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魏七郎点头。
却说锦娘这边新来的白养娘倒是干净利索,人还生的清秀,正好在空出来的东耳房安置了房间,让她住下,等孩子一生,就可以喂奶了。
这个奶娘家计艰难,锦娘一共雇了她两年,月钱一个月是两贯,锦娘还答应每年给她做两身衣裳。
方妈妈正搬着小板凳吃点心,但凡有客人来,吃不完的点心,锦娘都分给众人。方妈妈现下住在园子里,她老人家若是没点东西裹嘴,就容易手脚发慌。
看到白养娘进来,分了两块点心给她:“咱们娘子是个大好人,你将来好好照看孩子,自有你好的。”
白养娘诚惶诚恐。
又见阿盈拿了两身自己的衣裳给她:“我看你的身形和我差不多,就先给你穿着。等到中秋,娘子会裁了尺头给大家,到时候你再去做衣裳。”
“多谢多谢。”白养娘觉得自己来的这家真是烧高香了,这么大的宅子,就连一个管事或者随便一个小丫头都是油光水滑,衣裳光鲜。
宁哥儿现下已经养成早起读书的习惯,每日会特别早就坐在学堂,读书声琅琅。但也不会从早到晚学,下午下学回来,如果功课少,就先做完再吃饭,如果功课多,就吃完再做。
每一旬休息一日,这一日就是纯玩儿,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只是原本都有娘带着他们走亲戚,或者爹带他们去书肆,可如今娘马上要生产了,都没空陪他。他便在外书房看书,书真的是个好东西,正经书平日上学堂的时候看,这会子看些闲书也不妨碍。
到了夕阳西下时,爹爹过来了,宁哥儿仰望的看着蒋羡:“爹,您怎么来了?”
“你娘说你在这里,让我特地来找你,咱们要回去吃饭了。”蒋羡本想训斥儿子看闲书的,但想起妻子和他约定,孩子们玩儿的时候就让他们痛痛快快做自己的事情,就没有说什么了。
宁哥儿立马放下书:“那我要赶紧回去。爹爹今日也歇息,在忙什么呢?”
蒋羡心道我这孩儿年纪小,却很会和大人说话,读书既聪明伶俐,身体又好。他多想带到外面炫耀一番,但还是忍住了。
晚饭时,一家四口在一起用饭,此番正是酷暑。锦娘不免道:“姐儿哥儿房里都要铺席子了,晚上用一盆冰,白日用两盆冰。”
夏天冰是个大开销,但这开销还就得出,否则人不仅冷了容易生病,热了也容易不舒服。姐弟俩都有锦娘仿制现代做的“空调被”,她两个孩子都是细心照料,科学照顾,才到今日姐弟俩身体这般好的。
习秋和佩兰各自照顾姐弟俩,忙记在心中。
锦娘笑着让人撤饭,肚子却开始疼,她原本还以为有两日,没想到这孩子来的这般快,坠的不行。
这个时候她还有条不紊,“去把稳婆喊来,把提前准备好的草纸、尿布、襁褓拿来,让厨房快些烧热水。”
阿盈自己已经是生过一次孩子了,她先对蒋羡道:“郎君,您先让人去把邹婆子请过来吧,她老人家收了我们娘子的定钱。”
蒋羡又不好离开,此时岳母不在这里,下人们万一谁捣鬼呢?他道:“你让陈小郎请,我在外面守着。”
孩子们先被各自的丫头妈妈们带走,等了不到三刻,陈小郎就拉着邹婆子到了。
邹婆子过来见一切准备的齐全,看锦娘羊水破了,赶紧过来帮她生产。锦娘知晓自己如今算得上是大龄产妇了,故而平日吃的不多,就是想孩子小些好生产,还把人参这些补品放在旁边以备不时之需。
“胎位都很正,您放心。”邹婆子不仅是产婆,还是有名的女医,别的接生婆接生一次五贯,她这里要十贯才出诊。
在她的分派下,锦娘这些年身体状况其实比当年生筠姐儿的时候还好,故而一鼓作气产下孩子。
