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井烹香
剪羊毛,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一般科尔沁一年只剪一次羊毛,多是在夏天,帮助羊群散热,剪下来的羊毛可以做毡席——但老额涅格手上的长针,她在编织的东西,瓶子就有点看不懂了,还有老额涅格的话里,有两个音节是她不明白的。“日历,那是什么东西?”
“啊!瞧我!”
老祖母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立刻站起身来,扭动着圆滚滚的腰身,喜气洋洋地走到西侧,从木柜北角上托了一个马口铁的盘子过来,上头是一个厚厚的本子,已经撕去了不少页,留下了一叠薄薄的纸茬子,这本子串在铁底座上,上头是红色的文字,两个大大的文字下头,是细小一些的文字——老祖母指着这些文字,一个个地解释给瓶子听,“这里写的是日期,今天是几月几号,下头写的是提醒,你看。”
她把日历翻到了一个特别的页数上,从侧面就可以看出,这一叠纸张都染成了淡红色,和其余日期有显著的区分,“从这一天起,往后十天都是剪羊毛的好日子,剪了羊毛,在水边又洗又晒,再过一个月——这时候到盟帐去,商人就来收羊毛了!卖了羊毛,买回毛线——”
额涅格指了指手边的两根长针,还有它串起来的东西,“再过几个月,又是收羊毛的日子,毛线变成了毛衣,可以自己穿,也可以卖给商人,好牧民的日子就这样慢慢富裕起来啦,靠着日历的指点,我们就不会误了时日,不用看星星,看月亮,看着日历,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往盟帐去了。”
所谓的盟帐,一般都是近处的台吉们会盟的地方,也是牧民们集会和节庆之处——在额涅格的话里,瓶子听得懂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她不由得沉默了下来:这是她第一次遇到科尔沁之外的同族人,从科尔沁出来,走了三天,日子就和科尔沁有这么大的不同了么?
识字的老额涅格,还有毛线、毛衣,这样的编织手法,商人来收羊毛……这都是科尔沁完全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还有用来盛放‘日历’的马口铁盘子,这东西在科尔沁实在是太贵了,就连台吉家里也用不起许多,但在喀尔喀,一户最普通的牧民都能用上马口铁的盘子——只是为了装日历!什么时候鞑靼人这么不缺铁了?
难怪姑姑说,她需要出来多走走,她知道得还不够多。一个台吉的女儿,自小有学者来教导她和兄弟姐妹们识字……但在普通的牧民帐子里,这也不认识,那也不认识,显得非常的没有见识!
虽然脸上还保持着热情的微笑,但瓶子的内心深处,实在已经很有些羞愤了,只是她逐渐在学着隐藏自己的情绪,因此,率直的老额涅格没有发现不对,还是絮絮地解释着,“日历是汉人的叫法,我们也就跟着叫了,这东西的意思是天文历法——上头的字是买活军用的数字,下头是他们的拼音……这是买活军出的东西,卖得很便宜!”
因此,牧民们也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买活军的数字了,额涅格只看得懂数字,不认识拼音,不过日历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把剪羊毛的日子都用红色标注出来了,她说下头的拼音,学会的话就能读出来了,记述的其实都还是鞑靼话,她也在学,“学会了拼音,就能读报纸和《故事会》了。”
瓶子是识字的,但是数量不多,因为在生活中没有太多需要用到文字的机会,大部分时候,信息传递都通过口信进行,就算是远嫁的亲戚和娘家联系,也都是派心腹送信请安——信上能写什么?很多时候,亲戚们自己也不识字,也是口述让人撰写的,谈不上什么**,还不如直接问回来探亲的家下老忠奴呢。
但是,这会儿她突然有了强烈的识字欲.望,不仅仅因为识字的必要性,也因为她看到了这一本神秘的、尊贵的日历,能够指导着牧民围绕它生活。她从中感受到了文字的巨大权力,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接近文字,并且将它掌握了。
“您能教我认数字么?”她立刻提出了要求,但,还没等老额涅格说话呢,乌云其其格一下钻进了帐子里,一边按着胸脯,和老额涅格互相行礼,一边闪着双眼,感兴趣地问着,“故事集锦?我听到了嘎拉巴这个词!智慧的老祖母,你的柜子里难道藏了喀尔喀的嘎拉巴故事?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老额涅格脸上,顿时也露出了会心亲切的笑容,显然,她也喜欢故事——鞑靼人很少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她拍了拍脑门,似乎在懊恼自己没有立刻把好故事拿出来招待客人们,“我们家里别的没有,故事最多——萨日朗,去叫你哥哥回来,我们到外头去,乘着太阳还好,让他给客人们读几个故事!”
