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6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思及此,蒋氏对绿缨道:“去把大老爷请过来。”

  她们夫妇虽然感情不如以往,可是在儿女的事情上的心都是一样的,蒋氏也拿了不少证据,等大老爷过来,她就道:“姑太太先是打发盼儿的丫头去送了吃食,又是深夜安排盼儿路过男子时留下帕子,不仅如此,今日早上,又派那个叫善姐的丫头送了荷包过去,荷包上系了同心结。”

  没有证据,她也不敢在周大老爷面前随意污蔑,还道:“咱们家可是有四个女儿,她又不住大房,可这个时候议亲之际,若是传出什么不好的言论,那咱们家女儿可就全部砸在手里了。”

  周大老爷冷哼一声:“把姑太太和那个丫头都喊过来。”

  “老爷,您这般就怕老太太知道了生疑,绿缨,就说我这里有件新料子,请姑太太过来。”蒋氏道。

  姑太太来的很快,她虽然并非寡妇失业之人,但是手头紧,能占便宜当然不可能放过。只是没想到甫一进来,就见着她大哥大嫂坐在上首,眼神不善,底下还有个跪着的丫头,不是善姐又是哪个。

  善姐已经被打了几板子了,自然全部招了,蒋氏拿到证据,才好找她过来。

  下人们全部退的干干净净的,蒋氏开口:“妹妹,这个婢子今日早上要去何公子的房里送这个东西,被人拿住了,她说是你吩咐的。”

  姑太太见到那绣并蒂莲的荷包,不过一瞬间就看着善姐:“你这丫头,早前就手脚不干净,如今打着我们的名头败坏清誉,这是存心要报复啊。”说罢,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道:“大嫂,这可是你送我的人,我知道你平日对我有成见,可不能这么冤枉我啊?”

  蒋氏都被气笑了:“这人明明是你三番五次要过去的,何曾是我送给你的?”

  姑太太立马抓住话头:“是啊,就是她心不甘情不愿的伺候我,所以才搞这出冤枉我。大哥,你可要为妹妹我作主啊……”

  若是稍微反应慢些,就会被姑太太把私情说成姑嫂不和,蒋氏冷笑道:“好,这一桩你不承认,那你让盼儿故意在我外甥过去的路上扔帕子算怎么回事儿啊?”

  “什么帕子,我们盼儿都不知晓帕子掉在哪儿了,昨儿还去寻了的,她清清白白的一个人,怎么好让你们污蔑?大哥,你不信只去问便是。”姑太太早有预案。

  周大老爷看向蒋氏,蒋氏也没想到这姑太太如此狡猾,她且道:“姑太太好一双利嘴,真是黑的也能说成是白的。”

  姑太太见嫂子败下阵来,忍不住道:“嫂嫂,这荷包的手艺也并非是我女儿的手艺,这分明是善姐这小蹄子自己思春,嫂嫂的人就交给嫂嫂管着吧。”

  “姑太太说的是,这个丫头我定当严惩。”蒋氏似乎有些失败。

  姑太太反败为胜,又恶狠狠的瞪了善姐一眼,善姐则道:“大老爷大夫人,这些都是姑太太吩咐的,我不敢隐瞒啊。”

  可姑太太施施然的出去了。

  善姐也是以偷窃之名打了十个板子被赶了出去,锦娘等针线房的人都很震惊,她突然那个邓小娘也是被以偷窃之名赶出去的,往往这般的,其实可能是做了别的事情。

  那边姑太太听闻善姐被赶了出去,也是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智计无双,还自鸣得意,正高兴时,却见老太太对她道:“我听你大哥说梅姑爷病重了,让你回去照料,我也想留你,可你大哥说的有道理,到底出嫁从夫。”

  若和离倒也罢了,偏偏没有和离,女儿便是人家的妻子。

  姑太太错愕。

  老太太还催道:“你大哥说船安排的急,明日就让你们回去,要不然河面结冰了,就走水道不成了,要走陆路,那太颠簸了。”

  次日,是蒋氏一大早亲自送姑太太走的,看她带了许多箱笼,只道:“到时候妹妹还来的,带些换洗衣裳就行了。”

  这个时候姑太太才反应过来,她自以为自己赢了,哪里知道现在就被算计了,嫂子连箱笼都不让她拿走,甚至很有可能丈夫病重也是假的,她想多说什么,只可惜早已被扶着上了马车。

  远去的马车尘土飞扬,蒋氏挥了挥帕子,看了看众人:“走吧,都怵在这里做什么。”

