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食肆经营日常 第64章

作者:添蜜一匙 标签: 灵异神怪 美食 市井生活 成长 穿越重生

  金华猫瞬间站起来往库房跑。

  段知微摇摇头,不怪她防备心重,毕竟某西方大型奇幻小说里说了:“一个活的、会说话的物件,你看不清它的脑子在哪里,那它就很危险。”

  槐花被洗干净后,段知微在花上撒一层薄薄面粉,这步看着简单,但是要让每朵花都裹上轻薄的一层面粉,粒粒分明还不能粘连,还是很有难度的。

  蒲桃抱着镜子回来,铜镜看上去比昨日蔫了不少。

  段知微问道:“铜镜铜镜,现在长安城最美的娘子是谁了?”

  铜镜:“不知道。”

  她又问:“长安最好吃的食肆是哪家?”

  铜镜:“不知道。”

  连蒲桃也听不下去了插话道:“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不是说遍知天下事吗”

  铜镜看上去气得脸色发红:“我随主人自东土往西游历,偷渡玉门关、在高昌沙漠里被风沙拍打,坐了不知道多少商船,骑了不知多少骆驼与马,浑身都是阅历,我问你,你见过被雪山围绕的阿那婆答多池吗?”

  蒲桃答:“没有。”

  铜镜继续道:“我再问你,屈支国受当地风俗影响,小儿自出生后便用木板箍着脑袋,导致那些的人们每个人的头型都如木片长而扁薄,你们有见识过吗?”

  段知微也颇觉惭愧:“没有。”

  铜镜气鼓鼓:“那我说我遍知天下事,错了吗?”

  二人对看一眼,好像也没错。

  今日段知微在食肆门口立了个牌子,上头写“槐花麦饭限定,只此一季。”

  导致每个食客都点了份槐花麦饭。

  裹着的面粉经过提前炒制,麦香浓郁,裹上槐花后口感变得饱满又扎实,里头的槐花松软清甜,佐上蒜泥、醋或者茱萸酱,一筷子下去,满口都是春天的风味。

  今日的槐花麦饭也大受欢迎。

  午食过后,食肆里的众人也开始吃饭,同样也是槐花麦饭,段知微从梁上解了块腊肠,在火上烤得油滋滋的,切一盘当配菜。

  众人对午食已经没什么兴趣了,这铜镜确有阅历,讲得故事生动又有趣,大家听得都很开心。

  此刻铜镜正待在食案上享受众人的追捧。

  “碎叶城西

  边有个叫千泉的地方,南面有雪山,水土沃润,暮春之月,杂花若绮,那里有许多凶猛的龙,经过那里的旅人,不能穿赤褐色衣裳,也不能拿着葫芦大喊,若有违逆,立刻暴风突起,飞沙走石使人丧命。”

  铜镜清了清喉咙:“哎,暮春五月,长安真热啊......”

  蒲桃赶紧拿了扇子要给他扇扇。

  铜镜继续道:“屈支国东部有座大龙池,池中诸龙化形与雌马交合,生下龙驹,但是这些龙驹不得顺化,无恶不作,后来有个国王叫金花......”

  众人听得正入神,忽听门外一阵繁杂马蹄声,段知微疑心是袁慎己那匹枣红马,于是出门一看。

  还真是他。

  “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吃午食了吗,今天做了槐花麦饭......”段知微帮他接过手中马鞭。

  他看上去有些疲惫:“无事,在官署吃过了。”

  袁慎己守了一夜朱雀大街,眼下只想回屋躺着,迈进正厅却看到众人挤在一起围着个食案,不禁问道:“你们这是在”

  段知微刚想回话,他摆了摆手:“回头再讲吧,我先去休息会。”

  他实在是太累,因此抬脚往后院里迈,却又停下来,对众人道:“最近长安有异,各位注意安全,若食肆有异常,让知微去后院喊我便是。”

  “又怎的了?”段知微问道。

  他不愿多讲,只道:“有妖邪现世,听钦天监的口吻,据说与铜镜有关。”

  挤在食案前的众人“唰”一声散了,各个躲到了袁慎己后面。

  他莫名其妙:“怎么了?”

