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屏韶光
爱德华立刻告诉对方他们正准备去亡灵集市,等晚一点就去看亡灵游行。
乔治也说他们的活动一样,去年伯克利和诺曼一起行动,为了不引起对方的警惕,伯克利便没有看到亡灵游行的队伍,所以这次他特地撇开要参加拆木乃伊聚会的诺曼,和乔治几人去看亡灵游行。
简单聊了几句之后,他们便先行离开了。
“不得不说,他的妹妹可真好看啊,”一边走,乔治一边感叹道,“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女孩了。”
伯克利无声地笑了笑。
当他们来到亡灵集市的时候,第一次来的乔治顿时被小摊贩卖的各种东西迷花了眼,比起去年的集市,有过一次举办经验的爱德华今年办得更正规了。
虽然摊位上仍有一些常见的节日甜点,如姜饼、苹果糖和蜂蜜蛋糕,但更多的商品是专门为万神节设计的主题饰品。被雕刻成南瓜形状的手工蜡烛、各类面具、斗篷、帽子和长袍占据了摊位的中心。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看起来真假难辨的护身符、占卜镜、水晶球,甚至还有装点秋日氛围的干草堆、稻草人和玉米穗。集市中央的广场上,音乐和笑声交织在一起,人们弹琴、唱歌、跳舞、玩游戏,热闹非凡。
乔治兴致勃勃地一摊接一摊地逛过去,对每一件商品都充满好奇,不住地发出赞叹:“这比拆木乃伊有意思多了!”
“其实,这个集市的承办者正是我们刚才去过的欢乐剧院,也就是欢乐之家,”他身旁“白银徽章”朋友解释道。
伯克利走马观花地买了一个蝙蝠面具戴上,他感觉这个面具和他今天的搭配比较配。
“原来如此,”乔治恍然大悟,“难怪这么有创意,能上演《午夜少女》和《怀特的故事》的剧院,果然名不虚传。”
去年亡灵集市的成功让不少人心生仰慕,有人甚至提议举办一个“神诞集市”,希望延续这种节日热潮。然而,这个提议并没有如愿奏效——那些日子正值节庆团圆,几乎所有人都忙着与家人共度时光,根本没多少人有心情去逛集市,结果场面冷清得令人失望。
今年,又有些人不死心,提前申请了去年举办亡灵集市的场地,想要分一杯羹。然而,小叔早就提醒过爱德华,这一切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别人自然难以插足。最终,那个申请自然也没能通过。不过,如果乔治有机会去到卢恩顿西边的威斯敏斯区,他会发现那里同样有一个小小的亡灵集市,尽管它并不是由欢乐之家主办,也有一些人去参观。
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午夜时分,许多人只愿意在家附近逛逛,懒得跑太远。如果不是为了观看亡灵游行,亡灵集市的吸引力并不如那些跟风者想象中那般大。
“所以,将亡灵游行的起点放在这里,果然是一件非常明智的选择,”乔治的朋友感慨道。
就这样逛到半夜,集市渐渐冷清下来,小商贩们也纷纷收摊,广场中间被隔离开来,那里摆放着一垛巨大的稻草堆,似乎在做什么仪式的准备活动。
“是不是快要开始了?”乔治正坐着听广场边上的鬼故事大会,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那些在等待亡灵游行开始的人们,在一个帐篷附近围坐,轮流上台讲述自己心中最可怕的鬼故事。谁的故事讲得最惊悚、最引人入胜,便能赢得当晚的“鬼故事大王”称号
这对小学生来说有点幼稚,但对又菜又爱玩的乔治来说刚刚好,所以他早早选了个靠近帐篷的好位置,打算好好听听今晚谁会成为这个“鬼故事大王”。
然而,正当一个故事讲到最恐怖的高潮时,广场中央的喧嚣打断了大家的注意力——员工们已经开始设置隔离带、检票放人。原本聚精会神的听众们纷纷起身,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鬼故事的余韵还未散尽,广场的真正主角已然登场。
