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22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方妈妈也是咋舌:“那王老夫人真的是身体健朗,登高爬山我这天天做活的老婆子都不成。”

  锦娘也是觉得王家颠倒过来了,王老太太身体好的不得了,每日活蹦乱跳,一日吃三碗饭,邬氏却是食少事多,人还虚弱不堪。

  隔了几日,天气晴好的时候,锦娘她这般没有裹脚的人爬了一趟山回来都不愿意动弹了。蒋羡帮她揉着脚:“现在还扭着吗?”

  “嗯,还有点儿。那老太太可真是健步如飞,我起初还好,到最后觉得我这双腿带有千金重,抬都抬不起来了。”锦娘摇摇头,只是觉得累。

  蒋羡则道:“那你明日就在家中休息。”

  “明日我还要去探望邬娘子,她今日脸色都是惨白的,差点晕倒。其实若是我的话,肯定就不会爬了。但她太孝顺了,一定要陪她婆婆爬上去,鞍前马后的。”锦娘都不知道她图什么,孝顺是好,可也要顾着自己身体啊。

  夫妇二人说了一回,锦娘就睡下了,她是一直躺着休息,即便是晚饭她也懒得起来吃。

  如此次日早上起床,腿却依旧酸痛的很,她先去给王老太太请安,又道:“昨日见邬娘子脸色惨白,都担心的很,故而我们都过来探望一下。”

  王老夫人也是有苦说不出,她这个儿媳妇的确是好,可是太好了,事事完美,做的周到,娘家还得力。就像这次推举贤能,丈夫和儿子都推举邬氏的亲弟弟,没人在意她的娘家?

  昨日不过是陪婆婆爬个山,你若身体不好,说自己爬不了,谁也不会说你?偏偏又要坚持爬,表的一幅好孝心。

  “我早就让她别去,她那个身子十天有九天都不是好的,这般果然被我说中了吧。”王老太太道。

  锦娘和钱娘子有些面面相觑,这样说不太好吧。

  还是钱娘子反应快,立马就道:“婆婆体贴,儿媳才愈发孝顺,这是多少人家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般才了解对话,二人一起探望邬氏,邬氏已经躺床上了还要起来。锦娘连忙阻止:“快别起来,本来咱们探望你,还得折腾你起来,那样岂不是平白过来。”

  邬氏咳嗽了两声:“到底是我这身子不中用。”

  “你这又是何必呢?”锦娘话说出口,就见钱娘子打眼色,她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又岔开话说了些旁的才出来。

  等到了外面,钱娘子请锦娘去了家里,她儿媳妇董大奶奶看茶,钱娘子打发她下去,才和锦娘道:“你是年轻心热之人,但是人家婆媳之间的官司,你就莫掺和了。”

  锦娘忙道:“我并未掺和,还请教姐姐,该如何做是好?”

  钱娘子则道:“你看那对婆媳,一个作怪的嫉妒自己儿媳妇,另一个以弱凌强。”

  这话一咂摸,锦娘明白了一些,她道:“这又是何必?”

  “王老太太是趁着王知府得了怪病要冲喜嫁过来的,本来准备做妾的,没想到王知府中了进士之后,她运道好,怀了个儿子,王家长辈遂让她成了正妻,可一直都不大受宠。所以她对邬娘子的感觉就很微妙,也不能说她苛待儿媳妇,但总是不太好,偏偏邬娘子若是跟着丈夫去相州任上便罢了,她却是个图虚名的。我想她原本是想自己的名声,也是想和婆婆化解,但她做的越好久衬的人越不好,故而那王老太太见她做的越好,自己心里不自在。”钱娘子解释。

  锦娘忙谢过钱娘子:“原来还有这段渊源,还多谢您告知我呢。”

  不是亲近之人,谁和你说的这般明白?

