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148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刘老二原本指望苏笑笑来劝劝刘荷,没想到她这样劝,没好气地问:“人家干部啥样的找不到?”

  苏笑笑心里来气,哪能这么嫌弃自己的亲闺女:“你说的是高干吧。你当城里全是高干?街道主任也是干部。老师家属上面也会照顾!大部分干部子女都要脸。就算不要脸,为了仕途也不好意思把继母赶出去。再说,长得好的人自小不缺人追,稀罕嫁五十岁的老头子?五十多岁的干部想找个伺候他的,也不会找明显不会伺候人的。刘荷,别一听伺候人就不得劲,在婆家不用伺候公婆丈夫和孩子?嫁给儿女成年的干部,人家孩子不用你照顾,你把他伺候好,兴许人一高兴能把你的几个儿女都弄到城里上学。”

  苏笑笑的二大娘还是嫌离婚丢人:“三十多岁嫁给五十多的,她不要脸我们还要脸!”

  苏笑笑耐心告罄:“听不懂人话?我是不是说过几年?过几年刘荷四十岁,四十岁农村女人找个五十岁城里人,人家配不上她?刘荷是不是你生的?她不要脸也是你个当娘的没教好!”

  “你——”她二大娘抬手指着她。庄小婶一看不好,连忙拉

  住二嫂,“你啥你?有这么说自己闺女的吗?”

  苏笑笑:“刘荷在婆家受了委屈想离婚,你不去骂她丈夫公婆欺负人,反而怪刘荷不懂事,要你这样的娘有什么用?花钱请个保姆都比你有用!”

  庄小婶赶忙说:“你少说两句。”不待苏笑笑开口,“他爹,叫笑笑去咱家喝点水歇会儿。”

  刘小叔拽着苏笑笑出去,到门外才数落她,“你二大娘说话不好听,你也不能骂她不要脸!她毕竟是你二大娘,是长辈。”

  苏笑笑问:“我说错了?”

  刘小叔为了生意兴隆不得不有礼貌,又因为担心在亲家面前说错话给儿子丢人,说话很有分寸,几年不说脏话,所以也觉着他二嫂说得难听。

  刘小叔叹气:“这事哪有你说得这么简单?”

  苏笑笑:“我让你们进城摆摊,你当初咋说的?你们不敢,大姑敢。你们不舍得租房,大姑直接住城里。兴许人家明年就能在城里买一处四合院。”

  “这,这怎么说,离婚结婚毕竟是大事。”

  苏笑笑:“如果咱们都是农村人,在城里没有人脉关系,我不提这事。刘庄单位肯定有需要保姆的领导或者老专家。你不能让刘庄问问?常言道,宰相家人七品官。刘荷在老领导家里干五六年,谁不高看她一眼?你担心人家说三道四,就给她找个女领导。女领导闲下来爱保媒牵线,到时候还用你担心刘荷没人要?”

  刘小叔如醍醐灌顶:“听你这样说,好像可以?”

  苏笑笑:“其实我在屋里最想说的不是这些。”

  她叔心惊肉跳:“还想说啥?”

  苏笑笑好笑:“这两年做生意赚钱吧?你说农忙你回来收小麦,谁看店?我婶一个人忙得过来?”

  刘庄还有个哥,农忙时节他哥嫂都下地,刘庄的侄女做饭侄子烧火,所以全家只能抽出一个人看店。

  刘小叔明白过来:“你意思叫刘荷帮我们看店?”

  苏笑笑:“农忙过后你再租一间店面,请人家五十,给刘荷七八十,让她帮你看一家,你自己看一家,小婶给你俩送饭。二大爷在城里也有店,我要这样说,我那个弟妹又该怀疑刘荷惦记她的店。”

  “那是你二大爷开的。”

  苏笑笑:“听二大娘的意思,他们的就是儿子的。”

  刘小叔也默认家产是儿子的,好比家里的房子和地都给大儿子,城里的店面,他打算让闺女帮忙,赚了钱给小儿子一点,以后店面留给大儿子。他老了自然是大儿子照顾。闺女和小儿子有空就搭把手。

  不过现在没打算给儿子,所以这些年赚的钱都在他们老两口手里。

  刘小叔设身处地想想,他闺女要离婚他也会反对,但儿媳妇要因为担心她争家产,不许闺女进门,他会很生气,而不是像二哥二嫂一样装聋作哑,更不会在听了苏笑笑的主意后嫌闺女不要脸嫁老男人。

  别说四十岁嫁五十岁,也有城里人三十岁嫁五十岁,也没见人家父母当着外人的面骂不要脸。就算心里不满,也是私下里发发牢骚。

  刘小叔劝苏笑笑:“也不能怪你二大爷,咱们村的人都这样。闺女离婚当父母都没脸出门。”

  苏笑笑问:“人活一张脸?”

