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参果宝
武将直来直去的多,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肠子,沈江云说的话做的事,他们都看在了眼里,他是真的将他们兄弟的命当命看的!
这几个兵丁,若是杜凝章不上奏,那么最多按律例一户拿十两抚恤银,就买断了这一条命,旁的什么都落不到,这么热的天,不安葬,曝尸荒野或是一把火烧了,家人连尸骨都看不到,更是常有之事。
只有有人替他们说话了,让他们名字被看见了,将他们定性为有功勋的人了,他们的亲属才能得到朝廷的照顾和长期的抚恤,他们的死才不算白死。
否则,甚至像今日的情况,还很有可能不仅没功,甚至有罪,就更说不清楚了。
沈江云哭的时候,他们这些武将还觉得沈江云太过娘唧唧的,但是他说的话做的事,却比那些站在一旁无动于衷的其他文官都要爷们!
杜凝章自己反倒被将了一军!
若是为这些人请功,那么主持大局的沈江云还会是有罪之人吗?
可若是不请功,杜凝章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那些武将脸上的表情——自己在接下来的赈灾路途中,还能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保护吗?
好一招声东击西啊!倒是他小看了这个沈江云!!
杜凝章此刻只能打落的牙齿和血吞,咬牙答应了下来,还“好心”地拿出了一张帕子给沈江云擦眼泪,换得了沈江云红着双眼真心诚意地道谢。
杜凝章都不想去看沈江云那张好看的过分的脸,这兄弟两个,一样的好相貌,一样的坏心思!
杜凝章哪里知道,沈江云一片赤诚之心,根本做不得假,他是真心实意哭那些死去的人,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原本自己或许可以救下更多的人的。
他将自己誊写好的灾民册子直接原原本本上交给了杜凝章,把贼子煽动灾民哄抢赈灾粮的事情也一五一十说了。
杜凝章听完之后,当即决定,先去审问那些贼子,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前行。
毕竟此间事中透露着蹊跷,对方像是知道了朝廷的动向一般,怎么就这么巧,他们一入彰德府,就遇到了大规模的流民,甚至他们还就混在里流民堆里,策划了哄抢一事。
杜凝章带的只是先头部队,后方运粮车还有数十辆、上千名的官兵护卫,他们尚且还没入得彰德府地界,在杜凝章安全之后,他立马就派人快马回传消息,让他们原地待命、加强戒备,怕的就是整批运粮车队都会被劫。
若是全部被劫,算成银两那可是要几十万两的代价,这些银两还是从那些宗亲头皮上拨下来的,饶是杜凝章,也担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关键时刻,杜凝章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下达的命令一丝犹豫都没有,否则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情形,还十分难说。
而审讯完这些贼寇之后,杜凝章的面色是真正阴沉了下来,绝非表象了。
原来更前方,还有一个悍匪窝,他们早就得到了线报,说朝廷要派人来赈灾,将有大批物资从双头山经过,他们准备要将这批赈灾物资一网打尽。
而今日抓到的十五人,只是他们派出来探查情况、扰乱秩序的马前卒而已。
更加糟糕的是,这些马前卒并不知道双头山埋伏了多少人数的悍匪,他们也只是最外围的成员,知道的信息十分有限,唯一给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是,这些悍匪还豢养了一大批的依附他们的流民,准备冲击官府的押运队伍!
第137章
杜凝章很快从随行队伍里叫来了两个从彰德府本地的官兵过来, 杜凝章虽然知道此行的官道必定要经过双头山,但是这双头山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他却是不知道的, 毕竟杜凝章自己也从来没有到过此地。
很快,众人将破庙内唯一的一张贡桌给清理了干净, 铺上纸张,准备以他们的描述,现将双头山的地界画出来, 然后再进行仔细分析。
说到画画, 沈江云立马毛遂自荐,杜凝章不觉得画个图有什么好说道的, 在场的文官基本上都能提笔画两下,只是等到沈江云仅仅根据描述, 就将双头山附近的情况描画的栩栩如生, 关键是他的笔法勾勒十分不同,寥寥几笔,便能勾出外型,倒是又让杜凝章高看了沈江云一眼。
双头山的地界, 便如同它的名字一般, 一条官道在两座山之间穿过, 说是山倒也不是什么高山, 高度据说不过是在十五丈左右, 但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劫道之地, 一旦他们的运粮车队经过此地,马上就会被他们直接从上方包围,属于易守难攻之地。
然而, 若是从此地之间绕过,这是方圆百里内唯一一条官道,若是绕道,他们在路上耽误的时间至少增加一个月,到了那个时候再抵达既定的目的地,不一切都晚了吗?
救灾如救火,晚上一日,就或许有成百上千的人死去。
所以,哪怕在朝堂上争斗这么多年,心硬如杜凝章,也没办法直接下令绕路。
毕竟前方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况,尚且还没定数,他们配备的可是朝廷正式官兵,若只是一群几十上百个的悍匪,就把他们吓成了这样,这实在是有失朝廷的颜面。
可若是硬冲过去,前方的危险,却是不可测的。
若是再次陷入了今日的这种危机之中,难道还要拿他这个堂堂二品大员、内阁阁老之尊的躯体去和几个悍匪搏命吗?
