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江芸!
那声音虽突然从远方传来,但瞬间在耳边炸开,成了初夏的第一道惊雷。
江芸芸那颗跳动得极快的心,混着那道雷,在此刻几乎能让她闻道细微的血腥味。
状元!
她成功了!
她终于成了状元。
江芸芸突然笑了笑,垂落在一侧握拳的手微微松开,理了理袖子,上前行礼。
然后第一个走进这个站满文武百官的朝堂。
她的心随今日的风,今日的阳光,今日所有的一切,从野蛮生长到尘埃落定。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当年在闷热的午后摇头晃脑念得那句诗在今日终于回过神来,成了最为真切的事实。
年少也有凌云志,许诺人间第一流!
自科举面世以来,大明立国到现在,第一位六元及第的人物此刻就这样安静地站在大堂下。
他才十五岁啊。
上首的帝王看着她,文武百官看着她,若是皇榜贴出,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她。
这位从扬州走出来的小神童在今日一鸣惊人,垂名青史。
第两百零二章
黎循传第一次旷工, 悄悄从吏部溜出来出来,结果刚到长安门外的宫墙外,他就看到几个眼熟的人。
顾清站在人群中,背着手对着他微微笑着:“我就知道你会来, 给你占了个位置。”
黎循传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嫂子的身子好点了吗?”他问。
顾清神色微微凝重。
顾清的结发妻子在年前病得厉害, 据说起也起不来, 顾清急得到处借钱, 花了大价钱请了太医院的人来看病。
黎循传一见他模样就知道怕是事情不好,只好又安慰道。
“其归认识一个女大夫, 之前就住在京城里, 专精女子疾病,等他这事了了,看看这位女大夫还在不在京城, 请她来给嫂子看看。”黎循传安慰道。
“若是不在就请他写封信, 看能不能把人请过来。”他又说道, “那位大夫的祖母和我祖母也是认识的, 一定会有办法的。”
顾清勉强笑了笑。
毛澄也一板一眼安慰道:“对, 你别自己没了信心。”
“是啊, 要是需要钱你只管问我要!”王献臣凑过来拍拍胸脯说道。
王献臣因为家里有钱,如今留在都察院做一个小小御史。
沈焘则去了山西大同的一个州做了推官。
四人站在城墙前沉默了。
大明官吏的月俸本就不高, 翰林更是清贫,他们这些寄居在高物价的京城,单靠自己可就真的太难了。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大喊着。
四人一扫刚才的沉默, 瞬间精神起来。
只看到礼部尚书刘健手里捧着一张大黄榜,在侍卫的重重保护下走了过来。
殿试发榜用的是黄纸, 表里一共二层, 所以也被称为大小金榜。
小金榜在进呈陛下御览后存档大内, 以便修史时查阅。
大金榜盖上册印后,在传胪结束后经太和中门出,一路走到东长安门外,贴在宫墙上供世人查阅。
“第一甲分别是应天府扬州人士江芸……”小黄门站在皇榜前唱和着。
王献臣一听着名字立马大笑起来。
其余几人也都是对视一眼,露出松了一口气的神色。
江芸能金榜题名谁也不怀疑,甚至都知道他肯定能在前面的位置,但具体排在哪里,却是无人敢断定的。
“天哪,那这个江芸不是六元及第了!”人群中有人大声惊呼。
“难道真的是天降神童不成,十来岁的年纪。”
“可真是天佑大明啊,有这等神人。”
“可他支持女子读书,瞧着是个惊世骇俗的人。”
“可他六元及第了”
“可是听说他性格颇为狂傲。”
“可他六元及第了。”
四人对视一眼,笑着出了人群。
“其归这些年读书这么辛苦总算是得偿所愿。”顾清笑说着。
“实至名归。”毛澄说道。
“别说这些了!马上就要游街!”王献臣火急火燎说道,“可别错过好位置。”
“正好一睹小状元的风采。”顾清笑说着。
和他们一样想的人不少,有些人回过神来,也跟着准备去占位置,势必要好好看看新出炉的进士们。
第一甲的三人打马游街是每年科举后的固定项目,全京城都格外期待的环节,据说每到这一日那真是万人空巷,狗都得出来凑一下热闹。
传胪后,一甲的那三人要插花披红,穿着新衣服,骑着大马,头戴簪花,再由鼓乐仪仗队拥簇着出正阳门,开始丙辰年科举的跨马游街。
状元自然是要走在第一个的。
江芸芸作为大明第一个六元及第,最年轻的小状元,受到的瞩目可谓是空前绝后,顺天府府尹一听这个名单立马一个激灵从摇椅上弹起来,亲自去五城兵马司借了大量兵马来维护治安。
江芸芸看着面前的高头大马,边上牵马的就是前日带她出宫的侍卫。
“状元会骑马吗?”黑皮大侍卫小心翼翼问道。
江芸芸自信点头:“我学过的!”
