,反而个个放松了下来,犹如考试临时取消的学生一样,虽然表面强做镇定,但嘴角的笑容早已泄露了真正的心思。像秦紫素这样, 极其期盼开学习会的人,哪怕在橡胶厂的技术骨干里,也是少数。

  既然学习会开不成,那大家该加班的加班,想回宿舍去的,便也自行散去了,毕竟,橡胶厂的食堂是不够所有人同时吃饭的,这会儿已有工人在外排队等候了,也不能耽搁太久,那就显得有些太自私了。因此虽然对竹帘后的六姐还有些依依不舍,但众人还是陆续散去,秦紫素走出门去,和候在门外的师弟、师父交代了几句,也不知他们看出来没有,想了想不再回实验室去,托人带话,叫组员们做完手里的活就锁门下班。

  至于她自己,则回了橡胶厂外的宿舍小院——橡胶厂地方大,工人住处都很宽绰,更别说他们这些技术员了,秦紫素和师门几人,都是自己掏钱,拿了橡胶厂的一部分补贴,自己建的高地基的独门小院——高地基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钢筋现在暂时还造不出来,凡是两层小楼,用的都是竹筋混凝土,就必须采用砖混结构,让砖墙来承重,但鸡笼岛天气沃热,地气潮湿,主人家住一楼的话,一楼房间空置,很容易发霉生虫,再加上成本的区别,小家庭还不如垫高地基,离开潮湿的平地,建一层楼来住,相对会划算得多。

  秦紫素他们师徒四人,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秦紫素更是没有成亲的念头,预计着要为师父养老的,因此,她自己的房子实在不必建得太大:一溜五个开间,中间是堂屋,左边是起居室和卧室,连着院子里的浴室,浴室上方还矗立着高高的水塔,由水管连接着联排的院子——橡胶厂这里是用蒸汽机上水,由心灵手巧的技术员,设计了一个水压表,一旦水压低于多少,就用蒸汽机带着齿轮上水即可,也算是实现了用水自由了。

  左边是浴室,右边则是书房,院子里打横有个小房间,设计做厨房,不过秦紫素最多拿来烧烧水而已,她平时多数以实验室为家,屋子里的陈设很简朴,卧室里无非是一床、一榻、一柜一桌,桌子上打横乱放着几本书,还有摊开的算盘和本子,削笔器等等,这是方便她平时演算自己的思路。只不过,今日秦紫素却没有这番心思了,趁着月色,在桌边坐了下来,发了一会呆,才慢慢伸出手,嗤的一声,点了煤油灯,又把火折子吹灭了,起身去开窗。

  为了更好地封住屋子,不让蚊虫进来,鸡笼岛的建筑有个特点,那就是窗户一般都设计成内开窗,同时在玻璃窗外再糊一层窗纱,这是糊死了的,基本不打开,现在还流行在门外也做磁力纱帘的——从前百姓人家多用竹帘,主要是因为窗纱轻薄易损,糊在窗上还好,若是频繁掀动,防虫效果不好,也容易破损。前些日子,不知道哪个机灵鬼,居然想出用磁铁缝在窗纱四角,再加上门槛底部也镶嵌磁铁的办法,现在磁铁门纱大行其道,售价也不算是特别昂贵,在鸡笼岛的富裕人群里很是流行起来。

  说穿了,这也是因为买地这里铁多,而且掌握了将铁磁化的技术,这才开辟出这样的新商机,可以说,在买地这里,奢物完全已经成了全新的定义——金银珠宝,这些只能点缀门面的首饰,只能增加视觉的愉悦,却是不比冲水马桶、磁铁门纱这般,可以实在提升生**验的发明了!后者的价格往往是前者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但受到追捧的程度,却也远远地超过了前者。

  在一般的富商看来,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发明,自然是买地人才辈出的证明,但在秦紫素这样来买地时间已久的技术员,却是知道,这些发明背后其实都有六姐的影子,正是有了六姐的点子和吩咐,买地的新式物品才会如此层出不穷,而且件件实用,仿佛能切中众人根本不自知的一些不便和遗憾——譬如磁铁窗纱,若不是六姐的想法,大家都是习惯了用卷帘遮门,谁能想得到窗纱还可以在门上用呢?

  这样的人,若说不是生而知之,全知全能,秦紫素都觉得有些不合理了,甚至于她一想到这个念头都有点儿心惊肉跳的,都不敢对师父透露少许——质疑六姐的神威,这实在有点大逆不道,秦紫素也不知为何,但这几乎是所有人的一个默认——六姐不承认自己是神仙,但,她不是神仙又是谁呢?

