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苏笑笑:“可以跟同事调休或者请假,一周去学校一两次,平时在家自学。”
“能拿到毕业证吗?”
苏笑笑点头:“跟大学毕业后在职研究生差不多。”
她妯娌转向张新民:“可以这样的话你回头也试试?也许等你拿到毕业证那天就能被调到财政部。”
张新民现在在市财政部门,听了她的话,不禁觉着好笑,“别财政部,退休前能做到市副局长就不错了。”
“真有出息!”他妻子一脸嫌弃。
苏笑笑不禁说:“你只希望他有出息,有没有想过爬的高摔的狠?”
他妯娌被问住,过了片刻,迟疑道:“你是说贪污?他不敢!”
苏笑笑:“也有可能人家嫌他碍眼给他下套。”
张新民的妻子不由得想起她高中毕业在单位学历不算低,又是接公爹的班,公爹还请老领导吃过饭,她的这个工作都差点被人抢走。如果张新民做到副局长,而据她所知市局不止一位副局长,几个人争一个局长,张新民很有可能被人下黑手弄下去。
张新民的妻子不禁说:“嫂子说得对。”
张怀民:“这事顺其自然。再说了,不是还没恢复高考?高考走上正轨再琢磨这些事也不晚。”
张新民点头:“吃瓜。指不定什么时候恢复高考,现在想这些都多余。”
翌日,苏笑笑和张怀民领着团团去帮许家老大找高中课本和资料。新华书店里没有课本,这年头也没人参加高考,自然也没有出版社发行补习资料。苏笑笑在新华书店买了几本跟历史、地理和政治有关的参考资料,下午俩人让团团在家玩儿,他们去旧货市场看看。
旧货市场有不少金银玉器,还有青铜器书画,反而书本少之又少。苏笑笑挑几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古物,然后就去废品收购站。
张怀民在一堆旧书里头挑出一堆书,论斤称,买了几十斤不到两块钱。
张家地方小,夫妻俩就拎着东西去苏家。张怀民在堂屋里挨个挑拣,苏笑笑给她爷爷上香,顺便告诉苏老爷子,她过几天回去,以后有时间再来看她。
傍晚,俩人走着回张家。
翌日上午,苏笑笑的姑进城,顺便看看苏笑笑家有没有进贼。她一开门看到院里长出来的草被拔得干干净净,意识到苏笑笑回来了。
刘大姑就问隔壁赵大妈笑笑是不是回来了。
赵大妈也没瞒她,顺便说笑笑这几天挺忙,也不知道忙什么。这个时候可能在婆家,也有可能出去了。
刘大姑就去张家。她到张家胡同口,苏笑笑正准备和张新民去友谊商店,看到她大姑,苏笑笑让小叔子先回家。
刘大姑见状就说:“有事你先忙。”
“不是啥大事。”苏笑笑请大姑回屋歇息。刘大姑跟儿女说好了,午饭前回去,她怕儿女等急了担心,就说不进去,问苏笑笑能在首都过几天。
苏笑笑算
算时间:“过不了几天。早上我还和团团的爸说,走之前去老家看看。既然碰到你,您回去跟大伯他们说,我和团团爸明天过去。”
“明天没事了了?”刘大姑问,“先忙你的。我们天天在家,你啥时候去都行。”
苏笑笑点头:“怀民的战友托他带点东西,不是啥大事,走之前当天买也来得及。”
第50章 虚张声势要不要爸爸把蜂窝捅了?
无论苏笑笑怎么劝说,大姑都不去她婆家,理由是她婆家除了团团还有一个小孩,而她空着两只手连个糖果都没带很没有礼貌。
苏笑笑就送她去站牌。苏笑笑打算帮她买票。刘大姑一把按住她的手,笑着说:“大姑现在有钱。”
苏笑笑把钱收回去。
公交车走远,苏笑笑回去叫上小叔子,俩人再次前往友谊商店。
下午,苏笑笑和张怀民去供销社买了四份礼品,都是有包装盒或包装瓶的,方便她姑她叔她大爷拿去换钱。
苏笑笑料定他们不舍得吃,如果买散装的他们会认为苏笑笑乱花钱,等苏笑笑走的时候还会给她回一半留着团团吃。
果不其然,翌日苏笑笑和张怀民带着团团到刘家凹生产队路口,她小叔迎上来就埋怨,“咋买这么多东西?得花多少钱?”看到都是有包装袋包装盒的,又说,“能退吧?”
张怀民见惯了老丈人理所当然丑陋的嘴脸,听到小叔这么说一时很不适应。他把团团放地上,笑着解释看着多是因为大姑的那份在这里,还有大伯和二伯的。
刘小叔还想说什么,一看团团小脸通红:“先回家。”再仔细一看,惊呼,“团团长这么高了?”
团团在公交车上眯了一会儿,小脑袋不甚清醒,下意识说:“我不挑食!”
张怀民拍拍他的后脑勺:“差不多得了啊。”
刘小叔不明所以:“咋了?”
张怀民解释:“我弟说他挑食。我弟媳妇说我弟不挑食还没有我高。团团听了这话,后来无论谁夸他长得高,他都说自己不挑食。”低头打量儿子,“嘲讽谁呢?”
团团扭头抱住他的腰,仰头瞪他,不许说!
刘小叔又问:“这是咋了?”
张怀民抱起他:“还没睡醒。没事,先回家。”
“对,对,昨儿大姐说你们今儿过来,我一早就去宅基地摘了几个西瓜,用井水冰半天了。”刘小叔接过苏笑笑的东西,随便一瞥就看到四份一模一样,心说这个侄女不愧是苏老爷子带大的,跟那两个真不一样。
夏末时节还是庄稼生长期,地里没有多少活,刘小叔吃过早饭就在生产队路口等着。在路口乘凉的社员问他等谁,他说等大侄女。社员们第一反应就是苏笑笑,所以对她一家三口好奇的社员都在路边树下乘凉闲聊。看着苏笑笑一家走近,社员们就起身招呼“来了啊?”
