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114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连排查带抓捕再加突审,张怀民忙了整整八天,平均每天睡不到五个小时,还是碎片化睡眠,醒来就忙案子,全靠一口气硬撑,所以老队长给他放两天假。

  张怀民都没心思洗澡,刷了洗洗了脚就睡觉。苏笑笑闻到他头上身上都有一股味,拿出一床被子跟他分床。

  昏昏欲睡的张怀民瞬间清醒:“你嫌弃我?”

  “哪有。”苏笑笑把她的杯子给张怀民,“捂热了。”

  张怀民眼皮酸涩,实在提不起精神,蒙上头就睡,睡醒了再给她算账。

  可他一觉睡到早上十点,团团在学校,苏笑笑也在学校,左右邻居上班上学都走了,四周静悄悄,张怀民一时还觉着瘆得慌。

  起来洗好澡洗好头,又把这几天换的衣服洗了,也到中午了。张怀民不想做饭,就去他妈家。

  老张看到张队毫不意外,打声招呼就给罗翠红打下手。张怀民奇了怪了:“爸知道我过来?”

  老张很担心儿子,早上去问苏笑笑日理万机的张队回来了吗。苏笑笑告诉他张怀民还在睡。老张心疼儿子,就跟苏笑笑说回头叫老罗去菜市场买只鸡。

  张怀民来之前老张才把鸡收拾好。老张跟他简单说几句,就问他要不要去接团团放学。

  “不了。”张怀民担心二流子认出他,二流子闲得蛋疼给他添堵,故意找团团麻烦。

  罗翠红问:“早饭没吃吧?”

  张怀民:“起晚了没什么胃口,就喝一碗胡辣汤。”

  罗翠红下意识想说,又买着吃啊?忽然想到苏笑笑还是学生,有时候早上八点有课,她起来洗漱后就得吃饭,吃了饭就赶公交车。

  高中到校时间比初中早,团团夏天七点,冬天七点半就要到校,周一早上有升旗仪式,苏笑笑担心团团

  迟到被同学嘲笑,所以六点就把他喊起来,团团洗漱后背一会书,苏笑笑买饭回来,娘俩吃了饭就各奔东西。

  自从开学每天早上都是这个点,团团中午不回来,苏笑笑时回来时不回来。罗翠红还没习惯。她停顿片刻调整一下就说:“那咱们中午吃鸡。炖着吃还是炒着吃?”

  张怀民:“笑笑回来吗?”

  老张:“笑笑不挑,你想咋吃?”

  张怀民想想:“炖吧。”

  罗翠红就去泡木耳、金针菇和蘑菇。打开柜子发现有闺女买的银耳,又泡几朵银耳。

  苏笑笑下午有课,妞妞的学校离家远,张新民和王芳中午也不回来,所以罗翠红做好就盛一半,另一半留晚上吃。

  老两口疼孙子孙女,所以两个鸡腿给俩孩子留着。老张给张怀民夹菜,一会儿一块鸡肝,一会儿一块鸡胗,还劝张怀民多吃点,张怀民面上不敢表示不满,心里翻白眼。

  晚上从老张家出来,张怀民就问苏笑笑明儿忙不忙。苏笑笑点头:“忙啊。怎么了?”

  “明天早上我去买菜,咱们晚上吃清蒸鱼和辣子鸡!”

  团团扒着他爸的肩膀问:“您一天吃两顿,还没够啊?这么馋?爸,您这回办的案子不会是在缺吃少喝的深山里吧?”

  “瞎打听什么。”张怀民拨开他的手,“一只鸡吃两顿,晚上这顿七八口子,都不够塞牙缝的!”

  苏笑笑:“不是有鱼吗?”

  “妈做饭不行,鸡肉柴,烧的鱼汤我总感觉有一股土腥气!”

  苏笑笑心说,还是不辛苦,“河鱼能没有土腥气?再说了,你嫌鱼汤清淡遮不住腥,还要我做清蒸鱼?”

  张怀民噎了一下,又想说话,从路口过来的一老太太小跑过来:“是张队吧?”张怀民下意识挡在妻儿前面:“您是?”

  小老太太指着张怀民身后房子:“这儿就是我家。张队,想问您点事,去我家?”

