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434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和买活军的交道,这点太多人有经验了,一开始就不是那么好停歇的,买地这里便宜的盐糖,以及对于矿物和药材的需求,相对于每一个住在森林里番族,不管南北,基本都是杀手锏般的存在。林子里并不难找的山珍,可以轻易地换取大量盐糖,以及更难得的布料——这东西在北边番族非常的珍稀,否则他们也不会这么热衷于缝制兽皮甚至是鱼皮衣了。

  就这样,买卖一做起来,商路就很难荒废了,而且基于买地百姓近乎狂热的喜好,鄂温克人里总有人学会拼音,包括学会说汉话的,他们族群里的小伙子很快就发现了,比起和买地做生意,还有更好的出路,就是来买地干活,至少在严寒的冬季,到买地的矿山干活,是非常好的选择——能在暖和的井下呆着,这在冬天就很不错了!不就是干点体力活吗?对他们来说,这些活动量甚至可以说是很轻松!

  管一顿饭,能在冬天吃饱肚子不说,工作环境也好,简直就是享受:在井下还能站直身子,不用老弯腰,条件各方面都很好,收入还非常丰厚,这不比在老家挨饿受冻强吗?

  很多胆大的部族,已经在商议整个部族都南迁过来了,当然,这些部族肯定是平时日子过得苦,一有机会就立刻要把握的,一些本来日子过得不错的部落,还在观望。不过,现在番族到奴儿干都司来干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聪明的小伙子会被留下,做一冬天的活,然后满载着珍宝回到部族里去,别说本部族的姑娘了,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能让周围四个部落的姑娘都想嫁给他呢!

  就这样,才是两年的功夫,会说汉话,每年冬天来做工的鄂温克、鄂伦春人,已经不少了,基本上来说,生活在北边的番族基本都有南下的,除了这两个番族之外,还有爱打鱼的黑金人——女金的远亲,那更不必说了,语言都是通的,已经有好几拨去建新那里打听了,当然这些云集而来的番族里也少不了显眼的罗刹人。

  这些罗刹人的来历就更复杂了,说实话也让女金人很诧异,艾黑子说,“他们的地盘本来在更西面一些,奴儿干都司的地界,以及更北,按鄂伦春人所说,一直到吃生肉的人居住的地方为止,这么一大片地方,基本都没有什么人住,也很难看到罗刹人。”

  “虽然他们说那片地方是他们的,但他们也不住在那里,也不问人收税,所以就随他们怎么说好了,鄂伦春人也不去争辩,罗刹人在那片土地也是外来人,他们偶尔过来,也都是成群结队的行动,巡逻一下就走了,回到很西边的要塞里去,是不会在这些大森林里游牧的。”

  “是这样的,不过他们渐渐的也有一些人跑出来住在森林里了,还学会了我们说的话,和我们交上了朋友,我们会交换一些猎物和特产,他们逐渐也跟着我们跑到南边来了——他们和我们不同,他们是有奴隶的,这些都是奴隶罗刹人,他们说以前的日子很苦,挨饿受冻,每年冬天都死人,天气越来越冷,他们害怕活不下去了,就偷偷地跑出来。”

  鄂伦春人说,“这些来干活的罗刹人,都是跑出来的,但还有一些商人也来做生意,他们就不是跑出来的了,而是罗刹贵族的手下,或者干脆就是贵族的亲戚。开原现在至少住了七八个罗刹商人,就是你们也见不到他们,他们全都被关到矿山里去干活啦!”

  “你们在说那些罗刹人啊。”

  屋子就这么小,没有什么话是瞒得过旁人的,众人借着刚才的打架,也都加入了讨论,“是,这些罗刹人什么都好,就是太爱喝酒,尤其是买地的高度白酒,真和不要命一样,一尝到就着迷了。做活赚到的钱,全都拿来喝酒了,一喝就上瘾——也都是天生的海量!你不卖给他,他就千方百计的去搞,甚至还有人去医院偷酒精的!”

  “你卖给他吧,就很难拿捏这个分寸,他们喝酒还不上脸,看着好着呢,其实已经醉了,醉了以后就爱打架,一打架就被矿山捉去做苦役,苦役出来,他还喝!就这样周而复始——这还算是好的了,有的真就是,大冬天的喝多了,回家路上就睡过去,再就冻死了。开原每年冻死十几个人,四个都是罗刹人,你想我们这里的罗刹人总共才多少!衙门都说,再别让喝多了冻死了,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奴儿干都司会吃人那,跑过去的罗刹人全都死在当地了,还有番族敢来吗?”

