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21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甄二郎何等聪明的人,哪里能听不出来她的言下之意,女人终归子嗣最重要。

  且不说他们夫妇二人晚上鸳鸯帐里翻红浪,那边锦娘正和蒋羡对饮了一杯葡萄酒,她以前都是很少吃酒的,后来晚上睡觉前会喝点,睡眠质量会好很多,故而也会温点葡萄酒吃。

  “娘子,如今周二娘子夫妇早已不见天日,你也尽可以放心。”蒋羡笑道。

  锦娘点头:“是啊,说来也是她自己作怪。可这于我们也是如此,咱们自己行的正,坐的端,便是人家也很难会找到我们的不是之处。”

  蒋羡应是,他又道:“恐怕此事何夫人还会去信让周家出面,来我这里说项。”

  这倒是有可能,周大夫人一辈子都是为儿女殚精竭虑,据说连外孙女的亲事都帮忙早早定下来,可惜周二娘子一手好牌打烂了。

  锦娘怕蒋羡心软,倒是对她说起一件事情:“当年我和你准备定亲之时,曾经去过蒋家一趟,却不知是人故意的还是怎么的,特地在我路过假山的地方说你喜龙阳之好。还好我知晓你头一次和我见面,眼睛都有些直,特别想和我接触,但又忍不住控制,所以我才觉得你不是那般的人。”

  “什么?我只当周家人只对我说你的坏话呢。”蒋羡也把他听到的什么锦娘变瘦是因为小产后的原因说了。

  两人本人心平气和准备入睡,双方得知真相,都互相咒骂了周家半夜。

  等周大夫人蒋氏收到何夫人的信都是一个月后了,周大老爷现在年纪也大了,快六十岁的人了。蒋氏收到信,差点晕倒,“这羡哥儿不是在大名府吗?怎么还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她现在其实有些后悔把女儿嫁到何家了,当年觉得是亲上加亲,何三郎也是一表人才,她姐姐是个好性儿的。没想到何家不中用,何三郎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的货色,指着明路不走,如今她闺女的事情,何家竟然都瞒不下来,真是不中用的很。

  说罢,又把周三娘子喊了过来,同她说了这事儿。原本她曾经嫌弃家里人多,可现在真正在她身边的也只有这个庶女和庶子,庶子年纪小也指望不上什么,唯独周三娘她是给了好姻缘给她的。

  周三娘子听完后,立马和丈夫蒋放商量,二人去信到蒋羡这里,让他帮着转圜一二,蒋羡冷哼一声,束之高阁。

  何夫人束手无策,甚至连窦媛在三月甄夫人的寿辰都没有请她过去,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然而何家的事情终究过去了,锦娘帮女儿换上新衣裳,一起去甄家拜寿,吃了席面才回来。回来之后,她便绣着桃花纱屏,不能让自己的手生疏。

  女儿筠姐儿今年八岁了,也在旁边的长案上学裁剪,这是童子功,必定是要学会的。锦娘也不会心疼女儿就不让她做,反而道:“一定要按照尺寸来,不要自己乱剪,听到没有?”

  “娘,女儿知道了。您知道么?我的女红在学里是最好的,连沈娘子都说我的基本功扎实呢。如今我们学制香,学装裱,沈娘子真的懂好多。”筠姐儿刚开始去魏家不是很适应,现在是真的喜欢读书了。

  只可惜,她又感叹道:“娘,魏家大姐姐马上就不能过来书斋和我们一起读书了,因为她许了亲事了。”

  锦娘道:“许了亲事又不是马上嫁过去,怎地就不能上女学了?”

  还不都是在二门内,哪里需要如此。

  筠姐儿摇头:“我也不知道为何。”

  “也是,你们小娃娃不清楚这些。不过,你可不能这般,还是好生读书,装裱也是一门活计,现在街上有专门的装裱行,你看我有时候的绣件要装裱还是找你爹爹。”锦娘巴不得女儿多学习,不要过早的进入婚事,否则成日就是家长里短个没停。

  似她和蒋羡这般,还能保持自己原有生活的人少之又少。

  她母女二人针线做完,锦娘则拿着书看,筠姐儿也是回房看书。她们家几乎不请弹唱的,也不怎么常常宴客,还没有人来人往,多半家里都很安静,可以静下心来做事。

  小孩子一般十几岁就会有叛逆期,尤其是没自制力容易学坏,据蒋羡本人说他十二三岁的时候都特别爱顶嘴。

  又说钱娘子的儿媳妇远嫁过来,因此原本女方请全福人的,现在男方帮她那边请了。锦娘便是作为全福人过去的,钱娘子也不和她客气,没白让她帮忙。送了她一串大理国的水晶珠串、一对珍珠宝石排珠耳环、两条石榴裙、一端方胜练鹊大锦、一端倒仙牡丹锦、两匹梓州的白熟绫、一担茶饼。