这个时候,杜凝章实际上是有些暗暗后悔了。
这次赈灾,他其实可以派底下的侍郎或是指给其他人做的,但是因为在永嘉帝在位的时候,很少让他有与地方深入接触的机会,杜凝章认为此次出京就会是一个机会,却没想到如今变成了火中取栗。
众人一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情况下,杜凝章不发话,大家都不敢发声。
“夏千户,依你来看,这双头山该如何过?”
杜凝章终于出言,他没有直接发号施令,而是询问夏千户。
夏千户是这群武官中官职最高的武将,杜凝章本着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先寻求夏千户的意见总归不会错。
夏千户暗暗叫苦。
别看这个夏千户长的虎背熊腰、眼若铜铃,一个可以打十个的样子,仿佛张飞再世似的,可是实际上,这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关系户,他爹是朝中的明威将军,别看官职是正四品,其实也是个虚职,而他自己以前更是个只知道斗鸡走狗的官二代,他爹帮他钻营了一番,弄到了京城守备大营里混混关系人脉,而这夏统比他爹还懂人情世故,在京城守备大营上下都打成了一片,慢慢从普通小兵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
夏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让他护卫护卫队伍,整顿戒备调度没问题,但是现在这是干什么?是剿匪!是领兵打仗!
他夏统要是有这个本事,何必还在京城守备大营里混着,早就琢磨着外放边疆去建功立业了。
再说了,就算有这个本事,还得有这个胆气,夏统觉得要靠他,这个队伍可能药丸。
这也算是夏统的优点之一了,十分看得清自己。
最怕的,是自己既没有本事,还觉得全是自己本事的人,很容易将所有人都带沟里去。
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能直接说自己不行,夏统面上一派武将的镇定之色,稍稍想了想后,抱拳回道:“回禀杜大人,前方究竟如何下官不得而知,如今可以集结的可战之力只有二百六十人,这人数上不占优势啊。”
夏统的意思,是撤,是避其锋芒。
翁四德听不下去了,直接站出来反驳道:“若是绕路,我们要绕多远的路夏千户知道吗?救灾的日程刻不容缓!”
翁四德是谁?翁四德是此行的百户长,屈居夏统之下,但是人家说话一点都不带怕得罪夏统的。
盖因翁四德说起来,也是一个官二代,而且他父亲的官职正好在夏千户之上,夏统可不敢得罪了他。
翁四德年纪和沈江云差不多,他还在国子监的时候就成了沈江霖《求仙记》的最忠实的读者,这些年读下来后,很有一番正义心思、侠义心肠,今日若不是被夏千户拉着避险,他怎么说都会留下来“行侠仗义”。
只是他心虽好,但是入军营时间尚短,思虑不足,想当然道:“若是担心人数太少,不如从后端的队伍中再抽掉五百人过来,如此想来是能万无一失了。”
翁四德想的是以人数战胜对方。
双头山上窝藏的不过是一群悍匪,就算是多又能多多少人?在翁四德的认知中,正式训练过的官兵还打不过一群悍匪?实在是无稽之谈。
瞿忠和另外一个百户对视了一眼,他们人微言轻也没更好的主意,更加说不上话来。
杜凝章眉头紧锁,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杜凝章已经意识到了,这帮子人没一个有勇有谋的,想要靠他们出主意,根本没可能。
钟扶黎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她抱着佩剑直接站了出来,恨铁不成钢地冷嘲道:“你将人调来了,若是对方一直在监视我们的动向,知道我们将大批量的官兵掉过来,或许就是他们的调虎离山之计,然后他们来一个直捣黄龙,又当如何?你们可别忘了,这些悍匪的目标,从来不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那一车队的赈灾物资!”
钟扶黎直指事情的核心,虽然她是个女子发言,但是在此刻倒是没有人出言阻止,毕竟钟扶黎说的十分在理。
杜凝章见这个钟扶黎不仅仅武艺高超,就连兵法似乎也很熟知,此刻也是病急乱投医了,若是往日,杜凝章哪里会理睬一个小妇人,这个时候他却沉声道:“那你又有何高见?”
钟扶黎没有因为杜凝章官位高而对他有什么害怕的情绪,她父亲就是正二品的总兵,在地方上像个土皇帝般的存在,那些封疆大吏哪个不是对她父亲恭恭敬敬的,故而此刻哪怕是杜凝章相询,钟扶黎依旧是不卑不亢地回话。
这便是家学渊源。
“若以我看,后边的粮车队伍的护卫不能动,杜大人让他们原地待命是十分正确的决定,此刻他们还没入彰德府地界,恐怕那些悍匪并不敢轻举妄动。”
杜凝章的行事是老辣的,若是当时让后面队伍汇合前行,恐怕此刻对方已经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了。
杜凝章被钟扶黎随口表扬了一下,一言难尽地看了一眼钟扶黎和沈江云——这小夫妻两个,真本事有点,性格脾气也真是各有千秋的让人憋闷。
沈江云绘的地图已干,钟扶黎手指在双头山的位置点了点,然后又往右指去,右面不曾有内容,只是空白的一片,但是钟扶黎却笃定道:“在这里,是彰德府的卫所。”
夏统闻言欣喜道:“那感情好啊,我们马上派人乔装打扮成流民,穿过双头山去卫所求援,这些事情不就迎刃而解了?还得多亏钟姑娘想的周到啊!”
