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438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第931章 北海宝地

  人参?

  一听到这两个字, 马翠英的耳朵就是一动,立刻伸手揪住了这小贼的脖领子,皱眉问道,“野山参?”——见这小贼不像是能听懂汉话的样子, 便换用建州土话问道, “沃尔霍达?你怎么敢偷这东西?”

  这是个浑身脏污, 连脸都黑漆漆的, 只有一双眼珠子发亮的孩子, 年岁倒也不小了,大概十一二岁左右, 只是身量生得矮而已,见这个汉地来的妇人会说建州话,他也有些吃惊, 但却当然不可能回答马翠英, 而是用力挣扎起来,还想转头去咬马翠英的手, 不过, 这时候他怀里掖着的人参也掉下来了:一个木匣子,上头还系着红丝线,这一看就是老女金人请参后常见的处理办法,有的是拿桦树皮包裹着,有的会在外头再装一个小原木匣子,系着的红线绑法都很特殊, 起到一个防备的作用,一般来说,除了采参人自己以外,别人是很难解开再复原的, 这样就减少了被调包的危险。

  “哎,小心!”

  马翠英一个是怕被咬,还一个是担心人参,不由就松了手,那小贼得了空档,一扭身,鱼一样地就从她手里滑走了,金帐侍卫追了几步,却也没追上,也不知道他钻到哪个地窝子背后的柴堆里去,此时城里处处都是柴堆、煤墙,视线受阻,想要找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只好有些丧气地转回马翠英身边,马翠英拾起盒子,递给追出来的商人,那商人喘着粗气,一边擦着额前的汗珠一边道谢,气哼哼地道,“多谢姑娘!你也是买地来的吧?劝你出入也小心些!你们建新这些小贼真是越来越猖獗了!依我说,就该把他们全都送矿山去!城里的治安才能好呢!”

  这明显也是个北上来收药材的汉人商户,而且听口音,这是个晋商,或者说至少出身是山阴,后续是否去了买地也不好说。当然,这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晋商有地利之变,本来就常跑口外贸易,之前两国交战期间,他们太贪财,觉悟不够,闹了走私资敌的丑闻。可买卖是绝不会就这么断绝的,自从辽东献土之后,草原也内附买地,有了内外鞑靼之别,晋商往内鞑靼的贸易立刻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现在甚而还有胆大的商人,经过外鞑靼,跑到建新来收药材!而且,看他和金帐守卫都颇相熟的样子,来的还不止一两回!

  倘若是丈夫周老七在此,说不定就会联想到因为走私建贼而被处死抄家的那几大晋商家族,想到这可能是那些家族孳生的一些远亲,捡起了原本的情分,来跑单帮重新积累本钱。不过马翠英平时对这些事不太上心,一如既往地走错了路——她是想到了买地很出名的药铺千金堂,千金堂反正也是山阴的铺子,里头的伙计说的都是山阴土话,所以,误打误撞的,倒也理解这人的来历,对他点了点头,立刻一脸认真地掖了一下袄子,好像她有多少银子藏在胸口的内袋里似的。

  “都是些没人管的孩子,父亲兄长都忙着当差呢……也就这几年了,再大一点,就编进牛录里了!不过平时顽皮一点也就罢了,偷人参的确不该——您要是知道是谁,我们去把他抓来给您赔罪!”

  大概是为了在马翠英面前挽回面子,这侍卫也很讲道理,好声好气地解释着,药材商张嘴想了一会,大概是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征,叹口气摇了摇头,“造孽唷!你们也该建个孤儿院了,要我说,这些孩子成天在家没人管,以后是要生出事来的……”

  他拿着人参匣子,骂骂咧咧地转身快步走了,马翠英回头看了看连片的地窝子,又看了看那侍卫,她觉得建新城有些欺生了,或者说有欺负汉商,偏着自己人的嫌疑。如果长此以往的话,恐怕汉商对于到建新来做生意,就会存着更深的顾虑了。

  “您不知道,并不是我们不愿意管,这些孩子一到十三岁,就会被编入牛录,让他们去干活了。但是就这么八岁九岁的孩子……”

