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27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是啊,她定亲了,就不好再出来。纪二姑娘和三姑娘倒是都日日来读书,只不过她们俩也都是混日子的,我一个月没去学里很轻松就赶上了。”筠姐儿笑道。

  锦娘摸了摸女儿的头:“那是因为你的学习习惯好,虽然没有去学里,但在家里自学温习。”

  这是从小就教导的,专心致志完成功课,再温书,之后才能去玩。

  否则拖拖拉拉半天,功课一点儿也没写好。

  不过,筠姐儿道:“孙家大姐儿倒是很用功,比纪家姐妹用功多了,我们常常说她是要考状元去的。”

  “那敢情好,你们女学你追我赶的读书正好了。”锦娘一直觉得良性竞争很好。

  筠姐儿摇头:“但是她不参加马球,也不怎么骑马,一开始骑我和纪二娘的马,现在是直接不参加了。”

  锦娘不懂:“这是为何?”

  “因为她上次摔了,所以就不愿意骑马。”筠姐儿摊手。

  锦娘自己也不会打马球,但那是因为她的确没这个条件,毕竟以前没学过。以她这个年纪能骑驴、学习打捶丸,投壶 、打双陆就已经是不容易。所以,女儿学骑马,一开始也怕摔,锦娘就就让蒋羡专门花几天的功夫教会她先骑马再打马球,毕竟在学里给她们学的时间有限。

  可直接就不学了,日后若是在汴京,恐怕很难融入。

  但这些也不是她要操心的事情,因为钱娘子也要调任了,她家相公调任蔡州任通判。钱娘子算是她到这里快两年,关系一直不错的人,没想到她也要离开了。

  锦娘送了程仪过去,看钱家正收拾行李,很是不舍:“我来大名府都是钱姐姐带着我 ,如今你这一走,我都不知道去哪儿作耍子了。”

  钱娘子倒是洒脱的道:“千山万水,总是有相逢的时刻。大名府也算是物阜民丰,你们在这儿且还有一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也是,那钱姐姐保重。”锦娘握了握她的手,见她这里忙碌着,才离开。

  钱娘子等锦娘离开之后,才看她送的程仪,竟然颇厚,三十贯银钱,两匹浙绢,腊肉六条、茶饼六块。

  她看了看门口,欣慰一笑。

  等送走钱娘子,也迎来锦娘三十一岁的生辰,早上起来她还有些新奇的感觉。原来过了三十岁是这样的感觉,除非身体上会有些变化,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比如现在就无法熬夜了,以前熬一晚上,白天还挺精神的。现在熬夜,白天浑身疼,有时候还想呕。再有就是以前但凡少吃点,第二天就会瘦点,现下若是吃多了,就很难瘦。她之前为了减肥,瘦下来胸口和腿上还有细细的肥胖裂纹,她可不想再忽胖忽瘦了。

  莫说是她,便是蒋羡这个年纪都容易发福,过年蒋羡的腰粗了一圈,锦娘给他做的袍褂都有点绑身上了,他是赶紧减了饮食,如今夫妻二人约定一个月才放纵一次。

  “娘子,这是我送给你的。”蒋羡拿了个长盒子过来。

  锦娘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根金步摇,簪脚上装饰莲纹,簪头有颤颤巍巍的六朵水仙花。她笑道“真好看。”这一根重四两,恐怕也得二十几两银子。

  “这是我用润笔费帮你买的。”蒋羡赶紧添了一句。

  锦娘看他吓的这样,忙道:“你不解释我也不会问你。总之,多谢你了。”

  蒋羡这才道:“娘子,我帮你戴上吧。”

  夫妻二人妆办了一场,底下人也各自有孝敬,阿盈送了两方销金帕子,习秋送的是绒线丝线各六缕,方妈妈送的是寿桃两盒、果子六碟,至于青蓉娇杏她们也各自奉送针线鞋面等等。

  连筠姐儿和宁哥儿这里也都有礼物,筠姐儿自己制的线香,宁哥儿则送的自己写的《游子吟》。

  锦娘晚上多添了几道菜,三十一岁的生辰就这么过去了。

  次日,筠姐儿她们女学休息,甄家请本府闺秀们都去打马球,魏家女学的姑娘们都得了一张贴子,锦娘则送了女儿过去。

  纪夫人也去请周四娘子 ,说是准备大家道过去,周四娘子却不知晓此事,还回去问长女:“怎么有马球会,你们不同我说?”

  孙大姑娘提起马球就心有余悸:“我们去的时候,她们人人都已经会打了,就我们不会,我还没有马。好容易借蒋大姐儿和纪二姐儿的马骑,还掉下来了,女儿就不愿意骑了。”

  “这事儿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周四娘子懊恼的很。

  孙二姑娘插嘴:“您那时候还在馆陶呢,怎么知道这些呢?”

