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团团吃过蛏子,味道不错,“妈妈去吧。”
苏笑笑转向张怀民,无声地问他吃吗。张怀民点点头,苏笑笑把菜筐放廊檐下,去屋里拿几块钱。到副食厂苏笑笑先转一圈,买两斤蛏子又买一条石斑鱼。团团喜欢吃土豆丝饼,苏笑笑又买几个新下来的土豆和红薯。
回到家中,苏笑笑用铁架子烧蛏子和石斑鱼,用炉子煮红薯小米大米粥,趁着有空还做个凉拌黄瓜。粥煮的浓稠,红薯黏糊糊的糊嘴,团团很喜欢喝,黄瓜开胃,团团也喜欢吃,结果只吃了几块鱼肉和几个蛏子。
团团吃完把碗筷放厨房就跑出去找朋友。
张怀民看着桌上的菜,忍不住笑了。
苏笑笑奇怪:“笑什么?”
张怀民:“张政委说他家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饭量大,他稍微慢一点都没得吃。突然觉着还是孩子少了好。”
苏笑笑道:“那是因为他和嫂子不舍得吃。像钟团长家,这个时节的蛏子肥,他家一次就买一筐。像土豆和红薯,卖这两样的职工说大的好的都被钟大娃一早过来挑走了。还说他买这么多又买一串螃蟹。我感觉钟家一天伙食费就得七八块钱。”
张怀民摇摇头:“红薯两分钱一斤,一百斤才两块钱。他拎半袋五十斤一块钱可以吃两天。土豆也差不多一块钱。蛏子和螃蟹便宜,最多四块钱。一天下来五块钱。再说了,也不是天天这么吃。钟家院里种满了瓜果蔬菜,有时候就买几根猪大骨烧汤。”
苏笑笑:“一天五块钟团长的工资也不够啊。”
“钟团长比我大几岁,军龄比我长,他从军校出来就是军官,这么多年下来,现在算上军龄以及各种补贴,我感觉他的总工资快赶上副师了。”
苏笑笑忍不住问:“你直接说工资多少。”
张怀民:“至少一百六。”
苏笑笑惊得张大嘴巴。
张怀民往她嘴里送一块鱼肉。
苏笑笑咽下去就说:“那也吃不起吧?不买衣服鞋子吗?”
张怀民:“宋老师不是校长胜似校长,她操心的事多,又因为学历高,各种补贴加一起,没有八十也有七十。”
苏笑笑震惊:“难怪大娃那几个孩子敢这么吃。”
张怀民:“马团长家的俩孩子还有抚恤金。当年嫂子担心人死如灯灭,以后遇到点什么事部队不管她和俩孩子,上面给抚恤金的时候就问她要一次补助还是月月领一点,她选后者。”
苏笑笑不禁说:“那个嫂子聪明。月月跟部队打交道,部队想忘也忘不了。”
“是这样!不过那俩孩子的钱,钟团好像没用过。”张怀民道,“以前我们大家给嫂子的钱,他也没动。”
苏笑笑:“这种事你怎么知道?”
“邮递员说的。以前他们看到过宋老师带振兴和振刚俩兄弟去存钱。”张怀民道。
苏笑笑很意外:“就是用了也没人说什么吧?”
张怀民:“刚听到这事我们也很意外。不过一想到宋老师工资高不缺钱,又是思想境界极高的知识分子,认为没必要为了一点钱跟孩子生分,干脆一分不花吧。”
苏笑笑佩服:“要不是正好赶上大革命,城里家世不错的没有几家不挨批的,找对象容易踩坑,宋老师肯定不会嫁给钟团长,也不可能甘心陪他在这个岛上一待就是多年。”
张怀民一直想不通以宋老师的条件和人品怎么会看上钟团长。不是说钟团长条件不好,是宋老师完全可以找个医生或者公安,或者国企职工。听了她的这番话,张怀民恍然大悟:“是呀。她找对象的那几年正是城里最乱——”
“等一下!”苏笑笑打断,“大娃今年十三还是十四岁?十多年前还没开始革命吧?难怪我一直觉着有什么地方不对。”
张怀民:“大娃不是宋老师亲生的。钟家七个孩子跟宋老师没有血缘关系。宋老师大三那年正好赶上革命,学校停课,虽然后来返校后学校也给安排,不过只安排了一部分人。宋老师是没等学校安排就嫁给了钟团长。”
苏笑笑震惊,宋老师竟然是后妈,
张怀民:“有这么难以置信吗?”