“几个故事!”乌云其其格的眼睛更亮了,几乎要欢呼起来,而瓶子的眼神,却是跟着老祖母一起来到了西侧的柜子那边,望着老祖母打开了耸立的佛龛,从中取出了两本薄薄的册子。
这么说,她刚才真的没有看错,原来摆放佛龛的地方,已经换成了装东西的小柜子,只是做得和佛龛很像,一眼很容易看错……比起所有的异样,这一点给予了瓶子最大的震撼,要不是刚才她留心到佛龛前没了香炉,一时真难以发现——
这顶大毡包的尊位上,居然没有摆放佛龛!
第729章 走近科学.吸血蟒古思 草原.瓶子 红……
怎么能没有佛龛呢?
天定的规矩, 不管是多么高贵的毡包,只要它是主人一家起居的地方,在毡包的尊位——西侧方位, 一定是摆放着红漆的木柜子,万万是没有错了的道理!
虽然鞑靼人到处游牧, 但毡包内部的布局是不会变的, 进门后首先看到的一定是火炉——因为火炉的烟管要直接伸到毡包顶上的天窗外去,而围绕着火炉,什么家什都有它的位置, 东边是做饭吃饭的地方, 也是小辈起居的地方, 西边是一家人欢聚的地方, 长辈休息的地方,也安放着家中的贵重物品。
这其中最为贵重的, 当然就是佛龛了, 在木柜子的北侧, 也就是尊位中最尊贵的地方,一定会安放着佛龛的……对于瓶子来说, 这几乎就是毡包的门一定要开在背风处, 大多数时候是向着东南开一样, 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由于太过司空见惯,她刚才进毡包的时候, 虽然觉得少了点什么,但却一直未能发觉到底少了什么, 这种不适感,在她终于发觉不对之后,这才被震撼取代了:这户人家怎么能不信佛呢?不管什么流派……是黄教还是红教, 他们总该信点什么啊!不然,他们还能算是鞑靼人吗?
真要说起来的话,她不算是特别迷信的,因为她年岁不大,小年纪的人,往往不会太迷信的,因为他们还未曾品尝过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过那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们的痛苦,主要来自于自己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却还很少品尝到已拥有的东西被夺走的感觉。
瓶子对于佛龛的缺少,如此不能接受,也并不是出自她内心的格外虔诚,而是鞑靼人和喇嘛教,的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鞑靼人几乎是落地就信教,而且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他们几百年来一直信仰的就是喇嘛教,至少在瓶子的认知中是如此的。
而且,贵族信仰的是红教,牧民信仰的是黄教,当然,贵族和牧民同时也都信仰萨满教,也举行萨满教的祭祀,这是不矛盾的事情,但不管是哪个教派吧,鞑靼人的柜子上,总有一尊佛龛,哪怕立着的是一尊空白的牌位也好,那也代表了他们信仰的大日如来呀。
没有佛龛……是太穷了吗?连佛龛都供奉不起吗?但看生活用度,他们家很富裕呀,连马口铁的盘子都用上了……是了!他们对待日历的虔诚,就如同其余牧民对待佛像啊!这日历原本就是摆放在柜面北侧的……故事书也是从柜子北边的格子里取出来的,他们信仰的,不是佛像,而是……而是文字吗?
