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太康帝对外戚郑家的戒心,更胜王丞相。或者说,太康帝对郑太后的孝心,远不及对皇权的在意。
毕竟,王丞相是大梁丞相,本来就该辅佐太子打理朝政。权臣再如何也是臣。
郑太后却是大梁太后,后宫干政是大忌,又牵扯到郑家这个外戚。太康帝焉能不忌惮?
不过,再如何忌惮,太康帝也只有不到半年的寿命。
再过两年,年轻的太子殿下也会猝死。
坐上龙椅的,将是那个笨笨呆呆的无知孩童,那个一生下来就反应迟缓的二皇子姜颢。
到那时,后宫中位分最高辈分最长的郑太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郑家,也会是最大的赢家。
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昭和殿那边送了奏折来。”李博元张口打破沉默:“殿下现在要不要批奏折?”
太子目光落在那一摞厚厚的奏折上,忽然觉得头痛。
这是从如山的奏折里挑出的最重要的一些送来,约莫占了每日奏折的两成。饶是如此,也足以让年少的太子殿下忙得灰头土脸了。
大梁地域辽阔,四十州三百郡一千余县。各地情形不同,政务繁杂。别说批阅奏折,能看懂奏折里写什么,都不是容易的事。
“拿来吧!”太子殿下深呼吸一口气。
李博元应一声,仗着身高力大,伸手抱住一摞奏折送到书桌上。
太子殿下坐在书桌前,凝神看了起来。几位伴读都陪在一旁。太子看完奏折,便顺手递给一旁的王瑾。
王瑾细细看了一遍,再给郑宸。
郑宸心里又是一声冷笑。
以前,靠太子最近的位置是他的。眼下,太康帝重用王丞相,太子对王丞相言听计从。王瑾也跟着水涨船高。
至于李博元,不乐意也看不懂奏折,麻溜地去研墨。
最年少的高凉王世子,一看奏折就连连打呵欠。眼睛骨碌碌转了一圈,去寻了几盘糕点来,又亲自去沏壶茶,殷勤地送到太子殿下面前:“堂兄饿了吧渴了吧!吃些糕点喝些茶,歇一歇再看奏折。”
太子哑然失笑,果然放下奏折,又吃又喝歇了一柱香时辰。
此时此刻,书房里的少年们有说有笑气氛容洽。除了郑宸,无人知晓未来的数年里,他们之间会成为彼此的敌人对手,不死不休。
两个时辰后。
太子打开一份奏折,目光一掠,忽然拧起眉头,面色不太好看。
郑宸不动声色地瞥一眼过来。
太子将奏折合上,对伴读们说道:“我要去一趟昭和殿,你们不必跟随,各自出宫回去歇一晚。”
四个少年一起应下。
伴读们一走,太子便迅疾起身,攥着那份奏折去了昭和殿。
此时正是傍晚,太康帝精力不济,从午后便入睡。
太子只得耐心等待。好在没等太久,太康帝便醒来了:“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奏折?”
……
第260章 奏折(二)
太子目中闪过阴霾,低声道:“父皇,这是边军左大将军上的一道奏折。左大将军在奏折中说,边军缺马缺粮,且两年未曾招募新兵,今年要招募士兵。请朝廷调拨两百万两的军费。”
也难怪太子眉头皱得紧。
这两年北方干旱大灾,大梁税赋去年减了两成,今年收上来的税赋就更少了,不足七成。朝廷要养四十万军队,要养满朝文武官员,要供养皇室宗亲,还要挤出银子来修河道赈济百姓,什么都要银子。国库早就空得能跑马了。
左将军张口就要两百万两军费,朝廷根本拿不出来。
太康帝看太子一眼:“左大将军这份奏折,王丞相看过了吗?”
太子点头:“儿臣今日看的奏折,都是王丞相挑出来的,王丞相定然看过了。”
能到太子眼前的奏折,是经过筛选的。王丞相既然没压下这份奏折,可见是支持左大将军。
“四十万军队里,边军占了四分之一。每年用来养边军的军费,高达四百万两。”太子愤怒低语:“京城驻军,也不过如此。朝廷对边军可谓优厚至极。”
“现在朝廷因北方旱灾闹得焦头烂额,户部上下都在忙着筹措粮食赈济。左大将军这时候张口索要军费,实在过分。”
“说句难听的,便是朝廷挤出军费来,到最后,这些银子有多少用在士兵身上,有多少进了左大将军的私账……”
“不得胡言乱语!”太康帝费力地瞪了太子一眼:“左大将军为国为朝,赤胆忠心,在边关一守就是十五年。边境安宁,都是左大将军的功劳。”
至于喝兵血这等事,哪个军队里没有?区别只在于,有的武将平庸无能,除了喝兵血一无是处。左大将军却能带出一支精锐的边军,守住边关,将柔然鞑靼等外族挡在关外。
太康帝对左大将军的优容,也正因此而来。
年轻气盛的太子,却咽不下这口闷气:“功劳是有,不过,也不能这般骄狂。这军费不能给。”
太康帝却道:“给!立刻批复奏折,照着左大将军说的数字拨军费。”
太子一惊,霍然看向太康帝:“父皇!这么一来,户部今年的军费就大大超支了。这么大的缺口,要怎么填补?”
