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 第124章

作者:参果宝 标签: 平步青云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成长 穿越重生

  谢静姝整个人都愣了一下,麻麻木木地僵坐着不敢动了。

  马车车厢里,随着沈江霖的一呼一吸之间, 有着淡淡的酒香气氤氲在空气之中, 带着一股醉人的味道,明明两个人之间还保留着一点距离, 但是谢静姝却觉得自己好似被沈江霖的气息包围了一般,酒香气混合着松木的冷冽气息, 手心又有一阵又一阵的酥麻之意传递到四肢百骸, 谢静姝的脸一点一点地涨红起来。

  沈江霖其实是有点醉了。

  不至于完全意识不清楚,但是已经有点浑浑噩噩了。

  中午陪着陆庭风喝了一顿酒,晚上又陪着岳丈大人和两个大舅哥继续喝酒,虽然这个年代的白酒酒精纯度不算很高, 但是沈江霖的酒量也只是一般, 连喝两顿酒, 此刻静了下来, 人是有点在发愣放空的。

  握住谢静姝的手, 只不过是下意识的动作。

  等到反应过来后,沈江霖非但没有松开, 反而遵从本心地继续把玩揉捏着谢静姝的手指,马车里只有一盏小灯挂在车厢顶上,随着马车的一摇一晃, 荡出明明灭灭的灯光,此刻已值深夜,外头静谧的很,整条街上只有不多几辆马车经过,唯听到车轮压过青石板路的声响,还剩下的,就只是谢静姝跳的越来越响的心跳声。

  等到谢静姝反应过来后,她下意识地就想缩回自己的手,没想到不仅仅没有夺回自己手的所有权,还被沈江霖顺势一拉,整个人往沈江霖的胸口扑过去。

  谢静姝一头埋在了沈江霖坚实的胸口上,沈江霖虽然是个文人,但是这些年来为了保持良好的体魄,打拳扎马步锻炼是寒暑不歇的,故而只是人看上去瘦削,其实身上的肌肉含量并不低,谢静姝撞上沈江霖的胸口,只觉得鼻头一酸,两只手都抵在沈江霖的胸口,口中呜呜咽咽地发出一些声响,又想起来外头还有马车夫和小厮赶车,连忙紧紧闭住了自己的嘴巴,不敢发出多大的动静。

  沈江霖胸口微震,看着像只小猫一样乖顺趴在他胸口的谢静姝,喉间溢出一阵轻笑。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这个时候的谢静姝可爱的紧,就想这般紧紧搂着她,抚摸一下她的发顶。

  心里是这么想的,手上也是这么做的,谢静姝的头发如同最上好的缎子一般柔顺光滑,散发着一点淡淡的桂子花香,但是又不像此时贵妇人们爱用的那种桂花油一般腻味,反而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

  “娘子,你用的是什么头油,这般好闻?”沈江霖轻嗅了一下,忍不住轻声问道。

  谢静姝此刻被沈江霖搂在怀里,整个人动弹不得,只能抓紧沈江霖胸口的衣服,小声道:“你先让我起来,我告诉你。”

  “好。”沈江霖同样轻声应了。

  然而下一瞬,谢静姝只觉得整个人腾空而起,沈江霖双手圈住她的细腰,将她往上抱了一下,重心不稳之下,谢静姝连忙圈住了沈江霖的脖颈才稳住了身体,然后,当谢静姝的双眸与沈江霖对视上的那一刻,她的整张小脸都是一片通红之色。

  她,她竟然此刻坐在了沈江霖的双腿之上,像个小孩儿似的,被沈江霖整个人圈在怀里。

  而她自己,双手还圈住了沈江霖的脖子,与沈江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没有隔离开,反而是更近了一些。

  呼吸交融,气息缠绵,自己如雷声般大的心跳声,传入了彼此的耳朵之中,同时谢静姝灵敏地发现,沈江霖的心跳好似也很快——所以,他也是在紧张吗?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谢静姝紧张不已的心反而放松了一些,声音小若蚊蝇地回答了沈江霖刚刚的提问:“我没用头油,用的桂花水洗的头。”

  沈江霖再一次凑近谢静姝,轻轻闻了一下,这样的举动,这样的距离,谢静姝脑海里瞬间想起的就是“耳鬓厮磨”这个词。

  她想要推开沈江霖,因为这样的举动让她十分的不自在。

  可是当她鼓起勇气抬起头看向沈江霖的脸时,她只觉得一阵目眩神迷——这世上为何会有这么完美的人?