  孙家一直没有分家,她们夫妻在富阳县做主簿时,因为刚做官,听长辈的,不敢行差踏错,手头自然是有些紧的。如今王老夫人离开,人走茶凉,她没有王老夫人直接指定人家,也做不成全福人。好在馆陶县当官都暗中有商人送干股,听闻是约定俗成的,她们夫妻手头这才宽绰些。

  如此,倒是忽略了女儿。

  “你不去打马球,总可以去看看,京里的千金们可是都会的。”周四娘子希望女儿能够精通这些。他知道丈夫也同意女儿学这些,并非是丈夫多么开明,他是想女儿能嫁个好人家,而她利用丈夫这一点也争取培养女儿。

  孙大姑娘素来懂事,这才同意。

  小姑娘们能够下场的都下场了,锦娘她们这些大人便在卷棚底下坐着,喝着饮子。如今钱娘子走了,纪夫人欢喜的很,锦娘她们这些和钱娘子交好的人倒是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好在锦娘和甄、魏两家交好,她也不敢太过分。

  又听甄夫人道:“听闻邬娘子的娘家伯父升任了枢密院承旨,这可是管着升迁的官呢。”

  纪夫人笑道:“是吗?真没想到呢。”

  锦娘对她后知后觉都觉得悲哀,王老夫人拍拍屁股走人了,可你们这些跟她混的人呢?将来邬娘子若是在她伯父面前说几句话,升迁可就难了。

  除非你格外出色,否则若是履历都差不多,人家凭什么选你?如此,她倒是记着钱娘子的话,别人的家务事少掺和,便是窦媛那里,若非是必要,她都不会说太多。

  周四娘子坐在后排,听到不以为然,邬娘子伯父当着大官,怎么可能听内眷女子之间的事情判断选官。

  第一场马球赛结束,女孩子们都过来了,锦娘让丫头给筠姐儿递茶水,又道:“热不热?若是热就休息会儿。”

  “有点热,女儿只是擅长皮毛,魏家姐姐和纪家二姐姐才是个中好手呢。”筠姐儿灌了一大杯水才好些。

  虽说马球筠姐儿算不得十分擅长,但捶丸她却玩的很好,还赢了彩头,是一枚小青雀的银簪,锦娘帮女儿收好。

  看着意气风发的筠姐儿,周四娘子下了决心,却说这次马球会后,周四娘子特地提了不少水礼去拜访沈娘子,希望她们能够照料一下女儿,还另外买了两匹马,刚到手的二百两的干股利钱一下一半就没了。

  她家只是县令,馆陶并不富裕,干股一年二百两都拿的生怕人家发现。想起之前马球会前面坐着的锦娘,见她头戴水晶冠子,后面插着金水仙步摇,手上带着一对金钳柑的手镯,心想人家的胆子怎么那么大呢?什么都敢贪。

  又说锦娘从马球会回来之后继续绣莲台观音,泰半都绣的差不多了,到七月的时候,正好观音像绣好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正好新任府台上任,这次来的却是老熟人韩效,韩效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兼大名府知府。这本来是上官又是熟人,锦娘自然是要备一份厚礼过去。

  阿盈接过礼单一看,上面写着芙蓉簟一席、茶饼六团、轻容纱两匹、汗巾子六方、一幅猪蹄、柑橘酒两坛,打发刘豆儿送了过去。

  刘大娘子在蒋羡中开封府府元之后,便和锦娘一直有往来,只不过以前这点交情,现在还不知道如何?也不能因为别人是熟人,就觉得人家一定好。

  夜里,锦娘就打听:“你和韩中书以前就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你看他做官如何?”

  “你看他这个年纪就做到中书舍人判大名府,就知道做官肯定是不错的呀。我们也算是自小一起长大的,以前我总觉得他才气不如周二哥,性格也没有周二哥那般强,即便到现在也不觉得他有什么建树,什么主张,可升官却是最快的。”蒋羡也不知晓了。

  锦娘点头:“无论如何,咱们也不必让他帮扶什么,只要他如实写你的考评,如此也没什么求人的。只是……”

  蒋羡不懂:“只是什么……”

  “我是说以前你们是朋友,如今是上下级,对上级却要越恭谨越好。”锦娘也是提醒蒋羡,官场上可没什么朋友,以前当兄弟相处,现在可不能了。

  妻子说话自然是为了他好,蒋羡叹了一声。

  锦娘笑道:“其实这也是好事儿,你想韩中书咱们好歹还认得,若是来个不认识的,更不好。”

  她是百般安抚丈夫,一直到最后二人都昏昏欲睡。

  次日,蒋羡醒来时,见到锦娘揉了揉自己的耳朵,好笑道:“娘子,你昨日把我的耳朵都快说穿了,怎么今日醒来不找我说话了?”