  这的确是件犯难的事情,马翠英意识到,实际上这也是建新城缺少女人的表现——不管是汉地也好,边番也罢,除非大家都不出去干活,否则留在家里做家务顺便照管孩子,这些事情总得有个人来干。建新城缺少女眷,男性长辈缺少经验打理不好家里,最终便形成了现在的窘境,这些孩子不是孤儿,金帐不可能把他们送走,也管不过来。

  如果是放牧的那还好说,带着去帮把手就是了,可现在,下矿也好,衙门当值也罢,出去巡逻也罢,都不是能带孩子的事情,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的行为又无法约束,再加上从小被迫和母亲分离,心里有怨愤在,脾气也古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建新城的一大困扰:彼此间拉帮结派,打群架是常有的事情,还喜欢跑到办事处区这里来小偷小摸,这里的住户相对于本地人来说,油水更丰厚,而且——说白了就是行事也更有规矩,在建州区,惹怒了长辈们,被倒吊起来抽,别人根本说不了什么,甚至因为小偷小摸被打断腿,剁掉小手指的都有,都是自己族人,大不了大家去大汗那里评理,可在办事处这里,汉商也就是叫叫,不会把他们怎么样的,都是出门在外,以和为贵的性子,也怕处置得严厉了,家里大人来出头纠缠。这样,他们可不就更嚣张起来了?

  “最坏的就是那些刚从野人女金归附过来的生番孩子,本来对于抢劫、偷盗的概念就很淡薄,他们有些族群内是没有私产的,看中了什么,直接要就可以了,进城之后,就把这个习惯也带来了,又被本地的野孩子一带,非常理直气壮,家里的大人也不怎么讲理——这些生番孩子,也拉拢了一些本地的孩子王,又和那些被科尔沁母亲抛弃的阿哥们彼此对峙,三天两头打群架,彼此好勇斗狠的,迟早要闹出事情来。”

  买地办事处的吏目,对这件事比金帐侍卫还更清楚得多,这个办事处人数不少,大概有五十人左右,平时常驻办公室的也就五六个内勤,也是男性为多——这种危险的环境,有胆量过来的女吏目不会太多的,同样拿的是最高等级的危险津贴,虾夷地的规矩会更好,也没那么冷。

  整个办公室就一个膀大腰圆的女吏目,站起来一座小山似的,脸下方还有一道刀疤,不过,此人说话办事却很细腻,嗓音也清脆好听,她是鞑靼血裔,科尔沁女奴出身,说起来也算是很有来历的——这曾是四贝勒福晋哲哲的陪嫁女奴,名字很简单,就叫‘木箱子’,在盛京生活了七八年,后来随从哲哲两个女儿一起南下,在买地上学期间,表现卓异,本来只是个善于摔跤的科尔沁健妇而已,在帐下做点粗活,不料到买地一上学,居然发掘出文理天赋来,还被她考中了吏目,工作两年后,就被派到建新办事处来了。

  大概也就是这样的身份,才能在建新如鱼得水,并且适应建新这里的寒冬了,马翠英嗯嗯地点着头,突然又好奇起来,岔开一笔问木箱子,“你一直都这么胖吗?还是到南边以后吃多了?”

  “到南边吃多了!以前在盛京哪有那么多好吃的呀,白食虽然好,但也不能可着来呀。”木箱子笑着说,“建新这里伙食也不差,你瞧那些孩子,虽然一个个泥猴似的,身上的衣服都脏得看不出颜色了,但至少都有一身皮袄,过冬的煤柴都有,平时也能吃饱,这才有力气闹事!如果是从前的苦日子,人都快冻死了,偷柴回家烧还来不及呢,还能瞄准了值钱的人参?这也不知道是谁提的议,两边这怕是要开始攀比偷盗货物的价值了,如果金帐那边不痛管,真恐怕要闹出什么大事来。”

  “但要认真痛管,又有点儿不忍心下手吧,也都是可怜孩子,沾亲带故的,尤其是科尔沁留下来的阿哥们,本来可不都是富贵出身?再说这批也就是如今建新最小的孩子了,更小的,当时都带去南面了,这城里一两年也没有一声婴啼,怎么可能真的把这些小孩子送到矿山去干活?”