  张怀民不由得想起之前那两条烟和两瓶五粮液:“没别人,在这儿说也一样。”

  

第92章 人心不古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

  老太太左右前后看看没旁人,她又担心团团年龄小藏不住话,忍不住觑团团。团团多机灵,立刻找苏笑笑要钥匙回家。

  其实团团和四个同学也约好了,七点准时到他家学习,九点各回各家。刚才出门时就六点半了,团团也不敢在这里耽搁。

  老太太看着团团一溜烟跑远,笑着夸:“团团越来越懂事。”

  苏笑笑打趣:“现在放心了?”

  老太太不放心,压低声音说出她的顾虑。原来近几年儿女不需要贴补,她手头有点钱,可街上混子多,她担心小偷夜里摸进去偷她的钱就打算存起来。她生于民国,那个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谁入主首都谁折腾,导致她不信任一天能换三个行长的银行。

  老太太就找熟人,认为有熟人盯着肯定比找不认识的人存钱保险。熟人给她写个单子,说帮她存了。老太太终于踏实了。

  前两天周末,她儿媳妇回来看到单子说没用,让她找熟人再开个存款单。

  本来就够麻烦人家的,老太太不好意思,忍不住跟儿媳妇多叨叨几句,儿媳妇气得午饭都没吃就走了。

  这老太太也气得不轻。这两天气消了,有心思跟老街坊聊这事,老街坊给她出主意,你不好意思找熟人,心里又不踏实,不如找懂法的问问。

  张家老大当了二十多年兵,现在又在政法学校上学,找他准没错。

  听老太太说完,张怀民跟她回家,到家一看就是个手写收据,上面虽然有签名和日期,可人家要是不认,她只能打官司。

  张怀民担心老街坊愁的睡不着,就说他不太懂,明天帮她找更懂的人问问。

  回到自家堂屋苏笑笑才问:“那笔钱被老太太的熟人挪用了吧?”

  张怀民毫不迟疑地点头:“那人要是赚到钱,等老太太的钱到期,会按银行利息给她。一旦赔了,咱们国家这么大,他随便往哪儿一躲,老太太这辈子都别想见到人。”

  “你打算怎么办?”

  张怀民:“这种情况属于诈骗。明早给成队去个电话,年底老队长退休,他需要立功向上面争取由他管经警,他应该不介意跑一趟。明天我得去学校。”

  苏笑笑问:“会不会得罪什么人?”

  “不会!连老太太的钱都惦记的能是什么大人物?老太太省吃俭用一辈子攒的钱也没有高干子弟的一车货赚得多。人家就是不走后门不走私,正儿八经做生意,一个月赚的也比那种人一年骗的多。”

  苏笑笑看向他:“你好像挺了解?”

  “我也是听说。”张怀民脱掉外套,“洗漱睡觉还是等团团?”

  苏笑笑让他等一下,她到她和张怀民的书房里把俩人的书拿出来,在堂屋看书学习。

  放假前张怀民的导师借给他几本书和几本侦查笔记,张怀民看完了。见苏笑笑拿出来,张怀民打算复习复习,防止忙忘了。

  四个小子本来觉着学到九点很辛苦,可跟团团从书房出来,一看两个长辈也在看书,顿时觉着他们更辛苦,不光要学习,还要洗衣做饭赚钱。

  杨一名回到家,他妈问他累不累,杨一名神色轻松地挥挥手表示小意思,放下书包就去倒水洗脸洗脚刷牙。

  翌日清晨,一家三口出门,苏笑笑和团团去学校,张怀民去公用电话亭,往警队打个电话,简单说一下老太太的情况。

  如果银行职员挪用银行的钱,轮不到公安出面,个人诈骗经警得管。

  成队先带俩人到老太太家向她说明详细情况,问她要不要报案。老太太报案公安才有权查办。毕竟对方留了签名,要没有老太太的证词,谁也不敢给他定罪。最终的结果可能成队里外不是人。

