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恶女,只想造反 第126章

作者:闫桔 标签: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爽文 穿越重生

  陈皎默了默,不要脸道:“你信不信我跑到他跟前告你的状?”

  汪倪斜睨她,“随,随便。”

  马春忽然出来,把陈皎拉了进去,说道:“外头冷,小娘子莫要受了寒。”

  陈皎指着外头道:“那人对我不敬。”

  马春:“小娘子勿要与他一般见识,关于崔郎君的腿疾,奴婢倒知晓一些,汪倪说在他去到崔家前就受过伤。”

  陈皎诧异道:“他说的?”

  马春点头,“汪倪爱食烧鸡,奴婢经常给他吃,有时候问话他会说。”

  陈皎半信半疑,“一只烧鸡就能套出话来?”

  马春点头。

  陈皎又问:“那他跟崔珏的主仆关系……”

  马春:“他说他是崔郎君捡的。”

  陈皎:“???”

  马春八卦道:“那孩子也怪可怜的,没爹没娘,好像是在一个雪天里被冻得半死,是崔郎君把他捡回去养活了,不仅给衣穿饭食,还教他识字明理。”

  陈皎:“汪倪功夫甚好,可知是怎么得来的?”

  马春:“他没说,不过以前崔郎君家中条件殷实,好像只有一个阿娘。”

  陈皎愣了愣,“那他爹呢?”

  马春摇头,“不清楚,没说。”

  陈皎口无遮拦道:“难道也跟我娘一样是养在外头的外室?”

  马春:“他不愿提,但见那情形,想来崔郎君跟父辈的关系是不太和睦的。”

  陈皎继续八卦问:“那他阿娘呢?”

  马春道:“汪倪说死了。”

  陈皎沉默。

  站在外头的汪倪听着二人的八卦,心中生出不屑,他就想不明白自家主子怎么会对陈九娘生出兴致。

  望着远处的火光冲天,汪倪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那时的崔珏还是少年郎的模样,君子六艺,处处不落。他会挽剑花,因为有点功夫底子,甚至早前还曾盼着从军杀敌。

  汪倪不知道他身上发生过什么,只知道自己被捡回去时他家主子的双腿就被折断过,据说是被家法打折的。

  他想不明白,一个人要犯多严重的错,才会被惩罚打断双腿。

  后来南逃,崔家人把母子丢弃,胡人把他阿娘活生生拖走……

  曾经,崔珏把他从雪地里捡回去。而那次,是他把崔珏从鬼门关里背出来。

  汪倪直直地望着黑暗中的火光,仿佛看到胡人屠城时的情形,就跟现在徐昭他们屠杀义军一样。

  惨烈的哭嚎声,呼救声,女人惊恐的求饶声,以及刀剑割破血肉,砍断骨头的声音……各种声音汇聚成为人间炼狱。

  属于中原汉人的惨烈悲歌。

  那些血腥暴力的场景陈皎不会去瞧,裴长秀曾对她说过,她不是该上战场的人,就应该坐在背后,让生来就是武者的人去行世间之恶。

  现在裴长秀满身是血,手中的屠刀毫不留情砍杀到义军和信众身上,只为闵州明日的太平。

  胡宴等人杀红了眼。

  这场杀戮比鹤庄厉害多了,死伤的人更多。可那又怎么样呢,日后去到中原,更是要用鲜血筑就前程。

  以前裴长秀说她曾砍杀过数十名胡人,当时胡宴还不信,今日彻底信服。

  他觉得他们这帮人都有一股子邪劲儿在里头。陈九娘自不消说,崔珏如此,带头下来的人没有谁有一颗刚正之心,全都是他妈些邪门歪道!

第66章 退后,我要开大了

  血战持续到天明方才结束,尸体与鲜血交织,现场可怖无比。

  一道鸣镝冲上高空,告知陈皎这场清理结束。

  官兵们不想去挖坑埋人,直接在城内的空地上烧尸,一茬又一茬的烧。

  此次歼灭信众五百多人,大部分义军被俘虏,因为他们宁愿被俘虏,也不愿意跟行尸走肉作战。

  寻常百姓到底比不得上过战场杀人的官兵,跟行尸走肉作战,可比普通的杀人抢劫可怕多了。就算你把他们卸下一条胳膊,仍旧能不死不休纠缠到底。

  被俘虏的义军是彻底被打服了的,个个都老老实实去清理尸体狼藉。

  裴长秀等人对太守府进行一番清查,从中找出不少财物。那些钱财皆被封存起来,等待陈皎处理。

  直到下午晚些时候,场地才清理得差不多了。陈皎进城前往太守府,目前城门仍旧关闭,官兵们继续在城内搜捕大乘教余孽信众,将其斩尽杀绝。

  库房里的财物陈皎粗粗看过一眼,让裴长秀差人记账目,而后取一部分分发给官兵做打赏,余下的后续还需要重建。

  闵州十一郡,挨个清理下来着实耗时耗力,也幸亏有几个郡人烟少,幸免于难,也给他们省下不少麻烦。

  六里潭的清理持续到年初才彻底把秩序稳定下来。

  陈皎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先把荣城周边的郡清理干净,给大乘教信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内部发生分歧。

  事实证明此举是有效的,些许信众听说鹤庄、六里潭等地被官兵清理后,变得惴惴不安。

  那种忐忑的滋味很微妙,就是知道一头猛虎快要逼过来了,但什么时候来却又是未知数,无端叫人心神不宁。

  就在陈皎等人驻扎在六里潭,计划图谋下一郡汾阳时,年前方孝宣写给祖父方月笙的家书送到了他手里。

  小子洋洋洒洒写了许多牢骚,有他一路过来的经历,也有闵州现在的情形。

  方月笙握着家书,仿佛看到自家孙子极速成长的模样。闵州那边的情形他是晓得的,去年朝廷里的方家人就书信回来告知上头会让淮安王派兵平乱。

  闵州年年战乱,纵使这次被惠州平乱,只怕管不了多久又会生事,他命人把老三方世宏叫来。

  不一会儿方世宏进屋,方月笙把信函递给他,说道:“阿齐来信了,你瞧瞧。”