  几个男吏目也参与到闲聊里来了,窗外不知何时又下起了湿漉漉的细粒子——像是雨又像是冰,这说明天气已经暖和了,大概介于雪雨之间,这种冻雨下过一两回,就可以开始准备翻地春耕了,如果出苗太早,小苗被这么一打,都得死。因此,这会儿建新城还沉浸在冬天最后的尾韵里,还没有完全地活泛起来那。

  办公室里,大家把炉子的火给捅旺了,烧热水泡起茶来了,木箱子一边往自己的碗里掰肉干,准备做咸奶茶吃,一边说起了矿山的事情,“……虽然用的是新式坑道,远比老矿山条件要好得多了,但建州人把余下的这点血脉看得宝贵,宁可自己去干活,或者引诱新规划的野人女金去干,也不会让孩子下矿的。其实要我说,不听话的孩子每年送往矿山几天,让他们干干活,看看父辈有多辛苦,也就自然而然的懂事了,不会如此招猫逗狗的。再怎么样冬暖夏凉的,还有电灯照明什么的,可那毕竟是矿那,一天要运个几千斤的矿石上来,能不辛苦马?”

  “几千斤!矿坑那里规模已经这么大了!”

  “那可不?咱们这采矿的技术,真不是女金人能比的,他们会什么呀,原本就算知道有矿,也挖不出来,只能挖一些浅表的矿石,得去汉人住的州县掠人回来,教他们打洞,就这样也经常出事,冶炼技术也不行,守着铁矿却治不出好铁来。”

  经过木箱子的介绍,马翠英这才知道,原来建新的富庶,还真不是买地的支援,建新的确是不怎么缺钱的,因为当时在此处选址,就是看中了本地的矿产,女金人之前就经过口口相传,知道这附近有个开产难度不大的煤矿——虽然不是完全露天,但十分浅表,而且这里又依山傍水的,饮水也不是问题,因此才选择了在此处落脚,至少这样燃料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采煤矿,还是这样的煤矿,他们自以为至少一开始是不怎么需要买地帮忙的,可来了建新以后,发现情况和预想的有些不同——煤矿是有,但一帮人只带了几十个工匠,没一个人有勘察煤矿勘定矿脉的本领,打洞不难,可你不能瞎打啊——还是吃了没知识的亏,太想当然了,于是赶紧和办事处商量,紧急请求援助技术员。

  结果,技术员来了以后,在勘察煤矿的过程中,发现此地的煤炭质量非常优异,是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无烟煤,质量甚至赶得上山阴的煤矿了,这且不说,和煤矿伴生的还有一片石墨矿,它和煤是间着来的。这可是个好消息,因为众所周知,买地的铅笔原材料就是石墨,而以现在买地识字人数之多,所产生的书写需求之大,对铅笔的需求已经是一个恐怖的程度了,如果不能持续找到石墨矿,那铅笔势必就会失去竞争优势——

  本来,铅笔可以擦除,比较省纸,而且价格低廉,书写效果又比同一个价格区间的松烟墨要好得多,这才能受到普遍的欢迎,可若是价格上涨,那百姓势必要回到松烟墨那里去,这就要影响到铅笔和简体字、四则运算这些新东西的推广,这种新习惯,和硬头铅笔的推广是完全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这么说,经过硬头铅笔而学会写字的百姓,要么也只能是去用羽毛笔写字,用毛笔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写了!

  “这么说,建新这里还可以开铅笔厂啦?”马翠英还真没想到,建新居然是已经可以给买地带来好处,而不是还在拓荒期。“这要是把铅笔卖起来,那建新可还真不缺钱呢!”

  “真是不缺钱的,好东西不少,石墨、煤矿,这不说了,还有中药材——刚说的人参,就是很多新附的鄂伦春人采来的,这附近的老林子太多了,有些鄂伦春人喜欢喝酒,性格又野,也不愿意下矿,也不愿意种地,他们就不在建新定居,但是有好东西也会卖过来,人参啊、红景天、赤芍、苍术……真别说,越是这样冷地儿,药性越强,我们也让他们尽量都来上课,教他们怎么辨别草药。这不是,陆续也吸引了不少跑单帮的商人过来收药了?这些药材到南边都能卖高价,跑一趟虽然要大半年,但买到几次好货,也足够赚的了!”

