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147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十点左右,杨一名和李小光以及朱红伟过来。

  陈大勇调侃:“终于起来了?”

  杨一名嘿嘿几声:“生意怎么样?”

  陈大勇:“这两天能卖完。”

  这个点很多上班族才从家里出来,陈大勇无法靠之前的客流量推断下午有多少人。

  又过半个小时,人多起来。下午三点左右,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走街串巷。陈大勇给团团使眼色。团团无奈地扬起笑脸喊“哥哥姐姐”。

  四点半太阳落山,陈大勇的东西少一半,店里一面墙空了,不用算也知道下午生意很好。团团让他同学先回家,到家再算赚多少钱。

  担心遇到劫道的,团团和几个同学先送开店的那位同学。幸好他们都在城西,相隔只有几里路,把人送到家赶不上末班车,走着回去也没用一个小时。

  团团听话懂事,苏笑笑不爱数落他。可今天苏笑笑忍不住:“怎么这么晚?”

  “妈妈!”团团跑过来抱住她的手臂,“我饿了。”

  张怀民冷哼一声:“多大了还撒娇!”

  “要你管!”团团回他爸一句,就抱着他妈妈的胳膊去厨房。

  苏笑笑:“知道错了?”

  “错啦,错啦,晚上吃什么?”团团不给他妈继续数落的机会。

  早先苏笑笑给岛上的楚莲去信没说什么时候要年糕和米面。小楚认为买人家的没有自家亲手做的干净卫生,所以等到腊月父母打年糕,小楚让他们多做点。苏笑笑昨天下午才收到。

  苏笑笑本打算中午炒年糕,晚上煮米面,没想到团团周末比她忙。配菜和肉丝都准备好了,苏笑笑问他吃年糕还是米面。

  在外面走半个多小时,团团不要吃出锅就变凉的年糕。苏笑笑把肉丝炒好盛出来,然后用锅底油煎三个蛋,最后加入热水煮米面。

  团团也知道天天往外跑很过分,腊月二十八,关店当天,给他爸妈各买一双皮手套,一人一双雪地鞋。雪地靴用的是牛羊皮和橡胶材料,防滑保暖,有鞋带,穿在脚上舒服,跑起来也不用担心鞋掉,很适合张怀民冰天雪地追逃犯。

  团团拿到家先藏自个屋里,年三十下午,张怀民准备去单位,他才把手套和鞋拿出来:“张队,开心吗?”

  张队感动傻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朝他脑袋上呼噜一把。

  团团蹦蹦跳跳到苏笑笑身边:“妈妈,年后我哪儿都不去,天天在家陪你。”

  苏笑笑:“该买的年前买好了,年后生意不好做,你能去哪儿?以为你妈不知道?”

  “我可以出去玩啊。”

  苏笑笑:“雪还没停,公交车停了,怎么去?”

  团团转移话题:“试试合不合脚。爸爸,快试试。”

  张怀民把旧棉鞋脱掉,新棉鞋里头很软,穿上去的瞬间脚就热了。张怀民站起来感觉有点大,垫一双鞋垫刚刚好。

  苏笑笑的鞋不需要再垫鞋垫。

  张怀民见状阴阳怪气:“正好啊。”

  苏笑笑白了他一眼:“你的脚是半码,市面上没有半码鞋!”

  张怀民无法反驳,戴上手套:“我走了啊。”

  苏笑笑把包递给他,里头全是吃的,还有一盒煮好的饺子。

  团团看着雪花飞舞:“爸爸走着去啊?”

  “车在门外。”张怀民通常开车回来

  是因为在外面工作,到饭点绕回家吃饭。今天外面没事,局里也没事,车都停在院里,张怀民为节省时间,也怕骑车摔着,就开车回来。

  苏笑笑撑着伞送他到门外:“上午下了一点雨,路上滑,你慢点。”

  “结冰了,没大事。”张怀民嘴上这样说,也不想大过年把自己送进医院,平时二十分钟,今天被他开半个多小时。

  路面结冰,苏笑笑年初二没去村里,年初四太阳出来,她才带着团团回村。

  前些天刘庄回家拿红薯南瓜,给苏笑笑送几斤红薯和一个大南瓜,苏笑笑趁机问他父母兄嫂生意怎么样,刘庄说挺好。

  苏笑笑以为今年比去年生意好,刘家应该比去年热闹,可到大伯家只有几个小孩迎接她和团团。

  苏笑笑把苹果点心递给几个小的,几个小的把刘大伯那份留下,另外两份放地上,就叫苏笑笑坐下,他们倒水。

  苏笑笑往外看了又看,头一回没有长辈迎接她,她很不习惯,“你爷爷奶奶走亲戚去了?”