  是啊……秦紫素多少有些心慌意乱,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第一次如此仔细地思考着这个从前不假思索就接受下来的认识,她发觉,尽管买活军官方从不曾神化宣传谢六姐,甚至还阻止了对谢六姐的偶像崇拜,不许造像、建庙,但是,似乎报纸上从未解答过这个问题:若六姐不是神仙的话,那她是谁呢?她在天界——也就是她原本的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正是因为没有答案,完全无法想象天界的生活,人们才会从自身的见识出发,来想象六姐的能力——六姐什么都懂,物理、化学、农学、生物,全都能上培训班,这样难道还不能算是无所不知吗?如果不是神仙,不是生活在天界,什么样的人能拥有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呢?

  但事实上,如果……如果六姐真的不是神仙呢?如果六姐的故乡,也并非生活着种种能人异士,可以轻易地收发万物,可以随意腾云驾雾,上九天揽月,下四海观鲸呢?如果……如果在六姐的世界里,人也只是……也只是和本方世界没有任何区别的人呢?

  如果他们只是从小就经过严格的训练,按照六姐的课程规划,把课本学到了高级班毕业,并且所有人都进入不同的专门学校,去学习处理诸如感光乳胶这样专业性很强的疑难问题呢?

  的确,这样想的话,从他们接触到的课本来看,初级班到高级班的课本,完全只是在打基础而已,并未牵涉太多的实用部分,专门学校才是理工人才学会实用性技巧的地方。在天界,极有可能所有人都必须上到高级班毕业,而不是如现在这样,只强制扫盲班,之后的课程就悉听尊便了。

  秦紫素的心不由得跳得更厉害了一些——这么说的话,岂不是……岂不是说明,本方世界的百姓,实际上也拥有高级班毕业的潜能,甚至个个都能上专门学校……人人都可以像她们这些技术员一样,在技术领域有一番建树?

  这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秦紫素真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社会到底是怎么运转,才能让几乎所有百姓都能上到高级班毕业的,毕竟在此刻,大多数人都认为扫盲班毕业已经算是小半个学问人了,倘若能初级班毕业的话,那这样的人是可以为官做宰的。中级班、高级班乃至专门学校,现在都是‘读书人’的专属——这里的读书人和学问人要分开看待,学问人,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识字能力,见识广博,摆龙门阵时可以侃侃而谈,什么事都说个门门道道的那种人,而读书人指的则是有希望考进士,可以当官,学富五车的知识人群,在百姓们心中,这两种人群可是有着严格的分野,并不能混淆。

  但是,另一个世界并非如此,另一个世界,人人都是读书人……或者说读书人的数量要比此时多得多,反而恐怕是占据了人群的主流……秦紫素只要想到这一点,就激动得呼吸抽紧,她做梦都想去这样的世界看一眼,想知道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如果……如果六姐也不过是另一个世界的一个普通人,除了初中高的基础教育之外,只是接受过一个专业方向的教育呢?她的表现,是不是就合理多了?秦紫素几乎是一想到这里,就立刻确定,六姐肯定是农学专门学校的学生——六姐对于农业的干涉的确是太多了,几乎是手把手的教,不像是工业品类,完全只是泛泛而谈……

  如此,她不在橡胶厂开学习班的理由也立刻完全分明起来了——不像是从前那种基础常识类的教育,就说感光乳胶吧,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秦紫素可以担保,若不是做这个方向的技术员,哪怕同样是做化学的,恐怕也回答不出来她的问题。六姐既然完全不是这个方向,那也就没有必要开班了,的确是帮不上他们。

  六姐也只是个普通人……吗?

  这个设想,不能解决所有疑问,因为六姐的异能是明摆着的,她可以收放东西,见识过这一点的人也实在是太多了,不过,秦紫素设想,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人们普遍也都有这样的异能,只是除此之外,和本方世界的百姓没有什么不同罢了。

  一两项异能和无所不能,差距还是蛮大的,又或者穿越时空、袖内乾坤,也是那一方世界的科技体现,这和人人都是神仙有本质的不同——神仙是玄而又玄的,最多也就是一两人呈现而已,没有人人如龙,举世修仙的道理,但,科学却是可以扩散、研究而且继承的,如果穿越时空和袖内乾坤这两项异能也是科技的话,那……或许有一日,在遥远的未来,本方世界也能破解这两项科技,并且将它仿制出来!