蒋羡没等一会儿就见人把孩子抱出来,这孩子皮肤甚白,又听闻锦娘无事,让阿盈给赏钱。阿盈拿了十贯给她,又给了她一匹云缎,邹婆子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他又准备让下人去老宅四处报喜时,又见外头行人司来人,原来是他升官的旨意下来了,从从六品的起居郎升为正六品的太府寺少卿。
蒋羡大喜,抱着刚生下来的儿子道:“这孩子虽然鬼月所出,但真是有福气的,来人,看赏。”
在屋内的锦娘听到,终于松了一口气,太府寺少卿可类比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啊。
第123章
紫藤是吴县最后一年跟着锦娘的, 如今也有四五个年头,早已是拿二等丫头的份例了。但有青蓉在,她是很难出头, 就和曾经的习秋境遇差不多, 如今去了二郎君那里,却能成为大丫头。
锦娘这里则是新安排了两个丫头过来,阿盈和青蓉一起教她们规矩, 两个丫头都只雇了五年。等五年之后, 就还回她家,家生子心腹那么几个人就够了, 如此也省心许多。
二哥儿已经被抱到东耳房,白养娘喂上奶了, 方妈妈悄悄对紫藤道:“你在这房里, 要警醒一些。这乳母和新来的丫头和咱们不同, 她们都是外头雇来的,都是应付了事。”
“妈妈放心,我知道的。”紫藤道。
外头罗大已经是安排起来了, 蒋羡添子是一喜, 升官又是另一喜。
先是蒋家接到消息了,蒋六老爷听说生了个孙子,让郑氏单独备一对脚镯项圈洗三的时候送过去。许氏则是一口气不平,又添了另一口气,“好啊, 如今她们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小邬氏见婆母停顿了一下, 才道:“愣着做什么,快些准备了,咱们得过去看看。”
“是。”小邬氏道。
只是她婆媳二人过来的时候, 正好遇到蒋羡升官,许氏想自己的丈夫去年荣升了国子司业,也是正六品,没想到小叔子立马赶上了。
阿盈看许氏脸色变化,憋笑半天,只觉得脸都快抽搐了,才道:“许大娘子,这么晚了还要您过来一趟,只是我们娘子生了哥儿之后有些虚脱,已然是睡下了。”
“弟妹身子如何?”许氏问道。
阿盈笑道:“生完之后,医婆熬了一碗汤药服下,说无碍呢。”
许氏“哦”了一声,又看三进院子静悄悄的,和前院的鞭炮锣鼓声完全不同。许氏又看向西厢:“我去筠姐儿那里坐坐,看等会儿前头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
“是。”阿盈准备跟着过去。
又见许氏道:“你前面忙呢,还是先去操持吧。”
阿盈对出来的习秋使了个眼色,习秋迎了许氏婆媳进去。要说许氏和筠姐儿宁哥儿都不是很熟,毕竟两个孩子懂事的时候都外任,但筠姐儿很有礼数,见许氏和小邬氏进来,忙起身相迎。
“好孩子,快别忙活,我们就是想着你母亲那里生产了,她又没法理事。家里又忙着,来你这里看看。”许氏一幅和气长辈状。
只可惜筠姐儿很早就知晓这些家中恩怨了,祖母一死,大伯母就把爹娘赶出来了。但她面上不显,还对娇杏道:“你看茶来。”
许氏又打量着西厢房,一共三间大房,明间摆着书桌书架,次间起居,梳妆台放上妆奁盒、还有还未来得及收拾的一幅金首饰。螺钿床旁放着一大一小两座绣架,不远处的细牙桌上摆着定窑奁式弦纹三足炉,炉子里燃起的香丸有一股甜香。
“都说你母亲好福气,给你生了两个弟弟,你小弟弟住哪儿啊?”许氏问。
筠姐儿道:“在东耳房安置的。”
许氏点头:“这样安排很是妥当,只不过等他大了,你们这院子怕是住不开啊?”