  至于铅笔厂,现在的建新人口还不算很多,自然是建不起来的,但也是重点发展的开采方向,如今煤矿还只是开采居民使用的份量,以采石墨为主,采出来的石墨用车子拉到苦叶岛港口,从苦叶岛南下再送去买地,每年来送补给的船只,运来买地的好东西,也不能空船走啊,一样是满载而归,收获的也是买地急缺的矿产。

  “原来如此!那这么说,等到海参崴的路能修起来,云县和建新之间,通航的次数可是要比现在更频繁多了!到时候别说石墨,就是煤矿也能多开采些,卖了换建材回来呢!”

  “为什么是海参崴?”

  木箱子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哦,对对,海参崴轻易不怎么上冻……这么说的确不假,路要修好了,终年通航,冬日也断不了货运的,建新这里很快就能把水泥房都起出来了。只等着粘土砖的配方确定而已——说起来,建新这里其实也有粘土矿,这事儿老汗他们还不知道,探矿他们那边的小分队新勘察出来的,我就说嘛,煤矿伴生的常有高岭土、黏土,这要都找到了,瓷土也有了,还能烧出瓷器来卖去东瀛呢。”

  “就算我们烧不了,运到南边去也行呀,景德镇的土都要被挖空了,听说瓷窑东家急得团团转,在南方到处转悠着找矿,我们这靠海不说,土那还不有得是!谁说辽东荒凉?六姐讲得真不错,虽冷,但却蕴含了无穷宝藏,只要把路修好了,想不富都难!女金人来通古斯,倒是选对了地方,不得不说,还是有点运气的,他们这片地盘底子可还真厚实!”

  虽然在云县住了这么久,但马翠英还真是第一次如此直观地认识到了工业矿产对一座城市的价值,仔细一想的确如此,只有农业依赖气候条件,矿在哪不是矿?只要有矿,就算自然条件这么恶劣,建州也能让这些半孤儿都吃饱穿暖,甚至有力气闹事,倘若再开出什么稀缺的富矿来,说不得,建新会把虾夷地远远地甩在后头,可以和……和鸡笼岛、南洋这样的,被买活军经略有年的地方,比一比生活条件了!

  到了那时候,愁婚配的应该就不是建新,而是虾夷地了,除非虾夷地也发掘出什么矿产来,那倒也好的,虾夷地就临海,运输更方便,还不用走几百里路了——就不知道有没有不冻港——

  因为和本部的通话要等时间,这会儿大家也是在闲谈,马翠英正在胡思乱想时,只听得窗外马蹄嘚嘚,大约三四匹健壮的高头杂色马进了院子,上头下来了几个穿着棉袄,身形笨重的汉子,屋里众人隔了玻璃窗看见,都起身迎接——窗户还被糊死了不能开窗,因此便撩起门帘子喊,“小郑,都回来了?咋回来得这么早?出事了么?”

  “没事,姐,就是发现了这东西,觉得有点意思,想拿回来送矿里去化验一下。”

  一个小伙子掀开了头顶的毡帽,从腰间解下了一个挂袋——这挂袋里全是一根根铜管子,马翠英好奇地看着,心道,“怎么不用玻璃管?啊,对了,我们参园到冬天就在大棚里取样,实验室也有暖气,他们出外取样用玻璃管可能会冻裂了。”

  “啥东西取的?”

  木箱子接过铜管,拔出塞子眯着眼观察一下,“黑乎乎的,看不出啥来……干的稀的,好稠呀!”

  她轻轻地晃了一下管子,观察着液体的形态,片刻,眼睛突然瞪大了,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石油,这是石油呀!你们发现油矿了?”

  “嗯!就在建新西北方向,快到北海那儿,我们发现了一处地上的自涌点,似乎是地震带来的变化——”小郑也是满脸放光,“如果没有弄错的话,建新附近,或许很快就要再多一座小油矿了!”

  “天——”

  “天爷!你们还跑北海去了!这太危险了!”

  “油矿!”