  这话也是有理,大家议论着,包括汉人在内,所有番族最容易酗酒的就是罗刹人,其余人种多不会如此,就算偶有人酗酒,也不会这么疯狂,周老七听了,心中先是一动,忖道,“这……不是好事吗?在云县我也听人议论过,如今天下能酿烈酒,价钱又低的,也就只有我们买地了,欧罗巴好像也有烈酒卖,只是价格特别贵,产量也还少。酒这东西,不是好的,我们自己当然不能多喝,可卖给番族就没这个顾虑了。如果能把这个技术带到虾夷地去,在虾夷地大量酿酒,卖给罗刹人,嗯,那虾夷地就不愁商贸了……”

  想到这里,又有点良心不安,毕竟刚才那罗刹汉子为了饮酒而疯狂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把酒卖给抵御能力极弱的人,就犹如下毒一般,好像是有些损阴德。周老七听艾黑子和荷姐议论了一番开原的饮酒策略——辽东这里,想和买地那样比较严格的控制饮酒,尤其是控制饮高度酒,囿于天候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买地的高度酒是采取专卖政策,基本都分配给矿工食堂这样的地方,而且要求食堂限额出售,其实不限额也不行,因为每年的量就这些,所以食堂还特意有请人来看场子,就是怕在卖酒上出现纠纷,也起到一个监督员工不要私下高价卖酒的作用。同时,对于酒后闹事、冻死这些恶性事件,采取严厉的镇压态度,像是刚才那个罗刹少年,喝多了闹事,啥也不说了,矿山苦役个月去吧!每年就这样的苦役队伍,人口常年都保持在两百人以上,这就可见开原这里的法规多严格,酒后犯事的人有多多了。

  “说来也是奇怪,这些罗刹人,以前都好几百年没来了……就这几年,抓了多少,死了多少,还是不知道从哪里源源不绝地跑到奴儿干都司来。他们上回来,还是跟着鞑靼人在圆朝,到中原去当兵呐,那时候鞑靼人叫他们色目人,圆朝一灭,他们不就回老家去了……”

  艾黑子不经意地喃喃,却是让周老七心中一动,他一面感慨艾黑子作为一个番族的确很博学,一面也是兴起了一个念头——

  “我一直挺奇怪,这么冷的气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跑到辽东,也就是奴儿干都司来,让这里反而比以前繁华——”

  虽然一直告诫自己要保持沉默,但周老七这会儿实在是忍不住了,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辽东只是相对买地比较冷而已,相比罗刹人久居的罗斯公国那块地方,又还算是比较暖和的——”

  “也就是说,到奴儿干都司来,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南下……罗刹人不是偶尔过来,也不是随便过来,而是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源源不绝地从罗斯公国迁移到通古斯——”

  随着他的疑问,艾黑子的脸色逐渐也变得慎重起来,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难看,因为——显而易见,虽然之前大家似乎都坠入了视野盲区,完全没有想到,但这个逻辑的确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虽然还不知道小冰河时期这个词……但罗刹人在气候的压力下,仍然会主动往西南迁移,在事实上,威胁到奴儿干都司,以及建州女金圈下的两块新领地,成为北部华夏疆域的……最大敌人?”

第921章 皮草、雪地镜和爬犁子

  虽然健壮如牛, 几乎和黑大汉一样力大无穷,身强体壮,皮实得就像是人形牲口, 但性格却也蛮横粗野,尤其是见了酒就不要命……在开原住了两三日下来, 周老七的地缘知识增加了不少, 对于各番族,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罗刹人了。至于其余鄂伦春、鄂温克、索伦等族群, 甚至包括了传说中吃生肉,住在冰天雪地里的因纽特人,以及被视为是虾夷地那个大岛土著的虾夷人,周老七从描述中得到的初步印象是:其实他们和女金人都是一个人种,估计就是散在广袤的北地里, 各自繁衍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一些不同的风俗, 现在才归出了好几个族群而已。

  人种一样, 长相就相似,而且——不能不承认的是, 各族群之间也会有一些普遍的特点, 比如说女金人, 包括鄂伦春人, 虽然是番族,而且按鄂伦春人生活区域和敏朝的距离来说, 完全是生番蛮族了,但可以感觉到他们并不愚笨,反而都给人以有心计,能算计的感觉——这种形容词并非是负面的, 相反对于统治者来说,肯定要比罗刹人来得好,一样都是能输出劳力的工人,一个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对他好,虽然也会耍心眼偷懒,但总是可以去管理的,另一个,你说啥都听不懂,只想着喝酒,喝完酒就变成辽东人熊了,这样的工人,一般的东家谁敢用?力气再大肯定都是不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罗刹人真不算什么好邻居,周老七还想着让卫拉特鞑靼到虾夷地来种田做活呢,见识到了罗刹人好酒、好斗的程度之后,却是不敢兴起这个念头。虾夷地建城未久,规矩不全,可是不敢贸然引进这样的一股势力,他认为罗刹人都不适合留在辽东,就算要让他们做活,也要引入到云县去,让他们和家乡远远地隔开,这样,到了南方,没有御寒的借口,他们就不能喝那么多酒了,就好控制;

