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张怀民拉着团团在廊檐下背书。
杂面馒头热好,苏笑笑把钢筋锅端下来做地三鲜。
团团闻到香味跑进来,又惊又喜:“妈妈,不做丑八怪?”
苏笑笑乐了:“不做!”
“好啊!”团团蹦蹦跳跳出去,“爸爸,不吃丑八怪!”
张怀民见他这么高兴,趁机说:“这首诗背会我们就洗手吃饭!”
“好!”团团被螃蟹腿上的硬壳扎到过嘴巴,又因为螃蟹肉没有鱼肉和猪肉香,导致团团很嫌弃,哪怕苏笑笑不让他吃他也烦。
团团背完“她在丛中笑”就去洗手。
苏笑笑给他盛半碗粥,递给他半个杂面馒头,团团欢欢喜喜收下,也不让爸爸妈妈夹菜,夹的起就用筷子,夹不起来就用勺子,开心的小样跟吃到满汉全席似的。
苏笑笑家炒素菜用猪油,煎鱼做豆腐之类的用素油。地三鲜全是素菜,所以苏笑笑放了不少猪油。茄子上裹满了猪油很下饭。张怀民低声问苏笑笑:“家里还有油吗?”
苏笑笑点头:“快没油了我们就买鸡买鸭或者买鱼。鱼炖豆腐稍微放点油,就算不放油也不难吃。”
张怀民安心了,冷不丁想起一件事:“去年你表妹结婚,你姑是不是没通知你?”
“我在信里问过表妹什么时候结婚。我姑没说。估计觉着以前收她份子钱的是我爹我娘,这事应该通知他们。没想到——”苏笑笑摇了摇头,“就此断了也好。平时瞧不上人家,请客收礼的时候想到人家。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团团扭头看妈妈,又说谁呢。
苏笑笑:“还是你那个坏爷爷坏奶奶。”
团团不喜欢他们,对他们不感兴趣,转过头吃土豆:“妈妈,土豆好吃!”
苏笑笑敷衍地说一句:“那你多吃点。”然后问张怀民晚上回来吗。
张怀民:“明晚吧。对了,你买那么多螃蟹怎么吃?”
“我想把蟹黄和蟹腿肉挑出来做包子。”苏笑笑本人不会做,原身也没做过蟹黄包,不一定能成,所以一直没好意思说出来。
张怀民看她一脸没把握的样子顿时想笑:“是不是买点猪肉放一起?”回头没做成也不会很难吃。
苏笑笑摇头:“万一做坏了还浪费几两肉,不值得。”
张怀民乐了,合着她都做好难以入口的准备,“我看你还是和发面做吧。皮厚馅小。”
“为啥?馅不好吃还可以吃皮?”
张怀民微微摇头:“不是。团团还小,吃太多蟹黄会不会闹肚子?”
“对啊!”苏笑笑忘了,“回头我问问隔壁王大姐。或者我再去买两斤虾,把虾仁挑出来,做几个纯蟹肉蟹黄的,做几个虾仁的,再做几个两掺的?晚上做,放一夜不会坏,明早你回来吃早餐。”
张怀民担心闹肚子拉一天,可他看苏笑笑的神色,只是希望他回来吃点好的,并不是拿他试菜:“我尽量。”
苏团团听明白了,妈妈还要做丑八怪。
“妈妈,你要做丑八怪,你自己做!”团团大声提醒。
苏笑笑点头:“好吃你多吃点,不好吃妈妈给你煮鸡蛋面。”
这还差不多!团团觉着既然妈妈这么说,他就帮帮妈妈。
饭后苏笑笑就去蒸螃蟹。趁着蒸螃蟹的空档,苏笑笑去隔壁张政委家请教。张政委的爱人叫苏笑笑去副食厂买一瓶姜汁,再买些核桃仁,给团团做姜汁核桃蛋。姜可驱寒,单独喝姜茶,或者姜汁红糖,团团肯定喝不下去 ,味太冲。
苏笑笑等螃蟹蒸好,她封上炉子就抱着团团去副食厂。不过没到副食厂,到路口团团看到不远处钟家院里有人就要去看看是不是他大娃哥哥。
团团跟张怀民去过海边,很清楚一个大浪打过来他就跟爸爸妈妈永别了,所以不敢偷摸去海边。苏笑笑清楚这一点也不怕他跑,放他下去:“团团,如果大娃哥哥还在吃饭,不许盯着人家的碗叫人家给你尝尝。”
“我吃饱啦。”团团挥挥小手就往钟家跑。
苏笑笑到副食厂先买两斤虾,然后买姜汁核桃仁。此地的姜汁类似于北方的调味品,不是什么稀罕物,到卖菜的摊位上就买到。反而没买到核桃仁。
最后苏笑笑只能拎两斤核桃回去。
到家她把核桃洗干净就点着铁皮架子蒸核桃。核桃蒸过之后容易打开。苏笑笑处理好一斤核桃,把晾凉的螃蟹端到客厅,她剥核桃。
起初苏笑笑剥得慢,后来习惯了,眨眼睛就开一个。饶是如此等她把螃蟹剥完也快中午。外面传来隔壁王大姐喊闺女摘菜儿子烧火的声音,苏笑笑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准备午饭。
午饭随便吃点。饭后团团跑去隔壁吴双家玩儿,苏笑笑和面。
面醒发的时候,苏笑笑剥虾仁准备馅料。所有准备工作做好,面还没好,苏笑笑去隔壁,看到团团在吴双儿子床上睡得打呼,顿时一脑门黑线,小崽子心真大。
苏笑笑问吴双的儿子:“睡多久了?”