  锦娘看了他一眼,幽幽的道:“我只是眼睛睁着,其实是睡着的。”

  蒋羡更是捧腹大笑,闹着要亲她,锦娘捂住自己的嘴:“还没洗漱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们夫妻这几年孩子都不必带了,感情越来越好,经常都有些特别幼稚的举动。

  又说这刘大娘子虽然年轻,但是原本就是官家千金,出身显赫,她是刘计相之女,昭文相公的侄女,官场套路门儿清。

  为了保持上官的公平,私下派人送给锦娘汴京绢花和土产一份,明面上并不相见。

  等一个月之后,才说宅子建好,请府衙属官夫人过去吃一杯酒水。

  她们赁的宅子便是钱娘子曾经住过的宅子,原本就打理的很好,现在前面还加了卷棚,植种了几样树木,翠幄的枝叶,显得愈发郁郁葱葱。

  刘大娘子见到锦娘很是亲热:“原本想早些请你们过来的,但是宅子赁了得修,这就晚了。咱们俩说起来五六年没见面了,你还是一点儿也没变,我却是发福了许多。”

  “瞧您说的,我看您这细腰才是和以前一样的,原先那王府台离开了,我还在想朝廷会派谁来呢?没想到是你们,我这心就踏实多了。”锦娘也笑着把臂一道进去。

  刘大娘子以前一直在京里,若非是在比较近的大名府,她也不会跟着过来。

  锦娘跟她介绍了一番基本情况,过了一会儿纪夫人还有大名县县令夫人,主簿夫人也都过来了,吃茶聊天倒是很正常。

  只不过刘大娘子约下一次,竟然是让大家下次去桐花园赏花,顺便各自准备好食材,一人做一道拿手好菜来……

  锦娘擦了擦汗,她可不会做饭啊?

第112章

  观音绣好之后, 锦娘休息了半个月,又开始重新给丈夫儿女裁制衣裳,这几年她几乎都是拿了布匹, 请外头的裁缝做的。但人家裁缝可不会给你绣花, 找绣匠又贵,故而,锦娘准备给她们一人绣一套衣裳。

  先帮蒋羡做一件宝蓝色缠枝牡丹暗纹的圆领袍, 里面则着暗红色的对襟衫子, 在袖口和领口处都绣上梅竹鹦鹉,中间则配上和对襟衫同样的勒帛。

  锦娘把设计图给蒋羡看, 蒋羡指了指自己:“这真的是我吗?”

  “那是当然啊,这画的不就你么?”锦娘脸不红心不跳的道。

  蒋羡虽然常常照镜子被自己俊到, 但看锦娘图册里的自己, 他忍不住笑道:“娘子, 这是十年前的我吧?”

  锦娘看了看丈夫,立马摇头:“现在的你更俊,玉树临风, 连我常常都不能自已。”

  蒋羡搂住妻子, 含住她的耳垂,含糊不清道:“娘子,我一直是你的。”

  “嗯。”即便她们成婚十年,锦娘依旧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且不说夫妇二人白日关门亲热了一会儿,锦娘穿戴好后又躺榻上看书, 说起刘大娘子的要求:“好端端的竟然要我们去做菜, 你知道我的,几乎不下厨的人,我都不想去了。”

  蒋羡伸了个懒腰, 懒懒的道:“你若不去倒是不好,若她不认得你,你不去倒是没什么。偏咱们关系都好,你若是不去,反倒是觉得你故意。”

  “那怎么办嘛?我还真的学下厨啊?我爹娘让我学下厨,我都懒得学,凭什么为了她学啊。”锦娘撇嘴。

  这才是他的小姑娘,蒋羡听她这么说,连忙哄道:“我教你做一道菜,我教你好不好?很简单的。你不知道这刘大娘子也是有个缘故,她丈夫韩效常常吃不下去饭,真的到了吃饭非常困难的地步,所以她肯定也是在想哪家主母庖厨好,可以把方子要过来。”

  锦娘见他语气莫名有些宠溺,觉得自己也的确有些情绪化:“那好吧,我学,我学还不行吗?可是你要教我。”

  “放心,那韩七郎喜欢吃什么我大概清楚。还记得你有一回让我送吃食去韩家,那韩效破天荒的多吃了几口饭,我觉得他是看卖相的。那我就教你做一道橙玉生,都不必开火,永雪梨和橙子捣碎,加上醋、盐、酱,饮酒时作为下酒菜。”蒋羡知晓妻子怕火,所以如此道。

  什么叫糊弄学大师啊,人家还说的这么一本正经,锦娘实在是太喜欢自家夫君了,又起身搂着他的脖子道:“全天下我最喜欢我家郎君了。”

  蒋羡摸摸妻子的头:“我说过你有什么事儿,大事小事我都会为你分忧的。”

  一瞬间,不知道怎么这个平日觉得非常“弟弟”的人,现在好像变得很可靠了。

  夫妇二人腻歪半日,到了下午,筠姐儿和宁哥儿回来,二人才分开。筠姐儿笑嘻嘻拿着一盒点心回来:“娘,这是如烟姑姑给的。”

  锦娘在外面称如烟是她认的干亲 ,如此筠姐儿也喊如烟为“姑姑”。

  “我不是说过不要随意拿东西么?”锦娘就怕女儿伸手拿惯了,将来刹不住,所有的腐败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筠姐儿笑道:“您放心吧,我偷偷把钱放柜台上就跑了。”

  锦娘点头:“这才是娘的好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