  当然,锦娘打扮的也贵气,金冠子锦衣加身,胸前戴着水晶项链,手上戴着两枚宝石戒指,给钱娘子增光不少。

  至于流程锦娘实在是太熟悉了,比喜娘还专业,让人刮目相看。

  锦娘打心眼里感谢婆婆为她做榜样,否则,她也不会走上全福人这条路。

  这些钱财她都收了起来,还特地带丈夫过去看了一眼:“喏,咱们家库房又进新宝贝了。等再过几年,咱们回去买大宅子,若是钱不凑手,还有物件儿抵一抵。”

  “娘子太厉害了。”蒋羡觉得自己还能说什么呢,无非就是鼓掌罢了。

  锦娘笑笑不说话,又在次日送了一套二乔牡丹的全套刺绣的衣裳过去给魏夫人,她道:“如今虽然牡丹还未到,但是先绣一套给嫂嫂穿上。”

  金玉之器容易落人口实,且魏夫人什么好东西没有,自己眼里觉得珍贵的,人家未必看的上。况且她也不需要魏家真的帮什么忙,所以送绣的衣裳最合适。

  魏夫人素来不穿底下孝敬的衣裳,觉得太过大路货,然而今日见锦娘送的这套衣裳,实在是太好看了,抹胸是玉兰色六合如意纹,底下配一件蓝底牡丹暗纹的百迭裙,罩一件橙色衫子,外面则是叠一件全缘领的二乔牡丹刺绣长褙子。

  “三姑太太的手可真巧。”连魏夫人身边的妈妈都夸道。

  锦娘却笑道:“嫂嫂喜欢便好,”

  她是真的不图什么,人家和自己联宗,也算是自己的靠山,这也算是讨巧,送自己的心意。

  魏夫人原本还等着锦娘说些什么要求,毕竟在她这儿送东西的,多半不是为了求财就是求官,没想到人家送完就走了。她还派人去打探了一下:“看蒋羡是不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情了?”

  打探到的人回话:“没有啊,蒋推官力破大案,算得上青年才俊。”

  魏夫人心道,难道她是真的把我们作亲眷对待?

  所谓亲戚,血缘只是天然,若后天不维系,也不过如此。如锦娘这般,不常来,但每次走动都恰到好处,不会给人造成负担,也不会让人把她抛在脑后。

  果真是关系如花一般, 需常浇水,可又不能过量灌溉。

第107章

  寒食节时, 锦娘除了准备瓜果、撒子、麦饭、粥饧这些传统吃食,她另外让橘香提前卤了鸡、鹅掌、鸡蛋等等。

  因为这次锦娘安排好了寒食节的计划,先去城南苦老爷的园子里赏花, 这苦老爷爱花成痴, 也很慷慨,主动开放院门让大家进去赏花。他家的桃花、海棠和木香花都开的特别的好,蓝氏上次要开诗会就从苦家买过几盆花。

  赏过花了之后, 去大名府最大的酒楼定了雅间, 一家人再去吃饭,吃完饭再去瓦子看看热闹就回家。

  宁哥儿年纪小, 出门次数少,锦娘本以为他会兴奋的, 没想到他还有点害怕人群, 看到人多的地方就要锦娘抱。

  “看来日后咱们要多出来才行。”锦娘道。

  蒋羡不解:“以前咱们宁哥儿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锦娘忍俊不禁:“怎么你也说孩子话了, 人家宁哥儿还是个小孩子呢。他如今就在咱们家里读书,寻常也不出门,自然有些怕生了。”

  一行人说笑间就到了苦家花园, 锦娘在进门之前特地跟她们姐弟看:“只能观赏, 不能摘,听到了么?”

  筠姐儿立马点头:“娘,您放心,我会看着弟弟的。”

  “这就好,人家精心呵护的花, 慷慨给咱们赏玩, 咱们更要爱惜。”锦娘听女儿说话很欣慰。

  本以为上次看的海棠就已然十分惊艳了,这次进来看到的杜鹃花竟然更美,她原本在吴县的时候常常看到杜鹃花, 没想到远在大名府竟然也有。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迟日霁光搜客思,晓来山路恨如迷。”

  锦娘一直在学诗词,故而看到杜鹃就念起了杨行敏的诗。

  蒋羡道:“我倒是喜欢白乐天的‘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只见一旁有个女孩正对照看她的妇人道:“你怎么一句诗词也念不出,真丢脸。”

  听到这话,她身旁年轻的少妇道:“等娘回去翻书不就知道了么?”

  “早知晓下次就让婶婶带我出来玩儿,或者爹爹带出出来玩。”小女孩跺跺脚急忙往前面跑了。

  等他们走远了,蒋羡有些不可思议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怎么还有这样的?”

  锦娘摇头:“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吃百样米养百样人。”其实蒋羡二哥蒋放不就是嫌弃家里不行,去投奔别人了么?