  其二,离开家乡,隔了那么远,他们就可以老实地作为番族,消化融入到华夏百族之中,否则,虾夷地本来就在北面,罗刹人也久有意于这片土地,都开始尝试在苦叶岛附近派兵巡逻了,把他们带过来久住,到时候局势一个不好,人家顺势把奴儿干都司咬下一大口来,宣布这全都是自己的领地,那该怎么办?再要去讨回来,那就真的是边境战争了。周老七认为,不论是通古斯建新的女金人,还是虾夷地的城建队,最好还是不要没事找事,给自己惹来这样的麻烦。

  对艾黑子来说,去南边探亲一趟,再回来的时候,罗刹人在开原的踪迹都频密起来了,也让他更加担心建新的处境,这几日他频频和周老七讨论罗刹问题——很显然,这个族群是卫拉特女金/鞑靼,通古斯女金、虾夷地新城都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对手,周老七也是在此时才非常生动地感受到‘地球是圆的’,因为在多日的讨论中,他意识到,罗刹国当然也很大,但并没有描述中的那么大——

  从地图来看,这三个地方都要面对一个敌手,罗刹国的疆域岂不是漫无边际了?这么大的国土他们能管的过来吗?但,这是因为把地图给摊开了,平面化了,倘若把地图蒙在一个球形上就会发觉,因为球形越到上面径越短,所以罗刹国的疆域这样看,虽然仍大,但又比之前想象得要小得多了,还算是可以理解的疆土范围。而且,从这点很容易地就能想到——从通古斯去卫拉特,如果不考虑气候和道路条件,其实反而是从北方绕路会更快的,因为是在一个球形上走,两点间并不是直线最短,反而是弧线的路途要更短一些。

  当然,这种考量就非常理想化了,除非人能飞起来,否则,怎么走受到的最大制约那还是路,这也是他们非得在狮子口上岸转陆路的原因。反而在下雪之后,路要更好走一点,听说本来从开原出去,道路就很崎岖了,也比较窄,下了雪这反而不是问题了,等上四五天,看着雪冻瓷实了,并没有回温融化的现象,一行人便开始着手换马:用爬犁子一般都要老马,因为老马顺服懂事,能明白驭者的意思,也习惯于爬犁子的复杂绳套,而年轻马匹虽然力气大一些,但心浮气躁,容易惊,在冰雪上行走更是烦躁,一不当心很容易就会出事。

  换上老马之后,再就是要逐个检查爬犁的榫卯是否牢靠,牛皮带是否还有足够的柔韧度来捆扎一些要害的榫卯关节,会不会在过往的一年中,因为疏于保养而变得硬脆。这是很要紧的,倘若爬犁子在半路散架了修不好,那货物就得分着装,甚至要抛弃一些辎重,等来年再回来取。

  这方面的功夫就花了大概六七天,等到货物全都换装好了,余下来的马车也在开原卖掉,这时候第一场雪也停了下来,天色总算放晴了,但却变得更冷,四面八方全都是银装素裹,没有丝毫的异色——这第一场雪就下了四天四夜,直接把整个辽东全都上了冻,即便是在开原这样的北方,今年也算是冷得很早的了。

  天气冷了下来,但又还不算到大冷,雪一停,大家反而比之前还要更加活跃,忙着利用最后一点时间来做猫冬前最后的准备,周老七也忙活着再给自己置办一点过冬的东西,他从酒馆老板娘那里受教不少,那也是南边来的新移民,自然知道南方人该怎么对付北方的冬天,周老七在她那里吃了两顿莲藕炖排骨,首先学到了一点:莲藕可以制成盐水罐头,甚至不需要罐装,只要有盐水时常更换,可以保鲜半年以上,其次就是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准备的衣服还是太少,太太少了,只有棉服是绝对不够过冬的,他必须得去买一身皮袄、皮帽甚至是皮手桶才行。

  这的确是超出了周老七的认识,毕竟在南方,因为棉花本身价格也不便宜,好棉袄的价格几乎连都赶得上皮货了,从价格来说,似乎这两样东西的御寒力度在南方人看来差别是不大的,在叙州很少见到富户穿大皮袄子。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货物可以选购了,到了云县,更不必说了,周老七到离开的时候大家还在穿短袖短裤呢!皮草在云县压根就没有什么销路,从叙州到云县,南方人吃羊肉都是连皮吃的,这一点在北方人中往往引起惊诧。