这个发现,又一次给瓶子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她的天地仿佛突然倒转了一样,无数问题从心里冒着泡泡钻了出来:不信仰喇嘛教的话,他们……是了,他们难怪富裕喽,他们不给布尔红供奉钱财嘛……一次法事也不做,他们这是不修来世喽?只修今生的福报,这么说,他们的钱全都花在自己身上,难怪他们有钱买马口铁的家什了……
要知道,一有余钱供奉给喇嘛,那些贵族,甚至把草场、牛羊大片大片的奉献给喇嘛庙,多余的儿子,出家去学佛,去做喇嘛……这都是草原上非常普遍的事情,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常见,瓶子虽然年纪不大,但也听说了太多牧民节衣缩食,甚至宁愿饿死自己,也要供奉布尔红的事情。
现在,突然有一户人家完全和这个教派脱开了联系,这是多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啊!她简直无法想象他们该怎么生活了——不做法事,不占卜吉凶的话,该怎么办婚礼呢?喜事没有萨满和喇嘛参与,这像话吗?连黄教都不信的话,在牧民间能交到朋友吗……
红教和黄教的矛盾,是如今草原混乱的一大来源,历史悠久,贵族已经信仰了数百年,看重供奉的红教,以及喇嘛作风朴素,戒律严格,受到牧民欢迎的黄教,在草原上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如今的几大草原势力,都有自己尊奉的教派,很多时候各大部落彼此的摩擦,就是来自于信奉的教派不同。甚至在同一个祖宗的兄弟部落之间,也会因为信仰的不同而彼此陌路。
尤其是林丹汗直接统领的察哈尔,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为林丹汗本人就是换过信仰的,他从小接受黄教僧侣的教育,曾被灌顶数次,但后来又被红教僧侣的法术折服,改信红教,大汗本身的信仰变迁,让下头的台吉无所适从,察哈尔内部信仰混乱,导致各部众关系复杂,僧侣传教间摩擦重重,这是各草原公认的事实。
很多草原台吉,也因此对林丹汗怀有不满,只肯承认他是察哈尔部之主,不愿在名义上承认他是鞑靼大汗——说的就是喀尔喀,喀尔喀部的贵族普遍信仰红教,对林丹汗早年推行黄教非常不快,即便林丹汗后来改信,也难以消除心中的芥蒂。
但没想到,就在喀尔喀内部,红教和黄教好像都突然间发生了动摇,瓶子不认为这是个例——抛弃喇嘛教必定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她虽然也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但自信还是能想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的:如果只是一户人家不怎么信仰喇嘛教了,那他们也不会放弃佛龛的,就摆着呗,平时不去供奉不就行了?
很多贵族从红教改信黄教,也是偷偷摸摸的,在改信的人多到一定程度之前,根本就不会表现出来的,先出头的人,肯定会承受压力,摆个佛龛能碍什么事呢?这都不摆,那一定是这一片的牧民人家都不摆了,大家都习惯了,走亲戚的时候,不会对这一点说三道四,才把佛龛收起来的……
天啊,喇嘛们都怎么了?他们平时不是最热衷于到处传教的吗?怎么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又是瓶子怎么也想不出答案的问题,因为喇嘛在草原上是极度活跃的,这些从吐蕃来的僧侣,在自己的老家斗得非常激烈,黄教受到红教的重重压制,正指望鞑靼这里的信徒给他们提供力量,因此,在草原上传教的力度非常大,瓶子都不知见过多少次喇嘛传教的场面了:身披破烂僧袍的喇嘛,一手合十,牵着驮着行李的两匹马儿,一边念经数珠,一边在草原上缓缓行走……这些年轻的喇嘛,很多时候就是鞑靼贵族的小儿子,他们博学、温和,往往懂得医术,极其受到牧民的欢迎,甚至很多牧民争相让自己家中的女眷来款待上师呢!