夏统此言一出,引来了杜凝章、沈江云和陶云亭等人的一致侧目。
这人不该叫夏统,应该叫饭桶才是!
人家钟扶黎都把答案喂到嘴边了,他居然还活在梦里呢!
“钟姑娘意思是,再往前五十里就是卫所了,但是这帮人胆敢在此处设伏,而卫所那边却没有太大的动静传来,恐怕是有问题的。”
陶云亭赶紧指出可疑的地方,杜大人的脸色已经越来越冰寒了,仿佛是要在爆发的边缘。
沈江云神情同样凝重:“要么是卫所那边拿对方无可奈何,要么是卫所那边可能是和对方有瓜葛。”
若是无可奈何,那么对方定是兵力强劲,若是和官方勾结,他们一行人到了别人的地界上来,恐怕此行更是凶险万分。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他们手头的这两百多人,都远不够看的。
钟扶黎眉头轻皱了一下,脑海中将目前的局势都想了一遍,然后才道:“为今之计,若还想赈灾,实在是棘手至极。”
事情处理速度要快,剿匪不是重点,重点是快速通过此地,平息这场因为天灾而导致的人祸。
杜凝章此刻已经满脑子的阴谋论了,彰德府目前究竟是什么情形?为什么他们刚一进入彰德府的地界,对方就好像已经对他们的动向了如指掌,彰德府的知府究竟知不知道这件事?他们此行已经陷入了重重迷雾之中,杜凝章顷刻之间的想法就是收拢人马,快速原路返回,请求朝廷派正规兵马过来解决此事。
退意已生,杜凝章已不想恋战,但是钟扶黎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个绝佳的主意。
“杜大人,若不然,我们集结起今日的灾民三千多人,他们应该就散落在附近,然后一起往双头山的方向进发,我夫君今日登记的这些人中,绝大部份都是彰德府本地人士,带着他们一道回彰德府府城安阳,再派人将他们收拢后重建家园,不也是大家此行的目的之一吗?”
沈江云的双眸在听完之后越发明亮起来,若是如此,他们的行进人数可以大大增多,对对方是一个极大的威慑力,况且,
“他们不是说过对方在双头山附近还有许多灾民受他们所制,我们可以马上宣布让他们沿途跟着我们,进行赈灾,同时有同行灾民佐证,策反他们不过易如反掌之事,没了这些人作为马前卒,这些悍匪又能掀起多少大浪来?我们带领如此多灾民进入彰德府腹地,就算那些卫所兵与悍匪有勾连,又有何惧?大人,这是一个绝佳的主意,还望大人能够采纳!”
杜凝章心中惊疑不定,刚刚已经心生了退意,此刻又有了新的主意要继续前行,只是这并非一个万无一失的主意,中间若稍有不慎,恐怕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翁四德赞同道:“这双头山只有闯过了,才知道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其他几人沉默不语,钟扶黎见杜凝章下不了决心,便抱拳道:“届时我可带一队人马悄悄先行上山剿匪,擒贼先擒王,只要将贼头子抓了,这种悍匪剩下的不过是一盘散沙。”
沈江云没想到钟扶黎有这样的想法,忍不住出声制止:“黎娘——”
钟扶黎做了一个手势,沈江云瞬间闭上了嘴巴。
这个手势是钟扶黎不想让他开口的时候经常做的一个手势,沈江云心中虽然不甘愿,但是不再说话了。
“杜大人给我十名好手,人不要多,但一定要身手不错、心性沉稳,然后再驱使一个熟悉双头山的人带路,我可在百步之外一箭射中目标,兵分两路行事,总比把希望放在一处要强。”
钟扶黎说的合情合理,杜凝章再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便是他自己答应下来,也都是陪着他们夫妻两个深陷险境,钟扶黎要冒头做这些又如何了?管她是钟涛的女儿还是个小妇人?只要此刻能用上的,都可以不拘小节去用。
沈江云心头万分着急,但是他知道钟扶黎决定的事情,一般都是难以改变的,甚至他在钟扶黎的目光中看到了两团跳跃的小火苗,是如此的跃跃欲试。
黎娘她,是想建功立业吗?
沈江云的心中慢慢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来。
但是再回过头来想一想,钟扶黎一向喜欢行侠仗义,两人夫妻夜话的时候,只要说到她小时候在军营里的事情,那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虽然钟扶黎从来没有说过她的志向,但是沈江云从她的追忆中,感受到的是她的向往。
她向往自由,向往正义,向往锄强扶弱。
更深的,或许她向往成为她父亲一般的人。
如此危险的剿匪之事,旁人躲都来不及,但是钟扶黎却是自动请缨。
上一篇:长得丑就不配攻略病娇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