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163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以前食堂一直亏损,以至于学校也不清楚一个食堂能赚多少钱。开会商议,第一年免费,如果学生满意,明年续租时再商量承包费。

  陈大勇到门口就被拦住。陈大勇说:“我找老葛。”

  在职工餐厅抽烟的人过来。陈大勇一看是食堂承包人之一,“找你也行。借一步说话?”

  对方给他一根烟。陈大勇摇了摇头,离食堂十几步,陈大勇停下:“老葛在你这里干的咋样?”

  “挺好。”对方一开始想给老葛个下马威,怕他仗着有个大学生亲戚撑腰不好好干活。然而人家特勤快,这三兄弟非但不好意思为难他,看到别人吃肉他只敢夹菜,就给他夹肉,让他多吃点。

  陈大勇:“他身上没钱没脸回家,过些天学校放假,让他帮你们看食堂。工资你看着给?”

  三兄弟第一次干这么大,他们又是外来户,也担心过年期间学校职工伙同外人把食堂搬空,“可以。”

  “那你忙吧。”

  对方愣了一下:“就这事?你不进去?”

  “不用。”陈大勇跟他不熟,也没有团团热

  心肠,“学校都放心把食堂交给你们,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话把对方说高兴了:“放心吧。不会亏待他。”

  腊月初学校放假,食堂给工人们结工资,其实除了老葛都是自家亲戚。轮到老葛,食堂给他六十块钱,过节费加工资加过年期间的值班费。

  陈大勇离校前去食堂看一眼,见老葛的衣服挺合身:“新买的?”

  老葛朝包食堂的几人看去。年龄最大的那个过来:“我爹以前在灯泡厂上班,这是单位发的工作服,款式不咋样,但耐穿。挺好吧?”

  陈大勇点点头,对老葛说:“看到你这样我就放心了。”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好干!”

  老葛张张口,犹犹豫豫看着陈大勇越走越远。包食堂的这位忍不住问:“你不是要向他道谢?怎么不说?”

  “我——他,不在意吧。”

  包食堂的这位摇头:“幸好遇到的是大学生,一个比一个天真。但凡他在社会上呆两年,凭你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都不会帮你忙前忙后!”

  “我,我下次?”

  人都走了也只能等下次。包食堂的这位把老葛叫屋里,指着白菜土豆和萝卜,以及埋在土里的大葱,“柜子里还有米面油,够你吃到年后。年底有走街串巷卖肉的,你自己买两斤。出去锁门!”

  老葛点点头表示他有在听。

  想想他这么大的人能照顾好自己,包食堂的这几人把上锁的上锁,车里的油放出来——车是学校的,他们走后职工要用,老葛也不好拒绝。

  这些人到家,陈大勇也到团团家,告诉他老葛挺好的。

  团团点了点头。

  陈大勇奇怪:“不想知道他咋样?”

  “好就行了啊。”团团抬眼看到他好像很意外,“他不是我亲戚,也不是未成年,我还负责他一辈子啊?就是我家亲戚,遇到事我妈妈也是给出意见让她决定。”

  陈大勇想起以前,几个同学说可以帮他做什么什么,但上不上学,从不从家里搬出来,也让他自己决定。

  “是我一时没想到。”陈大勇听到脚步声扭头看去,“许小军?还没回去?”

  许小军叹气:“我倒想早点回去。这边太冷。我感觉今天有零下十五度。我家湿冷湿冷也没有这边冻人。”

  “那怎么回事?”

  许小军:“昨天下午我们从学校出来就去车站,工作人员告诉我南边突降大雪火车晚点,让我明天上午再去看看。”

  “实在不行年后再回去。这么冷的天,在火车上三四天多受罪。”

  许小军的妈听天气预报首都温度低,她就叫大儿子写信提醒小儿子,回不来就在团团家过年。

  许小军闻言点头:“回头跟你一块过年?”