  办公室内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马翠英也瞪大了眼,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建新,恐怕很快就要繁华起来了,但就不知道这对女金人来说是否是件好事,这,有煤、有石墨,还有买地最重视的石油——这所有一切矿产,似乎连成了一条命运般的指引线,指向了处处都被提到的北海……

  就算马翠英的脑子并不是那么好使,她也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的宝地,六姐又怎么会任其流落在外呢?!

第932章 一日之内,万里寒暑

  “什么, 居然发现了可以手工提吊的油井?”

  谢双瑶把手里的报告摔到桌上,“我说别太离谱了,老铁,这建州人注定有三百年大运是吧, 人都跑到通古斯了, 还给他们发现这东西,那去卫拉特那边的那帮人, 啥时候是不是高低也得勘察出个油气田来, 搞得必须优先修通前往卫拉特的铁路了呗?!”

  “呃, 这……”

  军主这里, 经常会有些出人意表的言行,这一点随行的秘书班是都早已习惯的,有些用词虽然古怪,但熟悉之后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还有些话语, 无意间透露的信息就相当耐人寻味了——譬如说, 倘若仙人没有降世,华夏的命运该是哪般, 其实很多时候, 六姐的话语里隐隐都是有透露的。不过, 不管怎么说,一旦六姐开始这样抱怨的时候, 秘书也好,通讯员也罢, 就不容易接住她的话了:通常都是重大且让人意外的消息,如何处置反应,应该有相应级别的高官前来讨论, 不是他们可以多嘴的。

  “把报道留下,你先下去找一下建新周边,包括整个买属辽东地区近期输送过来的情报吧!”

  谢双瑶也没有和人吐槽的意思,而是随口下了指令,回身走到电扇面前,打开了开关:这羊城港的天气是真离谱,才刚五月,一波热浪,热得和盛夏一样,如果不是不好安装,而且要保持与百姓同甘苦的姿态,谢双瑶都有搞空调的冲动了,现在反正也是离不开冰块和电扇,基本刚过早上十点就要开了,再这么热下去,她考虑去港口翻个空调扇出来用用,甚至还有找一艘奢华游艇什么的带出来,住到港口里吹空调的想法。

  “真是热死了,感觉今年南洋的热灾会热死不少人……要做好备灾抗旱的准备,还好,去年拿了川蜀,有都江堰在,一大粮食产区还是可以保证的。”

  一边擦汗,一边开电脑,她嘴里碎碎念地吐槽着,在等电脑开机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翻看昨天下班后积累到现在的各地消息:现在买活军的地盘已经相当的大了,每天都有千百件事情,不可能所有都报给她知道,只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消息会额外上报,其余时间,都只能由谢双瑶搭建起来的体系去处理,谢双瑶也逐渐从眉毛胡子一把抓,演变为抓大放小,主抓大方向,过问重点案例。

  她的工作逐渐转为评估、制定规则、标准,以便更好地鞭策别人为她搬砖,当然,同时也包括为一些重大战略方向做出决策,譬如说,在建新附近发现了可以手工提吊的小油井之后,买地要不要更改原本拟订的对建新政策,以及如何同北海边境的番族相处,布里亚特鞑靼、哥萨克、罗刹人,也包括了现在逐渐分散融入各族群的突厥人,甚至更远一点,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这些新出现的番族关系,买地该绷着哪根弦,是友好、招揽,还是挑拨、敌视,这都要看谢双瑶的意见了。

  在这件事上,不会有人比她更专业的,因为其余地理专家也好,地缘政治专家也罢,都是谢双瑶找的教材,审核的教纲,一步步培养出来的,谢双瑶非常知道他们的真实水平,而她本人在对通古斯地缘上走在了所有人前面——她至少亲自去过一次,谢双瑶曾坐火车横跨整个通古斯荒原,去莫斯科旅游。所以她大概还有个纵览的印象,而其余专家能在地图上把通古斯的疆域画出来就不错了,要指望他们知道更多,也有点太强求。

  所以说,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存在感的问题啊……能手绘中世纪欧洲地图的历史爱好者,人数肯定比能绘画出西伯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的人多多了,世界历史就这么几块,除了本国以外,欧美的历史绝对是最多人会优先去研究的,比起来,罗刹这边的存在感要低得多多多多了。就是谢双瑶自己都没什么研究,要不是她旅游去过一次,估计连那点粗浅的印象都没有。

