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163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少年容颜灼灼似桃花,一双眸子比天空还干净。

  顾琢光脸颊微鼓,有些气恼道:“我在问你愿不愿!木头!”

  他那张好看的薄唇到底在说些什么东西!

  比起那些不知根底的男子,当然是她看了快半年的小少年要更为稳妥。

  张白圭呆愣片刻:“啊?”

  一心只有圣贤书的某人,尚未开窍,面对少女嗔怒的面容,有些无措地抿起薄唇,片刻后才缓缓道:“顾姐姐绝世容光,白圭自然愿意。”

  他从未想过这回事。

  顾家女儿对他来说,就是鲤鱼跃龙门后,也触不可及的龙女。

  张白圭皱眉,情爱一事并无丝毫意趣,反而徒生烦恼。只要娘子像娘亲一样通达知事,便足够了。

  两人略说了几句话,对彼此都没有什么拒绝的点,却也没几分情意,顾琢光将他送回客院,和赵云惜见礼过,便告退离去了。

  庄夫人一瞧,眉眼微闪,笑吟吟地又寒暄几句,见母子俩都告辞离去,这才兴致勃勃地去书房,要看这才子的文章来。

  她是大家女儿,先前读过书的。

  她先看过一回,见确实有才气,这才拿着那些文章去给顾琢光看。

  顾琢光正在侍弄花草,手中的兰草养得油绿,漂亮极了。

  “你觉得如何?”她直接问。

  顾琢光笑了笑,温和道:“全凭祖母做主便是,我觉得白圭很好,若他青云直上,我为他恃养双亲,若他官场不顺,我陪他坐看云卷云舒。”

  “人这一辈子,图的是个舒心日子。”

  顾琢光知道,她答应低嫁,那嫁妆必然少不了,足够她一辈子吃喝花用了。

  庄娍闻言唏嘘一叹,成婚对女人来说,真的是道坎。

  “好孩子,祖母只有一颗爱你的心,这白圭是你祖父推荐而来,我起先也看不上,家底太薄了,家中略有私产,却不丰裕,那赵娘子穿戴还不如你跟前的侍书,但白圭在府中来往半年,端庄持重,极为有才情,在科举一道,那也是小三元的存在了,十三岁的秀才,就算把宋元史再翻,也找不出几个来,再者,他和他娘生得那样好,到时候你和他有了孩子,也能生出漂亮聪慧的孩子来,琢光啊,这样的人才,你若能跟他少年夫妻,将来老了,他若真有帝师之才,那必然敬你这个嫡妻,再有子嗣傍身,不愁没有诰命加身。”

  “他的优势在此处,劣势也明显,没有十年八年,怕是无从起势,愿不愿的,也就是你一句话,不必勉强自己。”庄娍还是心疼她的,想让她嫁得如意些。

  顾琢光沉默了。

  “再大些就好了。”他现在什么都不懂,好歹要听他一句愿意,要不然她总觉得自己在欺负小孩。

  ——在他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将他的未来尽数谋划个干净。

  可她也没什么坏心思,想要结亲,就是要将以前和未来都谋算清楚才成。

  *

  赵云惜和张白圭走在路上。

  刚开始在大路上,两人还没说什么,等走到小路上,四周无人,赵云惜就忍不住问。

  “你二人聊得如何?”她满脸期待。

  这小姑娘漂亮又灵动,诗书里泡大的姑娘,真是哪哪都合心意。

  张白圭眉眼清正,认认真真道:“她生气了。”

  赵云惜瞳孔地震。

  她没想到白圭能把相亲的小姑娘给聊生气了。

  她顿时没脾气了。

  片刻后,她不死心地问:“那你怎么回的?”

  张白圭挠了挠脸颊:“我就夸她盛世容光。”

  赵云惜本来觉得这亲事稳了,现在觉得悬了。

  “没事,你年岁尚小,就算没有开窍,也在情理之中。”她劝自己别急。

  以张居正的盛世美颜来说,年岁越长,越不愁婚事。

  那可是大明朝有名的好相貌!

  赵云惜在心里劝了半天自己,面色才平缓下来。

  “那你愿意吗?”这才是最关键的。

  张白圭迎着风,少年身姿如松如竹,闻言面色平淡,轻声道:“我自然是愿意的。”

  听他这样说,赵云惜却有些茫然。

  “我没有苛求过甜甜在年少时成婚,你也是一样的,总归要懂得情爱后,选个自己喜欢的。”赵云惜唏嘘不已。

  张白圭的眸光瞬间比她还困惑:“情爱有什么要紧,成婚是结两姓之好,只要彼此性子好,天长日久的相处,总归有情谊在。”

