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陈瑾瑜欣然一笑:“我也是这么打算的。一别五年,我都想念我娘的絮叨了。”
马耀宗咧嘴一笑:“你也就是这时候想想。真等见了面,最多两日,你就要嚷着头痛了。”
第804章 番外之外任(二)
不得不说,马耀宗真的很了解自家岳母,更了解自己妻子。
夫妻两人在路上奔波了大半个月才到了豫州府。和岳父岳母重逢相聚,一开始激动喜悦,相拥落泪,急不可待地一叙别情。
亲香不过三日,母女两个就开始互看不顺眼,彼此吐槽了。
“听听我娘说的是什么话!”陈瑾瑜在自家夫婿面前愤愤不满:“什么都不懂,一味怪我放弃了天子舍人的好差事,跑到豫州这等穷地方来当官。也不想想,我们陈家祖孙都在御前当差,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天子舍人,时日久了,不结党也成党了。”
“皇上花了那么多时间心血,才废了朝堂结党营私之风。我和祖父怎么能让皇上的心血付之东流。我避让出宫,是最好的选择。”
“再者,我这些年一直伴在皇上身边,虽然深得皇上信任器重,真正有功的差事却没几桩。不知多少人背后说我是佞臣。”
“我要做真正的大梁重臣朝堂高官,就该脚踏实地,从亲民官做起。”
“我有我自己的理想抱负。我娘什么都不懂,就会絮叨。”
说得口干舌燥之际,一杯温热得恰到好处的清茶递到手边。陈瑾瑜接了茶,一饮而尽,心里的郁气稍平。
马耀宗低声笑道:“岳母这也是心疼你,你别往心里去。”
陈瑾瑜轻哼一声:“你别为她描补。她一小半是为我,一大半是为我兄长不平呢!”
“大哥在博望县做县令,不知要熬多少年才能升官。我这天子舍人,一外放就是郡守。比大哥的官职高了许多。做上一任我就能回京城,转任六部。我娘这是替我大哥眼热哪!”
这确实是岳母的做派。
马耀宗咳嗽一声,压低声音:“除了这些,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
陈瑾瑜又哼一声:“还有就是康哥儿被接进宫中和宝儿公主作伴的事。我娘替宝贝孙女心中不平,觉得应该让孙女进宫做太子伴读才合适。”
姚氏亲手带了孙女一年多,对孙女十分疼爱。来豫州的时候,本想将孙女一并带来。儿子儿媳都不乐意。她只得将宝贝孙女留下。来了豫州之后,事事都顺心,就是总惦记孙女。
现在女儿来了,听闻外孙康哥儿有这样的好运道,姚氏就替孙女打抱不平上了。不敢说皇上偏心,便嘀咕着孙女进宫才更合适。
陈瑾瑜听了这等偏心眼的话,生了一肚子闷气。
马耀宗也不向着自家岳母说话了:“岳母这么说可就不对了。你在皇上身边相伴十一年,这样的情谊,谁都不能相比。皇上接康哥儿进宫,可不是看在陈家的颜面,是因为你。”
“如果真要挑合龄的女童陪伴公主殿下,京城多得是,何必非要从陈家挑?”
可不是么?
陈瑾瑜郁闷极了:“这等话,和她根本说不通。今日说话,气得我头痛。明日我们就走,这豫州府我是不想待了。”
这一边,姚氏也在对丈夫吐苦水:“这丫头,人越大翅膀越硬了。我就说她几句,她就对我撂脸色。我是她亲娘,生她养她,还不能说她几句了?”
陈刺史温和提醒:“你是生了她,养她的是祖父祖母。”
姚氏被噎了一下,怒瞪夫婿一眼:“我又不是不想养。还不是当年你非说留瑾瑜在二老身边,代你我尽孝,使得我们母女分离,感情也不亲近。我说她几句,她都不乐意。”
陈刺史好脾气地安抚妻子:“这都陈年旧事了,还提他做什么。我们瑾瑜是大梁第一位女郡守,将来还会转任六部,说不定能做到一部尚书。这般光宗耀祖,你这个娘亲颜面有光。将来也是要被族谱记一笔的。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姚氏好哄得很,被丈夫这么一说,面色顿时大为缓和。
陈刺史又道:“倒是你,在女儿面前说话得有些分寸。有些话能说,有些话就不该说了。”
“康哥儿被接进宫中,陪伴宝儿公主一同长大。日后皇上要册封宝儿公主做太子,康哥儿就是太子伴读。这样的好事,你不替康哥儿欢喜,反倒说些没影子的酸话,说什么囡囡进宫更合适。瑾瑜听了能高兴吗?”