  夜已经深了,丝丝软风吹进屋内,却吹不散秦紫素心间的火热,她怔怔地坐着,为自己的想法激动得禁不住轻轻发抖,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同时纷至沓来,她感到强烈的失落和恐慌:神居然不是神,她心头的一种依靠,似乎悄无声息地失落了,让她不免有些不安;而六姐并非无所不知,也就意味着研究中的疑问无法伸手去讨要答案,只能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也让她难免惶惑……

  更重要的是,秦紫素身为技术员的一面也冒了出来在提醒她:六姐不是神,六姐所在的世界也不是天界,那么……那么这也就说明,教科书上的说法,其实……其实并非是金科玉律,是不可置疑的定理……

  教科书说的,也有可能是错的,也不能尽信!而六姐……六姐也并非是绝对正确,永远正确……六姐关于工业和科学的说法和要求,也可以被质疑……

  秦紫素心乱如麻,不自觉地在草稿纸上凌乱地写下:六姐的科学结论,也能被质疑,也应被质疑……

  她回过神来,审视着自己的笔迹,不由得吓得屏住呼吸,想要划去却又有些不舍,这个道士女冠,一遍遍地反复阅读着自己的呓语,越看呼吸越是急促,越看,眼中的光芒似乎就越是坚定,她似乎正在逐渐地下定决心,循着本能坚定着自己的认识:

  【在科学的领域里,没有神明!

  科学不需要神明!】

第684章 十年布局

  “橡胶业目前算是初步打通了……”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 来衡量秦紫素的‘鸡笼岛悟道’的话,由这个前宗教人士,现科学家, 来踏出买地反神化思想的第一步,多少也有些必然性——正因为秦紫素曾经是个正儿八经的女冠,又有在民间显圣的经历,她对于宗教的本质,无形间已有了朴素的理解。一个曾经的同道中人,是永远不会真正的信仰什么神明,由她突破这一层无形的思想藩篱,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不过,现如今,这股思潮, 还仅限于她在笔记本上随意涂写的几句话而已, 其余人对于这一晚的意义依旧是一无所知。这场神化与反神化的战争,最大的战场谢双瑶本人,就在距离秦紫素不到一公里的橡胶厂招待所里,整理着自己这两天的视察所得呢。“边际产物先放到一边去,橡胶轮胎、胶管, 这两个重点一解决,交通和医疗一下就有质的飞跃了。至于说雨鞋、雨披还有橡胶封口塞这些东西,重要性没那么高,可以等到南洋的橡胶园出产之后, 再进行大量生产,这几年先维持眼下的产量,作为奢侈品出售……”

  当然了,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即便是扩大了产量,这些东西也注定不会太便宜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会是百姓生活中较为难得的日用品。不过,这也是谢双瑶比较乐见的现象——她既然到处给人发钱,那肯定也要想办法回收货币,用工业品来换货币,比百姓自发地将货币兑换为贵金属要划算得多,这里牵扯到不少经济学的道理,是谢双瑶这些年结合工作自学领悟的。在买地没有自产贵金属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银行和消费来回收货币,这样市面上才不会老闹钱荒。

  在买地粮、布这些基本民生产品的价格都不高的情况下,想要回收货币,就得培养百姓们消费的习惯——不要以为消费是人的天性,事实上,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占据了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几乎是不消费的,除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维持生活必须,又无法自产的东西,他们愿意用粮食去交换之外,其余一切在维生线之上的消费,都被视为是不良的习惯。

  譬如说——一年买一身新衣服,一个季度,或者说一个气温段里,有两到三套衣服换洗……这在谢双瑶那个时代,属于极度简朴的表现了,但在此时,只有村里最殷实的小地主,才会有这样的消费习惯。一般的百姓即便日子好过了,也多有一年到头就是一件衣服的——天气热,就穿单衣,天气冷了就把这件衣服塞些棉花进去,扎个裤腰就算是御寒了。当然这是南方,若是北方的话,冬日怎么也要多备一件里衣或是棉袄,说北方的日子不好过,也有这样的缘故。

  从前的日子不好过,手里钱少,衣服又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手里钱多了,衣服也降价了,他们会不会改易自己的习惯呢?答案却未必是肯定的,固然有一些喜欢享乐,思想转变得快的农户,也学着城里人去置办四季衣裳,但害怕眼下的好日子难以持续,还是习惯性地为荒年储蓄,把日常生活中简朴克扣视为美德的百姓,其实仍然是占了大多数。