  “对啊。”

  苏笑笑:“二大爷嫌摆摊丢人,后来还是去了?”

  “这,这不是没钱吗。”

  苏笑笑问:“所以脸面没有活着重要?你们想过得好就去摆摊,刘荷怕挨打要离婚,你们就不许她离?刘荷有嫌弃你们摆摊给她丢脸吗?”

  刘小叔被问住,不禁叹气:“你说的我都懂。可刘荷不是我闺女。你跟你二大爷闹僵,我再帮你数落他俩,他俩能连我也不理。”

  “你不如问问我姑。”苏笑笑说着话朝后看。

  刘小叔:“找团团?刚才见你跟你二大娘叨叨起来,团团就带着几个小的出去了。”

  苏笑笑给她小叔拿的东西还在她大爷家:“去大伯家。”

  刘小叔以为她担心团团,就陪她去老大家找孩子。

  苏笑笑把小叔的那份给他,刘小叔接过去就问:“有没有给你爷爷奶奶上坟?”

  “年前就去了。”刘小叔指的是苏家老两口。每年都是年前去扫墓,年三十上午团团去老宅贴对联,顺便给老两口烧香。

  团团在厢房他大表舅屋里,看到妈妈回来,他从屋里出来:“妈妈,没事吧?”

  “我没事。”

  团团问:“我是说二奶奶二爷爷,没被你骂哭吧?”

  苏笑笑朝他脑袋上一下:“我母夜叉啊?”

  “爸爸说母老虎见着你都绕道走。”团团说完往后跳一步。

  刘小叔不禁问:“你和怀民吵架了?”

  团团:“张队哪敢跟她吵。我爸爸受伤那次,她陪我爸爸去医院拆石膏,跟人在医院门口吵起来,大杀四方,可威风了。”

  “啥时候?”刘小叔忙问,“怀民还伤着,你就敢跟人吵起来,要是打起来,你俩——”

  苏笑笑打断:“不巧碰到刘旭陪他岳父去医院,我爹娘也在,刘大军的嘴,我不说你也知道,一见着我就没好话。我忍不住反驳几句,啥也不知道的路人说我欺负我爹娘,话里话外嫌我不孝,我才跟她吵几句。”瞪团团,“别听你爸瞎说。他就喜欢夸张。”

  刘小叔相信那次动静不小,因为他以前想弄死他三哥。再有人和稀泥,他能连和稀泥的一块打。

  刘小叔在他二哥家唠半天口干舌燥,他倒杯水又给苏笑笑添一点热水,问团团要不要。

  团团指着罐头:“我想吃罐头。”

  要搁以前刘小叔会说吃饭的时候倒碗里大家一起吃。现在手头宽裕,罐头不稀奇,他立刻拿一瓶拆开,让团团抱着瓶吃。

  团团拿着罐头去厨房倒盆里,然后拿一把勺子去厢房。

  刘小叔好气又好笑:“那几个孩子,自己想吃撺掇团团找你要。”

  苏笑笑问:“回头你跟刘荷说说?用别人哪有用自己人放心。”

  “其实有件事,我正想问问你。”刘小叔俩儿子,小儿子刘庄有工作,不需要他操心,家里的地足够大儿子种的,刘二伯一个儿子也好打发,难就难在老大家。

  以前刘老大几个孩子只活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六零年过去日子稍稍好过,苏笑笑的大娘就有了,最小的儿子只比刘庄大半岁,比他大哥大姐小一二十岁。

  现在刘老大三儿两女,一个儿子种地,一个儿子跟他去城里,还有个儿子一家没法安排。刘大姑去进货的那家胡同口有个早餐摊,有一回刘大姑去的早,到那边早餐铺生意正好,夫妻俩忙不过来,还需要买早餐的大爷大妈搭把手。刘大姑见状就叫侄子卖早餐。

  刘小叔说的就是这事:“你看行吗?”