“要开始了!”乔治兴奋地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有些麻木的双腿,迅速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们汇合,排队进入场地,好在为了保证购买贵价票的客人体验,大家都能稀稀拉拉地站在最前面。
“嘿,”他看到了爱德华和他的三个妹妹,打招呼道,“你们也是广场票。”
“因为广场的人比较少,”爱德华点头道,“会比较安全。”
三个女孩打了声招呼,便目不转睛地看向中间的稻草堆。
和去年如出一辙的流程,蓝色的火焰缓缓升起,仿佛一扇火焰的大门,率先从火焰中钻出的,是引路的小鬼,提着灯,飘在空中。然而,接下来出现的却不是人们期待的无头骑士,而是格林和怀特。
她们扇动蝙蝠翅膀,优雅地飞翔在半空,身穿戏剧里经典的服饰,仿佛从舞台上直接降临至此。她们的出现瞬间引发了一阵欢呼声,所有的忠实观众都一眼认出了这两位熟悉的身影。
不过很快,这欢呼声便压了下去,因为一名身高两米八的高大夫人穿着一套白色裙装,弯腰钻出了蓝色火焰。
“这个亡灵我上次没见过,”乔治的朋友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一步,“看来欢乐之家又有新的创意出现了。”
“她真高啊,”丝毫没留意自己的朋友离他而去的乔治仰头感叹道,“应该有两层楼那么高了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挤在最前面的艾琳娜,默默拉了拉珍妮和丽兹,一步一步向后退——她可是很清楚站在前面的风险的,但很可惜,珍妮和丽兹似乎被高大美丽的夫人吸引了全部注意,两眼放光一样,一动不动地钉在原地。
就在她后退的过程中,一不留神撞上了一个人。她连忙回过头,正准备道歉,眼前却出现了一位戴着蝙蝠面具的男士。那人缓缓摘下面具,在蓝色火光的映照下,露出了一张熟悉的脸蛋——是伯克利公爵,他冲她眨了眨眼,然后又若无其事地把面具戴了回去。
“你不打算继续看下去了吗?”伯克利微微弯腰,在艾琳娜耳边小声问道。
艾琳娜微微侧头,压低声音回应:“这个位置太危险了。”
还没等伯克利反应过来问她到底有什么危险,就看见八尺夫人弯下腰来靠近一位男士,露出冰冷的笑容,“原来你躲在这里啊。”
那名男士脸色一变,连连后退,惊恐地望着这位庞然大物。见状,周围的观众们也纷纷往后退,尤其是那些去年曾经亲身经历过游行“互动”的老手们,他们立刻意识到站在前排的危险,默契地往后退。只有第一次看的人,还在兴奋地凑上前去。
乔治就是兴奋凑上去的愣头青,很快就被画皮鬼近距离剥开皮肤的那一幕吓得花容失色,再也不敢往前凑了,这时候他才发现他的朋友们早已默契地退到了安全距离。被留在前排的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转身大喊:“你们怎么也不提醒我!”
他的朋友们一脸无辜,摊开双手解释道:“我们提醒过你了,但是你太兴奋了,根本没听啊。”
第244章 新的戏剧题材
从亡灵游行归来后, 乔治一脸气愤,发誓要把所有带他来的“损友”都拉黑!
“他们实在太过分了,”他对着新认识的朋友, 恐怖屋小队队长欧文抱怨道,“吓得我心跳都快停了,这可和报纸上说的不一样!”
是的, 报纸上只顾着吹嘘一些“惊艳现身”“亲眼见证”“逐一登场”,最多只一笔带到“参与其中, 现场体验!”这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现场体验”啊?
完全是虚假宣传!
欧文听到这里,忍不住偷笑起来。他去年也去过近距离体验了一回“亡灵游行”, 虽然一年的时间已经让记忆模糊,但听到乔治的抱怨, 那些早已褪色的场景似乎又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所以我今年没去, ”欧文耸了耸肩, 脸上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表情,“我听说今年好像又加了新的亡灵?”