  谢双瑶希望这些百姓能稍微地侵染一些晚敏江南的享乐主义风气,但要改动的,是对奢物的追求,或者说是改变对奢物的定义——比起单纯的追求华服美饰,把高科技产物视为最抬面子的奢侈品,其实是有助于培养整个社会追求科学进步的风气的。所以,就像是马口铁、玻璃眼镜、罐头一样,把胶轮马车、胶轮自行车收取高价,奢侈品化反而有助于其最后普及。

  而且,这也等于是给买地新兴的富裕阶级指了一条明路——自古以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因为谢双瑶自己生活简朴,买地的富人也都小心注意,很少有人一掷千金的炫富,又或是蓄房置地奴仆如云……可如果说赚到钱了,还和没赚到一样生活,那努力赚钱的意义是什么?

  必须得给赚到钱的人提供合法花钱,合法炫耀的途径,否则,必然有很多富豪去买地之外以在买地不合法的行为挥霍财富,这也是谢双瑶不乐见的现象,因此,她不但主持着,在早期把库存中的廉价工业品当奢物来处理,现在也还是少量出货,以高昂的价格卖着三合一沐浴露这种‘天仙玉露’来回收货币,而且,在本土制造业这一块,也不忌讳安排奢侈品的生产。

  就比如说眼镜——就是回收货币极好的形式,现在一架经过验光磨制的眼镜,就好像后世一台手工定制的劳斯莱斯一样,能卖出骇人听闻的价格,而且谢双瑶认为这还是挺公道的,毕竟,劳斯莱斯和五菱宏光不都是车嘛,但眼镜可是买地的核心工艺,离开买地的验光手艺和玻璃工艺,可没有一个地方能如此大批量地产出眼镜,就算能找出天然水晶来墨镜,成本也绝对不低于买地的售价多少,而且视物效果绝对不会有这么好的。

  眼镜、座钟、胶轮马车、自行车,这都是近些年买地自己的科技成果,正在不断地收割富人,回收着货币——这些东西,和建园林、蓄奴隶、讲排场等等相比,妙就妙在它并不会太妨碍正常经济秩序的运转,不像是买田地买屋舍,你买了就占了别人的地,座钟这东西,你买个一百台也不会影响到别人什么的,而把排场从出入时前呼后拥,奴婢迎候的气派,重新定义为‘佩买地墨(眼)镜,行七彩人生路’,无疑也能节省下宝贵的人力资源,现在的有钱人,只要一二马仔跟随,再戴副墨镜,脚下蹬个橡胶两轮车,依旧是人群中最靓的仔,可以满足虚荣心,但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浪费,就要比从前少得多了。

  重新定义奢侈……嗯,现在胶轮出来了之后,是不是也可以推个人力车了呢?但人力车一出现,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现在这种以健康有力为美的风尚呢?这种审美刚开始不久,还没扎根,就怕人力车一出来,大家都开始顾盼自豪招摇过市,之前崇尚锻炼的风气也会受到影响……

  算了,下一步还是推玻璃罐头做奢品好了——和灰蒙蒙的铁罐头比,玻璃罐头配上马口铁的旋盖,里头是糖水泡着,黄橙橙红艳艳白生生的各种水果,这卖相就不知多诱人,而且玻璃罐还能做装东西的器皿,自然要比铁罐头实用得多。再加上罐头其本身在这个时代不可取替的作用,接下来还是要大力推广罐头业。

  嗯,这几年抽真空的技术有所进步,对罐头业是重大利好……要记得对真空技术攻关人做个表彰。若是没有他们,灯泡压根就没法自造……

  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受益者往往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尤其是抽真空机这样的技术,更是行行业业都能用上,谢双瑶写了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明天把表彰任务布置下去,又打开文档,检查着密密麻麻,简直让人产生密集恐惧症的思维导图——导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代表着散落在买地各处的科学攻关小组,代表着一项对于异世界的逆向工程,只要能有1%的项目在未来十年内落地,买地的生产力就能始终保持相对全世界骇人听闻的领先。

  “大工业时代吗……才刚刚打了个基础呢,不过,已经能看出威力来了,如果能在五年内落地化肥厂的话,那将是对旧世界农业的绝杀……”

