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张怀民:“你还是长慢点吧。不然病了去医院我都背不动你。”
“不让你背,我自己走!”
苏笑笑轻咳一声:“别跟他聊了,让他背书。”
张怀民问她要不要帮忙。看到苏笑笑摇头,他把英语书拿出来,坐在儿子对面默写单词。
团团一看爸爸要学习,顿时不好意思跟他瞎唠嗑。
妈妈可是说了,爸爸以后要考大学。不过妈妈也说不许告诉别人,爸爸想给大家个惊喜。
团团和张怀民的一番话让苏笑笑想起她姑不用担心她表妹和表妹夫一个农村一个城里,长期分居感情淡了闹离婚。
六月的翁洲岛跟首都的七月有一比,上午十点多,太阳炙烤着大地,室外没什么人,自然也没人去邮局寄东西。苏笑笑闲着没事就掏出信纸给她姑去一封信,提醒她姑留意首都市区有没有摆摊的。
如果担心被打成“投机倒把”就先卖自家的东西。她表妹夫可以趁着卖东西的时候顺路看看表妹。苏笑笑忽然想起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生意人被人瞧不起,又担心她表妹嫌她表妹夫丢人,特意补一句,赚钱养家不寒碜。
写好后苏笑笑就直接塞信封里封上。
吴双不禁问:“给你婆婆的信?”
苏笑笑:“给我姑的。之前来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跟她说不知道。最近团团的爸把假条递上去,时间定了,我跟她说一声。”
“张团长什么时候休假?”吴双顺着她的话问。
苏笑笑:“七月底到八月初。您呢?”
“我们不回去!”吴双担心她家老二今年高考又白考,决定让他考中专。吴双要留下陪他考试,陪他等通知书。
家属区去年出了七八个大学生,她家老大上的还是大专,吴双因此瞧不上中专。可她发现自打张政委的大女儿考上中专,王素芬的样子跟闺女考上大学似的,吴双就纳闷,中专有这么好吗。
去年十一国庆节,吴双跟人闲聊,听说王素芬的闺女毕业后能进甬城市农行,还有可能分到甬城市辖区内的镇财政局,不出意外三十岁就能当个小领导,再想想江南水乡比北方大部分地区富裕,镇上的待遇赶上她老家市里,吴双就忍不住心动,也希望儿子留在当地。
苏笑笑不知道她的打算。自打王素芬经常找苏笑笑聊天,吴双便不再对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你家老二今年参加高考吗?”
吴双摇头:“他高考容易紧张,跟小楚一样。我叫他考中专。”
苏笑笑下意识想说学了几年高中知识考中专可惜了。再一想吴双并不需要她拿主意,人家心中另有成算,“中专也好。选个好专业不比大学差。还能早点出来工作。你家老二要是分配到厂里,等人家大学毕业,他都该当上小领导了。”
吴双爱听这话,忍不住笑了:“我也是这样想的。”
苏笑笑点点头配合她笑笑。
傍晚,苏笑笑在厨房做饭,张怀民裹着一身汗味进来。苏笑笑被熏得头疼,让他先洗澡。
张怀民留着小平头,洗头加洗澡也不过十来分钟。苏笑笑还没做好饭,他又进来了。张怀民也不嫌热,拿着小板凳在厨房坐下。
苏笑笑回头看他一眼,“累了一天不出去歇息,在这里干嘛?不热啊?”
“客厅没有比厨房好多少。”
苏笑笑:“可以去院里。院里有风,太阳也下山了,不晒。”
张怀民一动不动:“吃凉面?”
“团团说凉面不如热汤面好吃。”苏笑笑说起挑嘴的小孩就一脑门官司,“我说凉面冰冰凉凉的不好吃吗。他说不如热面条香。他嫌热可以吃冰棒吃冰西瓜。”
苏笑笑想起水桶里还有一个冰西瓜,让张怀民先切一半解解渴。张怀民刚才顺手倒了一杯水,等不热了再喝。听了她的话就把西瓜拿去客厅,切好给苏笑笑一块。
苏笑笑一手煎鸡蛋一手吃瓜:“今天跟双姐聊天,说让她家老二考中专。我顺嘴恭维几句,中专选的好比大学有出息。你说她要知道我都是主任了还打算考大学,会不会觉着我吃饱了撑的?”
张怀民点点头:“还用问?”
苏笑笑:“幸好这事除了团团没人知道。”
“新民知道。”
苏笑笑摇头:“我的工作稳定,你还没有收到转业的消息,新民两口子知道也不信。”
“这倒也是。”张怀民道,“有没有写信告诉爸妈,我下个月下旬休假?”
苏笑笑:“你写吧。等咱们收到他们的回信也差不多了。对了,下周末我去城里买两块布,让二娃给团团做两套夏天的衣服。去年的衣服又小了。”
“谁?”张怀民差点被西瓜籽呛着,“大娃的弟弟,三娃他哥?”
苏笑笑好笑:“家属区不就一个二娃?”
“他才多大?”
苏笑笑:“人家早几年就会自己缝书包。别看人小,岛上干了三五年的裁缝都没他技术好。人家做的衣服我看了,特别好。”
“谁找他做过?”
