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恶女,只想造反 第87章

作者:闫桔 标签: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爽文 穿越重生

  陈皎:“……”

  她憋着一股子劲儿指了指他,甩袖而去。

  马春赶紧跟上。

  崔珏在后面行礼道:“预祝九娘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陈皎不予理会,结果马春也跟她八卦,小声道:“欸,小娘子,那个周郎君的牙好白啊。”

  陈皎:“……”

  简直有毒!

第45章 不服来战

  主仆二人跟上大部队,陈皎有话要跟胡宴说,把他叫了过来。

  胡宴把缰绳递给士兵,上前道:“九娘子。”

  陈皎:“入了怀安郡地界我们就会跟徐都尉分道儿,你和宋青把底下的兵盯紧点,沿途若谁敢生事,格杀勿论。”

  胡宴:“明白。”

  陈皎又叮嘱了几句。

  稍后马春搀扶她上马车,又在背后小声议论周宝雨的龅牙,陈皎受不了揪了她一把,马春笑了起来。

  并非是她们总盯着别人的长相评头论足,而是那门牙实在太抢眼了,陈皎确实对这个周宝雨印象深刻。

  怀安郡紧邻章陵郡,沿途过去军纪严明,倒也顺遂。

  待众人抵达怀安郡内,陈皎等人与徐昭他们分头而行,各自赶往目的地。

  曹士安在州府做主记,陈皎问他先去哪个县,他举荐盛县,因为那里有一个叫鲁东荣的官绅,是个非常特别的老儿,她可以去看看当地的情况。

  陈皎好奇道:“这老儿有何特别之处?”

  曹士安捋胡子,说道:“以前鲁公在闵州任职时我曾见过一回,他嗜好农学,说致仕后便要一门心思种点地。”

  陈皎:“他会种地?”

  曹士安:“据说《氾胜之书》背得滚瓜烂熟,没有九成也有七成。”

  听他这一说,陈皎倒想见见这个老头儿了。

  众人前往盛县途中,已经有不少农户开始收割水稻。

  今年气候不错,庄稼长势喜人,一眼望去,田里金黄一片,稻穗沉甸甸的。

  不过跟现代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一亩肥沃些的田收成也不过三石。

  秋收后便要上缴公粮,在田里劳作的农人见到这群官兵,无不恐慌,生怕他们生事。

  陈皎路过时问了问村民今年的收成情况,那男子警惕打量胡宴等人,说道:“今年风调雨顺,收成比去年好。”当即试探问,“诸位可是官家?”

  陈皎倒也没有隐瞒,应道:“对,我们要去盛县。”

  男人又偷偷瞟了一眼官兵,“是要打仗了吗?”

  陈皎失笑,“不打仗,咱们惠州太平着呢,就过去看一看。”

  男人“哦”了一声,便不想再多说了。

  等一众人抵达盛县已经是好些日后了,该县的父母官郭通之亲自前来接迎。

  他五十多的年纪,个头清瘦,鹰钩鼻,样貌生得恶,陈皎肤浅的觉得此人应该不太好说话。

  但恰恰相反,郭县令穷得叮当响,衣着简朴,连穿的鞋底都快磨穿了。

  见到这群祖宗,他叫苦不迭,两百官兵,这么多张嘴,着实为难。

  一行人去到城里,比魏县要好多了,不过衙门是真的寒酸,到处都破破烂烂的,人也没几个。

  陈皎觉得衙门好像是真的穷。

  先前魏县安置的官舍好歹还像个样,这里完全不能看,墙壁掉灰,床也不过是几块木板拼凑而成。

  马春无比嫌弃,抱怨道:“这哪里是官舍,简直跟牲口住的圈差不多。”

  陈皎:“……”

  她把曹士安叫过来,问他衙门里的情形,曹士安过来回话,说特地去郭县令住的家属院看过,也破破烂烂的。

  陈皎无语了许久,合着这趟她还得倒贴?

  稍后曹士安出去了,马春打趣道:“那个郭县令看着很凶的样子,不曾想穷成这般,倒是意外。”

  陈皎也很意外,她默默看着周边环境,今晚也只有将就着了。

  翌日先让曹士安他们去衙门查账,当地有四名士绅,挂名的田地并不多,都在合理范围内。

  陈皎觉得稀奇,问了一嘴,郭县令说他们县的士绅不一样,不欺民。

  其中最有名气的是鲁家庄的鲁公,因着兴致使然,喜欢育种,周边村民都喜欢到他家拿种粮,若该年收成好,则会酌情收取一点粮作酬劳。

  衙门里穷得叮当响,又暂时未查出异常来,陈皎坐不住,索性去了一趟鲁家庄。

  那鲁家庄是个村,陈皎由胡宴等人陪同过去了一趟。

  骑马快捷,下午到了该村,就见不少村民带着家里头的新米送到鲁家,说给鲁公吃新。

  带的糙米也不多,一斗的样子。

  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了,听村民说还等着谷桩发第二茬牙抽穗,还能再收割一次。

  不过产量要低得多,若是遇到年份好,能有半石多。

  村里栽种了许多柿子树,周边山林环绕,颇有几分与世隔绝的祥和安宁。

  该村大多数村民都有自耕地,盛县总共才只有两个乡,人烟比魏县稀少得多,猎户倒有许多家。

  去年时疫也死了些人,人口更少了,加之当地的士绅威望高,风气好,也没恶霸欺凌,土地兼并不严重,算是一片世外桃源。

  因为太偏了。

  到处都是山!