  谢双瑶在制酸业上打了一个重重的符号,列为下一轮视察的重点——稀硫酸、草酸、乙酸对于制备磷肥的意义她是完全了然于胸的,此外,还有有机肥料厂——这就需要蒸汽机的进一步小型化了,哪怕是有机肥,产业化也比村社集体堆肥要更省事得多,只是有机肥料厂需要的翻抛机、搅拌机,如果要全面应用在全国乡村,而不仅仅局限于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的话,那机器本身需要小型化不说,动力源的蒸汽机,造价要降、燃料利用率也要更高,才能把这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真正的落实下来。

  嗯……这就又需要再增产煤铁了啊……鸡笼岛、吕宋的煤铁资源,在南部沿海几道是足够用了,现在买地还不太需要为资源担心,但谢双瑶现在做的是工业规划,这是以五年、十年为单位进行布局的事情,就像是橡胶业,布局十年才进入收获期,如果她想在十年后能给那时候的新占之地归化出工业区,那就有必要在此刻就形成大概的思路,后期才能从容进行产业布局。

  但是,一旦想到产业布局,就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交通。目前为止,买活军可以说是个海权政府,或者说是一个极为依赖沿海水运的政府,真正用心打通了省内交通的,也只有福建道而已,但这是个不能逃避的问题,将来总有一天他们是要往内陆去拓展的,而一旦交通开始不便,政令的传达也注定会受到阻碍,到时候,施政的感受也会比现在更加滞涩,更加迟钝。要未雨绸缪地梳理内政,发展内陆,最大的难点就是交通——信息上,人员上的交通。交通通则一通百通!

  “电力!”

  谢双瑶沉吟着先在纸上落了一笔:电力真是个好东西啊,让人喜爱不禁,又可以收割富户,回收一大笔货币,又可以部署在全国各地,让大家先感受到电力的美妙,同时又因为橡胶产能而完全受制于买地……而且,有了电力,不就有了——

  “电报!”

  她快速在后方加了注解,“——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哪个条件更成熟,更有被逆向的可能?”

  这就是个需要专门学校的专家组去论证的课题了,说实话,谢双瑶很害怕这些新生的专家被她给用得太过劲,用死了……不过既然现在没死,那就还得一边喂着粮草,一边往死里用。她写道,【电报解决的是信息的交通,而物资的流通的话……】

  【三峡的航道,现在疏通得如何了?】

第685章 从崆岭滩开始

  “怕是装太实了!减点, 减点!”

  “嗐,没事噻, 书生老爷, 不妨事的,我们苦力人,吃的就是这口饭, 这有啥沉的噻?能挑动的!”

  “哎,这——不是——其实不着急——”

  “山阴晋阳县哟——百十里李家庄哟——”

  “再来一铲子, 上肩走了!”

  “桂姐生得好哟——十人九拈爱哟——”

  “都到这边来!到这船来——这一滩的碎石子好,说不得一担能多卖几个子儿!”

  天气已逐渐要冷下来了,若是以往,川江的航运也随之进入低潮, 尤其是这几年来, 纤夫不断南下, 少人拉纤, 在冬季枯水期, 航运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江滩两岸当然也就人迹罕至了,便是卖茶的摊子, 也是收歇了寻别的买卖去。

  可这个冬天却不同以往,眼看着水位已经落到了极下方,把石梁都快全露出来了,崆岭滩两岸,却依旧是人声鼎沸, 随处可见穿着单衣,垫着海绵肩垫的苦力,把着两个担子, 穿着雨鞋跋涉过浅水滩,把碎石子倒入下方丰水处的船舱里,接过筹码,又返回去再挑一担,口中还高声喊着川江号子,“出了一个桂姐女——生得好人样!”

  这是川江号子中,广为流传的《桂姐捎书》,当然喽,一帮人扯着破锣嗓子,高低不一地喊着,听起来是不算是太入耳,但不要小看这种劳动号子,在拉纤时,它能组织纤夫一起发力,协调脚步,在这样人挨着人的运输队伍之中,它也能起到协调迈步,避免冲撞的作用。

  这样蚂蚁一般头尾相衔的队伍中,每个人都负重数百斤,如果两个担子撞在一起,一个错劲是可能会让人的腰椎受到重伤的,甚至就此废了都不无可能,因此凡是集体劳动,地方有限的话,这些兼职苦力的纤夫们,便自然而然地喊起了号子。“桂姐好风流——梳了个麻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