  俊秀的眉眼,高挺的鼻梁,完美的唇形,利落清晰的下颌线,他的手掌此刻放在她的腰间,隔着衣服似乎也能烫到她的肌肤一般。

  除了极为出色的外貌,沈江霖一直在精神世界引领着她,让她能够去做她任何想做的事情,解答了她许许多多的疑问,他们成婚这半年来,她竟然没有一日是不开心的。

  为什么她可以如此幸运,遇上这么好的人?

  曾经,她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一直看书。

  因为看书,她可以完全地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忘记现实中的许多事情,忘记父亲母亲对她的忽视,忘记仆妇们对她生母的指指点点,忘记自己只能被困在一方天地中的无奈。

  看书,是为了逃避现实的世界,寻求心灵上的安宁。

  可是自从遇到了沈江霖后,谢静姝恍然发现,原来真实的世界里,也可以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可以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她看过的诗篇里说,爱一个人,便是与他白头偕老、执手一生,若这就是爱,谢静姝希望她爱沈江霖三生三世,永不分离。

  心中的感动一直在往外溢出,谢静姝的凤眼里慢慢有了泪光,她轻轻眨掉了里面的泪水,然后非但没有挣扎开去,反而缓缓而又坚定的搂紧了沈江霖的脖子,将头靠在了沈江霖的肩膀上。

  沈江霖再次轻轻笑了两声,同样顺势搂住谢静姝,两个人就这般在马车厢里静静相拥着,此刻无需千言万语,此时无声便胜有声,两个人享受着这一刻的静谧安详的时光。

  等回到荣安侯府后,已经夜深,谢静姝本想要回房休息了,沈江霖明日一早还要入宫伴驾,原本这个时辰早就该睡下了,没想到两个人进了“清风苑”后,沈江霖却拉着谢静姝往池塘那边走。

  值此盛夏,小院池塘内荷花已开,夜晚有流萤点点,沈江霖蹲下身,将荷叶拨开,从荷叶底下拖出了一条小舟来,然后自己当先站了进去,再朝着谢静姝招手,让她快上来。

  谢静姝扶着沈江霖的手,两人在小舟上对坐了下来,清风徐徐吹来,沈江霖轻轻摇起桨橹,小舟在荷叶中扫荡开一条小路,荷花的清香顺着清风吹拂过来。

  谢静姝仰头望天,今夜星子漫天,在夜幕中闪烁着光芒,明月高悬,四下传来虫鸣蛙叫之声以及小舟擦过荷叶的窸窣声,除此之外,只余一片宁静。

  谢静姝恍然想起去年盛夏,谢家危难之际,沈江霖曾写书信给她,描述了荣安侯府内荷花池之景,还言:想来明年夏夜,你我可把臂同游。

  而此刻,便是“明年夏夜”。

  沈江霖将小舟驶到池塘中间后,就放下了船桨,然后环顾四周,折了一支开的最艳的荷花赠给了谢静姝。

  谢静姝接过后放在臂弯之中,脸上漾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沈江霖盯着谢静姝脸上的笑容看了半晌,看的谢静姝都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以为上面是沾上什么了,才听沈江霖道:“挚友静姝,合该经常这样笑,比荷花更美。”

  一说到“挚友静姝”,谢静姝便已经心领神会了,沈江霖果然是为了实现去年的诺言,今夜并非他的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的一场月夜下的约会。

  两个人低声在月下交谈,说到开心处,不时有低低的笑声在池塘上传来,王嬷嬷立在池塘不远处的廊庑下,听到了小夫妻两个的在窃窃私语,但笑不语地走进了沈江霖的房间,在他的床上多铺了一床被子。

  王嬷嬷一直在盼着小夫妻两个应该要睡一间房间了,毕竟已经出了国孝了,怎么还能分开睡呢?