  陈大勇笑着说:“好啊。”转向团团,“我明天去拿货,你去不去?”

  “我去看看。”团团听几个直系师兄说他们学校的只要不出国,将来去哪个单位都会很忙,团团就想趁机多玩玩。

  许小军:“我也去。先陪我买车票?”

  这年头年底南下的人少,车票不紧张,第二天一到站许小军就买到两天后的车票。随后三人拿两包货。陈大勇和团团拿的都是喜庆好看的手套帽子发卡等小东西。

  俩人现在热闹的公园或电影院门口卖,准备过几天置办年货的人多了,街上热闹起来再去同学店门口。

  天气太冷,他俩也没有要钱不要命,每天下午四点多就收摊回家。

  周末张怀民在家,看到儿子鼻子青了,“跟你妈一样有福不会享。”

  “多走动身体好。天天在家里就生锈了。”团团朝他爸肩上一下,“张队长,比以前胖了一圈,没发现吗?”

  张怀民:“谁说的?我前几天刚称过。”

  “那你完了!”团团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番,“跟以前一样重,但明显胖一圈,看来你八块腹肌变成一块了。”说完啧一声,一脸惋惜的样子,张怀民想给他一下,“开门去!”

  团团白了他一眼:“门又没关。”

  张怀民呼吸一顿,朝外吼:“没锁门!”

  话音落下,门被打开,不是旁人,刑侦队年轻的探员。张怀民心慌,拽开当道的儿子:“出什么事了?”

  年轻的刑警见状赶忙说:“局里没事。局长让您跟部里的专家出差。”

  “现在?”

  “现在!局里有您的资料,局长已经叫人买机票。买不到机票就乘火车。”

  张怀民就想跟他过去,苏笑笑问:“要不要收拾行李?”

  “对!去几天?”张怀民边回来边示意他进屋。

  来人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

  “局长没说出什么事了?”

  之前年轻的刑警好奇,多嘴问了几句:“连环杀人案。那边请部里支援,部里派痕检专家和法医过去没有查到有用证据。考虑到案子在当地影响很大,部里打算再派几个刑警过去协助。局长听说了这事向部里推荐你,说你当刑警时间短,但上过大学懂得多,可能另辟奇径。部里实在毫无头绪,就让你跟他们去看看。”

  张怀民:“所以你也不知道去几天?”

  苏笑笑找出张怀民的提包,放一套秋衣和毛衣毛裤,让团团把他的新袜子新内裤贡献出来。团团又拿一双新鞋,还有新牙刷牙膏毛巾和喝水的杯子。手套和帽子也准备一副备用。

  苏笑笑见提包还有空就想带吃的,一想到坐飞机,“飞机上可以带牙膏吗?”

  张怀民:“我坐过的飞机什么都能带。”

  苏笑笑白了他一眼,安全起见把牙膏拿出来。

  张怀民问下属还知道什么。年轻的刑警不敢有所隐瞒:“局长走后大家聊了几句,都认为是流窜作案。嫌疑

  人可能早跑了。您去也是白去。我们不建议您这个节骨眼上出差。“到手的副局长因此没了多亏啊。

  

第130章 上了一课他心理变态啊?

  啥也没查到,再因此丢了副局长一职,张怀民肯定难过伤怀。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不知道也罢,知道了装不知道,甭说推荐他的局长会怎么看他,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张怀民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苏笑笑看看对面屋檐上的积雪,这个时候流窜作案,活腻了吗。“知不知道案件发生在什么地方?”