姚氏被说得有些心虚:“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
“随口一说,也不该说。”陈刺史做了三年豫州刺史,权威日重,板着脸孔时,格外威严:“皇上行事,自有深意,你一个臣妇,岂能说三道四指指点点?”
“皇上和瑾瑜是年少至交,多年君臣好友。皇上愿意接康哥儿进宫养着,完全是因为和瑾瑜的情谊。和陈家无关,和马家也没干系。”
“再者,太子伴读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当年的四个太子伴读,现在屹立不倒的只有一位王侍郎。其余三人是什么结局下场?”
姜颐李博元郑宸,不管是什么缘故,总之都是年轻殒命。
姚氏听到这些,心里直发凉,生生打了个寒颤,抓住陈刺史的衣袖:“进宫做伴读这么凶险,我们囡囡还是别去了。”
陈刺史吓住了妻子,心里微微一笑,脸上叹气连连:“是啊,囡囡在亲爹亲娘身边,康健平安地长大,有什么不好。做人可不能野心太甚。”
姚氏总算有些良心,又替外孙操心起来:“要不然,你写封信给公爹。请公爹多看顾康哥儿几分,别让他在宫里受了委屈。”
陈刺史笑着点头,心想皇上让康哥儿进宫,约莫还有一层深意。
宝儿公主将来被册封为太子,便是未来的大梁天子,等成年后,也是一样要招赘婿的。皇上将康哥儿接进宫中,亲自照看,也有看看康哥儿品性的意思。说不得,康哥儿就是日后的太子夫哪!
当然,这些话就别和妻子说了。免得妻子心里再泛酸,和闺女说话的时候冒酸水,惹得闺女和女婿都不痛快。
姚氏也不傻,琢磨两天,竟也想到了这一层。悄悄扯着陈瑾瑜私下嘱咐:“你说,咱们康哥儿有没有运道,做宝儿公主的夫婿?”
第805章 番外之外任(三)
大梁有些地方,有定娃娃亲的风俗。孩子刚出生,就定下亲事。还不会走路说话,就有了未婚夫未婚妻,孩子打小就时常相见,彼此相熟,倒是比盲婚哑嫁强得多。
陈瑾瑜听得哭笑不得:“娘,这等话可别乱说。皇上让康哥儿进宫,是做伴读。可不是做童养夫。”
“都差不多。”姚氏这时候脑子转得飞快,低声笑道:“康哥儿比宝儿公主小了一岁多,年龄也算合适。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要说陈瑾瑜没想过此事,也是不可能的。做娘亲的,难能不为儿子打算?不过,孩子实在太小了,影子都没有的事,还是少想为妙。
“总之,这些话以后别再说了。”陈瑾瑜正色嘱咐:“皇上待我恩厚,但我不能失了臣子对天子的敬畏之心。娘也不该擅自说宫中如何。这都是犯忌讳的事。”
“万一传到京城,传进皇上耳中,皇上会怎么想?祖父身为大梁丞相,又该何以自处?”