“应该是吧, ”从报纸上看就可以看到,除了开场的怀特和格林两只吸血鬼, 最后压阵的埃莉诺,中间还加入了好几个不一样的亡灵,也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想出来的,“所以今年万神节你们就是去玩‘逃脱’了?”
欧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啊,据说埃莉诺在万神节当晚出现的几率比平时更高。”
看过《午夜少女》的观众,很难不被女主角埃莉诺的悲惨命运打动。欧文的父亲一向对剧院包厢不感兴趣,但自从他们全家人在欢乐剧院的包厢里看过《午夜少女》之后,他竟然出乎意料地租了一年的包厢。更不用提欧文那点中二少年的英雄情结, 他心里恨不得穿进戏里,亲自把埃莉诺从姥姥的魔爪里拯救出来。
所以,当恐怖屋宣布与《午夜少女》联动的消息时,欧文立刻心动了。可是,他对传说中的“逃脱”玩法心存畏惧,迟迟没有踏入恐怖屋的门槛。直到听说万神节当晚,埃莉诺出现的概率会更高,他终于忍不住了,迫不及待地召集了自己的小伙伴,当晚就冲进了“逃脱”游戏。
“我还从来没玩过‘逃脱’呢,”乔治好奇地问道,“和探灵有什么不一样吗?”
欧文沉重地点点头,“比探灵可怕多了。”
探灵游戏只有最后几分钟最惊悚——亡灵苏醒时的压迫感可以说是游戏的高潮部分,但玩家们早有手段规避这一阶段。
而“逃脱”可不同,那可是真的“和亡灵玩躲猫猫”,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冒出来,也不知道它们会从哪个方向接近自己。甚至,为了掩护队友,还得挺身而出,把亡灵引开。老实说,要不是个游戏,谁敢这么做?即便是游戏里,也没几个人有这种勇气,大多数人遇到亡灵时,都是第一时间只顾自己逃命,完全忘记了团队精神。
这也是难免的,真面对亡灵的时候,什么战略策略都是虚的,所以即便他们小队事先研究了许多攻略,甚至精心设计了战术分工,可等真的和亡灵面对面时,一切都乱了套。最后,他们一个个都被抓住,吊在了绞刑架上,成为了亡灵手中的“战利品”。
“这么说起来,好像所谓的战略也没有什么用处啊。”乔治哭笑不得地道。
“对没开始前的玩家来说,大概是一种安抚的心理作用吧,”欧文心如止水地道,“有些规则还是有用的。”
没错,恐怖屋有一套“游戏攻略”,是玩家们出于友情分享的经验总结。不过,这些攻略仿佛是受了鼻祖《恐怖屋游玩指南》的启发,每条规则都写得让人有些毛骨悚然。比如,“当你看到队友朝你跑来,马上离开,它可能并不是你的队友。”“如果有队友被挂上绞刑架,不要试图营救,尽快离开。”之类的。
第一条其实不难理解——在游戏中,如果有队友跑过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正在被亡灵追赶。而他跑向自己,那就是打算将自己也拖下水。这种情况下,对方根本称不上是队友,当然是逃得越远越好。
而后一条规则同样常见,许多新手玩家看到队友被挂上绞刑架,总会贸然上前去营救。但亡灵往往早已守株待兔,等着拯救者自投罗网。因此,老玩家们早已学会了,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绝对不能单枪匹马去救人。
有的规则就更加奇怪,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含义,比如说“本恐怖屋的所有亡灵均为人类扮演,如果有人宣称看到了真正的亡灵,请立刻远离他,并报告给前台工作人员。”
直到后来欧文想到“帮派人士误入恐怖屋被吓疯”事件,才意识到这条规则的由来,可不是嘛,在恐怖屋里看到真正的亡灵,那肯定是被吓得精神错乱了,得赶紧找人求助。
总而言之,《恐怖屋游玩指南》在大家的分享中越来越厚,被恐怖屋印刷出版多次出版,成为了一款热门的周边商品,而凡是对规则有贡献的玩家,还会被授予“规则编写者”的徽章奖励,外加一笔小小的金钱奖励。