  往年不是年初二闺女过来,年初三去她大伯母娘家,其他远亲都叫她堂兄或堂弟一个人去吗,今年怎么只留几个孩子看家。

  刘大伯的大孙子把水杯递给她:“大姑,捂捂手。”

  刘大伯的小孙女嘴快,“小荷姑要离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在二爷爷家!”

  “谁?”苏笑笑没听清。

  刘大伯的大孙子刘小虎瞪一眼堂妹,“就你话多?”

  苏笑笑:“她不说我你二爷也会告诉我。东西给我,我去看看。”

  “别去!”少年面露难堪,好像不希望苏笑笑知道。

  苏笑笑心说,难道她那个堂妹出轨。

  刘家几个长辈对儿女管教不严,也是因为种地辛苦没有精力管教孩子,对孩子唯一要求就是活着。虽然这样,苏笑笑的堂兄弟姊妹都很懂事,大概因为穷人孩子早当家。

  这两年刘家日子好起来,她堂妹应该珍惜,怎么可能想不开出轨。

  只要不是出轨,就不是什么大事。

  即便出轨,也跟孩子无关。苏笑笑安慰堂侄:“还以为谁病了。这么点事也至于瞒我。”说完拎起刘二伯的那份礼品。

  刘小虎张口结舌:“可是——离婚还不是大事?我二爷差点气晕过去啊。”

  “你二爷爱生气。”苏笑笑胡扯,“你二奶奶多吃一口肉他都觉着你二奶只顾自己,心里眼里没有他这个当家的。”

  这事他咋不知道?少年不禁眨眨眼。

  苏笑笑:“那时还没你。从你记事起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和团团过来你二爷也舍得杀只鸡,做一碟鸡蛋,就不在意多一口少一口。”

  团团想笑,如果他没记错,他爸不止一次说过,他小时候姥爷家不爱跟村里走动,导致他妈第一次进村差点迷路。

  这么生分他妈咋知道的?

  苏笑笑瞥一眼团团,你给我忍住!

  刘小虎听他爸妈说过,他城里的姑姑也是国家干部,见多识广。又看到苏笑笑很认真,他信以为真:“离婚不丢人啊?”

  苏笑笑:“没钱没本事,窝窝囊囊一辈子,养不起小孩才丢人。你二伯一向该在意的不在意,不该在意的瞎在意,甭理他。团团,在这边照顾弟弟妹妹。”

  “我帮妈妈拎着。”团团夺走点心罐头和苹果就往外走,他得跟过去看看他妈怎么忽悠她二伯。

  刘大伯的几个孙子孙女一直想去刘二伯家看热闹,又怕刘二伯发火连他们几个一起骂,导致他们都不敢出去玩儿。

  现在有苏笑笑撑腰,几个小孩立刻抓一把瓜子花生糖果塞兜里跟上她。

  苏笑笑到他二伯院门外就看出情况不对,堂屋里有六七个人,但没人大声说话,气氛很严肃。

  团团都没敢进去。几个小的躲在苏笑笑身后。苏笑笑进院,团团才跟上。她二大娘听到脚步声朝外看去,挤出一丝笑迎出来:“笑笑来了?”看到团团的小手被袋子勒得通红,赶忙接过去,“团团冷不冷?”

  团团摇了摇头。

  二大娘叫苏笑笑和团团进屋,对几个小的说:“出去玩儿去。”

  刘小虎拽着他妹:“我们跟团团哥哥玩。”

  团团瞬间起一身鸡皮疙瘩,从他第一次来刘家凹,十年了,第一次听刘小虎喊他“哥哥”,惊不惊悚啊。

  二大娘没法说,团团不跟你们玩。只能说:“玩吧。”也没招呼几个小的进去。

  团团看屋里全是长辈,还有几个人吞云吐雾跟要升天似的,也不想进去,戴上手套就在门外站着。

  那几个小的靠墙晒太阳。

  苏笑笑明知故问:“出什么事了?”转向刘荷,“哭了?跟谁啊?”朝她二大娘看去。

  她二大娘下意识说:“不是我——是她不懂事!”

