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牧童
原来此人便是左羽林卫大将军李作安,嘉明帝未登基之时,李作安便是他的亲信,待嘉明帝登基之后,李作安便也跟着一路扶摇直上。
如今更是官拜左羽林卫大将军,不仅是圣人最为信重之人,更是权势滔天。
而这几个人,倒也不是外人,乃是左羽林卫的两位将军和三位中郎将。
算起来这几位乃是整个左羽林卫真正的核心人物。
“大将军,大理寺这些人三天两头来羽林卫搜查,到底是把我们羽林卫当成什么了,”其中站在前方右手边的一个高大而身材壮硕的男人,心直口快的说道。
李作安朝他看了一眼,吓得原本还想嚷嚷的对方一下闭嘴了。
“郑将军,此番羽林卫出事,大理寺前来彻查此案,乃是合情合理之事,”李作安口吻平静。
这位郑将军名为郑回,乃是两位羽林卫将军之一。
只是他跟旁人不同,性子鲁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乃是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
旁人没敢问出口的话,他皆能直接说出口。
不过这也跟他是李作安的嫡系有关系,李作安对他总是比旁人多了几分宽宥。
“可是这些日子,大理寺三五不时的就来咱们这里一趟,不说外面那些什么右羽林卫,金吾卫在看着呢,便是咱们自己底下的兄弟也有些人心惶惶,觉得是圣人不再信任咱们左羽林卫了。”
李作安登时皱眉,呵止道:“郑将军,慎言。”
其实郑回说别人倒也罢了,但是他直接明言圣人,便是大不敬。
“是卑职妄言了,”郑回倒是也回过神,赶紧请罪。
他虽然性子鲁直,但并非是真的蠢笨。
李作安环视了众人一圈,这才缓缓说道:“明日开始便是各大府衙封印,到时候大理寺必也不会再来,先前我便已经跟大理寺卿言明,他们若是这般一直查不出什么线索,我们羽林卫也不必再配合。既然如今他们确实未曾查出问题,可见我们羽林卫并
无问题。”
“大将军您的意思是,之后大理寺便不会再来了?”后排站着的一位中郎将轻声问道。
李作安微微颔首,众人神色一松。
倒不是他们心虚,而是因为大理寺这般左查右查,实在是有损左羽林卫威信,这阵子他们出入平康坊,都不敢说自己是左羽林卫的人了。
“果然还是大将军威武,”当即便有人吹捧出声了。
“咱们左羽林卫在大将军的带领下,一向对圣人忠心耿耿,岂有怀疑咱们的道理。”
“正是,正是。”
此时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是都在吹捧李作安。
“好了,既然无事,大家便下值早些回去把,”李作安挥挥手。
只是众人离去时,他抬头朝着这些人看去,神色莫测。
*
谢灵瑜自然也知道大理寺最后一日去左羽林卫的事情,不过她也并未在意,这些时日她倒是在忙着另外一件事,圣人竟将今年搭建鳌山灯之事交给了她。
搭建鳌山乃是工部之事,本就是工部全权负责,只是每年圣人都会指定一个监工之人,待上元节鳌山灯亮,万民同庆时,圣人龙心大悦,自会赏赐百工。
所以这个监工之人,便是圣人找个由头给功劳的。
往年这个好差事,都是落在了皇室几位亲王郡王身上,今年落在了谢灵瑜身上,说来也有种理所当然。
虽说鳌山灯如今便开始搭建,但是真正亮灯也是到等到上元节。
上元佳节,到时候整个长安城内都会被灯海覆盖,到时候各色各样的彩灯,种类繁多,璀璨夺目,而这其中便会以鳌山灯最为夺目。
今年鳌山灯便是搭建在望仙门外,之所以选在此处,自是因为到时候圣人可以携文武百官和皇宫内眷登临城楼,与长安百姓一同观赏鳌山灯。
而作为上元节最有看点的鳌山灯,之所以这般受重视,也是因为鳌山灯有为万民祈福的吉祥寓意,而到那一日圣人亲临城门上,与万民同乐时,更是彰显了江山永固,与民同乐的盛世气象。
嘉明帝治下的大周,这些年来国力确实是强盛,是以长安才会吸引这么多外藩使团前来朝贺。
自然这一幕也要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之人瞧瞧,大周如此强盛,与大周为敌,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不过这一层含义,嘉明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光是从今年鳌山灯的制作乃是历年来最高,便能看出来了,他这是在震慑有心之人。
而这个有心之人当然指的便是,迟迟未返程的北纥使团。
是以谢灵瑜得了圣人的旨意,望仙门早早就被封禁了。
这段时间内,除了工部的搭建鳌山灯的工匠们之外,便只有望仙门守卫能够靠近此处了。
毕竟鳌山灯要等到上元节才能够真正亮相,要是早早被旁人看了去,到了上元节那一日岂不是没了新鲜感。
谢灵瑜头一回承接这般的重担,自然要力图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这段时间,谢灵瑜在鸿胪寺的事情便有些松懈,但好在萧晏行伤势恢复的很快,他这人似乎也闲不得,伤刚好便回了府衙。
所有衙门到了年节之前,都有些忙碌,但是鸿胪寺忙的格外离谱些。
元正大朝会时,不仅是文武百官群贺,外藩使团更是不会拉下。
那些还留在长安城内的外藩使团,在元正大朝会上是需要向大周皇帝陛下,献上新的一年祝福和贺礼。
是以这些使团要呈现的礼物,要先经过鸿胪寺查验,确认无误之后,紧接着封存在一起,待元正大朝会那日,再由各国使团敬献。
因为谢灵瑜要忙着监工鳌山灯,这些事情便有一部分被萧晏行接手。
正巧这日乃是封印的这一日,众人都喜气洋洋的回家了,萧晏行正巧是跟鸿胪寺几位大人一块出了衙门的。
他的马车此刻就停在外面,清丰坐在前面驾车。
待萧晏行弯腰上了马车,刚一掀开帘子,便有一张巧笑倩兮的绝丽脸蛋这撞入他的眼帘,少女穿着一件满绣花鸟鱼枝湛蓝色宽袖上襦,手臂处挽着一条赤红色帔帛,整个人被这样明艳而浓烈的色彩衬托的雍容华贵,明艳动人。
明明马车内里狭窄而憋仄,又只悬挂着一盏小小的宫灯,灯光落在少女的脸上,她略一眨眼时候,眼波流动,便是连车内都比方才都亮堂了几分。
“殿下,你怎么来了,”萧晏行语气难得染上几分欢悦。
连带着清冷的声线,都比平日里更加动人了些许。
谢灵瑜翘起嘴角,开口说道:“清丰,可以走了。”
她这一开口,竟也不是对着萧晏行,而是跟车外的清丰说话。
萧晏行在她身侧坐下后,这才望着她问道:“殿下这是要带我去哪儿?”