  鲁家的家奴把陈皎等人请进院子,这里可比衙门的条件好多了。

  鲁东荣喜清净,上了年纪精力差,教后辈学农没什么耐心,但也不想后人做官,觉得没意思。

  目前他们家开办得有一间私塾,一些有闲钱的富农会把孩子送到学堂,交给夫子的束脩是一部分收入。

  家中也有上百亩田地,除了育种的那些田地外,其余则请农户耕种,一家子的日子过得简单清闲。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道,这种祥和安宁是极其难得的。陈皎算是开了眼,她觉得这种日子才算得上正常。

  如果再把税收降些,那就更安逸了,至少靠着勤劳能得温饱。

  见到陈皎等人,鲁东荣觉得意外,不明白州府怎么派人过来了。

  陈皎说明来意。

  鲁东荣瘪了瘪掉牙的嘴,用官话道:“郭县令体恤百姓,没什么好清查的。”

  陈皎直言道:“衙门看起来挺穷。”

  鲁东荣:“清官不易做,穷尽一生,结果还两袖清风,谁愿做这样的官?”

  陈皎被噎得无语。

  鲁东荣抱手审视她,警惕问道:“九娘子今日来鲁家庄,可是想查我们这些士绅的底?”

  陈皎笑了笑,“我就是好奇。”顿了顿,“今日曹主记没一起过来,他同我说起鲁公,言语里颇有崇敬,说你嗜好农学,便过来瞧一瞧。”

  鲁东荣半信半疑,“就这般?”

  陈皎:“不哄你,鲁公若得空,可否领我瞧瞧你的成果?

  “那曹主记说你熟读《氾胜之书》,在农学上颇有造诣,九娘我最是敬重能把地种好的人。”

  鲁东荣不屑道:“你一小女娃休要拍老夫马屁。”

  当即差人去把他的孙子鲁正男唤来,带他们随处转转。

  鲁东荣育有二子二女,目前大儿子已经过世,鲁正男是嫡孙儿,承父辈遗志,专心攻农学。还有一位小叔则在朝廷里为官,鲁家庄的根以后也会落到鲁正男身上。

  那鲁正男三十多的年纪,身得端方清正,一袭布衣,言谈举止从容不迫,颇有闲云野鹤的自在。

  他说这会儿后山有梨吃,带他们去摘梨。那些梨都是鲁东荣用其他枝条接过的,也就是嫁接术。

  一众人穿过后院,去往后山,路边种满了各种菊花,正陆续绽放。

  山坡上种着许多果树,有梨,橘子,桃,葡萄架,还有一些陈皎不认识。

  胡宴忍不住道:“这地方甚好,山清水秀的,好似那世外桃源。”

  鲁正男笑了笑,“我们鲁家庄在整个南方也算得上不错的了,因着地方偏僻,四处都是山,村民们自给自足,没有恶霸欺凌,且父母官也善待,日子算好的。”

  陈皎赞道:“在这样的世道,极其难得。”

  鲁正男自豪道:“我们县的几位官绅相互间的关系不错,家风正,与民和睦相处,跟衙门也通情达 理,这样的情形极少见。”

  说罢亲自去摘了几个梨给他们尝。

  有两种,一种个头大些,典型的梨形,一种个头娇小,呈圆形。

  陈皎拿小的擦了擦,也不嫌脏咬一口尝,汁水充盈,甜中透着少许果酸,果肉比一般的梨细腻,她赞道:“好吃!”

  鲁正男:“九娘子且尝尝这个。”

  马春他们也分梨来尝口感。

  个头大的果肉要粗糙些,鲁正男说适合熬制秋梨膏,润肺止咳甚好。

  山坡上有好几个品种的梨,他差人各摘一些供人们品尝,说起嫁接的果树,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人们在后山待了许久,鲁正男会给他们讲嫁接的柑子树,一棵树可以结好几个品种的桔子。

  当天晚上他们宿在鲁家庄,庖厨特地炖了鸡汤款待,吃的还是新米,说是村民们送来的。

  鲁东荣讲究养身,饮食清淡,也吃得少。陈皎用了一碗热乎乎的鸡汤,整个人无比熨帖。

  起初鲁东荣特别警觉,后来见她跟寻常小女娃那般,又贪吃又好奇,什么东西都会问,便渐渐放下戒备,言语温和许多。

上一篇:御膳厨娘有读心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