  赵云惜沉默了。

  情之一字,她堪不破,索性放弃,人活着,有太多的理想和追求,情爱确实最不要紧。

  她,也是这么想的。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赵云惜抬眸:“白圭,你若对妻子厌倦,还可纳妾,可女子与你成婚,便再无回寰余地,只能做困兽之斗。”

  “像娘亲一样吗?困囿于婚姻,连挣扎都显得格外没力气。”白圭的声音很淡。

  赵云惜猛然抬眸,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我们都没那么幸运的。”张白圭格外理智。“我确实年岁尚小,不通情爱,可遍读史书,每一行每一页都写着钱和权,从未将情爱大书特书。”

  赵云惜觉得有些不对,却找不到话来反驳他。她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后闭嘴了。

  说不过张居正,不丢人。

第81章

  乡试近了。

  武昌城中的车马增多,刚出小巷,便是擦肩接踵的大路了。

  赵云惜多看了街上行走的学子几眼,秀才在江陵城中已经被恭维起来,但是在武昌府,入目望去,行色匆匆,皆是秀才。

  她正要收回目光,突然狐疑地又盯了一眼,迟疑着唤:“裴寂?”

  那少年锦衣玉带,面容斯文俊秀,瞧着十足贵族小少爷。

  白圭跟着看了一眼,在人群中一晃而过,看得并不清楚。

  此次小聚过后,顾家又邀请赵云惜入府商议,说的是等乡试后,便先纳采,后面的等孩子大了再说。

  赵云惜意思成婚要等两人年岁略大些,姑娘在家多松快几年,在祖母膝下多进孝道。

  庄娍听罢,就客气地夸:“赵娘子为人宽和良善,往后少不得你多费心,我家琢光打小就以琴棋书画养大,庶务不通,也难为你性子豁达不嫌弃。”

  这事就算是有默契地订下了。

  *

  如今武昌府内大佬云集,从京城来的御史、武昌府考官、学政都来了。

  顾璘在设宴款待前,顺手就把自己小友给捎带上了。

  他遣人来张家一说,赵云惜心中便愈加感念,顾璘对白圭的托举真的是肉眼可见,她想忽视都忽视不了。

  想着宴会上定然有菜,她身无长物,也就厨艺拿得出手,索性帮着做些饮酒的配菜。

  顾璘来自江苏上元,在饮食上喜欢用糖来提鲜,那她对其中精髓真没法掌握。

  但是她可以琢磨甘梅粉,感谢觉醒记忆后的超绝记忆,她以前研究过的东西,如今仍然记得。

  “白圭,你去东市买二两干甘梅、一两干山楂来,路过药铺再买五钱甘草,再称半斤黄冰糖。”

  白圭一一应下,和叶珣溜达着出去了。

  而赵云惜买了几只小公鸡,清洗干净后,将鸡翅、鸡腿剁下,专门做炸鸡吃。

  而鸡身就做手撕鸡,也很好吃。

  她想了想,原本的江南美食,她永远不可能比江南来的厨子做得更好,还不如出两分新奇。

  见白圭还没回来,她又买了几只鸭,剁下鸭翅、鸭腿、鸭脖等,先卤着,毕竟卤味鸭也火了那么多年,万一有人喜欢呢。

  再有她拿手的蜂蜜鸡蛋糕,她犹豫片刻,还是做了些小小的,漂亮的花型。

  这样凑齐了四样,她要是再添一样就多了,赵云惜已经做好素菜关东煮,想着再添个凉拌藕带做搭头。

  用竹签串起来,浸泡在香浓的鸡汤中,想来便觉十分好吃。

  赵云惜做得多,不光够白圭拿去添菜,自家也留了够吃的量。

  “白圭去顾家喝酒吃宴,我们也吃!”赵云惜摆上自己做的菜,又捧出新打的酒水。

  *

  白圭提着两个大食盒,慢慢往顾府走去。

  他到的时候,顾璘正在门口迎客,见了他慢吞吞的身影,正要说话,就见他提着食盒,连忙过来看:“来都来了,怎么还带东西?”

  张白圭看向食盒,便觉眉眼柔和,笑眯眯道:“我娘说,给大人添几道菜。”

  顾璘面上一喜,连忙跟身旁站着的清瘦男人笑着道:“那我们有口福了!赵娘子做的吃食,那可是连林子清都赞不绝口!她还是林子清的学生呢!据说文采极好!”

  他身旁是冯御史,此次宴会就是给他接风,刚从京城来,顾璘这个地方官也得给三分面子。

  夜色朦胧。

  顾府开始掌灯了。

  冯御史望着灯下清隽的少年,眉眼坚定清亮,瞧着便很有灵性。

  他心里便明白,这是要提携这个少年,心中便有数了。

  “里面请……”

  “快里面请。”

  几人相携往府中去,张白圭恭谨地俯身作揖,态度谦和,并无少年人的骄矜之色。

  冯御史就在心里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