“清丰可是你的人,难不成你还怕我把你怎么样?”谢灵瑜轻笑说道。
萧晏行轻轻摇头:“自是不担心。”
“既然如此,那就先别问,”谢灵瑜倒是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
待马车行驶了一段时间,因为如今乃是冬日,车窗都是遮挡的严严实实,是以萧晏行还真不知道如今到了何处。
不过他知道他们先是经过了几个热闹的坊市,因为马车外面的声音熙熙攘攘。
但是随后马车所经过之地,越来越安静。
“我们这是要入宫?”突然萧晏行开口问道。
谢灵瑜有些震惊朝他看了过去,不敢置信问道:“你明明坐在车内,为何会知道我们到了何处?”
虽然谢灵瑜知道萧晏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这般坐在车里,完全没瞧着窗外,他竟也能知晓他们的目的地,还是让谢灵瑜震惊。
“是外面太安静了,如今年节将近,长安大小坊市都极其热闹,能找到一个如此僻静之处,自是不容易,况且我前几日刚入宫给七皇子讲课,当时马车外的声音便也如此,在经过热闹繁华之地后,乍然安静了下来。”
并非皇宫乃是什么偏僻之地,而是寻常人不得轻易靠近皇宫。
而能够出入宫闱的人,都是一些自持身份的朝臣,又岂会无缘无故的大声喧哗。
两人这般一边闲聊着一边说着话,马车竟也不知不觉停下。
不过这次倒是被人拦住。
但是外面的清丰在出示了腰牌之后,也被迅速放行。
待又过了一会儿,马车再次停了下来,显然这次是真的到了目的地。
于是萧晏行率先起身,准备下马车。
可当萧晏行掀开车帘的瞬间,却被外面的场景所震慑,他竟是忘记下车,只是朝着不远处看了过去。
就在不远处,只见一大片精巧夺目,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的巨大鳌山灯矗立着,而此刻那耀眼的鳌山灯海里的灯彩交叠,宛如银星连天。
在回过神之后,萧晏行迅速下了马车,这才抬手去扶谢灵瑜。
而谢灵瑜钻出马车的那一刻,明知会看到什么,却同样被眼前这一幕所震撼。
“殿下要带我来看的,是鳌山灯?”萧晏行站在她身侧,声音轻而有些飘忽。
此时周围并没什么人影,这气势恢宏而夺目的鳌山灯似乎只为他们两人而亮。
谢灵瑜同样望着远处的灯群,轻声说:“今日是今年的鳌山灯头一次点灯,我便想着跟辞安一起来看。”
每年鳌山灯制成之后,都会先点一次灯,自然是为了确定整体效果。
避免到了上元节时,再出现什么差池。
要是真在那日出错的话,别说工部那些人,便是谢灵瑜这个监工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在确定第一次点灯的日子之后,谢灵瑜便想着要带上萧晏行来看。
虽说到上元佳节时,她和萧晏行也都会看到这个鳌山灯,可是那时她会随着圣人登上城楼观灯,而以萧晏行的身份,会很难得到同圣人一道登城楼的殊荣。
因此她想今日与他一道,共赏此景。
待两人慢慢朝着鳌山灯走去,明亮的灯火将周围照的如同白昼,因为谢灵瑜事先吩咐过,所以这个时候的鳌山灯周围并无旁人,就连侍卫都被撤离远远
的。
当他们走到灯下时,璀璨光线落在他们的周围,流光溢彩在两人身上浮动着,本就容貌出众的两人,此刻更是宛如身在仙境之中的天上仙人一般。
萧晏行偏头看着身侧的少女,此刻她正站在灯下,仰头望着头顶的鳌山灯。
她神色恬静而淡然,摇曳的灯光朦朦胧胧笼在她脸上。
灯下看美人,本就比寻常更加入目三分。
两人往着灯棚内里走去时,待身影在灯下影影绰绰时,突然萧晏行只感觉到自己的手掌一热,待他低头时,便看见自己的手被谢灵瑜握住了。
“殿下,小心,”萧晏行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此处乃是望仙门外,虽说此处近日已被封闭,但是远处还是站着城门守卫。
谢灵瑜转头望着他,眨眼轻笑:“所以我今日特地穿了宽袖。”
确实,此刻谢灵瑜穿着的宽袖垂落在手背上,早已经把她的手掌覆盖住了,因此若真有人在旁边匆匆看一眼,还以为他们两人只是站的太近,衣袖挨在了一起。
上一篇:假千金拒绝做妾,囤粮满仓度荒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