“快一个小时了吧。我们没有表,不知道具体时间。”
苏笑笑把团团抱到门外,刺眼的阳光把他叫醒。团团睁开眼睛一脸迷茫:“妈妈?天亮了?”
吴双的女儿跟出来正好听到这一句,忍着笑说:“对啊,快起床跟苏姨去上班。”
团团点点头,低头找鞋,一看是在院里,眼中再次充满了疑惑。苏笑笑拍拍他的小脑袋:“醒醒困。现在是下午。再睡天就黑了。”
团团醒了,团团想起跟哥哥在床上说小话,说着说着睡着了,好丢脸啊。团团搂着妈妈的脖子:“妈妈,我饿了。”
“我看你像害羞。”苏笑笑跟吴双家仨孩子说一声就抱着团团回家。
到家给他泡半杯豆奶粉,伺候好小崽子,苏笑笑再次去厨房,面发了。厨房里不热,苏笑笑干脆在厨房里包包子。
团团要帮苏笑笑擀皮,然而他手小拿不住大大的擀面杖,三五下就急眼。苏笑笑耐着性子教他慢慢来,把急躁的小孩安抚下来。苏笑笑给他一张椅子,团团乍一看真像个小厨师。
娘俩合作,五点左右包子包好。苏笑笑点着铁皮夹子,用铁锅蒸包子,蒸笼是在隔壁吴双家借的,一锅两笼,一次蒸好。
笼屉放客厅饭桌上,苏笑笑就着余火做几碗无盐的面汤。
团团双臂撑着饭桌眼巴巴看着蒸笼:“妈妈,可以吃了吗?”
“你摸摸包子烫不烫。”
团团伸手戳一下:“不烫!”
苏笑笑把装满凉水的钢筋锅放铁架子上温着,她端着一盆面汤出来,又拿两副碗筷和一个搪瓷小盆。
团团摇头拒绝碗筷:“妈妈,不要面汤要包子!”
苏笑笑用筷子夹一个包子,包子皮不烫,但里头是热的。苏笑笑掰开让团团尝一口,团团舔一下就摇头。苏笑笑放他碗里,“吹吹就不热了。”
团团吹几下,拿起他舔的那块:“妈妈,不好吃。”
“那你把这一半吃完。白面做的不许浪费!”
团团知道白面有钱也不好买,起因他不想吃杂面,苏笑笑告诉他粮店里没有那么多白面,不吃就得天天吃鱼。团团喜欢吃鸡肉猪肉羊肉,不喜欢吃各种海鲜,嫌寡淡无味。比起清水煮的海鲜,团团宁愿吃杂面馒头。
团团闭上眼睛把半块包子塞嘴里,囫囵吞枣似的咽下去就冲妈妈伸手,快,来口汤。
苏笑笑往他碗里倒半碗面汤,团团拿起勺子就喝,不过还没到嘴边就被苏笑笑拦下,“慢点!”
团团喝一点,热的,他急得跺脚。
苏笑笑递给他半杯水,他把包子咽下去,苏笑笑问:“是不是活该?不想吃可以慢点吃。一口吞下去,你当自己是小狗啊。”
团团认为他可以:“包子不好吃!”
虾仁、韭菜、木耳和虾皮馅包子比纯蟹肉蟹黄的和虾仁蟹肉两掺的大两圈。苏笑笑挑个最大的,一掰两半让团团先尝一口。团团浅尝一口,惊为天人:“妈妈,这个好吃!”
苏笑笑把大包子挑出来,又挑几个小的,团团提醒:“妈妈,小的你吃!”