张怀民瞥向苏笑笑,大家这么客气吗。
苏笑笑以前来过刘家凹,那个时候村民对她的反应就是点头笑笑,有的甚至直接当没看见。大家这么客气,苏笑笑也挺意外,靠近张怀民小声说:“跟我年年寄东西有关吧。”
张怀民:“你叔和你大爷给他们了?”
苏笑笑摇头:“他们不舍得往外送。”停顿一下,“以前我爹瞧不起老家人,我叔和我大爷跟乡亲们侃大山的时候不可能一句不提。如果以前人家认为我跟刘大军一个德行,肯定不想理我。”
张怀民发现刘小叔停在一个崭新的大门外,院墙看起来也是今年刚刷过,“小叔这两年的日子不错?”
苏笑笑低声说:“海带在岛上不值钱,在农村肯定比茄子萝卜贵。他每年拿出一半偷偷卖掉,三年下来卖的钱能修五个这样的大门。”
张怀民好奇:“去城里卖掉?”
“村里也有人买,防止大脖子病。”
张怀民陡然想起以前有很多大脖子病,“我一时忘了。”
“爸爸,我想下来。”
苏笑笑和张怀民聊的内容团团不感兴趣就想下来看看。张怀民把他放地上,团团就东张西望:“爸爸,这里和岛上不一样。”
张怀民:“哪里不一样?”
“岛上渔民门外晒好多鱼,这里门外晒的菜。岛上臭,这里不臭。”团团说着话吸吸鼻子,“也有点臭啊?”
苏笑笑:“岛上的臭叫鱼腥味,这里是鸡鸭鹅牛羊猪的屎臭。”
话音未落,一家四口就到刘小叔身边。
“团团嫌臭?”刘小叔神色不安,担心苏笑笑一家三口掉头走人,忍不住说,“山边不臭还凉快,一会儿叫小叔带你去山边。”
团团指着不远处的高山:“那里吗?”
刘小叔点头。
苏笑笑:“他就是随口抱怨两句,别管他,咱们进屋。”
团团抓住苏笑笑的手:“我不是随口抱怨,就是臭!”
苏笑笑问:“屋里更臭,但屋里还有冰西瓜,你吃不吃?”
刘小叔不禁看向团团。团团毫不犹豫地说:“吃!”
苏笑笑白了他一眼。刘小叔放心地笑了,朝院里喊:“笑笑来了。”
苏笑笑听到一阵脚步声。张怀民抬眼看去不由得停下,苏笑笑的大伯二伯大妈二妈大姑姑父以及小婶,还有堂兄弟姐妹都在,乌压压一片,着急忙慌的,跟去干仗似的。
张怀民第一次意识到媳妇娘家人多。
难怪老丈人以前家里穷吃不上饭,需要他倒插门。
张怀民掏出老张塞给他的烟递给几个男性长辈,然后又给女性长辈。苏笑笑的大妈和二妈摆摆手,她小婶和她姑伸手接过去一根。苏笑笑的大伯瞪一眼弟媳妇和妹妹,女人抽烟像什么样。
刘大姑和她弟妹见状转手把烟塞给身边的子侄。
张怀民把剩下的烟给大姑:“我不抽,这包烟是朋友给的。”
刘大姑见过张怀民几次,从没见过他抽烟,听了他的话信以为真就把烟接过去。刘大姑看到她弟拎的东西就问:“买这么多?笑笑,昨儿不是跟你说了,家里啥都有。你再这样,别叫我帮你收拾房子。”
苏笑笑摇摇头:“没多少。”心说我真空着手过来,你就不这么说了。
其实也不是刘大姑贪吃,而是侄女拎着东西探望她她说出去有面子。就算回头都给苏笑笑带回去,刘大姑心里都高兴。
苏笑笑又说:“也不光是给你们买的东西。”
“还有谁?”刘大伯下意识问。
苏笑笑笑着说:“还有纸和鞭炮。”
刘家众人愣了一下,刘大姑先反应过来:“给你爷爷奶奶上坟?有没有去给你爷爷上坟?”
苏笑笑点头:“前几天去过。”
刘大姑心里踏实了:“进屋吧。”紧接着就叫小侄子去拿刀切瓜。
切了两个大西瓜才分过来,可见刘家多少口人。
团团没见过这么多亲戚,靠爸爸怀里,在他耳边小声说:“好多人啊。”
张怀民问:“你认识吗?”
团团跟苏笑笑随军那年三岁零几个月,虽然懂事了,但还没到记住就忘不掉的年龄。他连他爷爷奶奶都记不清,哪记得总共没见过十次的刘家人。
团团摇了摇头,吃一口西瓜:“我该叫什么呀?”
苏笑笑最小的堂弟就在他旁边站着,隐隐听到小孩的话:“你该叫我小叔。”
团团扭头看看他,没印象:“你不是我小叔!”
热闹的氛围瞬间安静下来。张怀民习惯了儿子“语出惊人”,很是淡定地说:“他确实不是你小叔,按辈分你应该喊他小舅。”
刘小叔脸上露出笑意:“对,应该叫小舅!”
团团摇头:“小舅不是这样的。”
苏笑笑:“你不止一个舅,就像妈妈不止一个大爷。这个是我大爷,这个是我二大爷。明白了吗?”
众人明白了,团团为什么不认叔,合着这孩子认为只有张新民才是他叔啊。
苏笑笑的大妈想问苏笑笑是不是忘了告诉他,忽然想起团团的年龄:“笑笑,团团是不是才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