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70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原来是周存之来了,周老太太已经下葬,周家父子都扶灵回乡之后回来了。

  “好,但是你要尝尝这桂花糕啊,这可德云楼买的,排了一个时辰才买到的。”锦娘嗔道。

  蒋羡忍不住抚了一下她头上的玉兔:“好,我知道了,玉兔精。”

  “你干嘛喊人家玉兔精,我怎么也是嫦娥仙子吧。”锦娘戳了一下他的胸口。

  蒋羡一下就情动了,锦娘本来和他开开玩笑,调解气氛,又见他如此,赶紧准备走开。二人正对视,却见外面的周存之进来了,蒋羡恢复如初,翩翩行了一礼。

  周存之也没想到在这里见到锦娘,蒋羡又与周存之介绍:“存二哥,这是内子。”

  锦娘和周存之相互行了一礼,便快步出去了。

  真没想到她竟然嫁给了十六郎,显然她们夫妻感情非常好,他进来时见她二人笑语晏晏,这是骗不了人的。

  显然,周存之也知晓以蒋羡的条件能娶更好的,但他不是蒋氏那般偏执。

  只是言笑晏晏的寒暄几句,又看了一下蒋羡的文章,二人谈的倒是开心。蒋羡知晓他在孝中,不能吃酒,随只让人上了茶水,又推了一下桌上的点心:“这是内子专门差人买的桂花糕,二哥尝尝。”

  周存之平日不爱吃这些甜到掉牙的点心,可不知怎么想起锦娘,尝了一枚,咦,还当真不错。没有桂花的馥郁,微微的热意冲淡了甜味,竟然有一股米糕发酵的清甜之味。

  “这糕滋味儿好,意头也好。”

  桂花糕也叫广寒糕,有“广寒高甲”之谶。

  蒋羡平常情绪并不外露,今日听周存之言语,竟然笑道:“恐怕内子没想这么多,她只觉得好吃就买给我了。”

  周存之眼神一黯,如今他守孝在家,扶灵回乡后回来,身体已然累极,张氏却只在意他丁忧后日后起复的事情,他身边一个可心人都没有,昨日在榻上不小心睡着了,都没人替他盖被子。

  但这话就不好说了,且他一贯在蒋羡面前是兄长之姿,只是岔开说起别的话题:“你年纪还小,今科人才济济,若是解试过了,可以揣摩一下国子元江顾言的佳作。”

  蒋羡笑道:“听说宋家已经提前相中这位国子元,就等殿试后成婚的。”

  “寒门子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都是如此。”周存之也是拿这话勉励蒋羡。

  蒋羡却想宋执政儿子数人,只有一人出事,惹祸频频,只好打发此人做了个闲官。如今选了寒门子弟做女婿,恐怕打算扶植女婿,将来宋执政致仕或者辞官,宋家衙内们后半辈子就指望这位江顾言照顾了。

  而这种婚事,往往各取所需貌合神离,少有恩爱的,包括眼前的周存之和张氏。

  齐大非偶,有时候现在得到一时的便利,将来恐怕要加倍偿还。他如今很庆幸,他和娘子恩爱和睦。

第68章

  锦娘特别爱穿这双兔子鞋, 晚上睡觉都舍不得脱,还要从裙下伸出腿儿,把鞋给他看。蒋羡爱极了她这番模样, 极其可爱。

  “今日你身体如何?外头下着雨, 下次就别出去,想我了,打发个人去书房找我, 我就回来了。”缠绵细雨, 总让人生出无限缱绻。

  锦娘笑道:“知道了,我也是在家的时候多想照顾你, 且如今已然满了三个月,大夫都说我身子骨不错, 你就放心吧。”

  夫妻之间倒没有什么秘密, 蒋羡还把周家的事情说了:“你可知周家三公子身体不大好了, 原本是腿疼,后来身上疼,因为要读书, 一直隐忍不发。前些日子扶灵回杭州府, 突然晕厥过去,大夫说病情很不好呢。”

  周三公子不就是秦霜儿做妾的那位吗?她上次听到秦小娘的名字还想应该是秦霜儿,不曾想竟然遇到这样的事情。

  “周家子弟不继,蒋家也是半斤八两,但好歹人丁兴旺些, 故而今日来示好, 亦是有拉拢之意。”

  锦娘听蒋羡分析,不免道:“可是周家的女婿呢?”

  “孙世琛平庸不堪,何家也难成大器。”蒋羡淡淡的道。

  别看他年纪小, 却自有一番见解,锦娘忍不住问道:“你素来和周家大夫人感情不错,那日后岂不是要借重周家?”