  老太太一听她那个存款单是借条,还是没有人证的借条,要是对方不认,跟他打官司,扯一年也扯不清。老太太的天塌了,差点晕过去,她这辈子总共就存这么点钱啊。

  成队等老太太缓过来再次问她要不要报案。

  老太太觉着他那么熟练,给她写单子的时候都不带犹豫的,肯定不是第一次干。为了自己,也为了她和那个熟人共同认识的人,老太太决定报案。

  成队开车载老太太到刑警队,就让人给老太太做笔录,顺便向她询问骗她钱的银行职员的社会关系。

  成队带着两个探员明察暗访一番大开眼界。

  面对年龄大的熟人,那位职员的说辞是,我帮您老存钱。年轻人不吃这套,他就换成他有内部关系,找他存钱利率高。短短半年,他就弄了近三万元巨款。

  幸好这年头去南方弄点什么都能卖掉,衣服鞋子净赚三倍之多,所以事发后他能连本带利还给人家,不然这些人的钱就打水漂了。

  可惜他赶上严打,整个首都敢这么干且干这么大的他是头一个,以防其他人效仿,所以退了钱上缴非法所得也会根据他骗取的金额定罪。

  此案移交检察院后,张怀民才把案子详细经过告诉苏笑笑。苏笑笑好奇:“这两年严打,判的比以前重,如果他把钱糟蹋了,还没有家产还钱,那他?”

  “枪毙!”张怀民毫不客气地说,“骗了几十家,害了一百多口人,死有余辜!”

  改革开放才几年就有人这么干,确实需要严惩。苏笑笑点点头:“回头跟爸妈说说,别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凡需要他们出钱买的,一个别信。”

  张怀民笑了。

  “笑什么?”苏笑笑问。

  张怀民收起笑:“爸妈可能早就知道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加上大爷大妈们喜欢在一块聊天,毫不夸张的说,到开庭那天能传遍整个四九城!”

  “不会吧?”苏笑笑想想这年头没电脑没手机,就是几家报社也多是关心国家政府大事,只靠口口相传,哪能传这么快。

  张怀民点头:“回头问问爸妈?”

  苏笑笑决定改天问问公婆知不知道这事。他们知道的话,那过几天刘庄过来,苏笑笑就告诉他,让他告诉刘家长辈。

  第二天下午,天空飘起小雨,老张掐着点拿几把伞去学校。在学校门口等四五多分钟,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鱼贯而出,唯独不见团团。

  老张纳闷,老师又拖堂?老张看看表,又等三分钟,团团头顶书包跑出来。老张慌忙举起拿着伞的那只手。团团跑过来,他的四个同学下意识跟过来。团团一看三把伞,愣了一瞬间才反应过来,高兴地说一声:“谢谢爷爷!”他就分给同学,两两一把,他打一把小折叠伞。

  团团看看伞的花纹:“爷爷,这把伞是妞妞

  姐的吧?”

  老张点头。

  杨一名好奇地问:“张爷爷,您怎么知道我们都没带伞?”

  “我又不是神仙,哪知道你们有没有带伞。”老张笑呵呵说,“带了我就拿回来,没带正好给你们用。又不费事!”

  几个半大小子被他毫不在意的样子搞得面面相觑,要搁他们家,甭管带没带伞都会惹来一通唠叨。

  随后四人瞥向苏团团,他们不羡慕苏团团聪慧智商高,也不羡慕他是独生子,唯独羡慕他有一对开明又尊重他的父母,有一对疼爱他的祖父母。

  团团眼角余光瞥到四人的眼神:“看我干嘛?”

  杨一名摇头:“没啥。我们在想晚上还去不去你家?”

  “就你们四个的成绩还想休息?”团团不敢置信地睁大眼睛。

  杨一名呼吸一顿:“我我,期中考试我肯定门门及格!”

  另外三个同学自认为最近不曾懈怠也敢点头附和。

  团团老气横秋地叹了一口气,一脸无语的样子。

  老张在一旁看的直乐。

  团团被他笑得不好意思,轻咳一声,认真问:“你知道今年高考录取率是多少吗?我妈妈说不足四分之一。咱们班六十人,前十五名有机会上大学。如果去掉考试当天中暑状态不好,到考场上紧张,以及滑档的,咱们班可能只有十个人能上大学!”

  杨一名:“咱们学校好。”

  “要是全年级前六十名都在咱们班,咱们班都能考上。事实上咱们班跟其他班的成绩差不多。”

  杨一名:“你说的这个录取率也包括乡镇中学,乡镇中学考得过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