  

第117章 死要面子难怪你俩结婚这么多年没吵过……

  苏笑笑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果然,她二大娘见状没等苏笑笑问出口,就忍不住指着闺女数落——三十多岁的人,又有仨孩子,老大都上中学了,人生过半,竟然要离婚。

  苏笑笑听她二大娘的言外之意,她那个堂妹脑子有病,应该送去精神病院好好治治。

  老观念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可惜苏笑笑不是老古董。而她二大爷二大娘是,生于民国,一脑子封建糟粕很正常,这是时代造就的,所以苏笑笑没有开口指责老两口,而是问哭红了眼的堂妹:“你丈夫外面有人?”

  被长辈们数落的不敢开口,刘荷只是微微摇头。

  苏笑笑不想听她二大娘二大爷絮叨,转向小婶:“因为什么?”

  庄小婶不知是嫌刘荷闹离婚给老刘家丢人,还是同情她,叹了一口气才说:“两口子打架,你那个妹夫给了她一下。”

  话音刚落,不等庄小婶再说两句,苏笑笑二大娘迫不及待地说:“牙齿还有和舌头相碰的时候,两口子过日子哪有不吵架的。她给你一下,你给他一下,不就好了?多大点事?就这也值得要离婚。离婚后你咋办?”

  苏笑笑道:“回来呗。不就多双筷子多张床?”

  室内所有人齐刷刷看向苏笑笑,她堂弟媳妇忍不住说:“笑笑姐说得轻巧。”

  苏笑笑故意问:“家里那么多房,屋里那么多粮,不够她吃的?别说她一个人,把仨孩子都要过来,又能吃多少?”

  她堂弟媳妇张张口:“哪有——那么多房间,哪有那么多粮食?不信你去东屋看看!”

  刘二伯家的粮食都放在东厢房。苏笑笑道:“不看我也知道,交了公粮剩的粮食你们吃不完。二大爷,二大娘,你们也觉着多了刘荷家里揭不开锅?”

  十年前刘老二能理直气壮地点头。现在有钱在城里租店面做生意,刘老二要说没钱养不活,三岁小孩都不信。

  苏笑笑见他一脸为难,就转向二大娘,她二大娘觉着苏笑笑故意把她架起来,别过脸不理她。

  苏笑笑无语又觉着可笑:“既然二老怕刘荷回来,那大伯,小叔,给我个面子,听我的,刘荷,不想离婚午饭后就回去好好过。想离就别管别人怎么想,离婚后这个家没有你的房间就去城里给人当保姆。不想伺候人就去当服务员,饭店服装店都行,包吃包住。”停顿一下,盯着二大娘问,“你想清楚,现在不让刘荷进门,以后别指望闺女端屎端尿。”对她堂弟妹说,“她不吃老刘家的东西,以后伺候婆婆太累也别找她抱怨。你要说二大爷二大娘毕竟养过刘荷,她不能不照顾,那我告诉你,法院有规定,赡养义务是每月给几块钱。到时候让刘荷给一个老人五块钱。都没意见就这么决定!”

  刘荷傻了,所有人都傻了。

  庄小婶先反应过来,一来她是旁观者,没被刘荷气糊涂,二来去年在城里照顾儿媳妇和孙女,经常跟城里人和亲家亲家母打交道,听得多见得多,不觉着苏笑笑这番话惊世骇俗。

  但庄小婶认为一家人没必要闹这么僵,“笑笑,刘荷现在年轻可以给人打工赚钱,老了怎么办?你想过吗?你二大爷是担心她以后啊。”

  苏笑笑:“不知道的还以为刘荷四十多了。她才三十出头,好好打扮打扮,在城里待几年,懂得多了,找个比她大十岁的国家干部不就行了?”

  “那那——人家走在她前面咋办?”

  苏笑笑:“刘荷兜里有钱,你说她的三个孩子是认有钱的娘,还是要没钱的爹?刘荷十天半月去看一次,每次都拎一包吃的,孩子跟谁亲?就算几个孩子是白眼狼,继女继子不认她,老干部走在她前面也不用担心。干部死后国家会给家属一定照顾。这个钱谁也拿不走。就算国家给的钱不够用,不巧老干部活到六十岁刚退休就死了,他跟刘荷在一起十年,刘荷不会每月都找他拿几十块钱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