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66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张家院里也有个小菜园,罗翠红下午没事就摘了几根黄瓜,几个番茄,又摘两个茄子和一把豆角。罗翠红把鱼烧好,就搞个拍黄瓜,做个番茄炒蛋,油焖茄子和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是跟邻居学的。罗翠红往常不是用豆角焖面,就是跟土豆茄子一锅炖。下午摘豆角被邻居看到,邻居看一眼天色,问还没到五点,离天黑两个多小时,怎么这么早做饭。罗翠红随口回一句老大一家今天回来,她想多准备几个菜。随后又聊几句就聊到干煸豆角。

  张怀民给团团洗好澡,团团彻底醒了,但他还不想吃饭。喝两口清淡的粥,团团灵魂归为,罗翠红给他夹个大鸡腿。

  苏笑笑看到大侄女眼巴巴看着团团,不禁问:“还有一个腿呢?”

  罗翠红瞪一眼孙女:“叫她吃了。我说等你们回来再吃,她说吃一个腿就饱了。饱了还看啥?”

  小姑娘收回视线,不好意思地笑笑。

  苏笑笑给她夹一块鱼腹肉:“会吃吗?”

  张新民:“会吃。嫂子,你吃你的,别管她。”

  小姑娘向苏笑笑说一声“谢谢大妈”就把鱼腹肉塞嘴里,然后挑鸡翅。团团吃了一个腿就不想吃肉,盯上干煸豆角。

  罗翠红很意外:“团团喜欢吃这个?”

  团团顾不上回答,使劲点点头。

  苏笑笑解释:“我没做过,挺好吃的,咋做的?”

  罗翠红把做法告诉她,又说,“听说放点肉丝和梅干菜更好吃。咱家没有梅干菜,回去你试试。”

  团团转向妈妈。

  苏笑笑点头:“岛上的菜市场能买到梅干菜,我回去就试试。”又对婆婆说,“梅干菜在那边便宜,回去给您寄几斤?首都秋冬干冷,不用担心发霉。”

  张亲民的妻子听了这话不禁说:“改天我去供销社看看,兴许有卖的。”

  苏笑笑想起首都有个供销社能买到南方海边特产,听了这话就等妯娌先看看,她给团团夹一块西红柿和鸡蛋。

  团团摇头:“妈妈,不要放我碗里。”

  张新民不禁好奇:“你挑食怎么还长这么高?”

  “我不挑食!”团团认真又严肃地说。

  团团他婶瞪一眼他叔,正吃饭呢,你招他干嘛。随后就对团团说:“团团想吃什么吃什么。别理你叔,他不挑食都没你爸高。”给团团夹几根豆角,“放哪儿?”

  团团掰一块馒头,然后把豆角卷起来吃。

  罗翠红见他这样吃东西,就问团团是不是喜欢吃卷饼。团团连连点头,想起什么立刻说:“妈妈做的不好吃。”

  苏笑笑:“不好吃还把你养这么大?”

  团团瞥一眼他叔:“我不挑食啊。”

  张新民的呼吸停一下,一时好气又好笑。

  罗翠红忍着笑说:“明天奶奶给你做卷饼。”

  她孙女不由得小声说:“都没给我做过。”

  罗翠红转向大孙女:“我做你就吃?”

  小姑娘想也不想就点头。

  其实张家只有一个挑食的,就是张怀民的大侄女,比团团大四岁,只比团团高半头。张新民之所以惊呼团团长得高,正是乍一看团团跟他闺女像同龄人。

  罗翠红提醒孙女:“我记住了啊。”

  “记住就记住,我又不会说话不算话。”

  这话说得好像她习惯出尔反尔一样。

  苏笑笑问侄女吃不吃馒头。小姑娘习惯性想说不吃,看到团团吧唧的很香,接过她大妈递来的半块馒头。

  张新民和他妻子互相看一眼,这孩子什么毛病?跟团团比谁吃得多吗。

  罗翠红看出她孙女就是跟孙子比谁吃得多,所以第二天早上做了两种卷饼,一种是在锅里蒸熟,一种是在鏊子上烙熟。

  苏笑笑的妯娌做三个菜,一个土豆丝,一个茄子,一个黄瓜炒鸡蛋。饭菜做好,一家人到堂屋,罗翠红把一个饼掰两半,给团团卷两个不一样的饼。

  团团的堂姐一看他有她无,就问奶奶她的呢。罗翠红故意问:“你吃一个还是吃半个?”

  “我吃两个!”

  罗翠红先用水烙饼卷土豆丝和黄瓜鸡蛋:“吃完再说。”

  “你不信我能吃完啊?”

  罗翠红点头:“我不信!”

  小姑娘很生气,大口大口,三两下吃完就伸手。罗翠红用烙饼卷茄子和黄瓜炒蛋,小姑娘再次吃完。罗翠红故意问:“喝不喝粥?”

  她看到团团面前的粥,想也没想就点头。罗翠红给她乘半碗,她喝完就打嗝。罗翠红故意问:“还吃吗?”

  小姑娘立刻表示屋里热,她出去凉快一会儿。不容她奶奶开口,她就出去找朋友。

  苏笑笑看出婆婆故意的,问:“她这么挑食?”

  罗翠红:“挑得很。我看还是饿得轻。还是团团好,啥都吃。团团有一米二吧?”

  苏笑笑点头:“不到一米三!”

  她妯娌差点被粥呛着:“——多少?”

  苏笑笑见她这样很奇怪:“不到一米三,很高吗?”

  “你——你把‘很’字去掉。团团才六岁啊。”

  张新民瞥一眼妻子:“还嫌我说话不长脑子?”