“给你爸尝尝。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你不喜欢不等于爸爸也不喜欢。”苏笑笑又挑六个蟹黄和蟹肉虾仁的放小瓷盆中,“面汤很热,你出去玩一圈回来喝也不晚。”
团团经常帮妈妈送东西,看到小瓷盆就知道要帮妈妈跑腿,“给三娃哥哥吗?”
“不是。这个笼屉是双姐的。我们用人家的东西是不是应该谢谢人家?”苏笑笑把盆给团团,“到双姐家不许说不好吃。你要说你喜欢吃韭菜馅的。”
团团一手抱着盆,一手吃包子。
吴双刚下班,在院里洗脸,看到他进来,晃晃悠悠的,盆随时有可能掉地上,惊得喊儿子出来。吴双家老大慌忙迎上去:“给我吧。”把盆接过去就问,“团团,你吃了吗?”
团团举起啃了一半的包子。
吴双的大儿子拉着他到屋里就叫妹妹把自家的盆拿出来。他把六个包子放自己盆里,就把小瓷盆还给团团,“要不要哥哥送你回去?”
团团摇摇头,叫哥哥姐姐快尝尝。其实他想知道妈妈说得对不对。
吴双拿着毛巾进屋:“团团,你妈刚做的?”
团团点头。
吴双叫儿女趁热吃。
吴双的大儿子拿一个蟹黄蟹肉的,他掰开一看没有韭菜木耳,问团团是不是馅料不一样。
团团伸出手:“我妈妈做三个。”
吴双听了这话好奇也掰开一个,里头有虾仁:“还真是。”要给团团一半,团团摇头,举起自己的包子:“我吃韭菜。”
“你这孩子,没口福。”
团团不敢说不喜欢:“双姐,我回家了啊。”
吴双乐了:“双姐是你叫的吗?慢点走,别跑!”
团团晃晃悠悠到家就向妈妈禀报,哥哥姐姐喜欢蟹肉虾仁,妈妈说得对,他不喜欢不等于别人不喜欢。
苏笑笑问:“那我们晚上还做饭吗?”
团团摇了摇头。
苏笑笑摸不准小孩吃不吃姜汁核桃蛋就没着急做。原计划是如果团团喜欢蟹黄包,就给他做姜汁核桃蛋驱寒。小孩吃半个包子,不到一只螃蟹,完全没必要驱寒,干脆不做了。
娘俩吃好,苏笑笑把蒸笼刷干净就给吴双家送去。团团跑过去找哥哥姐姐。吴双叫几个孩子跟团团出去玩儿。
吴双家刚吃过饭,碗筷还没收拾。她一边收拾一边唠叨孩子不知道帮她干活。苏笑笑心说,还不是因为你心疼孩子。估计吴双不想听她这样说,就笑着说:“我觉着挺好。你看你中午不回来,人家仨也没饿着,平时也没让你操心。十来岁就这么懂事的孩子可不多。”
吴双摇头:“钟团长家的大娃七八岁就知道做饭买菜。”
苏笑笑想起张怀民跟她的说的事就想笑:“那孩子嫌妈做菜油少。你放心你家老大天天早上去副食厂想吃什么买什么?”
吴双不由得摇头。
“对啊。你不放心,孩子就没法比人家懂得多。”
吴双:“不是我不放心,钟团长和宋老师太能惯孩子。你来得晚不知道,他家院里以前还
养鸡养鸭,逢年过节用铁锅炖大鹅。鸡鸭鹅本来就香,有时候还在院里炖,整个家属区的孩子都被馋的流口水。别看他们两口子一个月一两百,我怀疑能吃一百五。工资全吃了,七个孩子将来咋办?哪家姑娘敢嫁给他们啊。”
苏笑笑怀疑吴双认为宋老师每月二三十块钱,“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舍得给孩子吃,一个比一个矮,就算存了几千块钱,将来也不好找对象。”
吴双仔细想想:“你说得对。凭大娃的长相,又会做饭又知道洗衣服,家里揭不开锅也不愁找对象。”
“不是我说,双姐,你家俩儿子,存款比钟家多,你家老大都不如大娃好找对象。”
吴双的大儿子跟钟大娃同岁,俩人还是同学,比钟大娃矮三四公分。吴双想想刚才几个孩子一个劲夸苏笑笑的包子好吃,“这,我家跟钟家不一样。宋老师娘家条件还行,不需要她出钱出力,钟团长也没啥亲戚,他哥工作不错,只有俩女儿负担轻,还能反过来帮他一把,我和老周家都指望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