  蒋羡笑道:“那倒也未必,以前我是不介意,毕竟两家有姻亲。但是上次姑母给你气受,若她真的看重我,怎么会辱你呢?可见,她们对我也不过尔尔。”

  此时,蒋羡马上要参加解试了,身价水涨船高。

  锦娘也不忍这个时候让他低调些,到底是少年人,但她笑道:“郎君,你对我真好。只是我听说进考场不能穿有刺绣的衣裳,所以就委屈你了。”

  “娘子,你如今大着肚子,还是好好歇息吧。”蒋羡看了看锦娘还未出怀的肚子,小心翼翼的俯身下去把耳朵贴在上面,似乎真的能听到什么动静一样。

  锦娘摸了摸他的耳朵:“我只要你平安就好。”

  又过了两日,天儿放晴,锦娘则去了绣铺,这十几天都只有零星的生意,连橘香都跟着唉声叹气。不过,意外之喜是书房的窗户和门都安好了,里面的墙打磨的光滑许多。

  今儿这么一晴,生意也上门了,有个媒人婆要做一件紫色的褙子,领抹,肩头还有下摆,袖口都得绣花,锦娘笑道:“要一个月才能绣好,一共三贯。”

  媒婆则道:“魏娘子,我急着穿啊,不如这样,等我说成媒了,让新郎新娘来你这儿做衣裳如何?”

  “也不是我不愿意跟你赶工啊,您这个价钱就是去哪个绣楼,要满绣的,都不可能半个月绣好。”锦娘笑道。

  实际上她如果日夜兼程十日就能绣好,但不可能为了三贯这般熬。

  不得已,媒婆加了两贯,锦娘才道:“那就半个月,我保管跟您绣好。”

  不能因为生意差就擅自降价,这样就影响行情,锦娘上次做成了沈公子和高娘子两笔大单,其实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只不过因为建屋子,手头总是出去钱,但无论如何,只要没有动本钱还是很好的。

  这件褙子她先裁出布片,花了花样,下半晌开始绣。

  刺绣已经是刻在脑子里的行为,一拿针就开始绣了,这次绣的花样多,但是花样很简单,只有二色,而且都用平针。

  朱绣娘手里也在做中秋的刺绣,她正与锦娘道:“东家怎么不卖那个媒婆好,到时候新娘若是在咱们这儿做衣裳,岂不是又是一笔收入?”

  “虽说放长线钓大鱼,可媒人嘴里的话别信,穿紫褙子的都是给大户人家结亲的,大户人家都有专门的针线人。要不都是在大的绣楼绣,咱们这样的小铺子承接不了那么多。”锦娘门儿清。

  朱绣娘陪笑道:“东家真是见多识广。”

  锦娘笑着摇摇头。

  刺绣多半都是枯燥无味的,二人说了几句话,就开始做手中的针线。阿盈和悯芝也没停着,她们也在帮锦娘肚子里的孩子做些小衣裳小鞋子,尤其是悯芝,就是因为针线活出色才被调到蒋羡身边的。

  这样轮换着把悯芝习秋带在身边,一来是考察她们,二来便是不能让人趁虚而入。

  下午把领抹绣了一半,她起身擦擦汗,又见楼房两边的耳房建的差不多了,东边耳房是给下人做的,用的简单多了,三间小小的耳房,上面是个阁楼全部是住人的,西边则是搭建了一大间屋子,准备做仓库。

  媒人婆的衣裳做到一半的时候,之前出去住的姑太太带着一家子又回来了,她还当着大家的面给许氏日常耗用,许氏推脱半天才收下。

  如今多住进了一家人,蒋六夫人见了女儿高兴,还多吃了半碗饭。

  锦娘也让人买了些时兴点心和瓜果送到姑姐那里,她是让阿盈送过去的,阿盈回来时道:“我见姑奶奶脸上淡淡的,说让奴婢代她向您道谢。”

  “不必放在心上,想来这次是许氏请她们进来住,她们当然是连纵抗衡。”她的这些是做给婆母看的,至于姑姐喜不喜欢她,她不太在意。

  蒋七姑进来住了之后,才发现锦娘大着肚子还要去绣铺,白日在她娘身边服侍的都是许氏,便说了许氏不少好话。

  “娘,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虽说她有了身孕,但看起来身体颇为康健。既然有那样的好身体,怎么着也得伺候汤药,怎么能只顾自己往外跑,难怪族里人都说闲话呢。您看有哪家的好媳妇往外跑的。”七姑边喂汤药,一边显得忧心忡忡。

  蒋六夫人道:“你不知道你弟妹倒是愿意在家,前些日子还常常送东西过来,每日去书房给你弟弟送点心补汤。只不过呢,她们接的是权贵人家的活计,总不好推脱。上回她帮黄学士的夫人做了一件洛阳锦的衣裳,人家就把你弟弟收入门下,后来还帮宋家女儿做衣裳,这些人的事情哪里能推脱。”

  说罢,蒋六夫人又咳嗽了几声。

  此时,只见蒋羡进来了,七姑不知道弟弟有没有听到自己的话,倒是正襟危坐起来。

  蒋羡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似的,坐下来还和七姑寒暄半天,又关心了他娘几句,不知怎么蒋羡似乎觉得蒋六夫人的脸越发苍白了,说话也吃力多了。

  “娘,儿子让人买樱桃和糖酥酪给您好不好?”蒋羡道。

  蒋六夫人赶紧摆手:“买了我也吃不下去,嘴里没味道,你还是快去读书吧。你看你哥哥成日房门都不怎么出,你爱这里那里跑。”

  蒋羡笑道:“儿子年纪还小呢,倒是姐夫和八哥都比儿子有希望。到时候儿子买最大最好的炮仗,让人在门口放。”

  “十六郎的嘴是越来越甜了。”七姑笑道。

  晚上,锦娘回来又拿了些李和家鸡头米回来,这些鸡头米一包不过十文,用荷叶包着的,里面放了些麝香,用红绳儿系上。

  大抵前世看了不少宫廷剧,锦娘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面有麝香,只好拿回来分给下人吃。

  蒋羡回来时,见丫头们都在吃鸡头米,他却没有,一个箭步跑过来道:“娘子,怎么今儿买了这个?”