  “谁能想到,其实在另一个世界,通古斯的第一次大开发还真就在敏末的漫长小冰河时期呢?虽然那时候也巨冷,但通古斯还真是在那个时期迎来第一次开化的,而且还真有不少辽东汉人跑过去开垦田地,挣扎求存。又有多少人知道贝加尔湖曾经也是华夏的北海……这也怪传统生产力形成的思维模式,北海那地儿在以前的确就是空耗管理资源,几乎没有出产的苦寒之地,大家都攒着劲儿往南方跑,建州入关南下,已经是大赢家了,根本就不在乎北海那破地儿,干脆就甩给罗刹人,免得还要花钱打仗了,都认为是赔钱地儿,压根没留意……”

  辽东的情报很快就送来了,各式各样的载体都有,上交的工作日志,当地的报纸、散文,情报局的报告等等,多角度地生动再现了如今关外的复杂风情,谢双瑶一边翻看着,一边也不由得喃喃点评,“多少年来封锁地理,搞得有点太过了,民间没有地理基础,搞得现在很被动,想要找出对奴儿干都司再北的地界,地理还很精熟的汉人太难了,在这方面,鞑靼人真是得天独厚,虎福寿——是虎福寿吧,我记得他以前有个妻子就是布里亚特鞑靼的,这不就又串起来了?啧,要不要把他调到阿勒楚喀去,或者去建新搞边市……不过那就等于直接收编建新了,老汗还活着,这件事还要先问问他才好。不然恐怕建新女金心里会有意见,认为我们汉人说话不算话了……”

  说敏朝给打的底子太差,真不是谢双瑶在撒气,就说乌拉尔山好了,谁能相信它在华夏也叫葱岭啊?要知道后世认为的葱岭一般都是帕米尔高原,这俩虽然都是高地,但在现实中那是真隔了老远,中间还有好些别的地形,把他们叠加在一起,叫成葱岭北干和南干,那谢双瑶只能这么理解:葱岭其实是一个名词,用来行动领域最西侧的山脉,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朝一日黄贝勒打到欧罗巴,饮马泰晤士河,并且宣布臣服于华夏,为华夏百族的话,那也可以把苏格兰高原叫做葱岭……

  这不扯吗!会有这种玄幻的命名,其实就是地理教育太稀缺了!搞得很多人在相关领域完全就在充满自信地胡说八道。谢双瑶不得不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来填补敏朝的瘸腿,比如说把后世地图进行重新勘误和定稿,甚至在很多时候只能参考老版本来制出新版地图——地图也有很多种,有地形图、行政区域图、道路图和一些特种资源地图,这其中矿产资源图,就算是到了现代那也是重要机密,别说通古斯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了,就是国内的矿点,谢双瑶都拿不出完备地图来,只能是参照一些行政地图上的地名,还有大略标注的区域,让找矿队去勘察,寻找出适合现有技术条件开采的矿点来。

  这是一个很艰苦的活儿,但又要比历史上好得多了,因为至少有个大概的方向,以及心中的坚信,凡是去找,都是知道可以找到的,这就要比漫无目的地在荒野中游荡要好得多了。至于说矿点找到了,是否能顺利开采,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地图先确定下来——谢双瑶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组织找矿队的,她给的奖金颇为丰厚,因为矿产的需求对买地来说是永远卡着脖子的一双大手,买地的内需可以说是非常旺盛,对种种商品的需求增长都是指数级别的,各方面的资源都必须得供应得上,不然,商品价格体系肯定会动荡不安,间接地影响到治安的稳定。所以他们一直是非常缺矿的,尤其是缺现有条件下能开采的矿产。

  “本来,让人去通古斯找矿,只是有枣子没枣子打一杆子而已……”

  的确,去通古斯画矿产资源图,这完全是给未来做的准备,谢双瑶对通古斯的矿产资源就没有看到过任何一版地图——那毕竟是罗刹国的地盘,这都是保密的,会公布出来的都是几句话而已,比如说,贝加尔湖底蕴藏了巨量的油气资源,这是公布过的。但有啥用……现在买地的技术水平,油井都建不起来,更别说水下采油了。再说,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淡水资源体,谢双瑶就是疯了也不会在湖里搞开采的。

