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草莓珍珠蛋糕
至于大侠的遗愿,徒弟的想法……根本就不重要。一个孤女而已,还能翻得过天去?给口饭吃,把她养到嫁人就算是仁慈了。
他们在打打杀杀,而被所有人遗忘的徒弟,悄悄地点燃了引线。
——她这一路上都在收集制作火药的材料。下一秒,杀红眼的江湖人士和被他们选做战斗地点,肆意破坏的宗祠,共同被炸上了天。
此时回忆倒叙,神秘的大侠终于在徒弟面前揭下了面纱。
她是女子。一个没有名字,不会出现在族谱上的女子。江湖人士出于贪欲而奔赴的,注定是一场没有答案的亡命之旅。
评委们所理解的叙诡,就是各门派始终按照男性的身份去寻找大侠的名字,因为他们全都是男性。即使徒弟是女孩,他们也从没考虑过大侠是女子的可能性。
女人怎么会武功高强呢?季书妍扮演的徒弟,在他们看来身份更像是“大侠的侍女”,只是被安个弟子的名号,毕竟她根本就不会武功。
说到这里,凌穗岁还给其他评委解释,为什么大侠是女子,别人就很难知道她的名字。
这里面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取,一种是没人记得。
前者的情况很好理解,武侠的时代背景是古代,很多女人用不到名字。她们在家时是x姑娘,x丫头,出嫁后是x家妇,x氏,有了孩子之后,就是xxx的娘。
至于后者,凌穗岁就拿自己演过的角色举例子。平阳昭公主就是一个名字没有流传下来的将军,而且在很多版史书中,她的战功被挪到其他人身上,她本人的存在被直接抹去了。
凌穗岁接着说:“我认为导演没有真的在叙诡,只是在这种武侠环境,在江湖门派出场的侠客基本都是男性的情况下,观众先入为主,认为大侠的第一性就是男性。如果没有特别强调是女侠,那大侠听起来就是一个男人。”
她提到了“社会第一性”的相关话题,几位评委若有所思。
凌穗岁认为侯元枫没有叙诡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侯导并没有暗示大侠是男人。在《大侠的遗产》里,众人对大侠的回忆中,其实并不带有任何性别色彩。
他们说大侠的武功,说大侠的性格,说大侠的为人处世……侯元枫从来没有主动模糊过大侠的性别,从未往任何男性特点上引导,她对大侠的描绘充满江湖气息,也非常中立。
只是,如果在一段线条上的两方所占的长度并不相同,选择中立就意味着站在了更长的这一边。
凌穗岁还给评委们解释,在汉语里,代表女人的“她”和代表男人的“他”是同一种发音,这种第三人称代词提高了各门派找人的难度。
除此之外,汉语里只有“师父”,“师娘/师母”通常都是指师父的配偶。这种父权体系下的用词并非导演有意叙诡,而是文化背景下的古往今来。
这是凌穗岁认为《大侠的遗产》最精彩的地方,电影的情节略显单薄,但观众的潜意识补上了关键的一环。谁能说,这不是一次优秀的创新?
另一位评委说:“我也赞成这部电影可以获得评审团大奖,它确实存在你们说的一些技术上的缺点,毕竟导演还很年轻。如果没有这些,我会推荐它拿金棕榈。”
“这个徒弟的设定,给我一种在玩海龟汤的感觉。如果多问她一些信息,也许能得出答案,可惜他们没有这样的耐心。”
毕竟,给大侠立碑只是江湖人士们给自己攒名声,维持人设形象的方式,谁又真的关心这件事本身呢?
凌穗岁托腮:“她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其实也有在表达女性的声音往往不被人听到,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更渺茫吧。”
关于这一点,倒是不用凌穗岁特意解释历史背景,往前数个几百年,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女人处境良好。
有评委思索过后说:“这算不算是性感台灯的反杀?如果这部电影真的存在叙诡,那落点应该在徒弟身上。她看似乖巧没主见,全程只是工具人,却在结尾时来了个惊天大逆转。”
在座各位都是影视行业专业人士,不需要再去科普性感台灯的定义了。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女角色的存在可以被一个性感的台灯替换,而且对故事情节没有影响,那关于她的塑造就有很大问题。
“我喜欢这个角度。”凌穗岁说,“如果没有这一分钟的反杀时刻,满分一百分,这部电影最多五十分。”
只是,站在她的视角,她会认为侯元枫对于徒弟的塑造还是有点单薄了。这也是凌穗岁为什么只考虑评审团大奖,没有为它争取金棕榈的原因。
她继续说对于电影的分析——把大侠当成一个男人,他吃了很多生活的苦,但把大侠当成一个女人,她的处境在女人中竟然算是幸运的。
大侠锄强扶弱、对抗当地恶势力是真实的,大侠对想把她卖掉换彩礼的家人重拳出击也是真实的。作为一个人,她有勇有谋乐善好施,作为一个女人,她不乖巧不顺从大逆不道。
有人好奇地说:“所以,大侠留给徒弟的遗产,究竟真的是一本功法秘籍,还是制作火药的秘方呢?”