当然,这些喇嘛在瓶子一家面前,表现得很谦卑老实,因为有资格和台吉家打交道的,一般都是年长而有威望的上师了,他们是安居在寺庙中的,不会和年轻喇嘛一样到处传教,要说这一片草原被漏掉了,或许也不奇怪……才怪!喀尔喀这么要紧的地方,如此庞大的草原——尤其是和科尔沁接壤的地方,他们怎么会放过?科尔沁这里还是萨满教和红教的天下,黄教早就垂涎这片土地很久了!瓶子还记得祖父临死前,还在交代父亲,小心黄教喇嘛过来向牧民传教,带来纷争呢!
在她极度的困惑之中,故事书被取出来了,萨日朗——一个满脸严肃的圆脸小女孩也从山坡上跑过来了,她满手都是刚开的野花,嘴角也还有野莓留下的污渍,被老祖母催促着去洗了手,却忘记洗脸了,背着手咳嗽了一下,小心地拿过书册,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嘎拉巴故事——走近科学,吸血蟒古思的劫数。”
哈?
别说瓶子,就连乌云其其格也露出一脸困惑来,饶有兴致地坐在一边抽烟的满珠习礼、赛因等人,也都转过头惊讶地望着毡包前的小姑娘,吸血蟒古思?走近科学?
除了内容的陌生以外,这里也有太多音节是他们听不懂的了,嘎拉巴有劫数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一个传奇故事,《十八部蟒古思嘎拉巴》,就是《十八个英雄征服蟒古思(魔王)的历劫故事》,魔王各有各的神通,英雄也各有各的来历,有铁头蟒古思、凶恶蟒古思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吸血蟒古思是从来没有听说的,而且‘科学’也是陌生的音节。
客人们惊讶地彼此交换着眼色,老额涅格却很司空见惯,吩咐孙女,“你就像是第一次对我读一样,解释给他们听。把小字都读出来。”
“好吧——”萨日朗便又用手比着书本上的小字,大声地朗读起来。“科学,是世间万物运行的道理,走近科学,就是用科学的方式来告诉大家,所有嘎拉巴背后的科学道理。”
这算是解释了这两个音节的含义,萨日朗又开始读了——不是唱,她是在绘声绘色地朗读。“今天要讲的,是在东方很东的部落中,有个学习了科学的拔都(勇士),从远方回到家乡,抓住了吸血蟒古思的故事……”
哦哦,这是大家所喜欢的!而且,和赛因讲的故事相比,要更新鲜得多,赛因会的故事也就只有那么几部,都是他从小听别的唱诗人哼出来,并记在心里的,瓶子等人当然都听过很多遍了,当然,再听老歌也不会厌倦,但新故事即便没有乐声伴奏,也还是先声夺人地引来了他们的兴趣。
满珠习礼站起身来,走到姐妹们身边坐下了,赛因也轻轻地晃起了随手取来的拨浪鼓,为萨日朗伴奏,瓶子注意到,他的嘴唇蠕动着,用极度渴望的眼光望着萨日朗手中的书册,她完全能感受到赛因发自内心的,露骨的饥渴。
“在拔都的故乡,这些年来,总有些坏话围绕着老人僧哥,人们说,僧哥很少吃饭,但却一直干活,好像不知道饥饿,也不知道劳累,有时候,僧哥会从嘴角流出血来,好像……僧哥像是吸血蚊一样,从旁人的身上吸血为生。”
简短、质朴,甚至很没来由的叙述,立刻就抓住了大家的心,胆怯的乌云其其格,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把抓住了姐姐的胳膊,好像很害怕自己也被吸血的僧哥盯上一样,这些很少听故事的客人们,立刻就进入了情绪里,提心吊胆地听着萨日朗,把恐怖的气氛更加铺陈了开来。