  “立秋不就是吃鸡头米吗?我让小郎帮我买的,结果我才发现里面有麝香,就分给她们了。”锦娘还有些遗憾,毕竟自己没有吃到。

  再看蒋羡,她又道:“这些东西是我平日吃着玩儿的 ,不过十文一包,想来你肯定不吃这些平民小食,所以就没有给你。”

  蒋羡立马道:“我还不是个平民,娘子作何这般说道?”

  “是,是我说错了还不行么?对了,今儿你的书房开始糊纸了。”锦娘笑眯眯的。

  蒋羡心道娘子仿佛从来都没什么太大的烦恼,也不挑唆别人,每日都是说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看了什么书,偶尔也说说自己挣了多少钱。

  二人一夜好眠,早上起来接到周家丧信说周家三公子周慎之过身了,蒋羡快步过去道恼,谁也不知道他壮年男儿竟然死的这么快。

  锦娘自然准备丧仪,白绢一匹,酒水一坛,还有肉脯半扇。刚丧时,送丧仪多是这些,她让人先去买,再亲自帮他挑了一件素净的,让丫头们熨烫了一番,才服侍他穿上。

  罗妈妈还笑:“咱们十六郎君原先外边穿着光鲜,有时候却是连袜子都一边一只,如今真是从里到外称头的很,这也多亏了娘子你啊。”

  “妈妈您就别夸我了,是咱们十六郎自个儿惹人欢喜,我也愿意为他做事。”锦娘拉了拉蒋羡肩头的衣裳,对着罗妈妈笑道。

  蒋羡虽然伸出双臂,让锦娘帮他穿衣裳,但是耳朵竖的尖尖的,听到这里,耳朵都变粉了。等罗妈妈她们拿东西出去,才俯身在锦娘耳畔道:“我最喜欢娘子。”

  锦娘捶了他一下,“快去吧,别磨蹭了。”

  “嗯。”蒋羡走到门口,又转头看了锦娘一眼:“娘子,今日罗叔送我过去,你就在家歇息一日吧。等会儿我早些回来,咱们一起说话。”

  锦娘昨日把褙子绣的差不多了,也颔首同意:“好,我等你。”

  却说蒋羡过去周家时,周家本在孝中,三房在周家没什么存在感,若非蒋羡之前和周家几位公子玩儿的不错,他也不会上门。

  蒋羡虽然今日身着素色衣裳上门,但穿着异常整齐,他人本来就出挑,丧仪筹备的也妥当。周家三房自然如丧考妣,周慎之勤学上进,比其父胜过十倍,本也是家族希望,如今英年早逝。

  还好他膝下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说都是偏房所出,但也算是留了根在。

  他在前厅坐了一会儿,正和帮忙的周存之还有孙世琛等人说话,听到里面有女子哭的凄厉之声,亦是一声叹息。

  里面哭的凄厉的正是秦霜儿,她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丈夫死了,自从跟了周慎之以后,等正房进门,她就顺利的从丫头开脸成为通房到小娘。正房人性情好,也不计较这些,况且她进门这些年都没孩子,对妾侍的孩子皆视如己出。

  正好,她秦霜儿也产下一子,母子二人得宠的很,哪里知道男人这么一倒,她不过二十来岁,就得守一辈子的寡了。

  “小娘,您别太伤心了,外面来了不少客呢。”有人劝道。

  秦霜儿往外看了一眼,从她的角度正好看到了蒋羡和孙世琛,两位虽然都着素服,然而都是年轻俊秀的翩翩公子,尤其是蒋羡,他竟然是锦娘的丈夫。

  原本她听说过锦娘的事情,是有些嫉妒的,那样胖乎乎的一个人,和她同样是奴婢出身,却在东京买了宅子买了地,人还美貌出众,甚至嫁给官家衙内。

  可她也有丈夫有儿子,这种嫉妒也只是心中微微发酸。

  如今她的丈夫却死了,所有的指望都没了。

  儿子年纪还那么小,即便等她成人也得一二十年,这中间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想到这里秦霜儿更是欲哭无泪。

  仿佛和她母亲的命运重合了,当年她娘也是丈夫一死,被正头娘子赶了出去。

  ……

  蒋羡回来还和锦娘说起周慎之遗孀的事情:“周家三房算是完了。”

  锦娘感叹道:“我以前在周家的时候,就听说三老爷和三夫人感情不好,但三夫人好歹有三郎君一个儿子,还挺勤学的,如今他这么一死,三房孤儿寡母的难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