  “我——”她知道三四岁大的小孩一年一个样,也做好三年不见,小团团长大了的准备,可她也没想过团团这么高。

  苏笑笑没养过孩子,上辈子也没留意过侄子侄女的身高,所以她真不知道团团的身高特别高,闻言就看向张怀民,“他十八岁不会长到两米吧?”

  “不会。有的小孩早长,有的小孩发育晚。团团属于早的。”张怀民给她一个卷饼,“团团只是今年长得多。”

  苏笑笑的妯娌听了张怀民的话想起她十四岁就不长了,“大哥说得对。嫂子,营养跟得上吗?让新民陪你去友谊商店买几瓶营养品?”

  苏笑笑:“行。”

  饭后,苏笑笑和张怀民把一家三口的衣服鞋子洗刷干净就回屋休息。团团在火车上睡一夜,他俩几乎没合眼,就算昨晚一觉睡到自然醒,今天的身体依然疲劳困乏。

  团团被他爷老张领出去买好吃的。

  翌日,张怀民跟朋友聚会,苏笑笑领着团团和妯娌以及侄女逛商店。又在张家呆两天,苏笑笑和张怀民就领着团团回苏家。

  邻居

  赵大妈一看到团团就惊呼,“这是团团吗?咋长这么高”

  团团脱口道:“我不挑食!”

  赵大妈又不禁说:“不挑食好。以后一定能长你爸这么高。”

  张怀民对苏笑笑说:“我和团团先进屋看看。”

  苏笑笑点点头,赵大妈打量着苏笑笑说:“黑了!”

  “那边太阳厉害啊。”

  赵大妈点头:“我家老大说过,南方比咱们这里热。比你走之前精神。”

  那时的苏笑笑一身疲态,眼里没光。在岛上几年,最大的烦恼是喂饱团团,心里的事少,肩上的担子轻,又没有人三天两头烦她,肯定比以前状态好。

  苏笑笑问:“听您的意思我随军随对了。”

  “随对了!”赵大妈扭头看看苏家的房子,“这个房子你不用操心,你姑上个月还来看过。去年年底你姑父带着你表哥把房顶翻新过,三年没住人也没坏!”说起这事,赵大妈不禁感叹,“你姑和你爹真不一样。”

  苏笑笑道:“刘家人不好,我爷爷当初也不会跟刘家结亲。”

  此话让赵大妈想起一段旧事。赵大妈比苏母大十来岁,她家老大都会打酱油了,苏老爷子才帮闺女找对象。当初还拜托过赵大妈。赵大妈问苏老爷子找个啥样的。苏老爷子就说过先看对方父母,再看对方兄弟姐妹,积善之家的孩子错不了。

  谁也没想到刘大军是根歹竹!

  赵大妈点头:“你爷爷以前说过刘家兄弟姐妹都懂事。是不是改天去看看你姑?”

  苏笑笑和张怀民在火车上聊过这事,张怀民的意思不去。往年过年和中秋节都给她姑她叔叔大爷寄东西,现在刚回来又跑过去,显得苏笑笑十分在乎刘家亲戚。刘家亲戚因此可能感动,也有可能变得跟刘大军一样贪心不足借此拿捏苏笑笑。

  张怀民又表示如果她姑最近进城发现他们一家回来探亲,那么临走前去刘家一趟,理由是给刘家爷爷奶奶上坟。

  有个刘大军在前,苏笑笑也挺担心老家有跟他一样的变种,就决定听张怀民的。不过对赵大妈说的是:“天气一直这么好的话,过几天就去。”

  赵大妈顺嘴问:“你还有其他事?”

  苏笑笑仗着赵大妈不知道,胡扯:“我公婆那边有点事。”

  赵大妈跟张家人不熟,顿时不好意思打听:“什么时候回去?”

  苏笑笑:“再过一周吧。”

  “我咋记得团团的爸以前回来能待半个多月?”

  苏笑笑点头:“您没记错。因为我和团团可以随军,团团爸的假期比以前少几天,我们还要早点回去收拾收拾家里,给团团报名交学费。”

  “团团上几年级了?”

  苏笑笑:“到秋上二年级。”

  赵大妈不禁说:“真快!”

  苏笑笑点头:“平时带他觉着时间过得慢,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一眨眼就长大了。”

  赵大妈笑着接一句,“我也老了。”

  “不老!”苏笑笑恭维两句,又跟她聊几句,就找个理由进屋。

  中午一家三口在饭店吃的,下午把晾晒的棉衣被子收起来,一家三口就去张家。

  到张家太阳还没落山,不过张新民的妻子早下班了,在堂屋看书,顺便盯着女儿写暑假作业。她看到苏笑笑进来,很是不好意思地合上课本,解释她想考大学。

  苏笑笑点点头表示理解,她就问苏笑笑考不考。苏笑笑一直很纠结,她和妯娌的情况不一样,她前世上过大学,今生也有机会上高中考大学,但原身为了早点出来工作很是坚决地考中专,也不曾羡慕过大学生,所以她对考大学这事没有执念。

  苏笑笑也和张怀民聊过此事,张怀民见她犯难:“笑笑过两年考大学不值得。”

  团团他婶算算时间,如果明年七月恢复高考,再上四年大学,那就是五年。先不说五年能挣多少钱,只说她毕业后分配到国家邮政局也得在底层熬两年。再说,她去上大学,张怀民没法照顾团团,团团就要跟着爷爷奶奶。可是这五年恰好是团团成长的关键期,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小孩容易长歪。

  有个五毒俱全的儿子,苏笑笑坐到局长也甭想安生。

  苏笑笑的妯娌道:“大哥说的是。可是万一国家真恢复高考,出现一大批大学生,嫂子以后也竞争不过他们。”

  张新民抱着冰了半天的西瓜进屋,“要是能一边工作一边上大学就好了。”

  他妻子不禁说:“你上学还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