  至于说通古斯的其他矿产,都是好东西,但也不急着开发,这都是给后世留的,按买地现有的疆域来说,她还是更情愿在南方找矿点,至不济,奴儿干都司境内开矿也行啊,说石油,又不是不知道哪有,大庆嘛——现在还是野地,但只要去找的话,肯定能找到,就不知道大庆的油田能不能满足手工提吊的条件了……

  目前来说,买地对石油的需求还没到非常紧急的程度,这并不是因为石油不重要,而是因为买地没有自己掌握矿场,这就让他们心怀顾忌,不敢开出依靠石油的生产线,只能收买大食商人带来的石漆做实验:自古以来,人们对石油的特性就是有认识的,而且也有很多地方会自行流淌石油,或者开出井口,如提水一般打出来使用。

  所以,现在也不是没有地方能产,只是产量都不大,而且这些小矿点很不巧都不在买地疆域之中而已。谢双瑶本来已经逐渐接受了缓缓发展石油工业,等什么时候技术可以堆到一个程度,能够搞出自喷井之后,再来大规模铺开这方面生产,可没想到,远方送来的一个消息,却让她的心思一下又不平静了起来。

  “本来,只是下个闲棋,看看五年八年之后那边情况如何,再做决定来着。想着那么大的地儿,建新城市也不大,就和无人区发展似的,应该闹不出什么幺蛾子,但没想到,这哥萨克人跑得可真远……这也是我疏忽了,历史没学好,不知道这时候那边已经翻山来贝加尔湖了,还以为他们第一次越过乌拉尔山,占领通古斯是在几十年后,签尼布楚条约那会儿,且那时候通古斯几乎是无人区。”

  这也算是谢双瑶一个难得的小疏忽了,她是知道这时候布里亚特鞑靼聚居在北海边的,这就和‘数十年后通古斯是无人区’的认识相矛盾了,但当时谢双瑶也没深想,就觉得可能是因为建州入关,华夏局势大变,布里亚特鞑靼也被整合过去了。毕竟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而且罗刹历史相对冷门,了解得没那么透彻。

  随着建州女金前往通古斯经略,情报渐渐丰富,谢双瑶才知道,这会儿乌拉尔山以东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土著百姓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荒无人烟,而且,罗刹国也已经对通古斯显示出了野心,派出的哥萨克骑兵装备更是豪华,说白了,如果没有火砲加持,现在建新的那些骑兵,装备儿科是抵挡不过的,就连开原的买地兵士,心里恐怕都有点打怵呢!

  “本来觉得这世上除了白人以外就没人了,看来其实并非如此,是他们走到哪里杀到哪里,才在历史上生产出那么多空白来……罗刹人……也是北欧血裔,老海盗的后代,一群白人翻山过来把通古斯土著杀的杀,奴役的奴役,再把这个地方当成是自己自古以来的领土,老套路了……占个几百年,还有人真觉得这里就是他们的自古以来了,还有傻子帮着一起洗……不好意思,现在就是古,不,现在比古更古,这里历史上就是华夏北海,可轮不到白毛子来谈什么自古以来!这会儿,你们才是外来的侵略者!”

  谢双瑶拿起铅笔,孩子气地在罗刹国的首都,包括海参崴、苦叶岛、北海这些地方上都画了大叉,并且于海参崴等地上标了‘华’字,随后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的脾气其实一点都不小,只是平时很少表现出来而已,要说深藏的雄心壮志,全吐露出来的话,往大了说,恐怕会让万邦不安呢!

  也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震动,谢双瑶对外一般也很少说这些,还是很低调的,走到哪一步就盘算哪一步。就像这会儿,也就是‘地图开疆’般撒了撒气,谢双瑶就立刻回到了统治者应有的务实中:这么好的地方,谁也不情愿撒手,资源宝库啊,就算现在不开发,也一定是要拿下来的,给后世留着也好啊。不过,不能否认的是,按现在的条件,即便是要维持对通古斯的占有,需要付出的资源也实在不小——物力都不算什么了,关键是人力,她上哪变出来那么多人啊!