  在开原这里,皮草就是很常见的商品了,深秋穿棉袄,小寒穿羊皮,到了大寒时节就看家底了,辽东普遍以貂皮为贵,一身贵重的貂皮裘是可以引来女金贝勒争风吃醋的,貂皮也是保暖的上品,轻便、暖和,而且还防水。鞑靼人则看重狐皮中颜色纯正的,这两种皮毛在开原的货色都不是很齐全,而且价格特别昂贵,据说好货都是送去京城卖的,本地百姓这个季节穿羊皮袄,更冷了就五花八门了,什么狼皮、狗皮都有,杂色狐狸皮已经算是富户的穿着了,貂皮根本不敢奢望,再往上更稀有更难以捕捉的灰鼠皮,更是连谈都不会谈起来。

  实际上,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来讲,狼皮适合做褥子,且因为较为沉重压身,硬要做成袄子,也只适合在隆冬腊月,深夜时分最冷的时候出门挡风用,旅行时穿狼皮袄是不实用的。周老七经指点买了一领狼皮褥子,一身羊皮袄子,一身杂色狐狸皮的袄子,勇毅图鲁送给他一顶旱獭毛的帽子和围脖,就这样凑齐了一身过冬的衣服,这也差不多够了,一般北地百姓过冬也就一两件皮袄,谁也没有天天换的。就这样他花了十两银子——主要就贵在狐狸皮袄子上。

  除此之外,还又买了一身毛衣裤,买了带毛鞋垫子,还储备了大量的乌拉草,这是女金人最推崇的辽东宝草,垫在鞋里非常轻暖,可以隔绝地下的冷气往上钻,因此他又买了一双大码的棉鞋,一来二去,银囊大空,行李又厚实了不少——最后犹豫再三,还是又花了一笔钱,买了一副茶色玻璃镜,这个是两个镜片缝在绒里布条上,给人绑在脑后用的,不像是买地的眼镜,这个玻璃镜没有度数,主要是用来在雪地上行走,防止眼睛被阳光刺伤的,这有一种特别的名词叫做‘雪盲’。周老七虽然完全不知道有没有必要,但这时候已经买得麻木了,既然老板娘要他买,他也就浑浑噩噩跟着掏钱就是了。

  如此,等到一行人再次从开原出发的时候,周老七简直可以说是在北方过冬的老手了,装备比几个番族还要齐全,勇毅图鲁他们没买玻璃镜,认为这东西贵而且容易坏,他们还是用鞑靼人的老办法:用黑马尾做的眼罩,或者用骨头磨出一条缝来,罩在眼睛上方。这些眼罩即便是摔了也不有损害,比起来玻璃镜无疑就要脆弱得多了。

  周老七被他们一说,也不由得暗自怀疑起来,认为自己可能是遭了骗了——这么说倒也不太确切,大概总有些东西是没有买得最划算的,但此时懊恼也来不及了。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至少雪地镜视野比较开阔,真摔了,那就摔了再说罢!

  就这样,连着准备了近十天的功夫,一切才总算是停当了,队伍在开原补充了一批肉干、奶皮子,买了大量的牛油红糖炒面:这牛油是川蜀老家来的,红糖是占城来的,只有面粉是本地的产物,可即便如此,借助水运,炒面的价格也还真不算贵。得益于此,队伍的食物储备是很丰厚的,人员也多,出发时浩浩荡荡,十几个爬犁子连在一起,人马都带着眼罩,看着形象还颇有些怪异,路人却都指指点点,对他们赞许地点着头。

  周老七见此,心中也若有所悟:在他来讲,总觉得好像北人会没那么雷厉风行,多是慢性子,不像是南人,尤其是云县那里的南人,想到什么起身就做,北人遇事,不疾不徐,好像总喜欢再等等,这种不着急有时候就让人很难受,现在看来,大概是和天候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北方冬天,出门做什么都要深思熟虑才好,因为实在是禁不起失误,可能一个小疏漏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送命,因此,宁可缓一下,也要在事前做好完全的准备。但在南面就不一样了,开始得快是最要紧的,就算有什么疏忽,途中补上甚至是返回来取都是轻轻松松的,因此对南面来说,坐言起行的行动力似乎就更重要一些了。

  至少,在旅行上,这其中的差别是显然的,冬日的北方,大地冰封,途中真是一点补给都没有,不像是南面丛林,空手出门都可以,完全可以就地补给,住户也比北方要稠密得多,一般来说,两个村庄之间隔的也就是一日的脚程。辽东这里,开原再经过四五个村庄,就要做好在野外露宿的打算了,到下一个村庄至少都是两三日的功夫——

  至此,他们也是离开了原本数百年前就有汉人居住,有农耕基础的开化地区,进入了原本就属于女金游牧的森林丘陵地带,这里农庄和农庄之间有时候能隔着一座山,爬犁子的速度也跟着慢了下来,不再是原本在平原上的风驰电掣了,行程开始变得更为艰苦,有时在上坡路段,乘客们还要下爬犁子,帮着马匹一起推拉,不过,毕竟是在雪地里,爬犁子已经比乘车要好走多了,倘若是在夏日雨季,道路泥泞时来行走,就只能是用驼马,车辆行进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和之前比,这一日他们只走了大概一半的路程,且要比之前更加提心吊胆,因为进了山林之后,就要开始防备猛兽了:虎、狼,人熊,这都是辽东大地上真实生活的猛兽,而且难保冬日缺粮,不会打队伍的主意,进了山林之后,队伍里就分出两人来,在前头探路,艾黑子也时不时到前头去转悠一圈,主要是找有没有猛兽的爪印和粪便,倘有,那就不能在这一带停留过夜。