“我母亲说等宁哥儿大了,就不住内院了,去二院的东厢住去,到时候小弟弟就能住了啊。”筠姐儿隐约觉得这位大伯母在挑拨。
小邬氏在许氏身后听着她们说话,只是觉得筠姐儿和她父母似乎不太一样,她父亲长袖善舞,和谁都很容易相处,她母亲则是万事想拔尖的人,她却语态平和,言笑晏晏。
许氏笑道:“好孩子,你娘要休养一段时日,怕是顾不上你了,宁哥儿要读书的,不如你和我们去那边住。”
“伯母怜惜,我也愿意和小妹妹玩,只是母亲让我绣完那幅花鸟图,就不劳烦伯母了。”筠姐儿才不愿意去别人家里住呢。
许氏见筠姐儿软硬不吃,脸上倒是没有露出什么。
洗三这日倒是客似云来,魏夫人亲自过来了,无论如何这蒋羡倒是很有些本事,他们举荐是其一,可他自己直接能跃升,那就是他的本事了。
收生姥姥们的盆子里都是客人们丢的添盆,魏夫人丢的是一个金镶璎珞的项圈,郑氏丢的是银镀金的项圈手镯,许氏丢的是银项圈,张夫人想着自己女儿出嫁就是进士夫人,平日和锦娘关系又好,丢了一枚长命锁。
还有不少族里如蒋延之妻曾氏丢的是孩儿枕的玉佩,七婶丢的是一对金戒指……
等洗儿会结束,孩子被抱了进来,锦娘则看着自己的小儿子,连忙让白养娘把他裹好,等身子暖和了,再穿衣裳。
小儿子单名一个“定”字,锦娘看着小儿子,他的皮肤似乎比她和蒋羡还要白,日后不知晓是怎么样一个雪孩儿呢。
生育会带来衰老,这也是人不可逆转的,锦娘唯一可以的就是尽量减少,自己的身心会更好。等客人们走完,阿盈用匣子把众人送的礼都收起来,一样样记下来了。
“大嫂才送了个银项圈?上次宣哥儿成亲,我和官人我们还送了银鎏金的六根花钗呢。”锦娘觉得许氏也太小气了。
阿盈道:“她这个人就这般,您不知道那日您刚生下二郎君,郎主在外面招呼宾客,她倒是在那儿挑拨姐儿来了,还要姐儿去她们那里住呢。”
“她和我分住两府,即便有什么盘算,她恐怕也是落空,咱们也不会受她管。”锦娘往后一靠,又打了个哈欠。
阿盈笑道:“您先休息,我不该拿这些吵您的,就是这些东西贵重,得给您交代。”
“无事。”以前是烦心事太多,所以生怕坐月子被吵到,如今顺心事多,烦心事少,倒是无妨。
只不过,她看着单子:“隔壁那位乐安县主也送礼过来了啊?”
阿盈连忙点头:“是啊,她也是惨,还在孝中呢。您生产那几日她夫婿竟然在马上猝死了,如今新寡了。”
“寡妇失业也是不容易,咱们家派人送过丧仪没有?”锦娘道。
阿盈笑道:“郎主已经让我家那个送过去了。”
锦娘点头:“如此就好。”
又说那乐安县主今年二十六的光景,原先那夫君是个欢场公子,纨绔子弟,终日不着家,原本没什么夫妻情分,如今他一死。谨身侯府她死去丈夫的兄弟们,还想把家财收回去,她娘家父王嫡母早已过世,生母虽然还在,但她自己都是泥菩萨,谁为她出头?