这种奇特的周边商品不止在恐怖屋的玩家群体中流传,一些有名的作者——比如说威尔斯,也会购买最新版本的攻略书,尽管他们并不玩这个游戏,但对这种形式的“规则”很感兴趣,还在野人俱乐部里探讨这些规则的隐含意思,不过由于它看起来确实太过晦涩,不像主流文学作品那么容易懂,所以也大多在一个小范围内流传。
但它能破圈的好处就是,这些作者在写一些哥特作品时,每每写到恐怖屋,总会将威斯敏斯的鸦羽之宅列进去,让它成为卢恩顿最有名的恐怖屋——当然,也是最可怕的,反正,即便卢恩顿拥有诸多恐怖屋,鸦羽之宅也绝对是名气最大的,连一些卢恩顿的旅游攻略书都将其列入卢恩顿的特色景点,和鬼魂之旅放置在同一部分。
也算是艾琳娜为卢恩顿的旅游事业做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说起来,进入十二月之后,爱德华就开始念叨着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了,尽管《午夜少女》才上演一个多月。但爱德华的理由也相当充足,“下一部戏剧肯定要赶在社交季上演,但是离社交季越近你不是越没时间吗?所以我们得提前开始。”
“但是我现在没有什么灵感啊,”艾琳娜苦恼地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爱德华立刻表示非人类和人类的爱情故事完全可以来个第三部。
事实上,受到戏剧成功的影响,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故事,如果挑一挑的话,还是能挑出一些好剧本的,但问题在于,有艾琳娜的“珠玉在前”,爱德华对那些剧本已经看不上眼了。
“主要是,缺少那种感觉,”爱德华在空中挥舞着手,试图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你知道,就是那种,经典的味道。”
……毕竟能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浩如烟海的故事中脱颖而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当然有其魅力所在,就像格林童话里有两百多个故事,最广为人知的也不到十个。
艾琳娜她自己其实更想写一部和战争有关的戏剧,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到克莱尔夫人每周去格林城堡当NPC薅战神的神眷,她真是太羡慕了。
要不是格林城堡离卢恩顿实在有点远,就算有傀儡在,她也没法交代,她也想去当NPC!或者玩家也行,十步鲨一人,千里不留行!
可惜的是,尽管克莱尔夫人已经打入了坎贝尔家内部,但她毕竟只是个外人,并不是亲近的长辈。即便她开口请求,也恐怕难以单独带艾琳娜去城堡里住上一两天。
想到这里,艾琳娜更想从另一个角度薅神眷了。
每个神都有两种方式来吸引信徒:要么宣传其神职,要么投其所好。就艾琳娜所想到的,格林城堡的游戏其实可以说是两者兼备。它不仅可以让玩家充当NPC,亲身参与“噶人”的体验,还能宣传这种“暴力”的游戏。只是这种新鲜事物传播得并不广泛,所能薅的神眷也有限。
伯克利曾经也考虑过投资制作战争题材的戏剧,但他所接触到的市面上的剧目,更多的是围绕歌颂英雄、反思战争等主题,并不会有什么几百人在舞台上对打之类的大场面,当然,舞台上也没有那么多空间来放那么多人。
而对艾琳娜而言,即便有类似的大场面电影电视作品作为知识储备,但真要结合实际来创作无疑是相当困难的,毕竟她对卢恩顿周边国家的战争毫无兴趣,就像她从来不关注新闻联播里中东的战争局势发展一样——只要不打到自己头上。
但俗话说得好,办法总是想出来的,既然现在的战争艾琳娜并不熟悉,为什么不调转镜头,换个角度呢?反正只要和“战争”相关的不就行啦?