  结果这两个,一个好似天聋,一个就是地哑,没一个人去说这个事情的,就这么一直拖着。

  这般拖着,对于新婚夫妻而言,成何体统。

  如今这样才是对的嘛,这种事,总归是要男方主动一些的。

  这天晚上,谢静姝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光是亲个嘴,是生不出孩子的。

  因为羞怯,因为懊恼,最终谢静姝只留给了沈江霖一个后脑勺,沈江霖如何低声哄她,她也羞的再不愿意转过身来。

  这一夜,沈江霖只睡了一个多时辰就又要起身了,但哪怕只睡了一个时辰多,沈江霖依旧是神采奕奕,穿上官服后,给谢静姝掖好被角,没有打扰谢静殊的好眠,轻手轻脚走了出去。

  外头的天还黑着,早膳是可以和陛下一道用的,沈江霖只是简单的梳洗过后,就去当值了。

第126章

  沈江霖一如往常上值, 夏日天亮的早,等到沈江霖刚刚入宫门的时候,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幸亏沈江霖是一个极度自律之人, 每日早起并不妨碍什么,否则对于旁人来说, 日日这般早起,都是一件苦差事了。

  原本沈江霖以为今日又是按部就班的一天,毕竟今日不是大朝, 相对而言工作就会轻松一点, 主要任务就是一早过去,陪着皇帝吃吃喝喝, 记录他一早的言行举止,然后帮皇帝整理奏折, 中午用完午膳后趁着皇帝午休, 他也能在自己专属的小房间内小憩一会儿,等到了晚上皇帝用完晚膳,他今日的当差就算结束了,和另一个起居郎交换起居注和印鉴, 就可以下值了。

  只是今日, 沈江霖在整理奏折的时候, 一封看似不起眼的奏折, 被沈江霖看了进去。

  说起来, 这封奏折呈上来的人,还是个熟人, 此人就是陶临九之父陶云亭。

  陶云亭做了许多年的穷翰林,也没在翰林院里熬出头,后来陶临九渐渐长大出息了, 陶云亭因为云氏的劝说,最终在翰林院中黯然离场,通了关系得了一个兵部六品主事的小官。

  自此之后,他就安分在京城底层官吏中混着,虽然说没有了封侯拜相的可能了,但是家中却是比之从前,有了点积蓄,不再如同过去一般,一贫如洗,全靠云氏的嫁妆度日。

  后来周承翊继位之后,官员大调动了一番,将陶云亭从兵部调动到了都察院,成了都察院正六品经历,负责督查百官之言行举止、辅助上官考核百官政绩。

  虽然是官职的平行调动,但是对于陶云亭而言,却是大大的好事。

  一来,虽然都是六品,但是权力而言,都察院的六品经历,要比兵部的六品主事权力更大一些,好处自然也多一些;二来,更重要的是,对于陶云亭这样的人来说,都察院的经历一职,绝对是专业对口,陶云亭这辈子最会做的事情,就是写文章喷人,都察院经常要写弹劾奏折,这不就是正中下怀么!

  陶云亭自从入职了都察院后,那可是每天都是神采奕奕、走路带风,干的十分起劲。

  沈江霖有时候会和他碰面,一般都是在午门外,沈江霖需要早早入宫伴驾,陶云亭则是在朝会开始前,需要比百官先一步到午门外,然后等到官员一一到了之后,立在一旁查看百官仪表,考核官员言谈,若是有人有不合规之处,陶云亭就会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呈给皇帝过目。

  简单来说,这份工作就是用来打小报告的,一般来说,皇帝也不会对这些特别严苛,但是若有让皇帝看不顺眼的人,那就会特地去翻一翻这个小报告的本子,看看是否有什么刺可以挑一挑。

  一般六品小官是没有资格直接上奏的,但是陶云亭作为都察院的一员,是有这个权力的,之前沈江霖也看到过陶云亭的折子,一般都是联合都察院中其他的官员弹劾某个官员,这本就是他的职责之一,看到他的名字并不稀奇。

  之所以今天会引起沈江霖的注意,全因这次陶云亭并非单纯弹劾某一个官员,更是在请求皇帝做主。

  沈江霖看文字的速度非常的快,同样一本书,别人看一天,他看个小半天就能看完,在整理奏折的过程当中,他一般不是看完全文,而是眼睛飞快地扫描过去,知道一个大概后,就进行预分类,毕竟他只是一个类似秘书一样的官员,并非皇帝本人,到底要如何批复奏折等,并不需要他来思考,故而沈江霖处理奏折分类的速度极快。

  否则的话,若是磨磨蹭蹭的,又频频出错的话,这活根本轮不上沈江霖来做。

  只是今日陶临九这份奏折,沈江霖却是仔仔细细看了两遍。

  这封奏折的大致内容是说陶家近日在河间府购置了一百亩的良田,但是这一百亩的良田他们购置了之后,刚刚进行了小麦的播种,就被人全部捣毁,那些佃农白忙活了一场,直接错过了夏种的时节,这一百亩的土地今年或许会颗粒无收,庄头哭诉到陶家面前,陶云亭这才知晓了此事。