  钱娘子道:“日后咱们也少掺和,少站队,否则顺了姑意逆了嫂意。”

  锦娘点头。

  然而与锦娘她们相反,纪通判的夫人却是在王老太太那里逐渐得脸,连王老太太去广云庵也带着她去。

  纪夫人当然也自鸣得意,她虽然和钱娘子等人关系不睦,在魏家也没有后来的魏锦娘关系亲密,但她终究抓到了自己的终南捷径。

  王老夫人到底是大名府府公之妻,儿子还在相州做官,她说一句话,比什么钱娘子要好使多了。而王老夫人看纪夫人也有同病相怜之感,同样不受宠,家有宠妾,纪夫人的长子也是纪通判定下的显赫背景的儿媳,连儿子都只向着儿媳妇,她们看着似乎是主母,却不过是空中楼阁。

  又说邬娘子知晓婆婆子不喜欢她,只在家休养,偏这气候下起了雨。她不愿意让家中生了孩子的妾去讨好,只想着这馆陶县离广云庵最近,遂让公公去信给馆陶县,让她们留心些。孙世琛接到府尹来信,又加派了人手,让周四娘子过去陪着。

  这一陪不打紧,倒是让周四娘子得了王老夫人的青眼。

  等端午的时候,锦娘在王老太太这里看到了周四娘子,邬娘子还引荐:“蒋夫人,这位是馆陶县孙县令之妻。”

  锦娘含笑问好,周四娘子也马上回礼。

  她们二人以前认识,但关系一般,也不欲相认。二人分自己的位置坐好,锦娘如今是府推官之妻,位置在周四娘子之上,她和钱娘子蓝氏又是一处,不管哪个说话,都有人捧场,倒是显得有几分热闹。

  周四娘子在这样的场合很难插话,她现在属于小卡拉米,看这场上,纪夫人虽然为知府夫人底下头一个,但她似乎没什么人跟她抬桩。钱娘子一看就人缘好,再下来便是那锦娘了,只听王老夫人还问道:“听说你们前几日都去魏家看牡丹花去了?”

  锦娘笑道:“是啊,嫂嫂还说我怎么没把您请过去,我说您老人家去拜菩萨去了,嫂嫂才没怪我呢。”

  嫂嫂?周四娘子心想这锦娘不会是什么真假千金吧。

  也是,否则蒋羡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随意娶一个丫鬟出身的女子,这不符合常理。

  且听王老夫人道:“牡丹乃富贵象征,非一般人所有,你嫂嫂这个人也是这般,天生的命好。”

  锦娘含笑应是,她去魏家看过牡丹之后,特地拓了几朵回来,准备绣满绣的牡丹绶带鸟的被面,将来送给魏大姑娘做添妆。

  正在此时,龙舟开始划起来,锦娘等人的目光被吸引住。

  河水滔滔,衣袖翻滚,龙舟飞快的往前行着。

  等胜负已分时,筠姐儿和王家还有纪家女儿一起牵着手过来了,方才她们一群小娘子在那边捶丸投壶玩的不亦乐乎。

  此时,筠姐儿小脸红扑扑的,锦娘赶忙帮她擦汗,又道:“饿不饿?这里有点心。”

  “饿了,但是我只吃一块就好。”筠姐儿笑道。

  锦娘拿了块栗子糕给女儿,又听蓝氏道:“魏姐姐,筠姐儿开始学马球了么?”

  “开始了,她爹正帮她挑马呢。”锦娘自己是没学过这些,但是巴不得女儿的生活能更多姿多彩些。

  买马也要钱,魏家有专门的骑马的师傅教,锦娘她们还得另外给一份钱。但能够进去魏家,接受这样的教导,锦娘觉得钱都不是事儿。

  锦娘这边说着话,那边邬娘子也和周四娘子说话,她在王老夫人身边放了眼线,自然知晓她们在广云庵的事情。那就是纪夫人是通过踩自己,或者利用她们婆媳之间的矛盾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但是这孙夫人却是一个劲儿帮忙说和,她自然也是抬举一二。