  “做饭要手艺啊。同样的土豆丝,团团喜欢吃我做的,不喜欢我婆婆做的。以前在岛上,他喜欢别人做的。”苏笑笑道,“还有炸撒子,他也喜欢人家做的。”

  刘小叔:“那怎么办?”

  “去饭店当几天临时工跟人学点皮毛?”苏笑笑想想,“或者买人力三轮车,在车上放个炉子,再放个平底锅卖煎饼?一开始做给你们吃,等他练熟了再进城?早晚在中学门口,中午去店门口,卖给一个人看店没空做饭的?”

  刘小叔面露担忧。

  苏笑笑:“就算不成,平底锅和炉子可以自己用,三轮车可以留着进货。也可以骑车摆摊?”

  “不浪费?”

  苏笑笑点头。

  刘小叔不敢收留侄女:“小荷会做饭,你看她能不能干?城里那么多学校,你弟去南边,她可以去北边。晚上把车子放你大姑租的小区里头用铁链子锁上,她跟你姑睡。她赚了钱再自己租房?”

  苏笑笑的二大爷怕她姑,要是刘荷在她姑家,她爹娘一万个不满也不敢去找她姑。

  “大姑这两天没来?”

  刘小叔:“初二闺女回去,她在家等着。昨天有什么亲戚吧?她这两年赚了钱,八百年不联系的亲戚都去给她拜年。”

  苏笑笑:“回头你问问我姑。

  我姑要是管的话,她儿媳妇不满也不敢直接说出来。”

  刘小叔要不怕二嫂指着鼻子骂他,不介意收留刘荷,就像苏笑笑说的,再开一家店,让刘荷陪他闺女看店。

  “回头我问问。中午去我家吧?”

  苏笑笑估计大爷大娘得数落她说话难听,就跟他过去,顺便叫走团团。团团打开窗摆摆手示意她先去。

  闹得不愉快,苏笑笑懒得跟大家话家常,午饭后上了坟就回去。

  走在去镇上的路上,团团拉着苏笑笑的手臂:“妈妈,你不该管那个刘荷姑姑。”

  “妈妈有没有阻止你管大勇?”

  团团微微摇头:“不一样。我帮陈大勇补习卖衣服,我没有跟陈大勇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吵架。妈妈常说掺和别人的事容易里外不是人。你不担心刘荷姑姑跟二爷爷二奶奶和好,然后一起骂你啊?”

  苏笑笑:“不怕啊。你二爷爷因此不理我,以后我逢年过节买两份礼物就行,还给我省钱了呢。”

  “不难过吗?”

  苏笑笑认真思索片刻:“会有些失落吧。难过不至于。妈妈有你,有爸爸,有爷爷奶奶和你二叔小姑一家,还有我大姑和你刘庄舅舅一家啊。妈妈不缺亲人。”

  团团震惊,仰头打量她:“我同学都说你年轻,是不是因为你心里少一点什么想得少啊?”

  苏笑笑揪住他的耳朵。

  团团慌忙拉住她的手:“我错了,妈妈,我缺心眼,我缺心眼!”

  苏笑笑松手:“不许告诉你爸爸。”

  团团哼哼唧唧两声,就问还有多远。

  苏笑笑看看路:“再走十分钟。”

  十分钟后,母子二人到站牌,又等五六分钟才上车。

  过年期间进城的人少,车不需要经常停,三点多一点,苏笑笑和团团就到家了。

  昼短夜长,歇十几分钟太阳偏西。苏笑笑不想吃面,“团团,煮粥?”

  “我喝一碗。中午吃多了。”

  苏笑笑也没什么胃口,就用电饭锅煮几碗粥,热几个包子和鸡蛋,她和团团喝粥,剩下的放锅里。

  五点多,天黑下来,张怀民骑着车子回来。

  团团一听到自行车响就从屋里出来:“爸爸,咱家又少一门亲戚。”

  冷不丁这么一句,张怀民没听懂:“谁没了?”

  “妈妈把她二大爷二大娘挤兑的差点跟她动手。”团团啧一声,“爸爸,你夫人真厉害!难怪你俩结婚这么多年你和妈妈没有吵过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