“她不像后妈啊。”
张怀民好笑:“宋老师嫁给钟团长的时候三娃还不记事。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妈,就是宋老师。大娃比现在的团团大一点,二娃比团团小一点。你问大娃他生母长什么样,大娃肯定记不清了。”
“钟团长的原配是因病去世的吗?”
张怀民摇头:“如果因为生孩子伤了身体,或者带孩子累病了,钟团长和宋老师的感情不会跟头婚夫妻一样。他前妻——”突然想到以前的苏笑笑跟钟团长的前妻像亲姐妹,“我说了你别生气,跟你以前差不多。”
饶是苏笑笑知道张怀民说的是原身,听了他的话也忍不住羞愧:“然后呢?”
“娘家那边叫她回去,她不顾台风预警,到市区就被刮倒的树木砸伤。人都变形了,钟团长才找到她。”张怀民道。
苏笑笑:“几个孩子怎么躲过去的?”
“她把孩子扔给了隔壁的段大嫂。她把娘家人看得比孩子重。这一点还不如你。你不管岳父岳母怎么劝都没把爷爷留给团团的房子让出去。”
苏笑笑心虚:“吃饭,菜都凉了。”
张怀民不希望她误会:“我不是怪你。岳父岳母是你亲生父母,你跟他们亲,忍不住听他们的也正常。”
苏笑笑:“我不是听他们的,是一直觉着家和万事兴。没想到我不计较他们反而越来越贪心。”
张怀民也不想计较过去的事:“现在明白也不晚。”
苏笑笑道:“你看我去年没理他们,今年就不写信了吧。”
张怀民:“改天给你姑写信问问你爹有没有去找她。这么久了,岳父应该知道大姑有咱们家钥匙。”
苏笑笑想想刘大军的德行,真怕他去大姑家大闹。饭后,苏笑笑叫张怀民洗锅刷碗,她去楼上写信。
写好信苏笑笑就喊团团回来。
秋风起,蟹脚痒,苏笑笑带着团团买一兜子蟹,团团一脸不高兴,指着螃蟹:“这么多怎么吃啊?我不吃。妈妈,螃蟹这么丑,吃多了会变丑的。妈妈,团团不要你变成丑八怪,妈妈,我们送给大娃哥哥吧。”
团团脑袋上挨一巴掌。
以为妈妈打他,扭头看到钟大娃,团团捂住嘴巴解释:“大娃哥哥,我啥也没说。”
钟大娃也拎着一
兜子螃蟹:“我听见了,你希望我变成丑八怪!”
“没有,没有!我说着玩呢。”团团放下手跑过去抱住他的手臂,“大娃哥哥,我说笑呢。”
“松手!”
“不松!”
苏笑笑一脑门黑线:“你不松手大娃哥哥怎么回家?还是你要去大娃哥哥家?”
团团忘了,松开手不放心地说:“大娃哥哥,吃过饭我来找你玩儿。”
钟大娃挥挥手。
团团认为他答应了,扭头怪妈妈:“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娃哥哥在我们身后啊?”
苏笑笑心说,苏团团,你是真长大了,这么长一句话竟然不打嗝不停顿:“我以为你知道,故意说给他听。”
“我不知道!”苏团团气哼哼往家跑,到家门口就喊,“爸爸,妈妈买好多丑八怪!”
张怀民从屋里出来:“什么丑八怪?”