  还好,毕竟这才是入冬第一场雪,猛兽们大概还在山林深处,还不至于缺粮到进浅林子来觅食,人们只是发现了一些梅花鹿的蹄印,凌乱地往山林深处而去,于是众人这才放心下来,在避风的山坳里驻扎,艾黑子笑对周老七道,“老七兄弟,今日我们也来尝个新鲜——也是和因纽特人学来的,雪屋过夜,咱们来试试看到底暖和不暖和,如何?”

第922章 雪夜孤客

  暖和不暖和都好, 只要能挡风,周老七认为这就是好的,他现在算是领教到了北面的冬天, 知道了从芯子里被冻透的感觉,更是明白为什么买地在辽东也不禁酒了——如今他已经是买地的吏目了,按道理来说, 是应该跟着买地的风气看齐, 轻易不饮酒的,但这会儿要给他一壶酒, 周老七高低也得喝几口, 一般的热水他觉得都不足够了,得要个什么东西在身子里架一把火, 从内里烧出来,感觉才能暖和得过来。

  冷是真冷呀!就算全副武装,穿上了皮袄,浑身上下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却也还是能感受到四肢在逐渐变冷,从温热变得冰凉,再后来传来一阵阵麻麻的刺痛,不论是在马上还是在爬犁子上,都是一样的, 必须要时不时地下地走走,让全身都活动起来, 才能避免这种刺痛的加剧, 如果稍微耽搁一下,那不消说了,下地走路的时候都觉得关节僵硬, 有点儿蹒跚,随时容易摔倒呢。

  这也就难怪玻璃的雪地镜,在辽东流行不起来了,那些真的在外久走需要用得到的人,却恰恰是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这样脆弱的物件的,在雪地里摔跤那是常事——倘若没有雪地镜的顾虑,其实就摔一跤也没什么,大家都穿得厚实,跌不疼的,只是不容易爬起来罢了。

  即便这样艰苦,这也还不算是最冷的天气了,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入冬罢了,还可以在野外活动行猎,如果是在从前,不论是边军还是建州人,也都还会把这段时间视为是开展军事活动的时候,要到了真正的隆冬腊月,大家才会默契地收回在外的守军、探子,大家一起老实猫冬,周老七现在算是明白其中缘故了,就这会儿他已经觉得不能在室外呆太久了,真到了最冷的时候,海面都上冻的话,那感觉常识上,大家都知道这就不是个能开战的条件。

  “雪屋,怎么建?要我帮忙不?”

  下来活动之后,能够上马上爬犁子坐上一个多小时才再冷透,这样的天气在艾黑子他们看来就还算是挺怡人的,因此,他们很有闲兴,甚至还有兴致倒腾学来的新鲜东西,听到周老七从颤抖牙关里蹦出的回话,这些北方汉子们相视一笑,勇毅图鲁拍了一下周老七的肩膀,差点没把他带倒,“你来跟着一起支帐篷吧!快入夜了,天气越来越冷,人不能傻站着,傻站着就真冻透了。”

  这话是有道理的,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哪怕是艾黑子等人也没闲着,都在忙活,队伍默契地分了工:有人去林子里找寻猎物,“逮几只鸟也行,看下能不能抓到飞龙吧!”

  有的则是去收集柴火,这在辽东不算难的,此处松树很多,光是松果就是很好的燃料。还有些人去管马——马儿是钻不进雪屋的,也不需要,这些都是世代在辽东养育的良马,早就适应了本地的气候,到了冬天,它们就会长出一层细密的绒毛,非常保暖。

  再加上白日里一直在活动,并不怕冷,就是到了晚上,要给它们穿上马衣,再领到背风的地方,化开了雪,让他们喝点微微温热的水,喂一点糖稀、舔盐,加足了干草,再把防雪盲的马用眼罩解下来收好就行了。这眼罩可不能丢,要不然马过几年眼睛就瞎了,它们也是受到雪盲影响很大的牲口。有些屯子里拉磨的马就是瞎子——所以说,拉爬犁子的马都必须是老马,或者有老马带着,因为爬犁子都是在冬天用的,必须上眼罩,而只有老马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护它们,也能习惯在很有限的视野里往前跑,这要是小马,套上眼罩之后就很容易惊,再要套爬犁子的绳套,那就更是惶恐不安了。

  这活说来简单,但架不住马匹多呀,也能把人忙得浑身大汗,甚至把棉衣解开敞着怀,周老七也是发现,这北方的冷,最冷的其实是风,一旦到了避风的地方,再干上一会活儿,那就觉得打从身子里暖和起来了,那热气被皮袄捂着,还真容易闷出一身的细汗,感觉和僵坐在爬犁子上迎风前行,感觉能差了有十几二十度!要不把皮袄解开,让这股子热气散出去,感觉这汗都淌不完了!