侍卫眨了眨眼,然后看着新出炉的状元熟练地爬上马。
“状元可真是文武全才。”侍卫一看她的动作就知道是真的会,不是刚学的,佩服说道。
江芸芸矜持说道:“之前读书的时候,学院有教的。”
“哎哎,状元头上要带金质银簪花,红披风也要系上。”小黄门抱着他的东西飞快跑过来。
江芸芸扭头往后看了看。
小黄门立马笑声说道:“他们都是彩花!和您的不能比。”
江芸芸笑着接了过去:“以后都是同僚,只今日有些区别罢了。”
小黄门也跟着笑了笑。
“我们这个要怎么走啊?”江芸芸系上红披风随后问道。
“您和一甲的其他两位要从正阳门出去,先绕进内城一圈,然后再备伞盖仪,敲锣打鼓送您回住所。”侍卫笑说着,“至于二甲和三甲进士则是从从东华和西华门出宫各自回家即可。”
说话间,门口的仪仗队已经开始奏乐,原本还有些欢快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小黄门和侍卫们有条不紊开始分流。
二甲的人从东华门走,要按照名次的顺序来,不能出一点错的。
三甲的则是从西华门,可不能乱了,走快了,走慢了,走的不好看,那也是要闹笑话的。
至于最为受人瞩目的一甲则是由侍卫牵马从正阳门走的。
江芸芸坐在高头大马上,穿过一座座城门,感受着初夏微凉的日光落在身上,瞳仁中的视线也跟着明暗不定。
那种突如其来的欣喜和恍惚,突然被此刻骤然拔高的视线中慢半拍地回过神来。
从承天门出来,因为两侧都是官署,所以两边大都是看热闹的官员,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未来的同僚。
第一反应自然是年轻,太年轻了。
十五岁的进士都少见,更不要说十五岁的状元。
他们目送这位注定要留名青史的小状元离开。
穿过大明门,这座城门格外宽阔,她好不容易适应了黑暗,眼前却又突然亮了起来。
棋盘街上已经有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他们穿着规矩体面的衣服,站在原处好奇张望着,有不少年轻的姑娘们打量着他们,指指点点,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状元自是不必说。
榜眼瞧着也才二十出头。
若是放在平时还算年轻的探花,三十出头的年纪在此刻一被对比也显得年纪大了。
“不知状元和榜眼有亲事了没有?”有人摸着胡子笑说着。
“榜眼不好说,状元怕是抢手。”有人附和着,“我们区区商贾,他怕是看不上了。”
众人议论纷纷间,一行人出了正阳门。
正阳门两侧是关帝庙和观音大士庙,如今站满了人,就连墙头都蹲满了人,队伍一出来人群就爆发出海浪般的喊叫,等江芸芸出来时,那声音几乎震耳欲聋。
江芸芸的视线下意识看向他们。
小状元的眼睛又黑又亮,长得这么好看,跟着小金童一样,被她看着的人群爆发出更是热烈的欢呼声。
“看我这边啊!”右边有人嘶声力竭喊着。
江芸芸好奇看了过去。
右边的人对着他连连挥手,江芸芸犹豫一会儿也跟着挥了挥手,甚至笑了起来,嘴角梨涡若隐若现。
人群开始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