“有些好心的年轻人,帮助僧哥做活,僧哥表面对他们很感谢,但到了夜里,僧哥会偷偷去吸他们的血,第二天起来,他们就感到很疲倦,身上也总有小包,有时候,如果僧哥吸得太多了,这些年轻人还会上吐下泻,发起高烧,大病一场……”
“人们很畏惧僧哥,害怕僧哥吸他们的血,就让僧哥住在离人群最远的小帐篷里,大家都不敢和他说话,他们说,僧哥是吸血蟒古思的爪牙,如果被僧哥注意到了,就会被吸血……”
第730章 走近科学.鼠头蟒古思 草原.众人 科……
“这时候, 僧哥取出了《防疫卫生指南》和《赤脚医生手册》,请大家过来一起看,怀疑的牧民们, 便推选出家里拼音学得最好的小阿嘎,照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
萨日朗读到这里, 骄傲地挺了一下胸脯, 因为她正是这户人家里拼音学得最好的阿嘎。格外把音量放大,往下读道,“人活在世上, 需要各式各样的养分, 就像是羊儿需要吃草, 也需要喝水。人除了白食和红食之外, 还和马儿一样,需要吃青食, 这要是青食吃得不够, 又上了年纪, 牙龈就会浮肿,只要稍微用力吮吸一下, 就会渗出血来。老僧哥就是得了这个病, 又爱吮口水, 所以才从嘴边流下鲜血。”
“老僧哥一听,立刻大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我确实爱吮,因为我年纪大了, 牙齿不好,我要把白食吮软了,才能磨下来吃一点——我以后再也不吮啦, 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叫大家疏远我!”
“哎呀!”
“光为了这个饿死,也太可惜了!”
帐篷前顿时响起了一阵真情实感的叹息声,就连毡包里逐渐传出的熬煮血肠那浓浓的香味儿,都没能让大家从故事中分神,满珠习礼听得如痴如醉,大声说,“拔都快想想办法吧!”
这就是一个新鲜的故事,在空旷的草原上具备的魅力,就算是贵族,如果只停留在自己的草场上,很少出门,又不识字,那么,他也就是能听到赛因这样本部落的唱诗人,唱出的英雄故事,以及喇嘛们的讲经故事而已。这些故事各有各的规律,听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而《吸血蟒古思》的故事中,新鲜的元素就太多了,完全猜不出故事的原委,也就难怪满珠习礼这样入神了,就算是已经听过几次的主人一家,也显得非常的投入,对于其中的一些道理不住地点着头哩。
“智慧的拔都说,老僧哥,怎么能叫你白白地饿死呢?”萨日朗继续大声朗读起来,“你的毛病,只需要把吃的东西做一些改变就行了,你得多吃点青食,老僧哥,马儿吃的苜蓿草,人也可以吃,摘下嫩芽,清水洗净,烫熟了以后用一点盐拌一拌,再加一点买活军卖来的好陈醋,每顿吃一碟,你的牙齿就不出血啦,你就再也不是吸血蟒古思了!”
“在没有鲜苜蓿的季节,不妨吃些南方来的菜干呢,把菜干用水泡一个时辰,发开了之后和肉干一起,炖烂了就是一道好菜,这要是没有柴火的时候,用清水泡开也能吃,菜干在每年来收羊毛的商人那里就有得卖,量大便宜,你卖了羊毛,别再把钱供奉给布尔红,老僧哥,布尔红可治不好你的牙龈出血,把原先用来供奉的钱,让自己现下活得好些吧,用这钱来买上一些菜干,吃上一年,你的牙龈出血就自然好啦!”
“老僧哥一听,立刻就问起了菜干的价钱,拔都为他仔细地介绍:青菜干十斤,泡开后可以吃三个月,一斤青菜干换两斤生羊毛,只要二十斤生羊毛——两只绵羊的毛,就能换十斤青菜干啦。如果是去延绥镇的大边市,一斤青菜干只需要一斤生羊毛来换!”
“真不贵啊!”