  转身时,蒋氏摇摇头,这个人真是自作聪明,自以为一切做的完美无缺,别人抓不到她的把柄,可越是这样,对于周大老爷而言就更不能容忍了。

  只是蠢点,还有点救药,但太过精明算计,关键是算计的是周家人,是他的女儿,即便他并不喜欢二女儿,可也不会容许别人兴风作浪的。

  更何况,这可是长女和宰相家在议亲,怎么可能让人破坏,莫说是一个姑太太,便是老太太,他都不会容许。那姑太太只想着自己女儿的前途,却没想周家大老爷也更在意女儿以及他自己的前途。

  蒋氏敢打赌,姑太太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汴京了,可怜她自己恐怕还不知道,以为将来写信跟老太太撒撒娇就好了。

第26章

  善姐是从江陵来周家的, 即便是被打发出去,也得要她爹娘亲人来领,然而她爹娘都在江陵, 只好陈娘子先接她回来养几日伤, 再把她送出去。

  然而等她这次回来针线房时,众人已经没有早时对她那般了,她想说什么, 却张了张口, 什么都不能说。大夫人让身边的绿缨对她说,若不说什么闭紧了嘴巴, 周家也只是赶她出去,将来在外面自己谋个营生, 周家也当不知道, 若是一旦说出点什么来, 无论是偷窃还是传递私情,哪一件安在她身上,移交官府, 那她这辈子都完蛋了。

  再看锦娘, 锦娘只和别人说话,也不像之前对她那么亲近了,还有秦霜儿,平日她和谁都和气,现下对自己也是敷衍, 更别提方巧莲了。

  真是世态炎凉!

  锦娘当然不会对她还是和以前一样, 善姐得志之后就根本不理旧人,如今她自己恐怕事涉阴私,谁会把自己牵涉进去。

  这善姐在这里养了不到两日的伤, 就提前被送出去了,听陈娘子提到说年底蜀绣阁正好缺人,她就正好把善姐介绍过去,也算是把这块烫手山芋扔出去了。

  当然,针线房少一个善姐对于蒋氏而言无关紧要,本来寻常绣件多是人物花鸟虫鱼多,山水用的极其少,善姐提前一年出去,对蒋氏而言,省下了二十四贯,这些钱够灾年买几个丫头了。

  善姐的离开,对于针线房也是没有半点波澜,锦娘替老太太做好了衣裳送去,得了一对金球钗给她,这便是意外之喜了。

  很快到了冬至,冬至有“亚岁”的称号,是汴京人最看重的节日,便是连官员也有休沐之日,周大老爷能够休沐七日之久。周家上下从主人到仆从都开始换上新服,锦娘也是换了一身新衣,白绫袄儿配上湖蓝色的貉袖,底下青色的绵裤外罩着一条栀子黄的旋裙。

  她都稍作打扮,更别提方巧莲了,之前过来都是戴的何娄头面,今日却着实穿的光鲜,银红色小袄配着醽醁色的百迭裙,头上插着时兴的花瓶簪,还真是和以往大相径庭。

  虽说她们针线房的人月钱颇高,可她这银红缎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可别人的私事锦娘是能少打听就少打听,善姐就是太过投入,反而被打还丢了差事。

  厨下今日做的是馉饳,这馉饳也就是馄饨,馅料是腌制的鹌鹑,锦娘还是头一回吃这样的馅料,觉得颇为美味,连汤都喝光了,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真好吃。”

  “又来,明明都咸了。”秦霜儿不喜欢别人那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锦娘对她这般说不介意,只是笑道:“肉若是不腌制一下,就容易有肉味儿,我觉得还挺好的。”

  秦霜儿暗地撇嘴。

  她们用完中饭,陈娘子过来了,针线房是不管外面刮风下雨都没有休息的功夫的,果然,陈娘子就吩咐道:“霜儿,苗小娘那里的五少爷要做两套冬袄,里衣你裁八件,开裆的绵裤也做六条,这些要的急,得现在就做。巧莲,二姑娘和三姑娘都要做两件貉袖,至于锦娘,大姑娘那里要做两双‘错到底’,六样荷包,四姑娘那里要做一顶暖帽,一件长袄儿。”

  锦娘把自己的任务写下,先去大姑娘那里询问,这所谓“错到底”是东京闺阁最时兴的鞋,说白了就是拼色鞋。

  大姑娘很好沟通,也不是二姑娘那种颐指气使的人,锦娘就尽量沟通到位:“半扇用绿罗、半扇用红罗,红绡与翠色相映,很好看。”

  “嗯,我信你的眼光。”大姑娘笑着。

  锦娘继续说起荷包样式,定了圆形的荷包两个,椭圆形的两个,元宝式的一个,鸡心荷包一个,定下荷包之后,又选了颜色,饶是这般快都花了快两个时辰。本准备回去吃完饭去四姑娘那里,又见四姑娘过来大姑娘这里,她赶紧上前道:“奴婢正欲去您那儿,可巧您过来了。”

  四姑娘解下披风给丫头,只是笑:“你找我必定是要同我做衣裳了?”