  方世宏好奇看家书,时不时失笑,时不时又皱眉。

  方月笙道:“他这会儿跟陈九娘他们在闵州行事,想来那边的情形极为严峻。”

  方世宏:“倒是难为阿齐了,也不知经不经受得住历练。”

  方月笙捋胡子道:“他还年轻,若这点苦头都吃不下,以后还成什么事?”又道,“我担忧的是朝廷不作为,就算这次陈九娘他们把起义平息,万一明年又生事呢,岂不是白干了?”

  方世宏严肃道:“爹所言甚是,待他们把乱子平下来,也不知朝廷会派何人过去治理,倘若又是不靠谱的,那闵州百姓只怕还得遭殃。”

  方月笙沉吟片刻,方道:“阿齐他们费了这般力维护闵州,断不可再受战乱之苦。”

  方世宏点头,“爹有何想法?”

  方月笙深思道:“我写书信送到奉州,让京里的老四他们就闵州州牧一事斡旋一番,若能派得才干之人过来治理,也算是拉闵州百姓一把。”

  方世宏:“甚好,免得阿齐发牢骚。”

  于是当天方月笙提笔书写家书,差家奴快马加鞭送至奉州京城,让京中的老四方世林想法子疏通朝廷里的关系,争取把闵州州牧一职安排成自己人。

  此举有二,其一是稳定闵州;其二则是布局。

  方月笙见识过陈九娘的行事手腕,他不信淮安王,但她信陈九娘。再加之方孝宣的家书,也细说了他们在闵州做的那些事,桩桩件件皆是为民。

  方家家风清正,方月笙在朝廷里几十年,早就看透朝廷的腐败。如果惠州能扶持起来,他宁愿在地方上谋立足之地,而不是把希望抱到朝廷那摊烂泥上白费心机。

  这封家书承载着方家人力挽狂澜的最后努力,原本他们只是想拉闵州百姓一把,哪曾想京中的方世林是个猛人,狠狠地推了惠州一把。

  而更狠的是陈九娘接下了,仅以两千兵,便干了一票大的,把通州给图了!

  初春向阳,到处都生机勃发。

  今年闵州的气候没有惠州那边冷,地里的冬小麦熬过了寒冬,迎来了旺盛生长的时机。大部分荒芜的田地已经被勤劳的人们开垦出来,为播种春小麦做准备。

  只要有足够多的田地供养他们,百姓没有一个懒的。又因着人们手里的地比以往多,个个都有干劲。

  陈皎暂且镇守在六里潭,徐昭他们前往汾阳围剿大乘教。鉴于有了围剿经验,胡宴等人已经轻车熟路,避免与其硬碰硬,从内部瓦解以毒攻毒。

  天气暖和了崔珏也过来一趟,他的状态比冬日要好得多。陈皎问起中幽那边的情况,崔珏道:“大部分已经走上正轨。”

  陈皎:“宣传做得怎样?”

  崔珏回道:“自然是耳提面命,州府好不容易才把叛乱平息下来,断不允大乘教再生是非,日日都命差役们传播其危害,以及弥香散的可怖之处。”

  陈皎点头,“甚好,我们拼死卖活的,容忍不了信众死灰复燃。”

  崔珏淡淡道:“那就全杀光好了,反正都是叛军。”

  陈皎皱眉,“光杀没用,还得驯化。”又道,“之后不仅惠州要宣扬大乘 教的害处,隔壁通州,乃至咱们惠州,都要宣扬它的危害,免得漏网之鱼又转移到其他地方生事。”

  崔珏点头表示赞许,“是这个道理,愚民未开化,经不起忽悠,跟着起哄。”

  陈皎却有不同的看法,“那也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倘若还有盼头,谁把希望寄托到鬼神身上?”

  她跟崔珏到底有不同之处,如果说崔珏心智冷硬残酷,那她还有点人情味在,晓得换位思考。

  这点人情味对于权力者来说极其重要,就算失控,也能及时悬崖勒马。

  二月中的时候,汾阳那边传来消息,局势得到控制。

  不仅如此,他们还意外得知,弥香散是可以解的,只不过条件是服用时间在半日内初始发作前。

  这个情况是王学华发现的,源自于一位老道士。

  那老道士道号玄清道人,受不了大乘教的信众向他宣扬大乘教能拯救世人,他只信炼丹能获得长生不老。

  双方信仰不一,起了不小的冲突。

  六十多岁的玄清道人是个暴脾气,也略懂拳脚。在跟信众干架死磕时,把几位信众往粪坑里按。

  有位信众才服过弥香散,被灌了满嘴大粪,顿时呕吐得昏天暗地,不曾想稀里糊涂把毒给解了。

  原理跟食用河豚中毒后灌粪使其呕吐排毒差不多,虽然过程粗暴恶心了点,但好歹捡回一条命,不至于变成行尸走肉。

  也该那位信众命大,呕吐得虚脱后,意外发现自己的状态不再像先前那般狂躁,手也不会无故发抖了。

  恰巧王学华等人过来抓人,那信众后知后觉了许久才喜极而泣。

  当时现场无法直视,全都是污秽。那位一心炼丹求长生的玄清道人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对于他来说大乘教都是狗屎,修仙求长生才是正经,谁也不能阻拦他下山来找炼丹的药材。

上一篇:御膳厨娘有读心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