科尔沁的人群中,立刻就有人感叹了起来,“有苜蓿的日子吃苜蓿,还有漫山遍野的野韭菜,没有苜蓿的日子,买些青菜干来吃,牙齿就能不出血了吗?”
这一听就知道,也是牙齿有出血的,只是没有故事里的僧哥那么严重而已,事实上这在草原是很常见的问题,就连瓶子,现在也放下了自己满腹的心思,完全沉浸在故事里了——哪怕是她,偶尔也会有这样的困扰,因为鞑靼人的饮食习惯里,除了喝茶就不怎么吃菜,即便她们当然是吃得起的,可也不会去吃。
“不仅仅如此,拔都说,青菜干还有许多好处,吃了以后大便就通畅了,不用饮浓茶也不会憋死,皮肤也会变得好,如果再买来买活军便宜的牙刷、牙粉,说话就没了口臭味,就连牙齿都能用得久一些。”
“牙刷、牙粉!”乌云其其格急切地探着身子,“哪里可以买得到这些呢,又有多便宜?”
答案是显然的,还是从来收羊毛的商人那里买,包括之前提到的醋,都是可以从商人那里买到的,价格也并不贵。故事到此,转为由拔都介绍起故事里各种好东西该从哪里买,没有之前那么惊心动魄了——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怀疑老僧哥是族里灾难的源头,要把他放逐,老僧哥苦苦哀求,拔都出面调停,双方对质,一个愚昧的牧民,坚信僧哥就是吸血蟒古思,历数其中的证据,却被拔都一一反驳的那一段,可真是让人的心情都跟着跌宕起伏!
最开始,大家都坚信僧哥就是吸血蟒古思,恨不得把他立刻赶走,免得带来更多的不吉利,并对优柔寡断的十夫长很是讨厌,就怕僧哥闹出什么大灾难来,可随着拔都到来之后说出的道理,大家又是半信半疑,又觉得拔都说得有道理,又觉得牧民提出的疑问咄咄逼人,“为什么好好的人牙齿会流血?为什么接触过僧哥的年轻人,上吐下泻发高烧,为什么部落里有人和僧哥说了一句话,第二天突然惊叫着发高烧,吐着血死在了小帐篷里?如果他不是蟒古思,怎么解答这一切?”
“科学能解答这一切!人不吃青菜牙齿就会流血,接触过僧哥的年轻人,和没接触过僧哥的年轻人一样,身上都有跳蚤咬出来的包,上吐下泻发高烧,是因为他们得了疟疾!发高烧吐血死在小帐篷里的年轻人,他是不是吃了塔拉鼠?”
科学还真能解答不少问题呢!这些疑惑,其实全都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身体的不适,牙齿不好,牙龈流血、排便不畅,总觉得一阵阵的低热,腹泻乃至于突然间就发高烧吐血而死……喇嘛和萨满们的解释,完全推给了上天,都是上天降下的厄运,每种痛苦都对应着具体的罪名。
而科学的说法,就非常的具体了,甚至还包含了详细的解决办法,这些无疑是让人感到非常新鲜的,也极有吸引力。让人听了一个还意犹未尽,还想再听——这比那些神神怪怪,最后总是以一场大战收场的嘎拉巴故事要更有意思得多了!
听完了那些老的嘎拉巴故事,除了愉快的心情以外,什么也没有剩下,可《走进科学》这样的故事听完了,真能学到很多,比如说乌云其其格,现在已经非常向往延绥镇的边市了,因为故事里提到的东西多数都是从边市贩卖过来的,那里好像什么都有!
“就这样,老僧哥吃了半个月的苜蓿草,配着浓茶,他的牙龈不出血了,亲戚们让他重新搬回来,住回了西边的帐篷,他的孙子和孙女,对他也重新展开了笑脸,吸血蟒古思在东边的部落就这样被消灭了!”
太阳快落山了,故事也告一段落,萨日朗啪地合上书本,蹬蹬跑进帐篷里去,不再往下讲了,“天色暗了,眼睛看不清了,明天早上再读吧!”