  “您真是一语道破,陈娘子那边说让奴婢给您做一件长袄儿,织锦是团花纹的,我正想问您领抹想做成什么样的?”锦娘道。

  四姑娘似乎很尊重她:“你是针线人,你的眼光肯定比我好,你就自个儿决定吧。”

  难得锦娘遇到这样善解人意的甲方,她欢喜道:“既然您信任我,那我就直接做了,到时候若有不好的需要改的,您只管叫我便是。”

  四姑娘颔首,锦娘退下。

  大姑娘见锦娘离开了,让人把糕点拿了两三盘,又上了热茶给四姑娘:“这么冷,你怎么还过来了?”

  家里的姑娘们中,二姑娘脾气不大好,三姑娘总爱和她较劲,倒是大姐姐脾气随和,包容性强,四姑娘也爱和她一处说话玩儿,况且她希望大姐姐能够长命百岁,活的康健。因为书上说她这位大姐姐嫁给宰相小儿子做儿媳,后来生下孩子没多久就去了,周家为了照顾外孙,把她嫁去做了填房,结果姐夫只怀念姐姐,对她这个后妻百般挑刺,加上苗小娘恶行被揭穿,娘家几乎没人理她,后来书上这位四姑娘嫁过去数年也郁郁而终。

  “大姐姐,别忙,我就是过来这里看看,总在屋子里觉得闷的慌。”四姑娘拿了一块点心放嘴里笑道。

  大姑娘握着她的手道:“我听说你御下极宽和,这样很好,但什么事儿都得有个体统分寸,否则下人的心都野了。”

  说起这个四姑娘也是羞赧,觉得自己的好心变成驴肝肺,她是身受人人平等思想长大的,所以一开始她房里的奴婢们对她磕头她都不让,也觉得她们就当自己是现代社会的领导就行,不必把自己当成主子,甚至别人在她面前称奴婢她也不让。

  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好性儿了,她东西会莫名其妙的不见了,下人阳奉阴违,甚至还开始瞧不上她这个主子,没法子,只好发了一次火,这些人才战战兢兢。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变了。

  那就是一个想法,对下人根本毋须太好,你尊重她,她们反倒是觉得你软弱无能。

  就像苗小娘,她若不争宠,那宠爱就被别人夺过去的。古代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就连鸡蛋米粮布匹都不是予取予求,尤其是多子女的家族,她小娘是为她们姐弟赤手空拳的打天下,那些高高在上的天龙人怎么会理解呢?

  **

  冬至过后,锦娘总觉得忘记了什么事情,看到苗小娘的那一刹那,她想起来了,是的,她准备提醒嫣红的是,大夫人可能是利用她来斗苗小娘。

  可怎么提醒呢?经历过善姐的事情之后,她们这样的小虾米,哪里敢在其中多嘴。

  很快她就想了个法子,到了嫣红这里,嫣红如今正小心养胎,见锦娘过来还笑道:“你怎么过来了?我听说最近你们针线房可是够忙的。”

  “我姐姐和姐夫在马行街北住,她们前些日子给我带了我娘的包袱来,她们成婚时,我不在家,所以我想请教您送些什么好?因为我们堂姐妹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很复杂。”锦娘故意吊胃口。

  嫣红这些日子提心吊胆,难得是别人家的八卦,她也爱听:“你们家里有什么复杂的?”

  锦娘也说起了自家的事情:“我祖父母一共生了三个儿子,我伯父早年读书厉害,后来又在车马行当账房,我父亲呢,很早就投军,我叔父学手艺。原本兄弟三人未成婚时,彼此还算关系不错,但自从儿媳妇们进门之后,我祖母是四处挑拨,为尊者讳,我不该说这些的,但是她就是这般,挑拨离间以至于我们三家关系都很不好。哪家好了,她就用另一家去打其余两家,反正关系复杂,如今我大伯父大伯母都离世了,堂姐成婚,我也总不能装不知道吧。”

  她希望能以自家举例,告诉她挑拨离间打压的事情,可嫣红似乎没听懂,只是道:“那好办,你送一套瓷器过去,她们刚成婚,盘子碗筷总要的吧。”

  锦娘得了她这一句,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您说的是,我这就下去准备。”

  其实嫣红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但她已经被架到上面来了,后宅大老爷不管,蒋氏是主母,蒋氏抬举她,难道她还不识抬举不成?