  “得想想办法,啧……关键是通古斯的局势比我想得要复杂而尖锐,矛盾和接触都产生得太早了点……而对罗刹国的情况则了解得太不够多……”

  谢双瑶又翻看了一番文件夹,她觉得这些信息还不够,她还想知道得更多一些。于是,翻开电脑文档,又看了一下之前做的摘要,她的眉毛扬了一下。

  “有一个叙州的调任吏目救了一个罗刹贵族,并且把他送到了开原,刚从开原到羊城港两个月……怀疑是罗刹皇族……”

  “有点意思,他现在学会汉语了吗?要不要见一见他?”

第933章 明天开始做沙皇!

  “这个, 好吃,这个,好吃, 这个——不好吃。我喜欢, 这个, 我不喜欢, 这个,天, 蓝色,地, 黑色。”

  “天,蓝色、白色、灰色、红色——云彩是红色的。”

  “云彩是红色。地, 黑色——褐色、黄色——”

  迪米特里的手指在众多卡片上犹豫了一下, 但还是挑中了鲜艳的明黄色, 他试探性地看着老师,努力地组织着话语,“地——这个——”

  “落叶, ”在他对面,一个同样高鼻深目, 金发碧眼的学者同时说了好几个单词,都表达落叶的意思,“Feuilles——啊,你不知道这个。”

  他换成了汉语,“落叶,是的,这个是落叶的颜色。”

  是……颜色,这两个汉语词迪米特里是能够听懂的, 他立刻急切地点了点头,这样就学会了一个新的词语,叶、落叶。他跟着连续念了好几遍,随后露出了迷惑的表情来,“叶——也——我也——我也——”

  这两个词的拼音当然是完全一样的,老师只能在拼音下头标注了汉字,并且试图向迪米特里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即:在汉语之中,同音词比俄语以及所有其他欧洲语言都要多,拼音只是一种辅助阅读的手段,实际上字句的具体意思由拼音下方的汉字来决定。

  这种语言逻辑,对于迪米特里来说自然是极其巨大的挑战,迪米特里发现,这种陌生的,契丹人所用的语言,他们的词语发音往往极为简单,就像是一粒粒小小的积木一样,甚至可以拆解为单音词,同时通过这些单音词的互相组合,形成非常复杂的意思,譬如颜色,往往是双音,尾音是固定的‘色’,前面是形容词,天有时候是蓝色的,有时候是白色的。只要把‘色’字记住,那么,在遇到相似发音的时候,不管怎么样,首先就可以明白这形容的是一种颜色、色彩。再通过人们的音节去认识新的颜色。

  同样的,在好吃、不好吃,能吃、不能吃上,这种音节的简单相加也能奏效,因此,即便他和契丹人之间门语言不通的程度令人吃惊,但他们仍然能在过去的数月内,设法把一些契丹话的要素灌输给迪米特里,迪米特里甚至感到,如果再给他一年半载,他是有希望能够流利地说起契丹话来的。但目前来说,他还是只能把满腹的疑问憋在心里,糊里糊涂地任由契丹人安排着他的生活,就算有意见,他也无法表达出来,而面对契丹人的问题,迪米特里也只能非常遗憾地保持沉默,他完全不知道他们在问什么,就算有心把自己的秘密全都交代,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呀!

  对双方来说,他们共同的回忆都开始于那个突然的雪夜,天气突然变冷,在山林间门狼狈逃窜的迪米特里,几乎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就算不死在敌人的追捕之下,也会死于这突如其来的严寒之中——这就是他最后完整的回忆了,至于他是怎么在燥热中忍住不脱衣服,并且找到那一堆篝火,还能在火堆边找到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取暖,迪米特里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当他再度醒来的时候,迪米特里已经来到了有生以来最暖和的地方——他到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醒来时所同时感受到的寒冷和温暖,迪米特里首先看到的是皑皑的白雪,白茫茫的城墙从他的视线中延伸出去,天空中还飘着雪花,不断地增筑着雪砖的高度,但是与此同时他浑身上下却温暖而柔软,没有感受到丝毫寒气,所体会到的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柔软而温热的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