  喂马的在马营地和货物这里穿梭着,来回运草料和马衣,热得头顶冒白烟了,他们铲雪做墙的也是如此,按照艾黑子的说法,因纽特人的雪屋正经是能住好几个月的,因此制作还颇为费事呢,要把雪块压实了做雪砖,他们这样只是过一夜而已,就不必那么讲究了,只是就近找了个积雪深的洼地,在侧面挖出一个口子来,把雪全往当风那面培实了,再把马营地设在另一面,货物设在第三面,这样加上背靠的山坡,四面都有东西挡风,马营地那里还能感受到一点牲畜挤在一块的热气传来,虽然不可避免的也有马味,但不可否认,营地里一下就暖和起来了。

  这还不算完,还有上头呢,这就是鞑靼人的擅长了,他们是善于支帐篷的,把厚实的帆布张开,撑成一个平顶,四角用雪压实,帐子顶也爬到缓坡上,用雪堆在上面,等于是在雪窝子里撑起了一个顶来,再放下毡布做门帘,左右是雪墙,里面再铺上毡布做底,坐在里头,不一会就暖和起来,感觉必须宽外袍了,大家体会了一下都很满意,甚至有人认为这样就不用在帐篷里烧炉子了,晚上大家合衣睡下,袄子一半垫一半盖,彼此挨靠着应该也够暖和。如果不够,还有水囊呢——睡觉前烧热的水给大家都灌一囊,抱着睡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正好是温热的,可以洗漱饮用,岂不便宜?

  “真没想到,这雪屋还真挺暖和的!”

  进屋归来的女金汉子们,也纷纷诧异地说道起来了,“这就像是雪做的地窝子——不过因纽特人哪来这么大的一张布做顶?”

  “他们都是凿雪砖的,就是因为没布,在屋里有时候还挂些兽皮,二叔他们往北面去的时候亲眼见到过,”艾黑子说,“所以雪屋必须都是圆顶,就和一口锅倒扣着似的,还有往下凿地的,真就是雪做的地窝子,不过,他们更狠的是用雪来做床呢!就铺个干草,再放个皮口袋,大家都脱光了钻进去,一家人一起取暖,说是有时候夜里还热得出汗!就睡在雪床上!”

  大家都啧啧称奇,感慨于因纽特人生活环境的艰苦,“他们那里恐怕是没有什么树木的,除了冰雪以外,什么东西都不多!”

  因为木头少,所以造不了房子,也不可能烧柴取暖,都是用的兽油点灯,周老七听艾黑子说着北面的见闻,听得非常入神,几乎是本能地盘算着和因纽特人有什么生意可做——他预料着买活军的布料在因纽特人里也会大受欢迎,毕竟这东西在辽东就是无往不利的商品,对这里的番族来说,布料要比什么都更贵重,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少有能织布的作物了,甚至对一些女金、鄂伦春血裔来说,针线也都是昂贵的东西,他们虽然也使用少量的铁器,但工艺水平很低,自己是造不出好的钢针来的。

  “也不知道他们平时都吃什么!”

  “吃生肉,穿皮草呗,汉人的茹毛饮血说的就是他们了……但他们倒还好,很老实,也很害臊,不怎么野蛮,不像是罗刹蛮子一般,对人蛮友好的!我们那次去,大家还交换了一点东西,我们送了一些盐和糖,他们回送了不少皮毛给我……”

  说话间,火升起来了,松果被不断投入火种,旺着火势,也给这个小小的宿营地带来了强烈的温暖,人们抱着腿,在火堆边上围坐着,盼望着火上架着的两口大锅快些沸腾起来:锅里装的是河冰,还有从树枝上收集下来的干净雪,这就算是澄清过的水源了,火堆边上,几条肥鱼在空气中鼓着腮帮子,刚才去捕猎物的汉子们,当然抓不到飞龙——鸟是醒觉的,这么一帮人的动静早就惊走了,但只要找到河流,抓鱼很容易。

  冬天河水表层上冻,只要稍微打开一个洞,鱼就会群聚过来呼吸,这时候拿手抄网都行,一网下去就是鱼,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是野地,那河大概几乎是没人去捕过鱼,更不必说,全都又肥又大,一看就知道有年岁了。鞑靼人其实没有吃鱼的习惯,但这会儿也是满脸新鲜地看着艾黑子的手下在料理,指点着说道,“这个,上次经过这里我吃过一样的鱼,这个好吃,肉嫩……”

  “嘎牙子这是,吊汤最好了,那是牛尾巴,酱炖了好吃,可做着不方便,也一起炖汤吧!”