第82章 第八十二章子夜四时歌初夏的夜晚,……

  当下众人全部躲到了袁慎己的后面,段知微拉拉他的袖子:“刀,你的刀呢,赶紧拔刀啊。”

  袁慎己一头雾水:“在食肆中为何要拔刀,也不怕吓走客人。”

  段知微只好指了指桌上的铜镜,而后踮起脚尖悄声在他耳边说:“食案上那个铜镜,是我从城东那个转运潭,在胡商手中低价淘回来的,它会讲话,还说自己随主人在西域游历了一番。”

  桌上铜镜气得跳脚:“你们刚刚还听故事听那么欢畅,现在就把我当妖邪了是不是太无情了一点?”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觉得这镜子行为举止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妖邪,再加上袁慎己在这也很能增添一些安全感,于是也都迟疑着从袁慎己身后出来。

  铜镜这才满意了:“我都说了我是个好镜子。”

  段知微见袁慎己脸上倦色甚浓,知道他昨夜繁忙,她颇有些舍不得,抬起双手搭上他的肩膀,推他去后院的卧房补眠。

  长安天气渐暖,段知微翻出了竹夫人、藤枕纳凉,袁慎己躺下拉她的手说一回话:“也无须太担心,大家都在食肆里头,出不了什么事情。若是真有事了,你过来喊我便是。”

  段知微笑着用蒲扇给他扇一回:“行了,袁都尉如此关心百姓,真让草民感动。”

  她低头轻轻吻一下他的脸颊:“回头做些清凉的金银花点汤,待你醒了喝。”

  袁慎己轻抚一下她亲吻过的,带着微微凉意的地方,只笑着点点头,闭上眼睛便睡了过去。

  她悄声关了门出来,段大娘早早回了自己房间不知道做什么去了。阿盘起得早,也回房午睡去了,只蒲桃和小狼还伏在食案前,缠着铜镜让它继续讲刚刚那个被打断的故事。

  铜镜清了清嗓子道:“话说那名为金花的国王,为人良善,在治国上又政治清明,厚待百姓,感动了龙驹,使得龙驹自愿成为了他的座驾......”

  蒲桃困惑望一眼小狼,再看一眼铜镜:“身为一名国王,他的父母怎么会给他起名叫金花呢,金花应该是女孩子的名字啊,这一定是你瞎编的。”

  铜镜气得不行:“这真是我在屈支国见到的传闻,信不信由你。”

  段知微觉得他们的对话有些意思,于是拿了个石杵在他们边上坐下,把大蒜干、茴香、八角等香料慢慢碾碎,她要试试制作方便面。

  其实方便面这种东西清朝人就会做了,据说是庖厨因为过于忙碌,误将煮熟的鸡蛋面倒进沸腾的油锅炸了,只好又捞出来煮一遍,没想到味道竟然很不错,很受食客们的欢迎。

  昨日阿盘便擀出一份细细长长的鸡蛋面,段知微拿了两个类似毛线针的木棍,歪靠在小胡床上慢慢织面条。

  碎嘴子镜子闲不住问她:“你这是在做什么?”

  “在做一份面食。”段知微头也不抬,只认真编织面条,将其编成一个方形的面饼。

  她低头编了好一会儿,觉得脖子有些微酸,伸出手捏了下脖子侧,镜子在一旁好心提醒她:“脖子酸应当是你低头太久导致的劳损,把白萝卜切碎成泥,包在苎巾里热敷一下会好很多。”

  段知微从善如流,正好火房角落堆着不少白萝卜,她剁碎一些,包在苎巾里而后敷到脖子上,果然觉得酸痛好了些。

  她对铜镜多了些佩服,因此真诚开口道谢。

  铜镜也颇有些自得:“都说了镜子我啊,遍知天下事,想当年,我随主人偷渡玉门关......”

  今日天气甚好,一轮艳阳挂在蓝绸子般的碧色天空,食肆里的空气都透着燥热与黏腻,或许是刚用过午食,连蒲桃、小狼这两个小孩都被潮水般的困意席卷,揉揉眼睛爬起来回屋午睡去了。

  段知微好容易编织好了几个面饼,想着天气炎热,只能趁其没坏掉去火房把面饼油炸,因此只好抱歉地跟铜镜告个别,拎着一盘面饼打了帘儿走了。

  只剩铜镜一个立在食案上,它仍然对着空气滔滔不绝:“我与主人经过大沙碛,那是个荒凉的戈壁,没有水流、也没有花树,疆界难知,无路可寻,只有陡峭的戈壁和遥望的山峰......”