  等周四娘子要离开的时候,邬娘子送了两匹缎子给她。

  不知怎么周四娘子也想要让孩子过来大名府这边,最好是进魏家女学,她听的出来,真正的女学学的东西和私塾完全不同。

  可是魏家是三品大员的人家,若无人引荐,恐怕都没法上门单独说去,真是望洋兴叹。况且若女儿们要来大名府,她就两边都牵挂,罢了,就先把书学好吧。

  等日后跟王家熟悉了,她再说出自己的请求。

  不过,邬娘子倒是笑道:“七夕女儿节,咱们府的小姑娘们都在一起乞巧,你不妨也带了孩子过来吧。”

  “好。”周四娘子松了一口气。

  又说锦娘带着孩子上了马车,就帮她用汗巾子擦后背的汗:“回去之后先坐会儿再沐浴,要不然就容易得风寒。”

  筠姐儿道:“娘,您为女儿花了那么多钱,女儿定然会好好学的。”

  “也不必太过勉强自己,凡事尽力就可以了。人又不可能做到每一门都精通,是不是?”锦娘为儿女花的钱也会告诉他们俩,她不想把孩子养成那种太不知道人间疾苦的人。

  母女二人回家时,却见对门有一位着茜红衫子白褶裙的女子站在门口,不一会儿甄夫人身边的妈妈出来迎了过去。

  到了隔日,锦娘才知晓原来那位便是甄二郎的白月光杨姑娘,她本就是甄夫人的表侄女,否则也不会和甄二郎青梅竹马。据说她父亲带着继母去任上了,甄夫人见她这继母不是贤良人,故而接了她过来。

  窦媛倒是不担心:“她也是千金小姐,必定不会做小,此番她年纪也不小了,将来说一门亲事嫁出去,我何必自乱阵脚。”

  “你心里有数就好。”锦娘知晓窦媛就是在这种熟悉的环境下成长的,她其实内心自有丘壑,倒也不多说了。

  “表嫂,我是绝对不会和我母亲一样的。”窦媛说完就起身。

  等她离开,锦娘才摇摇头。

  阿盈不明白:“娘子,这窦家娘子看似说不在意,实则又戒备的很。”

  “这叫卧榻之侧岂容她人酣睡?甄夫人怕是小看了窦表妹。她完全不顾及自己儿媳妇的心情,把儿子昔日旧爱接进家中,自以为无事,但日后恐怕事情就多了。”锦娘道。

  要不然有人说一动不如一静呢?就像大名府的那些酒楼食肆,背后都有很浓的官商背景,经商环境也不如江南好,所以她索性就不在此处做生意。

  转眼到了七夕,据说本应该是邬氏主持的乞巧节,换成了纪夫人主持。

  这对婆媳斗法,倒是便宜了纪夫人,纪夫人颇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志得意满。须知平日她的宴席虽然有人来,但总办的萧索,不如钱娘子那里热闹,现在知府夫人钦点的她,她自是使劲浑身解数。

  又拉着自己嫡亲的女儿道:“娘都与你搭好台子了,你可要好好出回风头。”

  她那女儿纪三姑娘道:“娘,这些针线活我不擅长,平日二姐做的比我好,还有女学的蒋筠都是翘楚,我怎比得过她们?”

  纪夫人戳了女儿的头一下,恨铁不成钢。那蒋家小娘子的娘,是个攀高枝儿的行家,才来几日就和魏家搭上钩儿了,怕不也是冲着魏七郎来的?她低嫁半头,反倒要受气,巴不得女儿能嫁高门,魏七郎是她相中的女婿,自然不能让人绊脚,谁都不行?

第108章

  端午之后, 窦媛过来了,锦娘立马请了医馆过来,隔着帘子好好把了一回脉, 才确诊的确有有妊三个月。

  大夫说了些宜忌, 锦娘记下,又给了诊金,才对已经欢喜傻了的窦媛道:“你看看你, 高兴坏了吧?”