  “不清楚。应该是北方。局长提醒队长多带两件厚衣服。”

  团团听了这话把他妈妈给他爸买的羽绒服拿出来。

  张怀民以前嫌羽绒服高调,整个市局刑警队也找不出第二个。全然忘了他是队长,队员们看到他穿很贵的羽绒服也不会说什么。毕竟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张怀民身上有合身的棉衣,直接套上羽绒服居然不紧,他边整理衣服边说:“流窜作案不是为财就是为色。看看死者的情况就清楚了。真是流窜作案也是当地人。”

  年轻的刑警心说,张队是不是太武断。

  张怀民见状提醒他几句:“如果是农村,来个陌生人鹅和狗都会叫。如果在城里,你来一趟,我可以保证至少三个人留意到你。什么也没查到,说明就算不是当地人,他也在附近工作,熟悉路况才可以完美避开所有人。不然瞒不过大爷大妈的眼睛。”

  苏笑笑往包里塞一把钱,有十块的有一毛的,足足有两百多。

  张怀民脱掉老罗同志做的棉鞋,穿上带有绳子走跑都方便的雪地靴,拎着包对苏笑笑说:“别担心,那个案子要不了几天。”

  年轻的刑警听了这话不禁说:“带我去吧,我给您拎包。”

  “这事你要找局长。他不同意你自费?”

  他脱口道:“自费就自费!”

  张怀民挺意外,没看出来啊,还是个有钱的主儿。

  这位刑警家里条件不错,他父母通过关系找到局长,局长明确告诉他们,自己只能做到他的功劳别人抢不走。局长等着年后大选官升一级,不敢这个时候犯错误。

  不能偏袒他,局长碰到跑腿的事就让他上,让他多露露脸。

  案子难办,部里的领导心烦,一听不需要他们解决食宿,人家局长也同意,就让这个年轻人跟着。

  张怀民一行五人下了飞机又坐火车又转公交车才到事发地公安局。

  其他人在飞机上看东西头晕,张怀民不晕,留意到死者是三位年轻女性,确实是连环闪人,但不能确定是报复杀人还是见色起意。

  到县公安局,张怀民提出这一点,所有人侧目。部里先派过来的专家问:“都是年轻女性还不能判断吗?”

  “只有最后一位受到侵犯。我更倾向侵犯是顺便,其实嫌疑人见不得别人有妻子他没有。他不敢杀男同志便欺负弱者。”张怀民话赶话说到这一句,灵机一动,让当地民警把死者资料给他。

  队长立刻告诉他前两个已婚,第三名死者有对象。

  张怀民带来的小兵不禁说:“他心理变态啊?”

  张怀民横他一眼,部里的领导还没开口他插什么嘴。年轻的刑警低头躲开他的视线。张怀民问排查情况。

  先前苏笑笑朝外看,张怀民就意识到现在的天不适合到处窜。这一路上公交车几次打滑,如果是外地人,怎么可能险象环生几次后还有心情杀人。所以他愈发确定是当地人干的。

  张怀民看到案件内容,最后一起是一周前,一周前这边没下雪,但市里下雪了——今早火车晚点,张怀民问工作人员还要多久到,工作人员告诉他不清楚,最近经常停运之类的。如果是流窜不可能不提前买票。案发当天市里下雪,他是有多大胆明知道可能走不掉还犯事。

  还有一点,没有留下指纹等有用证据,死者体内也没有别的,说明凶手计划周密。张怀民觉着奇怪,有钱买套没钱嫖吗。

  来的路上张怀民看一下,这个小城说小也不小,整个县城包括底下乡镇至少有八十万人。去掉女性和未成年男性以及老人,也该有十万青壮年。

  张怀民下乡办过案,很清楚县公安局和派出所有多少人,不可能短短几天摸排清楚。

  在人家地盘上,张怀民没敢直接质疑,问部里的几位领导和痕检专家:“我们先开个会商量商量?毕竟刚来什么都不了解。”

  部里的领导是军人出身,没上过大学,但尊重大学生,就表示先去招待所。

  到了招待所,当地民警离开,先前就听出张怀民话里有话的领导问他怎么想的。

  张怀民道:“交通不便,流窜作案的可能性极低,我认为是当地人。没查到可疑人,应该是当地民警排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