  一个锅烧鱼汤,再一个锅也不单烧热水,糖倒了一袋子进去,老姜切片,也放进去,烧开了一人一大碗,喝下去一样浑身发热,感觉寒气都驱散了,艾黑子道,“行路不敢饮酒,我们到家再喝个痛快,路上多喝点姜汤!汉人说,姜是小人参,过两天到了参园,我们吃人参炖鸡,这几天就喝个姜汤对付一下吧!”

  事实上,周老七一直听的说法是萝卜赛人参,没听说老姜赛人参的,不过,这时候他当然不会出言扫兴了,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先痛饮一大碗甜丝丝的姜汤,觉得非常的有味,生平所喝最美味的姜汤,也莫过于此了。又在雪地中,抱着腿盼望着鱼汤烧滚了,往里下挂面吃,勇毅图鲁喝热水喝得高兴,还给大家唱祝酒歌,周老七还忙里偷闲地学点鞑靼土话。

  虽然受了一天的苦,今晚还要在雪窝子里露宿,此刻面上是火焰炙烤的热度,背后却是发寒的阴冷,但在欢笑之中,一切不适却似乎烟消云散,只剩下齐声合唱、逸兴湍飞的豪气,还有开拓眼界的兴奋,只觉得天地之大,令人惊叹,好男儿志在四方,又何必以一时得失为念——不知不觉,悄然间却把心中块垒浇平不少了。

  “哎!这鱼汤——挺鲜啊!”

  “嘿,鲜吧,告诉你为什么,这是加了苏子叶,高丽人最爱吃这个了,还拿苏子叶做小咸菜,我们吃鱼也放点,最能去腥了!”

  “反正比烤肉好吃多了!烤肉老半生不熟的,这鱼汤就特别好,撒点咸盐辣椒碎,真开胃,就是刚吃了一碗姜汤,这会又喝汤,感觉今晚得起夜了!”

  “那你睡外头去,对了,一会大家都去看一下茅厕啊,在那也留个小火堆,有点亮,不然晚上一出帐篷就怕钻不回来了,这要是还刮起白毛风,喊破嗓子我们帐篷里也听不到的。”

  “行,对了,老七兄弟,你还没上过野厕吧,今晚可小心些,我们老辽东冬天出去小解,都是要带个棍子去的,一边尿一边敲,不然就给冻住了——”

  “可千万不能迎风啊,迎风全洒身上结冰了,等进屋化了以后那个味儿!”

  “吃饭呢吃饭呢!说这些!”

  这些不知是真是假,半带了味儿的话语,周老七听着也不知道该不该信,但他是很乐见在茅厕前烧火的,说实话,今天在半路上,因为天气太冷他就解不出来,如果依着他,最好还支一顶帐篷能挡挡风。而且,现在他有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尽快到一个开原一般的城市去驻扎过冬,冬天出门在外,就因为一个冷当真是处处不便,就连出去上个茅厕都有迷路冻死的风险,这是南方实在难以想见的。周老七现在逐渐习惯了在严寒中行走,但其余的事情他还有得学呢。

  喝了热腾腾的紫苏鱼汤,抿着入口即化的肥嫩鱼肉,吃了好几碗挂面,不得不说,虽然天气不能改变,但跟着这帮人行路,舒服还是蛮舒服的。吃完饭,大家分头行动,有人收集了碗筷,拿残雪一擦,碗筷就立刻干干净净了,还有些人则去勘定下风处,在那里烧个小火堆,大家还排了值夜的人手,围着残火堆闲话了一会,也就都昏昏欲睡起来了。

  周老七钻到帐篷里,发现帐篷内的确很暖和——脱下皮袄当铺盖,单穿毛衣毛裤的话,真不觉得冷,也并不潮湿,这里的雪很干,就算是外头烤着火堆,也一点没有融化的迹象,隔了毡布、皮袄,地上的寒气一点也感受不到,更是没有受风,竟似乎比冬日在南方家里还要更暖和几分,真叫人啧啧称奇,难以想象其中的道理呢!

  皮做的水囊往怀里一抱,热乎乎的更增暖意,他眼睛一闭,不知不觉已是酣然入梦,再醒来时,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怀中的水囊尚有余温,周老七翻腾了一下,只觉得肚子鼓涨难当,必须立刻解手,当下也只好克服对严寒的恐惧,仔仔细细把衣服都穿好了,从挤挤挨挨的人堆中钻出来,掀帘子出去细声问道,“多会了?去茅厕不?”