  窦媛有了锦娘这个去处, 不欲人家知晓的事情她都能在这里办,还方便多了。她经期不准, 有两个月没来了,身边的陪房说有可能是有了, 但她不好叫大夫, 万一空欢喜一场, 反而平添了笑话。

  好在表嫂就立马安排了大夫,她确诊后又有些彷徨。

  锦娘道:“你现下有了身子,饮食上要留心, 不许太过操劳。还有补品不能吃太多, 饭量也不能太大,否则孩子太大了,就容易难产。”

  这些若非体己人,谁会说这个?

  窦媛听的很认真,一样一样记下, 心下稍安。

  因为确诊, 所以窦媛回去之后让人放出消息,甄夫人也请了大夫上门,自然十分欢喜。锦娘则是提前知晓消息, 让悯芝做百衲衣,这是她们绣铺曾经做过的,锦娘自己则帮她做了平底鞋,亲自糊的鞋面,还有做的孕妇枕头,至于补品那些就不赘述了。

  即便是亲娘也未必会有这么细心,窦媛想难怪娘对表兄表嫂都那般笼络的,如今她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便是婆婆,也因为她亲戚住对门,不好怎么拿捏她。

  庄氏在一旁嫉妒的很,她娘家人也上门过,可没有这般妥帖细致,只在那儿说生个哥儿如何,搞的她压力还大,封了二十两请庙里的姑子帮她加持。

  忙完窦媛的事情,锦娘沉下心来做被面,下午抽出一个时辰背诗看诗词查典故。宁哥儿和筠姐儿则把功课做完之后,就各自自由活动。

  筠姐儿是因为马上乞巧了,便做些针线,宁哥儿则去后面园子里学投壶跳百索。

  “筠姐儿,去年下雪的时候,阿盈帮你把耳洞打了。你就一直带着这耳钉,娘看你耳朵好了,等会儿送你一对耳环,好不好?”锦娘绣好一朵花,想起这事儿,又去梳妆匣找了一对一把莲的金耳环给她。

  小姑娘平日干净整齐就好,但是到大场合打扮一下,会更有自信。

  筠姐儿欢欢喜喜的递给娇杏,让她放好,正欲说什么,外面说如烟过来了。锦娘只好请如烟进来,自从去年如烟的茶铺开张,她有本钱,手艺好,又有靠山,生意一直做的不错。

  也不知晓她这个时候过来做什么?

  如烟见了锦娘,正欲行礼,锦娘笑道:“别多礼,你素来不会这么急匆匆上门,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么?”

  如烟说到后面还有些后怕:“我之前一直觉得学了医术和仵作没什么用,今日却险些牵扯到人命案中。”

  原来一个常来她家吃茶的客人,中午喝完茶回去就死了,家里人上门找如烟要说法。如烟去看了看尸体,她一眼就看出这尸体是何时咽气的,甚至身中什么毒都知晓,自然不肯上当,还亲自报官,此事得以解决。

  锦娘把手边的茶递给她:“压压惊,做生意其实这样的事情遇到是很少的,你现下能够独当一面,日后也没人敢随便上门讹诈了。”

  要说如烟上门也不单单是为了这件事情,她道:“我有位客人原本在大名府开塌房,但他本钱不够,他七股我三股,我总共出了一万五千两的本钱。”

  “钱财可不能外露。”锦娘小声提醒。

  如烟笑道:“娘子,您的嘱咐我记下了。我是想说我抽了其中一股送给您,您别推辞,且听我说,我孤身一人在此,幸而得您庇佑。之前您还送我学医术学仵作——”

  “如烟,我们在任上这都快一年了,再有两年恐怕就得去别的地方,将来未必能够罩着你。”锦娘看着这些钱,只觉得是麻烦。

  如烟却道:“娘子,您不在这里,可魏家却在啊。其实我也不是为了这些关系,您对我好,我一直没能报答你,我这也是心中颇不是滋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