苏笑笑拎着一兜子螃蟹进来。
张怀民朝儿子脑袋上敲一下:“胡说八道。”接过螃蟹,递给苏笑笑一封信,“你姑的回信。看笔迹像你表妹写的。”
苏笑笑一边拆信一边说:“真慢啊。来回快一个月了。”
第31章 救急不救穷哪家姑娘敢嫁给他们啊……
张怀民把螃蟹放盆里就问苏笑笑写的什么。
苏笑笑不想提,嫌晦气,把信递给他就拽着团团进屋拿脸盆。
张怀民一脸不明所以地接过信,看到内容无语又想笑,“你表妹年前结婚你爹没去,理由是陈雪快生了。陈雪生孩子用得着他?”
“谁说不是。就这孙子满百天也好意思通知我姑。”苏笑笑活了两辈子没见过这么自信的人,“人家没去他还好意思跑过去问人家是不是想跟他断往。为啥没去自己没点数吗。”
张怀民:“他有数也不会天天想着搬回去。”
苏笑笑一边给团团洗脸一边说:“照理说这事就不该通知人家。陈雪的孩子喊她姑奶奶,隔了多少层啊。何况亲外甥女结婚他都没出面,也没叫刘旭把份子钱送过去,人家凭啥带着财物去看望他儿媳妇和大孙子。脑子有病!”
团团忍不住抬头,妈妈骂谁呢。
苏笑笑:“骂不让你吃鸡蛋的爷爷奶奶。还记得他们吗?”
团团记不清他长什么样,但记得有这么一个人:“坏爷爷!骂妈妈?”
苏笑笑点头:“以后见着他们离远点。”说起以后,她想起一件事,转向门里边的张怀民,“今年你是不是还没休假?”
张怀民把信收起来:“打算回去看看?”问出口他猛然想到苏笑笑得上班,“邮局能请掉假吗?”
苏笑笑心说你休假跟邮局请什么假。忽然意识到她在邮局上班,张怀民休假回首都,她也得跟着请假,“我是普通职工的话大不了请假扣工资。可是现在邮局除了存取款业务都归我管,我一走一二十天,感觉不太好。”
张怀民问团团:“要不要跟爸爸去首都玩几天?”
“妈妈呢?”
张怀民微微摇头:“妈妈不去!”
“妈妈不去团团也不去!”
张怀民看向苏笑笑:“你俩都不回去,我一个人回去肯定挨骂。”
苏笑笑:“那就都不回去?”
张怀民琢磨片刻,“今年毕竟是你升职第一年,第一年就请长假不管事,影响不太好。明年再请假的话,大家想必都能理解。隔壁双姐好像就是隔两年请一次长假跟周参谋回去看望老人。”
苏笑笑:“那就明年再说。别忘了给你爸妈写信说一声,省得他们天天盼着咱们回去。”
张怀民见团团洗好,拉着他进屋涂擦脸油:“你公婆盼的可不是咱们,是他!”
团团不禁问:“为啥啊?”
张怀民好笑:“当然是爷爷奶奶想你啊。”
“我也想爷爷奶奶!”团团脱口而出。
张怀民捏捏儿子的小脸,“你就这张嘴会来事。”
团团不客气的拨开他的手:“捏坏了!”
张怀民松手:“自己涂,我去厨房看看粥。”
炉火很旺,但还没煮出米油,张怀民把锅盖掀开一点防止溢出来。到门外问苏笑笑早上做不做菜。苏笑笑擦擦脸,看看眼前的菜园子,青的黄瓜红的番茄紫色茄子,还有长长的豆角和丝瓜,反而不知道吃什么。苏笑笑问他想吃什么。
部队里是什么便宜买什么。院子里种的这些长势很好的菜,张怀民在部队天天吃,他哪样都不想吃:“看着做吧。”
苏笑笑抬头看他一眼,张怀民欲言又止,像是很想说喝粥就咸菜。苏笑笑稍稍一想便明白为什么,她天天黄瓜茄子的也吃够了。
苏笑笑洗漱后就到厨房看看有什么菜。
今儿没买到猪肉,自打进了五月苏笑笑就没买过素菜,厨房里自然也没有绿叶菜。苏笑笑找到几个土豆,原先留着给团团做土豆丝饼的。苏笑笑去院子里摘几个不辣的青椒,又摘两个大茄子,洗干净后切块,然后把土豆削皮切块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