倒是隔壁蒋少卿,不仅家资雄厚,人品风流,相貌英俊,重要的是大权在握,若是有他帮忙,便是很好。
只是她送过几次东西,蒋夫人回礼是回,但并不请人过去,这就无法交往了。
这些锦娘自然是不知晓,因为她要做好月子,些许烦心事都到不了她这儿来。里面有方妈妈阿盈和青蓉处理,外面的事情都是蒋羡在办,不需她多耗神。
蒋羡如今是春风得意,连在周家的大夫人蒋氏都知道了,她还等着蒋羡上门,没想到人家儿子的洗三都只是让下人送的帖子,人都没来。
她正和周存之说着蒋羡的不是:“这亲戚们如今也势利的很。”
周存之从江陵回来后,任了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官,官位也是正六品,但他投靠的集贤相,和蒋晏是一样的,甚至他如今替宰相做事。只是没想到蒋羡才回京一年,这么快就已经得到集贤相的信任了。
也是,他自小跟着刘计相读书,二人甚至还编纂过财政书籍,难怪这次这么快就任命为太府寺少卿了。
他倒不觉得蒋羡势利,只是道:“他家现在事情又多,怎么好一个一个上门来。”
但周存之也察觉到蒋羡的疏离之意,他想起母亲的样子,恐怕因为二妹的事情诘责人家,人家现在又不是真的小虾米,自然是如此。故而,他也没亲自过去,只是派人送了礼来。
月子是连续坐了四十二天,她才出来的,身形较之前略显丰腴一些,因不活动,脸色有些蜡黄。
房里开始敞开窗户,清扫,重新布置,当晚,锦娘还未说,蒋羡就从外院把铺盖搬回来了,他还委屈道:“娘子不知晓,我失眠了好几宿。”
“怎么回事儿啊?”锦娘在喝乌鸡汤,不明白。
蒋羡道:“不是太热就是太冷,要不就心脏怦怦跳,在园子里睡觉,总觉得能听到脚步声,半夜被惊醒数回。搬到前院睡,又老是觉得有蚊子。”
锦娘看他眼下发青,额头凑近了看也有小颗粒,眼皮浮肿,忙道:“你真是受苦了。放心,我已经让人把房里收拾好了,此时,香喷喷的,也没有蚊子。你也吃一碗乌鸡汤,补补气血,好生歇息一番。”
还别说这驱蚊也是锦娘的巧思,她不喜点艾,因为气味实在是太重。所以,每晚吃完饭后,她让仆婢把窗户关紧,在蚊帐里用铜制吸蚊灯吸一遍,把蚊香拢住,再在床旁边点蚊烟,只许点一小截点完之后就换木樨香或者鹅梨帐中香这样香甜能让人安眠的香。之后再在冰鉴里放两盆冰进去,等她们散步完回来,屋里甜滋滋凉丝丝的,洗漱完进来又重新铺床,床上放的都是浅色系的床铺,干净整齐,躺下去就想睡觉。
可蒋羡这么多年被照顾成习惯了,一旦出去外面,就睡不着了。
果然蒋羡看到床上铺着桂绿床单,浅黄的枕头,枕头上还绣了两只小白兔,薄衾上则是满满的桂花,床单底下垫着凉席,他立时就躺下了,汤都不喝了。
锦娘苦笑不得:“你呀你,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了,还跟孩子似的。”
“娘子,我要睡觉了。”蒋羡偷偷把枕畔锦娘的银香囊放自己怀里睡了。
锦娘却精神抖擞,好容易卸货了,她身轻如燕,虽然不能大动作,但总算是自由了。她也听说过有的产妇时隔五十日还有大出血的症状,因此也不敢掉以轻心,只是把孩子们都喊过来说话。
先是白养娘把定哥儿抱来,才一个多月,他穿的是哥哥姐姐小时候穿过的衣裳,这次倒不是锦娘怕浪费,而是小儿科的医馆说,小孩子皮肤娇嫩,要穿旧衣才贴近皮肤。她看了看孩子的肚脐,见的确是用方四寸的柔软舒适的白布包裹后,再以厚半寸的新绵包裹脐带,也松了一口气。
这个年代的婴儿,特别容易得脐风,所以,锦娘每日都得检查一遍 。
现在见完全干燥好了,肚脐眼又深,她才帮小儿子把布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