“等等,小阿嘎。”赛因却急不可耐地追问着,“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那,为什么拔都要问大家,那些发高烧吐血而死的年轻人,是不是吃了塔拉鼠?这个疑问没有回答!”
“是啊!”
“对呀!塔拉鼠怎么了?!”
塔拉鼠也叫塔拉巴嘎,汉人那里用了鞑靼话的音节,叫鼧鼥、旱獭,近来也有讹传为土拨鼠的,这个东西,是鞑靼人食谱上很重要的一味,同时也是皮毛的来源,吃塔拉鼠会发高烧?这就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了,就算是还没留心到的科尔沁人,被赛因这么一叫破,也立刻着急起来。“难道塔拉鼠不能吃吗?!”
“这么说,有时候闹瘟疫的人家,是不是都在几天前吃过塔拉鼠啊……”
也有人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当下就若有所思地嘀咕了起来,乌云其其格惊叫一声,把手里的獭皮手筒子扔到了一边,瓶子虽然没有动弹,但也是浑身僵硬,心里直犯嘀咕,满珠习礼的脸色也不自然——鞑靼贵族几乎就没有不用獭皮的,这叫他们怎么不膈应呢?
萨日朗摇头晃脑,三搭头的小发髻一跳一跳的,非常的神气,虽然她只是牧民的孩子,但这副胸有成竹、学富五车的样子,在气势上却是丝毫不输给这些贵族呢!
“手筒子没事儿的,都死了多久了!要传染早就传染了!”
她随意地拨弄着马鞭稍儿,“客人们这么害怕,那明早就给你们讲《走近科学——瘟疫嘎巴拉故事,鼠头蟒古思》吧!”
这名字可真有够长的了!瘟疫、鼠头,听着都叫人想入非非,一幕幕恐怖的景象就浮现出来了,什么鼠头人身的蟒古思到处作乱……这样的画面又恐怖又有点儿刺激,乌云其其格激动得不得了,又是害怕,又忍不住现在就想听,她带着哭腔对瓶子说,“宝瓶,今晚我和你挨着睡!让苏茉儿守在最外头。”
瓶子宽慰着妹妹,害怕她吓出个好歹来,如果病了那可真添麻烦,她自己也久久地沉浸在故事的余味中,回不过神来,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人们发现了餐桌上有凉拌苜蓿芽,还调了醋——立刻就感到极大的兴奋了,即便没有鲜肉,这样的血肠青菜宴,也让客人们赞不绝口,主动取出自己行囊中的美酒,要和主人分享。
“这是口里的美酒,多喝些,多喝些!草原上很少有这样的味道!”
按照他们的估计,这些穷牧民不可能喝过这么好的酒,可是,主人们居然对这酒的味道不陌生。
“来收羊毛的商人也卖这个,价格不贵!就是份量不多,他们光拉着青菜来了!我们的钱买了青菜干,买了醋,就没有买酒!”
又是边市的好东西……
“这个边市——真就这么好吗!”
满珠习礼都有点儿不服气了,“难道世上的好东西,全都是从边市里来的?”
“别的地方不知道,咱们北面草原的好东西,还真都是从边市来的。我们喀尔喀还是离得太远,察哈尔那一块——”
一提到边市,主人便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起来了,更是主动用说故事的口吻提到了林丹汗,“大汗从察哈尔迁去土默特,让漠西鞑靼的牧民,真心地尊他做发号施令的大汗……不就是因为那里有边市,有他的小兄弟,虎福寿巴图尔吗?”
虎福寿巴图尔?边市和察罕浩特的迁移有关?
科尔沁的贵人们对视了几眼,都竖起了耳朵,“您仔细讲讲,我们今天真是听故事来的——只要您还肯开尊口,我们这里,美酒管够!”
上一篇:别人朝我扔泥巴,躺下讹他三万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