“我们陈家,和以前不同了。往日在南阳郡,爹是县令,娘能接触的,就是博望县里的妇人女眷。如今爹身居高位,娘是刺史夫人,一言一行都有人看在眼里,得格外谨慎。”
姚氏讪讪应是。
陈瑾瑜道:“我们明日就去赴任。”
母女两个见了面吵吵闹闹,到分别的时候,又有些依依不舍。姚氏拉着女儿的手,长吁短叹:“你这一走,下一回再见你,不知什么时候了。”
陈瑾瑜笑道:“我去汝南郡赴任,离豫州府就是几日路程。以后有了公差,我就得来豫州府。若是娘想我了,去汝南郡小住一段时日也无妨。”
姚氏这才欢喜起来:“等你安顿妥当了,我就去汝南郡。”
陈瑾瑜心想我真不该多这个嘴。
夫妻两人拜别陈刺史,一同去汝南郡赴任。
陈瑾瑜任汝南郡守,马耀宗是汝南郡长史。
夫妻两人一同做官,且妻子比丈夫官位高了一头,这在大梁官场上也是头一遭。
汝南郡的官员们,在心里暗暗嘲笑夫纲不振的马长史,见了面却是格外热络客气。
毕竟,马长史也是皇上身边的老人,颇有圣眷。马家当年是养马起家的,至今还在为南阳亲卫营养马哪!从龙之功排不上第一,也得是前三之列了。
马耀宗自少就性情圆滑伶俐,这几年在吏部当差,更是历练出了一身圆滑。在接风宴上,和一众同僚下属推杯换盏,说说笑笑,没摆半点架子。
陈瑾瑜就不同了。她这个天子舍人外放做官,言行举止都得格外谨慎,不能疏漏之处,让人指摘嘲弄。
好在这等场景,她司空见惯,半点都不怵。往日她打交道的都是六部尚书重臣和后宫太皇太后李太后这样的人物,眼前这些官员,官职最高的也不过从五品。比官职,她是郡守。比靠山,谁也没她强硬。
她离京赴任的时候,天子还特意派了一队御林军随行护送。现在这一百御林侍卫顺理成章地留下,做她的亲卫。此时,便有几个身高力壮的御林侍卫持刀站在她身后。但凡谁有一个眼神不敬,手中长刀就拔出来了。
这样的威势,谁敢不敬?
谁能不服?
自然也就没人敢对女郡守指指点点,甚是格外恭敬。
有县令起身敬酒,陈郡守动也不动,微微笑道:“本郡守从不饮酒,今日便以水代酒。霍县令可别见怪。”
霍县令哪里敢见怪,连连陪笑,一口饮尽。
宴席散后,陈郡守马长史相携而去。一众汝南郡官员各自长松一口气,连句小话都不敢说,各自匆匆散去。
“今日陈郡守真是威风。”
寝室内,马耀宗伸手为妻子更衣,动作娴熟,可见平日没少做过这等事。
陈瑾瑜嫣然一笑,顺势靠进夫婿的胸膛:“新官上任,总得威严些。拉拢人心的事,就劳烦马长史了。”
夫妻两人,一个郡守一个长史,一个严厉一个温和,一人红脸一人白脸,再合适不过。
这都不用商量。两人早就有默契了。
马耀宗搂着妻子的纤腰,低声笑道:“下官什么都听郡守大人的。”
陈瑾瑜笑着白夫婿一眼。年轻夫妻,闺房之乐,不必细述。
陈郡守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汝南郡吏治,巡查诸县城。
不愧是跟随了天子多年的心腹,陈郡守将天子那一套铁血手段学了个十成十。一边巡查,一边就地斩首杀人,该罢官的罢官,该抄家的半点不手软。
汝南郡官场震荡了小半年,掉了两颗脑袋,摘了三顶乌纱帽,抄了三家为祸一方的豪富大族。这一番清洗过后,汝南郡的官员们老实如鹌鹑。汝南郡的世家大族更是战战兢兢,交纳田赋一个比一个积极。
陈郡守犹自不满意,在给天子写的私人书信里进言。
“……官场贪墨腐败早已成风,杀了最大的硕鼠,能震慑一段时日。一旦监管不力,又会卷土重来。”
“朝廷应该设立相关的法度,从根源上杜绝贪墨懒政。”
半个月后,天子的回信来了。
“朕登基之后,就想做这一件事。以前龙椅未稳人心未定,不便下手。今时今日,已经可以着手了。”
“朕已和陈丞相王侍郎商议此事。就从京城开始,从吏部开始,重新竖立官场吏治之风。”
“大梁官员众多,分任各地。此事推行起来,不是易事。不必太过急躁,一步一步推进。”
“路虽远,行将必至。”
路虽远,行将必至。
陈郡守将天子的回信看了一遍又一遍,默默品味其中的雄心壮志,只觉心潮澎湃,难以平复。
她来汝南郡半年多,借着天子威势和祖父父亲撑腰,大刀阔斧地整顿汝南郡官场。就这也离众下属归心差得远。治理一郡尚且如此不易,皇上要治理大梁万里江山,更是艰难。
吏治变革不是小事,牵一发动一身,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