电影里并没有说这个。江湖门派在打打杀杀的时候,徒弟完成了一场“爆炸就是艺术”的演出,然后影片结束。
凌穗岁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不过她觉得,应该会有影迷向主创提问的。
在她的据理力争下,评审团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但在大部分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他们也没再额外反对什么。
有评委咕哝,说这几年获奖的女性主义电影真是越来越多了。
凌穗岁特别虚心地向他请教,那什么是“男性主义电影”呢?有这方面的定义吗?
这位评委岔开了话题,凌穗岁在心里哼了声。
毕竟接下来还要一起工作,她也不是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让人家没面子。
能为《大侠的遗产》争取到一个含金量还算高的奖项,这让凌穗岁感到心情非常愉悦。
她的喜悦成分里,只有极少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地位带来的话语权,更多的还是为这部电影高兴。她做到了,侯元枫做到了,华国电影也做到了。
如果用宏观的目光去看待这条漫长的前路,这不过是一个微小的,不值一提的进步。
但同样渺小的凌穗岁,非常满意迈出这一步的自己。
第397章
重点不是问题,而是主角怎么解决问题
东八区凌晨时分,戛纳举行了颁奖典礼。
随着起床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大侠的遗产》获得戛纳主竞赛评审团大奖的事情也上了热搜。侯元枫特别高兴,这会还没睡觉,依然在网上高强度冲浪,顺便回复网友。
侯乐康早已不是话题明星,在今天之前,侯元枫在互联网上也没什么存在感。不过在拿奖后,她的名字就会进入公众视线,承接更多的关注度了。
对导演来说,这件事有利有弊,只是在现阶段,肯定是利大于弊。以前没名气的时候,连投资都不好拉,早就是成年人的侯元枫,也不好意思每次都靠家里的关系。
但现在不一样啦!她是欧三获奖作品的导演!以后别人再想起她,就不再是“侯乐康的侄女”,而是在想到侯乐康时,说他是“侯元枫的叔叔”。
戛纳闭幕式才刚结束,侯元枫也不好直接在法国邀请凌穗岁见面——避不避嫌是一方面,她也担心凌穗岁太忙,自己约不上。
好在,她打听到了凌穗岁接下来的行程,她过几天会回国一趟,出席华表奖的颁奖典礼。
虽然侯元枫没有作品获得这届的提名……但混个入场名额,还是很容易的。
侯元枫美滋滋地准备见证凌穗岁凭《易如反掌》二封华表影后。无论是从作品立意,电影质量,还是演员演技等方面,她都找不到这个奖不颁给凌穗岁的理由。
在侯元枫心里,《易如反掌》是绝对值得横扫内地三大奖的,她非常期待这个成就被实现的那天。
她还听说凌穗岁一直在资助女导演和女编剧,尤其是后者。即使暂时没创作出满意的内容,至少还能领到基本工资。
侯元枫觉得吧,自己现在也算是个“知名导演”了,是不是应该也加入到资助人的行列里,反哺下行业和社会呢?
即使侯乐康笑她吃了几颗花生米就醉了,侯元枫也没被打击到。她兴致勃勃地写好了自己能拿出多少钱的计划,并希望这笔钱由凌穗岁和她的公司接手,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等我什么时候也当上欧三的评委……”
侯元枫畅想未来时,凌穗岁也在思考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拍完下半年的《无敌战士》,电影宇宙的拍摄就要暂告一段落,她可以拍其它作品了。
公司邮箱里躺着的片约数不胜数,不过凌穗岁此时最心心念念的,还是她之前定制剧本的项目,《三代人》。
她想过要把这个项目做成分几季的横屏短剧,但这种操作在丰收传媒另一系列作品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麻烦。
首先是人的问题,原班人马很难集齐,即使是大家都愿意接着拍的最好情况,磨合档期也够麻烦的;如果有人在此期间火了,觉得这个项目配不上自己,或者是之前的番位配不上现在的地位了,交涉起来也是一大堆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道具、场景、服装等一系列问题,除非做成一条特别成熟的产业链,否则分开拍摄的成本可能会翻好几倍。
凌穗岁倒是举得出世界上知名ip拍系列作品的正面例子,比如她今年要进组的两部电影,但人家是什么规模的投入,丰收传媒才多大的体量?