苏笑笑:“段大嫂穿过。回头做好你就知道。”
以前苏笑笑看到三娃穿的衣服偏汉服风,一度怀疑早慧的二娃跟他一样。后来三娃跟团团玩的时候,苏笑笑试探两句发现二娃都没见过裙子,他之所以会做裙子,还是从以前的画报上学的,苏笑笑顿时忍不住唾弃自己多疑。
二娃真跟她一样都轮不到她试探。活了两辈子的林莹会比她先发现。这两年她就没见林莹往钟师长家去过。可见现在的钟家跟林莹上辈子的钟家一样。
张怀民见她推出段大嫂,估计这事是真的,“以前我以为大娃最有出息。没想到自立闷声干个大的。二娃最不显眼,岛上的孩子王不是他,最彪悍的也不是他,我以为他就跟大部分孩子一样平庸,所以宋老师希望他多学点东西,以后考不上大学也能干一些轻松的工作。”
苏笑笑:“你肯定没有仔细留意过。他的双眼跟更生一样机灵。只不过比更生还低调。真是七个孩子各有不同。”
张怀民想想钟更生帮他找的书,“确实没有留意过。那几本笔记我抄完了。等更生放假回来我就还给他,正好趁机仔细观察观察。”
第65章 事情定了合着炊事员都是扫地僧!……
听了他的话苏笑笑忍不住问:“书呢?”
张怀民:“重点内容也抄下来了。”
苏笑笑好奇地问:“看了这么多知道咋破案吗?”
“知道。以前干过侦查。虽然一个是查敌人,一个是查嫌疑人,但都是查人。”
苏笑笑在和平年代呆久了忘了张怀民就算没上过战场也查过特务,“像你这样要是考上大学也不用天天在学校待着。可以半工半读吗?”
张怀民微微摇头:“不清楚。到时候看吧。”
“爸爸!”
团团一步蹦进来。
苏笑笑和张怀民都吓一跳,回头瞪儿子。
团团看到妈妈手里的锅盖掉地上,缩缩肩,举起手里的冰棒:“我给爸爸买个冰棒。”
张怀民看着咬了一口的冰棒:“给我买的?”
团团点点头就递给他。
“自己吃吧。”
团团一点也不意外:“爸爸不吃吗?”
“爸爸不喜欢吃冰棒。这个答案你满意吗?桌子上有西瓜,别吃太多,一会儿吃饭。”
团团一听吃饭就把冰棒递过去:“爸爸咬一口,咬一大口!”
张怀民看出来他怕吃了冰棒又吃西瓜没肚子吃饭,所以一口咬掉三分之一。团团吃完剩下的冰棒又吃一小块西瓜解解馋就等着吃饭。
如此过了十多天,团团迎来期末考试。团团拿到成绩和奖状的第二天,在外上大学的钟家兄弟回来。傍晚,苏笑笑忙着做饭的时候,张怀民拿着两块布和几本书以及笔记领着团团去钟家。书和笔记本交还给钟更生他便在钟家坐下,等钟二娃给团团量尺寸,顺便趁机好好看看钟家几兄弟。
团团选好他喜欢的款式就挥挥手让爸爸走人。
张怀民无奈地摇摇头,把做衣服的手工费给二娃,就向钟家众人告辞。
苏笑笑听到脚步声,透过窗户朝外看,见两人去一人回,“团团呢?”
张怀民走到窗前,“要在钟家玩一会儿。”
苏笑笑:“钟家该吃饭了吧?”
“正在做。钟家人多,就算有现成的馒头,光洗菜炒菜也得大半个钟头。”张怀民看着案板上的茄子,很像从园子里刚摘的,“油焖茄子?”
苏笑笑点头:“月底回首都,油不用省着吃。你到钟家看出什么了?”
“兄弟几个都不简单。跟我之前猜的差不多,最老实的是马团长的大儿子。最莽撞的是三娃。这孩子将来够钟师长和宋老师喝一壶。”
苏笑笑摇头。
“不信?别看大娃跟他一样胆子大,但大娃有分寸。那个小的容易热血上头。”
苏笑笑好笑:“我的意思啥刺头往部队一扔不老实的跟猫一样?”
“对!”张怀民想想他的战友们,“不老实的都被扔去炊事班,天天和面切菜,急也急不得!”
苏笑笑头回听说这种事,不禁问:“合着炊事员都是扫地僧!”
“什么意思?”
苏笑笑忽然想起那本书可能还没出来。不对,算着时间该拍成电视剧了。“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十年革命前我听同事说的,港城人写的。”
“不是名著吗?”
苏笑笑摇头:“当代人写的。”
张怀民还想问下去,一看她
准备炒菜,就绕到厨房搭把手。
苏笑笑做了两个热菜,第二个热菜下锅,张怀民出去喊苏团团回来吃饭。
饭后苏团团跟以往一样写作业,不过以前是写老师布置的,今天写的是学校发的暑假作业。
团团开窍早,苏笑笑和张怀民经常给他补课,以至于小学作业对他来说就像初中生做加减法。短短一周团团就写完两本暑假作业——语文和数学。
苏笑笑给他放三天假,让他随便玩。团团不爱跟同龄人玩,就拉着他好朋友许小军去钟家。钟家兄弟上山,他捡柴,钟家兄弟下海,他捡海鲜。
苏笑笑见他捡的开心也没批评他。
一家三口北上的前一天晚上,苏笑笑去吴双家,问吴双有没有空帮她浇菜。
以前吴双和王素芬都嫌宋老师不会过日子,俩人经常私下里说三道四,堪称臭味相投。自从王素芬变得不会过日子,还因此跟吴双叨叨几句,俩人就渐行渐远。
王素芬经常去苏笑笑家,吴双不止一次看到苏笑笑同王素芬有说有笑,认为苏笑笑背叛了她们的友谊。吴双气得不再找苏笑笑聊天,同时也希望苏笑笑能幡然醒悟。
王素芬又没得罪过苏笑笑,她的几个儿女还经常帮苏笑笑带孩子,苏笑笑当然不可能跟她绝交。
吴双对苏笑笑对谁都和和气气的样子很不满,所以面对苏笑笑的询问,吴双装傻,说她要上班做饭忙起来可能顾不上。
吴双的小女儿想说她有空,可惜只喊一声“苏阿姨”就被吴双问,“暑假作业写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