  它说了一大段,似乎后知后觉并没有人在听它讲话,只得闭上了嘴。

  良久,食肆厅堂传来一声低低的、寂寞的叹息。

  大约申时,众人从午睡中醒来,陆续爬起来干活,小狼跟蒲桃拎着铜镜一起进了火房干活,铜镜重新恢复了话唠本质,又开始讲它那些传奇经历。

  段知微想试试做肉夹馍。

  谈起三秦大地的美味,传承千载的肉夹馍完全可以作为代表而出现。

  刚出炉的白吉馍,表面烘烤的微微鼓起,把馍从侧面切开,热气夹杂着白馍的麦香一起涌出来,而后再把在卤汁里泡了一天的、色泽油亮、香气四溢的卤肉夹入馍中。

  因着天气炎热,为防止食客因苦夏而吃不下饭,段知微在卤肉里加了些胃酸辛辣的笋丁和香覃丁,又加了酸黄瓜丝儿解腻。

  又因为立夏,青绿新鲜的蚕豆上市,段知微又新做了道蛋黄蚕豆,这道时蔬做着简单,不过是放在锅中爆炒而已,但是妙在颜色油润鲜亮,黄绿相应,透着时蔬的清香,让人看着舒爽,很适合初夏食用。

  今日暮食时分,食肆里头也是坐了不少食客,太阳开始收起万丈光明,给长安城笼罩一层昏黄色薄纱。

  段大娘舀了碗井水,躲会懒,站到门楣边上看外头的云朵被霞光染成橙红色。

  门口忽然停了一辆马车,下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郎君。

  段大娘认识他,那是大理寺少卿李衡府上的管家,有时回来买吃食,因此热情迎了上去。

  管家脸色带着些苦闷道:“段家娘子在吗?有什么清爽适口的食物,我给我家郎君打包带回去。”

  李衡今日怒气冲冲从大理寺回家,偏偏家中庖厨做了些红松羊肉、炸核桃腰,都是些燥热的吃食,李衡见了就不满意,一口未吃,躲书房去了。

  管家无奈,知道李衡喜欢宣阳坊中、段家食肆的吃食,只得坐了马车过来。

  段知微看在李衡是自家夫君好友的份上,大方把今晚菜单上的菜食都给他打包了一份,外送上一坛刚腌渍好的酸黄瓜。

  看到李家马车走远,段知微有些

  疑惑问段大娘:“没看出来啊,这大理寺少卿还挺挑食啊。”

  她声音有些大,被旁边一桌两个常客听见,这两个人分别是国子监的助教和典学,听闻段知微这话,只笑道:“李少卿吃不下饭与挑食可没有多大的关系。”

  段知微问道:“这是何意?”

  一只大手从后面轻轻握住她的肩膀,段知微一扭头,就见袁慎己在她身后,朝着她轻轻摇摇头。

  段知微这才发觉大庭广众下谈论从四品官员的秘辛不妥,只好耸了耸肩,钻进火房里去了。

  暮食过后,众人收拾了一下,往后院里搬上几个食案拼在一起,围坐在院中桂树下用暮食。

  一般来讲,到了夏月,虽然众人爱在后院围坐着纳凉、闲话家常,但是因为夏日蚊虫的叮咬,各个身上都要配上避瘟丹,就这还时不时被蚊虫叮咬几下。

  不过今日受了铜镜的建议,将苍术、白芷等端午剩下的药材一道儿点燃,焚起的烟雾可以祛毒虫和蚊蚋。

  别说,效果还真挺好。

  铜镜很骄傲:“那是自然,当年我和主人在白水城游历,那里炎热,四面环水,民众们多受毒虫困扰......”

  院中挂上了四角风灯,迎着皎洁月光倒也不觉得暗,众人坐下吃暮食。

  段知微正准备夹菜,突然想到什么,问坐在身侧的袁慎己:“你今晨和黄昏......说的是什么事情啊。”

  袁慎己本来正一脸惬意的吃那份美味的蛋黄蚕豆,闻言脸色有些沉重起来:“端午前夕,照料杏园的老人突然失踪,几个武侯四周一查探,竟然在曲江边一个小舟上发现了他的尸体。”

  “过了几日,在光行坊一个小巷中,发现了一个妇人的尸体,她显然是想带着孙子走近道,却被人一刀捅死,不过旁边那个稚童却安然无恙。”

  “前日清晨,千牛卫正在延平们附近巡视,见到一个年轻郎君躺在血泊之中......”

上一篇:怂包女配缺德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