星际战争,难道不是战争吗?在浩瀚的宇宙中,各个文明之间的争斗同样能体现战争的本质。再者,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这不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退一万步说,奥特曼与小怪兽的对抗、外敌入侵时的保家卫国,这些难道总能算得上是战争了吧?
只是,如何将这些元素成功搬到舞台上,并且让卢恩顿人容易接受,还需要再想想。但艾琳娜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下一部戏剧的题材就选定为战争了,她势必要把战神的神眷薅到手!
第245章 出来吧!奥特曼!
说干就干, 艾琳娜立刻开始查找资料,准备看看这年头的战争戏剧是怎么刻画的。
爱德华听到艾琳娜的想法,虽然觉得有些不靠谱——这跨度会不会太大了点?哪怕你想想战火中的爱情故事呢?不过对于自家妹妹的创□□好, 他还是给予充分的支持。
“其实有很多历史戏剧和战争都有关,”爱德华科普小课堂开课了,“比如说非常有名的《亨利国王》, 就是以弗兰西和卢恩顿的战争历史事实为背景。”
《亨利国王》是莎比亚在几个世纪之前的著作,到现在仍然被频繁上演, 剧情主要讲述了亨利国王率领卢恩顿军队,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 战胜了强大的弗兰西军队,取得了关键战役的胜利。
当爱德华开始细致讲述那些陌生的历史地名、战役和将领名字的时候, 艾琳娜已经如同在历史课堂上昏昏欲睡了。
不过, 历史戏剧并不都是战争题材, 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专门的“战争题材”戏剧, 这些历史戏剧即便有战争的背景板,也大多都在歌颂英雄, 回顾历史的辉煌时刻,来强调民族自豪感。
看来以真实的战争事件为基础写作显然行不通,尤其是那些历史剧的剧作家对历史的细节了如指掌,根本轮不到艾琳娜这种一知半解的人上场。
至于宫廷斗争的类型, 也不是没有,最有名气的《王子复仇记》就是这类的佼佼者,王子的父亲被叔父谋害,母亲被叔父强娶,他为父王的死而向叔父复仇。除此之外还有同作者的《理查国王》, 理查国王将自己的侄子毒杀,登上王位,但又被自己的部下叛变,死在敌人的手里。
不得不说,这些宫廷斗争的戏剧都十分……简单朴素,尤其是由长篇小说改编的戏剧《艾凡赫》,卢恩顿国王在回国途中被一位公爵绑架,公爵将国王转卖给另一个国家的皇帝——艾琳娜:???什么?国王被部下绑架转卖给邻国?
而那位皇帝向卢恩顿勒索15万的赎金——唔,听起来像明朝时期堡宗的事迹,但是更丢脸一些,国王的弟弟不但没有明显尝试营救,反而对外隐匿了国王被绑架的消息,宣布国王已经死掉了,并趁机登上王位。
主人公艾凡赫则是这位被绑架的国王的忠实骑士,不仅打探到了国王被绑架的消息,还四处筹钱将其赎回,尽管国王弟弟一直想方设法地破坏,但还是没有阻拦对方回归,不得不退位。
怎么说呢,就一股小孩子过家家的既视感,不过鉴于华国也不是没有类似的事迹,艾琳娜也不好多说什么。
至于其后宫的勾心斗角……卢恩顿是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度,尽管可以在外拥有情妇,但其私生子并不被视为合法的继承人,王室更是只承认合法婚姻所生子女的继承权,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和情妇生的儿子继承王位,只能趁孩子没出生时就干掉王后,因为离婚也是被严厉禁止的——当然,真想离婚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所以,根本没有后宫,更不用说后宫的勾心斗角了。
“要不,还是写你拿手的爱情故事吧,”爱德华安慰道,“战争这种题材实在太难了,而且想要展现恢弘的气势、壮观的场景,就只能用歌剧,我们可没有什么歌剧班底。”
上一篇: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