太康帝说了这么多话,脸上已有了倦色,声音也低了下来:“各地驻军的军费,都减三成。还有赈济灾民一事,也缓一缓。”
太子:“……”
太子难以置信地看着太康帝,声音微微发颤:“父皇真的想清楚了吗?驻军军费减了三成,只怕驻军将士们心中愤愤不满。北方灾情严重,如果不及时赈济缓和民愤,就会惹出大乱子了。”
太康帝吃力地吐出几个字:“总得先保证国土安宁。”
太子哑然无语。
太康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外忧内患,先攘外再安内。驻军少些军费,顶多就是发发牢骚怨气大些,翻不出大浪。北方旱灾严重,已经饿死了许多人。赈济不力,也就是再多饿死一些百姓。
边军的军费,是万万不能省的。
太康帝闭上双目,疲惫地吩咐:“你照着朕的意思批阅,明日将奏折给王丞相。”
太子深深呼出一口气:“是,儿臣这就去批阅奏折。”
隔日,太子将批复过的奏折给了王丞相。
王丞相早有预料,接了奏折看过后,拱手道:“既然皇上和太子殿下首肯,臣这就让人请纪尚书和安国公来。”
纪尚书是户部尚书,安国公是兵部尚书。这么一笔巨额军费要调拨,自要通过户部和兵部。
片刻后,纪尚书和安国公匆匆而来。
王丞相将奏折给两位尚书。纪尚书看完后,眉头紧皱:“敢问殿下,奏折上的批复,是殿下的主意,还是皇上的意思?”
太子沉声道:“父皇昨日说过,将驻军的军费减少三成。赈济北方受灾郡县的事,也可缓一缓,要先挤出这笔军费来。”
说到底,这大梁是姜氏天下。国库里的银子,太康帝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纪尚书面无表情地应下。
安国公也没什么可说的,只道:“军费先拨到兵部。”
这也是合乎规矩流程的。不过,银子进了兵部衙门,少不得要被扒一层皮。再经左大将军之手,再到士兵们头上,就不知还剩多少了。
太子因为此事,心情不佳,接下来几日都沉着脸。
郑宸私下里进言:“这个左大将军,执掌边军十余年,眼里只有王丞相,哪里还有皇上和殿下。”
这话正说中了太子心里的不满。
如果不是有王丞相撑腰,左大将军哪敢这般索要军费!事实上,这两百万两的军费,怕是还没送去边军,就要截留出一部分悄悄送去丞相府了。
朝廷这等延续了数十年的陋习,连太康帝也没法子。
太子气闷地哼了一声:“暂且忍一忍。等日后……哼!”
等日后,天子驾崩他这个太子登基为新帝掌控朝政了,便除掉左大将军这等桀骜不逊喝兵血的蛀虫。
郑宸对太子的心思了然于心,低声道:“眼下皇上病重,殿下没有正式掌权,就忍一忍吧!王丞相虽然私心重些,眼光总是有的。左大将军也是有些能耐的。”
太子又是一声冷哼。
有能耐就能这般跋扈嚣张吗?
有本事就要在朝廷艰难度日的时候索要军费吗?
这和趁火打劫有什么两样!
郑宸看着太子愠怒的脸孔,继续低声道:“军中有诸多武将,左大将军虽然厉害,边军也不是非他不可。”
太子心里一动,看向郑宸:“你以为谁能替代左大将军?”
郑宸想了想说道:“殿下既然问,我就斗胆说一回。”
“朝中几位大将军,范大将军执掌神武营,刘大将军执掌御林军,还有宋将军等人,都是能征善战之辈。”
“如果殿下将他们换一换,官职品级不变,就不会惹来太多非议或阻力。二来也能防止武将们派系林立。”
第261章 忠心
太子听得心里一动,深深看郑宸一眼:“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郑宸低声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可以徐徐图之。这大梁天下,迟早是殿下的。等殿下真正掌权之日,想做什么,谁能阻拦!”
热血气盛的太子殿下,听着这番话顺耳极了,终于展颜而笑:“说的没错,孤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郑宸拱手,正色说道:“我愿为殿下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力!”
太子欣然一笑:“你我一同长大,情同手足。将来我绝不亏待你。”顿了顿,低声道:“如今朝事要依靠王丞相,所以,我平日总要厚待王四郎几分。这都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的。在我心里,总是你最亲近最值得信赖。”
郑宸一脸感激感动,低声应道:“殿下的心意,我都明白。我也盼着殿下能知道我的忠心。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何事,我都站在殿下身后。”
太子大为动容,用力握住郑宸的手:“我一定不负你。”
君臣之间,和男女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献上你的一颗心,我绝不辜负你。
郑宸和太子相视一笑,心里在盘算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