  陶临九在调查之后才知道,原来当初的卖家之所以那么痛快不讲价就同意卖了,就是因为这块地连着的就是毅王的土地。

  大周朝对于皇家宗亲是有不同的安排的。

  一般而言,皇帝对于女儿还是比较宽容的,要么是招驸马,要么是下嫁勋爵之家;而对于儿子们,则是分为得宠和不得宠之说。

  例如永嘉帝留下的几个儿子,除了太子周承翊是继承大统外,其他的几个成年皇子,例如宁王,他就是那种不受宠的,那就在他成年后京城修个宁王府,稍微分点财产给他就算了事,等再过个几代,宁王一脉就是落魄宗亲,就会被边缘化起来。

  而若是受宠的儿子,例如三皇子端王若是不犯事,除了在京城有王府,还会在其他地区给他封邑,享受封地上的供奉,这样的王爷就格外值钱一点了。

  这个毅王其实已经传承到了第二代,第一代毅王是大周朝第二位皇帝穆宗之幼子,穆宗特别喜爱这个幼子,临死前给了他河间府的大块封地,永嘉帝虽然心有不喜,但到底是自己的亲弟弟,只是些许钱财土地,并非实权,永嘉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如今的这位毅王,若论亲疏,是周承翊的亲堂弟,根据大周朝的律法,亲王依旧是要居住在京城的,除非犯了大错被削去了亲王爵位,才会被迁出京城。

  这也好在前三位帝王子嗣不丰且大周朝传承的皇帝到现在不过第四代,否则要是封了太多亲王,这偌大的京城恐怕都住不下了。

  这在以后或许会成为一个问题,但是暂时尚且不是迫在眉睫之事。

  毅王的封地就在河间府,总共是五万亩的田地,每年的产出换成银两保守估计就有五六万两银子,实在算是一个极大的地主了。

  而且这些田地是不用交税的,可以说靠着这些田地,毅王府一脉的人完全可以活得非常滋润了。

  只是自古以来,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毅王府靠着这些收入,以田买田,田地越来越多,这也便算了,凡是靠近毅王府田地的人家,逐渐都被毅王府的人“买”了过去。

  毕竟田地若是连成一片的话,是更利于管理的。

  而那一百亩的良田,很不幸的是,正好是位于毅王府新买田地的旁边,至此就有些“麻烦事”不断。

  毅王府的管事也没想到这片田地已经易主,他已经警告过那家人了,结果那家人还那么不识相,非但没有将田地卖给他们,反而对他们爱答不理的,那管事一看是要和他们毅王府作对啊!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将那些棉花枝苗全拔了出来。

  棉花是河间府主要的经济作物,当时陶家将这片土地买下来的时候,将这一片的棉花也折价在内,本来再长两月就要收获了,现在却被毁了个干净。

  这封奏折的最后,内阁同样有票拟,上面写着:着毅王府赔偿即可。

  显然是很轻飘飘的一句话,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沈江霖脑海中思索了一番,最后默不作声地将这封奏折放在了“紧急但不重要”那一摞上的第一本。

  然后便悄然无声地退后,等待周承翊批阅。

  周承翊今日心情不错,最近朝堂上的大小事务整顿清楚了,和众位朝臣的几次交锋之下,是有来有回,屁股底下的皇位算是坐稳了,一切事务走向正轨,便是批阅这些奏折,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变得慢慢老道起来。

  周承翊处理奏折的速度如今快了很多,处理完那些重要奏折后,轮到“紧急但不重要”的那一摞时,周承翊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又喝了一盏茶,这才继续去处理起剩下的奏折。

  这些时日以来,沈江霖的预分类奏折的方法,十分奏效,周承翊从一开始的时候,依旧是每一本认认真真看过去,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对沈江霖有了信任和依赖,在他都没意识到的时候,心里已经想着:今日重要的事务已经处理好了,剩下的奏折快速看一遍过去按照内阁的票拟写个“可”就是了。

  这是他最近这段时日处理奏折的方式方法,且没有什么错漏。

  翻开第一本奏折,周承翊漫不经心地看了过去,只是看着看着,周承翊的面色开始慢慢有些不好起来,等到看完之后,周承翊将这封奏折另外放置在一边,没有写任何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