  做儿女的哪有天生就孝顺的,多的是自私自利的人。

  这件事情只是个小插曲,她们赏完花,又去翠云楼用饭。因为提前定了,她们一行人直接过去雅间坐好,底下丝竹之声不断。

  筠姐儿道:“娘,好吵啊。”

  “这里人多,咱们在家清静惯了,偶尔也要喧闹一下。”锦娘笑道。

  其实蒋羡也有这种感觉,他曾经也是常常四处交际的常客,甚至以前吃饭若无丝竹之声,都觉得吃不下去。可慢慢儿的成婚之后,他反而更爱清静,在家里看书想事情,永远都是那么静谧。

  这种嘈杂的声音反而听着烦,恨不得拔腿就走。

  好在饭用完,她们逛了逛附近的绸缎庄、领抹翠花店就回去了。

  要说锦娘她们这一天安排的很充实,周四娘子却是心都凉了,因为她派人去何家送节礼的人回来告诉她说何三郎和周二娘子逃了,还被官府下了海捕文书。

  “怎么会这样呢?”周四娘子不可置信。

  孙世琛道:“竟然下了海捕文书?蒋叔时不是在大名府么?这样的案子怎么也不帮着打点,哪里就到这样的程度了。”

  周四娘子沉吟道:“或许是不想呢?”

  周二和锦娘本身以前也有仇,如今地位翻转过来,人家怎么可能还帮你。

  好在周四娘子和周二关系也一般,且她这二姐胆子也太大了,竟然还去放印子钱,也是活该。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儿女读书的事情,去年丈夫上任之后,一直忙碌的紧,今年总算是能够安排她们了。

  “他们的先生你找了么?”周四娘子问丈夫。

  孙世琛不由得道:“找了一位曾经发过解的老夫子帮他们开蒙。”

  “我这就放心了。”她可不是那种重男轻女的人,尤其是对待女儿,更希望女儿能够成为大才女。日后成不成婚都无所谓,一定要有野心有抱负有欲望,不要碌碌无为。

  孙世琛道:“那就先把束脩准备好,一年十五贯。”

  周四娘子兴高采烈,又回房对女儿们道:“你们可要好好读书,谁说女子不如男了,咱们女子并不比男儿弱。”

  两个女儿也兴奋起来:“是。”

  “管家那些都是其次,主要是读书,只要读书好了,哪能不懂这些呢?”周四娘子心想她曾经是庶出,周家虽然官宦人家,到底她的话语权不大,如今更自由了,自然要更好的培养儿女。

  至于周二娘子的事情,她早就抛在爪哇国去了,本来就和她无关。

  却说寒食节过了之后,魏家大姑娘定亲,全福人请的又是锦娘。兴许是上次送牡丹衣裳送的好,锦娘稍微争取,魏夫人就直接道好。

  锦娘自己都没想到,还对蒋羡道:“我本来以为魏夫人会请那些大官夫人呢,不曾想我随意透露出点意思,人家就让我做了。”

  “娘子,你也太妄自菲薄了,你现在可是最好的全福人,连纪通判都同我说将来要请你为她长女做全福人呢。”蒋羡笑道。

  说起纪家,锦娘小声道:“纪夫人对我仿佛有意见呢。因为她和钱娘子打擂台,我站钱娘子,没站她。”

  这些夫人们之间的关系,蒋羡还不知晓呢?他有点好奇:“这是为何?”

  “你看钱娘子吃肉,咱们跟着喝汤,是乐呵呵的坐着喝汤。但纪夫人吃肉,咱们得跪着喝汤。你是愿意坐着还是愿意跪着呢?”锦娘道。

  蒋羡恍然:“原来如此。”

  不过,锦娘也道:“其实她的日子也不好过,纪通判宠妾灭妻,他的长女是爱妾所出,纪大姑娘今年也不过十一二岁,眼光很高,听闻很是看中魏七郎,可你也知晓魏家门第高,恐怕觉得公主都配不上呢。”

  蒋羡想他娘子是真的没什么攀龙附凤之心,即便和魏家往来频繁,从来很清醒的知道,不似旁人总觉得奇迹会掉在自己身上。

  可他又问:“娘子你不是也很喜欢魏七郎吗?”

  “你是想说为何我不愿意让魏七郎做我的女婿么?其一是孩子还小,长大了未必一定好。其二便是有野心是好事,但是野心太膨胀,就很容易忘记现实的限制,永远无法脚踏实地。”锦娘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自己会什么就打什么牌出去,这样最好。

  魏大姑娘定亲的人家很是显赫,锦娘收到的全福礼也非常丰厚,蜀锦六端、罗两匹、抽金纱两匹、茶饼两担、一匣胡椒、一匣香片、羊皮六张、芙蓉簟两床、万事如意梳具两套、白银二百两。

  阿盈立马就登记好了,把东西送到库房,她想上次娘子送的观音绣像、牡丹满绣的衣裳也算是起了作用。

  当然,做全福人也不是日日都有的,一年能发一次财就不错了,今年运气好,做了两回全福人。

  这算是可遇不可求的,锦娘又拨了月钱让阿盈去发,她自己则和方妈妈正说话:“钱娘子说王老夫人要去爬山,让咱们作陪。妈妈,那日您就别去了,在家歇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