综合考虑过后,凌穗岁还是放弃了分开几季拍摄的想法。丰收传媒对《三代人》的定位,依然是三十集的都市精品长剧。
即使有三个主角,三十集的体量也完全够用了。都市生活没那么多七拐八弯的支线,更不用铺开庞大的世界观,家长里短的内容主打一个快节奏。
回国后,她看了最新版的剧本。
这个剧本写了几年,前后有非常大的变化。比起她上次看的版本,她将要扮演的主角秦文静就很不一样了。
秦文静不再是潇洒自在的单身带娃富婆,而是努力工作,努力鸡娃的中产精英。
她的名字叫文静,性格却很风风火火。她在搞事业上浑身是劲,充满信心,但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却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没办法把秦妙仪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中产最怕阶级滑落——这句话在秦文静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不相信什么“快乐教育”、“只要孩子健康就行”,如果秦妙仪以后只能当个“平庸的普通人”,那简直比杀了秦文静还要更让她难受。
在感情线上,编剧给秦文静安排的cp依然是阳光纯情男大,还是体育系特长生。不过删掉富婆人设那份闲情逸致后,“爱情”在秦文静心里的重要程度排序,已经快要跌到谷底了。
三十二岁的秦文静只把爱情当消遣,二十二岁的男大学生却是个恋爱脑,上头之后非常黏人,这样的搭配还挺有意思。
凌穗岁快速翻看完剧本,这次的修改还挺符合她之前的要求。
她有段时间一直在钻牛角尖。她不想把女性的困境当卖点,再次重复苦难叙事,所以想让主角过得轻松一点,但过于轻松的生活,似乎又用光鲜亮丽的谎言,掩盖了单身妈妈在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易。
后来她想明白了——作品的重心在哪,想表达什么观念,其实不单纯在于有什么情节,也在于剧组是怎么去处理这些情节。
《三代人》当然可以展示单身妈妈这个群体遇到的困难,这些客观存在的事情不会因为剧组不拍,而在现实生活中消失。
不过,她们要拍的并不是困难给主角带来什么,而是主角怎么去解决困难,后者才应该是整部剧的重点。
在创作中,编剧还大胆地融入了轻喜剧的元素。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主角不再流泪,不再痛苦,不再迷茫地寻求他人帮助。她乐观且积极,问题来了就解决问题,过程中还闹了不少笑话,在风波结束后,甚至还能把它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和谈资。
虽然已经这么写了,不过编剧这会还是很忐忑。
这种幽默、诙谐的处理风格,固然能摆脱传统视角下女性的“苦大仇深”形象,但凌穗岁会不会觉得太不严肃,把这些事情过度娱乐化了?
“还不错。”这是凌穗岁的评价,“几个主角都刻画得很好,让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欢。”
关于“娱乐化”的问题,凌穗岁其实找郝萱问过的。
郝萱对此的反应很平常,并表示如果她过度小心翼翼,那她才会觉得很别扭。
她有手有脚,靠劳动赚钱养活自己和孩子,她觉得自己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那么,为什么她不能在生活中闯点祸,闹出点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呢。
平视不会带来伤害,束之高阁的冷淡与疏远才更容易让人难堪。
不过,在剧本审核定稿时,凌穗岁还是会让人多留心,注意段子的分寸和尺度。
这不仅是针对这个题材,所有含喜剧元素的作品都应该这样。让人感到被冒犯的,就不是好笑话了。
凌穗岁对这版剧本很满意,觉得差不多可以让项目落地了。
她叫来封阳,和她商量主演人选。
秦文静一角不用多说,就是为她定制的;秦妙仪的设定是七岁的小学生,冯荔的年龄刚好差不多,即使是明年拍摄,她也能演。
封阳大力推荐冯荔,因为秦妙仪的戏份非常重,剧名叫《三代人》,三个主角的戏份占比确实不相上下。以凌穗岁如今的地位,拍戏只看重剧本质量,早就无所谓是不是“唯一大女主”了。
封样实话实说,她觉得自己找不到比冯荔演技更好的童星,估计编剧在写秦妙仪这个角色时,也参考了冯荔的性格和形象。
——最重要的是,冯荔已经知道这部剧的存在了。要是不找她演,估计她会闹起来。
凌穗岁:“……我确实打算找她的,但你们是不是太溺爱她了?”
虽然冯荔是丰收传媒的真忙内,年龄还是断层的小,拿到团宠剧本也不奇怪,但不能让孩子养成这种想要什么就要不择手段得到的习惯啊。
上一篇: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下一篇:返回列表