  这时候正好轮到艾黑子素日常使唤的一个勇士值夜,他正往火堆里添柴火呢,见周老七问,便随手抽了一根柴火出来当做火把,和周老七一起去前方有一点火光的方向,那里就是择定的茅厕地点,别看入夜时走过去路途不远,但这会儿周围一片漆黑,空中阴云密布,走了几步,一转弯,林子把大火堆一遮,还真有点天旋地转,找不见来路的感觉!

  这要是胆小一点的,恐怕宁可尿裤子里也不敢起夜,周老七心里也是有些打鼓,一路屏着呼吸,在火光中左顾右盼,就怕在黑洞洞的林子里冒出一双小灯笼来,那就糟糕了——吃晚饭的时候大家还吓唬他呢,说这会儿是最危险的,因为黑瞎子还没冬眠,在四处找吃的,这时候最怕入林子,遇到黑瞎子跑都跑不了!

  虽然也知道遇熊的机会不大,但周老七还是第一次夜里进林子,怎能不害怕,往前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好像不敢踏实了似的,稍微有点不对,就是一个机灵,尿意也是更甚——大概他今天运气实在是不好,眼看着前方茅厕就要到了,刚迈出一步,忽觉脚下温软,好像踩到了什么肉上,周老七吓得一蹦三尺高,家乡话都出来了,“仙人板板!这是啥东西!”

  “什么,什么?”

  女金人也从背后飞快地赶过来了,拿火把一照,也是不可思议地,“这是个人——还活着?啊?”

  两人面面相觑,看了看几步外的火堆,再看看这个似乎是昏迷又似乎是熟睡在树根旁的人,周老七把火把按低了一点,“穿的衣服很好啊,那是金线么,刺眼……料子也很贵重的样子——头发是金色的……这是个罗刹蛮子?!”

第923章 罗刹皇族?

  这寒冬腊月的, 在开原往阿勒楚喀的路上——甚至距离阿勒楚喀还没有多远呢,居然有这么样一个罗刹蛮子流落在此,看衣着, 还是罗刹贵族?

  不得不说,到底是衣裳认人,这样的一身好衣裳, 挽救了这个罗刹人的性命:周老七发现这个人的时候, 他已经发起高烧了,脸烧得通红, 甚至手都已经放在了领口。对于熟悉北方生活的人来说,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征兆,说明此人已经冻得把冷热颠倒了, 用迷信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邪魔已经把他给迷惑了,辽东鞑靼这些关外苦寒之地,很多冻死的人都是赤身裸体, 把衣服全部脱光,知道的明白这是生理现象,不知道的,就认为这是最不吉利的死法,是邪魔来收走他的性命了。

  如果不是穿着这样华贵的衣服, 还留了一头小卷发,这个罗刹人毫无疑问会被大家当成从矿山往外逃跑的苦役犯, 那么, 他的命运就很不好说了——在这么冷的天里,任何一点善意都是很昂贵的,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大家总不可能为了一个病人, 在这附近停留着坐吃山空吧,要说特意把他送回开原去找医生,或者是把自己都是千方百计才搞到的一点药材用到他身上,就算是圣人,恐怕也没这么大方。

  找个林子把他撂进去,让他静静地冻死在里头,不去碰他身上的财物和衣服,就算是仁至义尽了,本就是萍水相逢,也不是同族,为什么要救?就算是周老七都反驳不了这样的逻辑,毕竟逃出矿山是个人的选择,一个久居北方的人,能在深秋跑进荒野,那就要做好突然降温的准备。再说这是这人已经病了,倘若他还好着,谁知道野外单对单遇上了,他又会不会为了食物和钱财来对他们动手呢?

  不过,就是这样的衣服和发型,引起了女金人和鞑靼人的重视,就算是敌对、冷漠阵营,贵族依然会有些特殊的待遇,勇毅图鲁检查了一下这个人的衣服,也肯定了他的身份。“看到双头老鹰了没有,这个是罗刹国的纹章,这个人的衣服上都带了这个纹章,还是金线绣的,他的身份不低!”

  这就要比发型更能佐证此人的身份了,卫拉特鞑靼和罗刹国的接触比辽东这里还要更多一些,大概是因为他们在西边,和公国距离不算太远的缘故。根据两个小台吉说,罗刹人中,当兵的习惯于留短寸发,这和买活军的习惯是相近的,但也不排除有些士兵性格特别,留个小卷发什么的。要确认此人的身份,还是得从他的衣服纹章、材料,以及本人的身体来看:“细皮嫩肉的,手上没有挽弓留下的老茧,这肯定不是罗刹游骑兵,那么,他穿的衣服就属于他自己,而不是亲卫队的制服,这个纹章也就是他自己的,不是他主子的。我分不清他们的国家纹章、皇帝纹章,听说他们皇室的贵族还有通用的纹章,要比我们鞑靼人复杂得多啦!做得也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