  这些妻妾斗争,锦娘一般不会参与,她自觉提醒了就行,毕竟话也不能说的太透,若到时候没有宅斗发生,自己岂不是诽谤主母,那比善姐的罪名更严重。

  不过给堂姐的新婚礼物她也该准备了,原本她想告半天假出门购置,但是若她是私事出门,很难有那个体面坐府上的马车过去,自己出去怕被人抢钱,也怕被拍花子的拍走。

  只是她偷偷看了一下自己的私库,寻常主子们赏赐的金银首饰布匹都有,但这些是她准备日后做奁产的,不能送出去。还好她想起上次为了学锦绣坊的花样,买了不少荷包物件儿,对,她先选了一对鲜亮的荷包,里面各自装了十八个铜子儿,又让匡三郎替她花二百文买了一对木雕花鸟纹样的梳篦,再拿了一钱银子让胡嫂子替她买了一角羔羊酒和六盒点心,全部包好,用红绸系好,出了二十个钱请兰雪的弟弟帮忙送过去。

  锦娘自觉自己这份礼送的丰厚了,便是周家姐妹们平日互相也多是针线见礼,若是荣娘愿意和她往来,日后她也能够趁机出门去,看看锦绣坊和文绣院的招工。

  却说冯胜和荣娘夫妇在京中赁了一个一进的小院子住,荣娘父亲过世之后,母亲拿了三十五贯出来办丧事,后来母亲病重,二叔都不肯过来探望,生怕让他们出钱,等母亲过世之后,丧葬费又是她拿钱出的,成亲的嫁妆也是她自个儿拿银钱出来,即便人家当年赔了五百贯,可到如今手里也只有二百贯了,这是她全部的家当。

  丈夫的月钱来这里赁房子,打家具,置办家什,好容易安置下来,她看了看天色,连忙下厨烧了鱼汤,这个时候冯胜回来了,又把锦娘送的礼拿到她面前来。

  “想不到她还恁多礼。”

  荣娘拆开看了看,翻了翻,是一对荷包和木梳子,偏偏她天生丽质,不需要去什么有名的店铺,东西都是用最普通的。所以,也以为锦娘送的东西寻常,只觉得几盒糕点倒是不错,想了想回礼,便把丈夫从医馆拿回来的洗面药和皂角装了些当作冬至的回礼。

  其实锦娘也买过赵太丞家的洗面药,但看到荣娘回送的这一小瓷瓶,仿佛就跟现代的小样差不多,几十文就能买,还有两包皂角她就顺手递给四儿了。

  故而,荣娘那边托人让她今年过年去她家,锦娘就没去,关系不到位,也是几个人坐在那里尬聊,还欠人一份人情。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她还要在过年拿赏钱呢。

  出来做活,当然是赚钱比什么都重要,只不过她出门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过了冬至就是腊八节了,家家户户都互相赠送腊八粥,北宋的腊八和后世的有点不同,现代都是用红豆、红枣、莲子还有花生这些熬的,但是这个时候的腊八粥却是用核桃、松子、乳蕈、柿子、栗子这些熬煮的。

  软糯糯的,尝起来就很好吃。

  吃完腊八粥,四儿正在纳鞋底,她现在也能够给锦娘打下手了,锦娘也轻松了不少,因此她手上就正在缝四姑娘的领抹。

  大姑娘的六个荷包,两双错到底的鞋面都糊好了,四姑娘的暖帽也做好了,只领抹要绣玉兰花需要耗费功夫,她现下绣的玉兰海棠是仿照五代徐熙的玉兰花描的花样子,玉兰海棠有玉堂富贵之意。

  秦霜儿当然不知道锦娘仿的名画,还暗自嘀咕怎么锦娘和她们一样都是跟陈娘子学手艺,她的花样子精妙无比,大姑娘的衣裳现下几乎都被她包圆了。偏还人人都夸奖她做的又快又好,甚至二姑娘曾经骂过她的人,似乎也暗中求大夫人让锦娘做衣裳。

  可她来不及多想,白日她要和二少爷房里的嬷嬷姑娘们打好关系,夜里一个人独自熬夜完成绣品,也根本没太多的功夫研究新花样出来。

  当然她来周府做绣娘,本来也不是为了真的在刺绣行当发展的,当然也不会拿出功夫深耕。

  然而,对于锦娘而言,她即便是野路子出身,但她很喜欢刺绣,也把刺绣当兴趣,摒弃无用的社交,深耕绣技。

  瞧,四姑娘的长袄做出来,其实也并没有用太繁复的技巧,那些锦娘也不是很会,然而大家却都夸好看。

  因为年关底下,四姑娘打赏也很大方,甚至都能比肩大姑娘了,她赏了自己一吊钱,三尺的布头、一个小巧螺钿妆奁盒。

  当然,这里也有锦娘不知道的事情,四姑娘赏赐出去之后,她的心腹丹荔道:“您的私库本就没多少,苗小娘贴补您的也少,怎么赏那么多给针线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